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421章

太平血-第421章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孟群没好气的说道:“你头上帽子便绣了文字,当我不识字么?如此自吹自擂,也不知礼数!”
    那西王也不恼怒,只是笑道:“原来李先生还识得汉字,我还道先生只认得满文呢。”
    李孟群面色涨得通红,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彭玉麟微微皱眉,看样子这西王粗中有细,词锋犀利,并非面相那般粗鲁。
    李孟群憋了一会儿才道:“你也不必费什么口舌劝降我二人,我两人并非许乃钊,也不是陶恩培,更不是江国霖和周起滨,我二人身受朝廷厚恩,只想着以死尽忠,要杀要剐便招呼过来,我二人早已存了死志!断不会从贼造反!”
    那西王笑得依旧很从容,他耸耸肩头反问道:“本王也从未想过劝降二位,从二位被俘之后,可有人来劝降二位归顺天国的?”
    李孟群又是为之气结,没好气的道:“那你押送我两到这里为何?”
    西王的笑容还是那么的和煦:“我想请两位替本王向你们那位圣母皇太后送一封信去……”(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章 联军等待
    2月 2 日,英法联军总司令蒙托邦将军登上法军旗舰“福尔班”号,从上海驶往位于直隶湾的芝罘。芝罘位于后世烟台一带,与大连湾隔海相望,是个极好的驻屯点。
    那里有先期北上的法军6000人马(其中5000步兵和千余炮兵)。6 号那天,风和日丽,蒙托邦一抵达,就为锚地的面貌所吸引,在他面前呈现的法军军营布置得以为稳妥。所有步兵和炮兵部队几乎全在平原上安营扎寨;各营轻步兵安置在形成半岛的丘陵一带(后取名莫纳山);司令部设在位于海岸制高点的一座寺庙里,整个营地尽收眼底。后勤管理仓库及办公室建在海滩附近,便于军需物资装卸。
    所有设施大多用石头砌成,蒙托邦对此也很满意。见部队士气高昂,他向法军另外两名将军,冉曼和柯利诺将军表示祝贺。他还查访了野战医院,当时仅收治 60来个病员,其中28个染上了花柳病。
    蒙托邦也不错过参观那个诱人的好去处,即法军营地附近清国人开的集市,那儿货源充足,顾客拥挤,每天清晨 5 点至下午 5 点开放,昼夜则全由法军宪兵监护。见此情景,他不禁感叹道:“看得出士兵们还是喜欢清国人的热情,在上海都没有天天吃炖鸡的待遇,而且太平天国的人贩卖的东西价格极其昂贵。”
    2 月日,在法军主帅身边的英方联络官弗利上校的安排下。英军司令格兰特将军由参谋长陪同,以英法亲密同盟的名义,前来芝罘拜访蒙托邦将军。英国人的前出营地设在威海卫。距离法军营地并不太远。
    英国人怀着好奇心,很想看看经好望角绕了一大圈,飘洋过海而来的法军官兵状态究竟如何,毕竟英军大部分都是从印度直接坐船来到远东,路程上比法军近了一大半。对于听说法军从日本弄来的那批野马,他们也在思忖究竟与什么样的牲口相像。
    格兰特将军受到最殷勤的接待。他们先开了两小时会议,午宴后。英军司令要求参观法军营地。军乐队演奏《女王颂》,英军来宾十分赞赏。格兰特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架桥兵所建的那座80米长的比拉戈式桥。格兰特还要看炮兵,列席 2 公里射程有膛线山炮发射演习。见那些日本马训练得那么好。他大为吃惊:“怎么!这就是那些日本马?真不可思议!”
    蒙托邦深受鼓舞,当即下令向驾辕之马鸣炮11响,接受炮火的洗礼后,法军骑兵竟然无一匹马失足!格兰特离开时。对所看到的一切喜出望外。随即邀请法军同僚后天前去南面的威海卫回访。在蒙托邦看来,当天确实美好。次日,他对自己竟敢下令在这些未受过战火锻炼的马匹面前开炮深感惊讶。他这样说道:“我真不知道这些马当时镇定不动,是因为天生沉着呢,还是害怕而使它们动弹不得!”
