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663章

赤色黎明-第663章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淮海省的同志认为,如果等袁世凯武装起来之后,我们就要面对敌人的重兵进攻,在这种局面下还不如先发制人,趁着敌人力量还不如我们的时候发动进攻。”陈天华说道,他边说边看了顾璐一眼,“想来河南省的同志也有这种考虑吧。顾璐同志从河南来,应该是最清楚的。”

顾璐并不逃避责任,“河南的同志们也有这种提法,希望能够先发制人给袁世凯打击。不过我对这些战略问题还考虑不多。我只负责向陈主席汇报河南同志们的想法。”

陈天华与顾璐都表了态,屋里面三人的目光再次落在陈克的身上。

陈克说道:“同志们,对于袁世凯的问题,我只能说时间不在北洋那边。而且我们人民党热爱内战么?我是不这么认为。我们人民党从来是反对内战的。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要么顾璐同志你来说说。”

“我们人民党的战争目的是为了解放中国人民。”顾璐答道。

陈克把视线转回陈天华身上,“我们不是以推翻北洋政府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不配。我们的目的是解放人民。而且我反复说,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的革命需求,才有我们革命的基础。那么我们就要通过宣传来让人民知道,想摆脱当下的痛苦,想比当下生活的更好,就只能选择我们人民党。这才是进军的最大基础。当人民有了需求,我们自然要去相应人民的召唤。并不是因为袁世凯对咱们有了威胁,我们就害怕的要破坏和平,去主动进攻北洋。”

陈天华觉得有时候陈克真是“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在这个问题上,这么宣传当然是可以的,不过陈克在这等会议上居然唱起了高调,这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陈主席,如果这么向同志们解释,只怕同志们未必能够接受。”陈天华说道。

“政治工作就必须向同志们解释,让同志们能够接受这样的政治理念。我们人民党不能脱离人民的需求自行其是。”陈克态度坚决的答道。

“但是,北洋是真的要进攻我们了。晚打也是打,那还不如早打。”陈天华并不服气,至少他认为有必要把同志们的想法说出来,然后看陈克到底怎么解释。

“我们绝不先打第一