    对于法军芝罘营地设施,随同访问的英军中校吴士礼赞不绝口。其实英军做的也不赖,经过克里米亚战争不愉快的后勤经历,又从太平军那里学习到严密的后勤保障之后。英法两军这一次远征的后勤保障做到了完美,法军的战马甚至就是从日本采购的。
    英军早在1月日起就陆续抵达威海卫。英军在那里毫无困难地登陆,驻守当地的只是一个是用刀枪长矛的清军卫戍连队,英军战舰只是浪费了几发炮弹就彻底击溃了他们。
    占据威海卫之后,英军在邻近三个港湾驻扎下来,英军大部分士兵来自印度,系镇压印度起义结束后奉调前来,英军人数多于法军,马匹不算,英军还拥有更多的资财,这里与清国人的互市要好于法国人那边。
    到了威海卫,蒙托邦将军也怀着好奇心了解就要与之协同作战的英国盟军的实力,他详细介绍了参观英军营地的情形,有时虽不免带点挑剔的眼光,但并不妨碍他对英军的阵势留下强烈印象。
    在沙内将军陪同下,他登上英军旗舰,受到何伯上将和格兰特将军最殷勤的接待。何伯上将在上一次大沽口之役中负伤后,在上海养伤半年才好,这一次对于他来说也是复仇之战。同时蒙托邦也见到了额尔金爵士,爵士决定陪同参观,一行人同乘小汽船到港湾对岸看骑兵营地。
    蒙托邦身为出色的骑兵将官,用不着人家请就跨上一匹阿拉伯骏马,这勾起他对驻留阿尔及利亚年的回忆。在他面前的英军骑兵非常漂亮,服饰完美,装备精良,坐骑优越,显得纪律严明,英武善战。
    蒙托邦作为行家,夸赞女王龙骑兵着红装很端庄,即便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感觉龙骑兵显得有些死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们输给太平军骑兵的原因。但至少现在他还认为,英国的女王龙骑兵和法国胸甲骑兵才是真正的骑兵,至于满清的鞑靼骑兵只是过时的东西,而太平军骑兵似乎蒙托邦选择性的遗忘了。
    正如蒙托邦将军和米特雷西所说,范纳和普罗宾少校率领的骑兵队,重新推行已在香港实施过的做法,强化拔桩训练,可收效不大。同时,他们也练额尔金所说的力气活儿,飞马挥刀劈柑橘。
    法军司令想看英国人为之自豪的新式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实弹表演,年轻的炮兵上尉布拉巴宗(此人两个月后阵亡了)当场演示,但发炮准确度并不使蒙托邦将军信服。他认为,法军小型有膛线山炮射程达2000米,远比英军新式大炮优越。最后,他参观了运马船只及马厩舰,这些船只的设施给他留下了强烈印象,他这样记道:“我终于明白,从如此遥远之地运来的军队,其军容怎么竟和海德公园检阅时一模一样。”
    他发现英国人很有办法租用如此昂贵的运输工具,他们在这方面并不那么斤斤计较。其实,英国海军觉得运送部队及战马,本属陆军承担之事,由他们负责有损其名声。而法国海军,对运送陆军这种苦差使,不会不乐意承担……英军大半是从印度部队抽调,其余来自本土,三艘专用大船足以将他们运到。
    参观英**营的一天在“格拉纳达”号上结束,这是女王政府为“远征”军司令及参谋部租用的小轮船,800 吨位,犹如旅行快艇。格兰特将军设晚宴欢送,气氛友好。蒙托邦将军回到芝罘,对威海卫之行留下深刻印象;带回来的不是小心眼的嫉妒,而是要比个高低的好胜心。
    在蒙托邦参观威海卫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英军扣押了三十来艘清百姓运送柴米油盐的木船。蒙托邦不禁问道:“我们竟然没收了属于手无寸铁的无辜商贩的小帆船队,而且仅仅因为我军需要这批船运送军需物资。我们肯定不比别人好。我们声称不打中国民众,只打他们的政府。口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却另行一套。”
    随军法军医生芮尼也对英军强占民船严加谴责,同时指出法军在芝罘也同样如此,结果令蒙托邦将军大为尴尬。
    在英法联军统帅相互礼节性拜访中,悬而未决的法军登陆地点问题没有言及,登陆行动的日期同样未提,原因在于英军没有等到希望中的清国战区情报!
    法军指责英军情报侦查工作迟缓,并对于英军限制性的没有公开全部他们所知道的,关于清国内部线人的事情感到不满,并提出英军仍在等待所谓的清国内部盟友,是靠不住的……
    格兰特将军也注意到了这一点,1月18日在上海最后一次联军全体军事会议决定的,假如情报没有得到及时跟进,由英军对白河和直隶湾南部进行新的侦察,以便最终确定联军的登陆地点。
    蒙托邦将军在卜罗德准将报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疑虑,他很希望自行侦查后确定在哪里登陆,而不是依靠清国内部线人的情报,正如杜潘上校敏锐地分析的那样,“英国人以优势兵力在最好的河岸那边作战,自然盼望自己登陆成功,同时要看另一岸我军失利的笑话。”
    杜潘作为法军地形测量处主任,是法军侦察部队的主角之一,法军侦查部队负责人除杜潘上校外,还有布热瓦海军上校和施密茨中校。
    在经历过英国人的拖延之后,布、施两人带领一小队士兵和水手,先乘“西贡”号出发,然后乘三只小船,星夜驶出上岸。结果他们陷入越来越厚的一大片淤泥里,前进十分缓慢。“皓月当空,照亮他们冒险之行,而他们在泥水潭中困难行进;大海退潮时留下的大片水洼,宛如虚幻的池塘沉睡在眼前……”,浪漫的法国人杜潘诗一般地描绘道,然而此刻不是抒情的时候!
    侦察队仔细察看地形,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如果条件有利,士兵或许可以通过此地,但马匹驮着行装和作战物资,恐怕不行,而炮兵将更难!
    侦察队在准备撤离的时候,遭到了四十多名清军骑兵的袭击,法军一名下士被弓箭射中了脖子,当场阵亡,而法军侦察队的还击令清军损失了约二十名骑手,最后法军踏着淤泥艰难的选择了撤退。
    于是一次不成功的侦查行动之后,法军也陷于了安静的等待之中,他们也只能等待英国人那边会很快传来好消息。(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一章 联军登陆
    在焦急和煎熬中渡过了一周的时间,2月18日深夜里,几名穿着成普通鞑靼牧民的人,在英军情报参谋官中校吴士礼的带领下,悄悄的进入了英军威海卫的军营。
    天亮之后,英军统帅部向法军发出了紧急会议的信件,蒙托邦将军以及法军一众高级海陆将领再一次来到了威海卫。在这次军事会议上,英军情报官吴士礼向法军通报了得到的清军军事部署情报,登陆的地点选择在北塘,只是位于白河左岸稍北之处,该处虽然有清军五千精锐火器营士兵驻守,但清国内部的人保证,一旦开战,该部清军可以完全后撤,让英法联军顺利登陆,而白河南岸有清国蒙古王爷僧格林沁的一万精锐骑兵和两万步卒坚守,防御极为严密,此处不能登陆得到确认。
    听完吴士礼的情报之后,法军杜潘上校指出,必须就获得的情报再次进行侦察确认,法军还是不能完全相信英军得到的所谓清国内部情报。
    杜潘的话很简单明了:“先生们,上一次我们就在大沽口炮台遭受了一次失败,这次行动我们必须谨慎而且要保证必胜,清国人既然能够忽然加强了北塘、大沽口等地的防守,说明他们就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必须谨慎。”
    蒙托邦将军自然是支持杜潘的,格兰特将军却以为法军过于谨慎了,但格兰特决定还是尊重法国人,于次日夜里组织一次联合侦查。
    次日的侦查很顺利。白河南岸果然有清军重兵驻防,而北岸虽然也有清军,但与英军得到的情报显示是一样的。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一旦联军选择在这里登陆,该部清军会不会像约定的那样,主动后撤让开通道呢?
    在焦灼不安的争论之后,联军两统帅决定先进行试探性的登陆,并且放弃各自于白河两岸分头行动的方案。结果,英法联军决定在北塘北岸同时登陆。
    联军舰只定于2月26日开航。如英国人所说的,在北塘要塞会师。英法两军出动的船只和兵力情况的差异很大,总计有 300 艘船只。其中战舰 100 艘,运输船 200 艘,其中大部分都是英军船只。法海军部门统计参战人数为 8800 左右,其中军官 296 人。925 名辅助人员或苦力。但英国人声称,法军仅有 6500 人参战,另有千余马匹、骡子。
    英军总计1。1万多官兵及数千南洋、印度苦力,分乘73艘战舰和百余艘用作运输的商船。而据葛罗估计,英海军共有 223艘舰只和商船,除船员外,运载了 1。8 万人,数字虽高。但把英军所带的 3500 名印度仆役和中国南洋苦力计算在内,似乎说得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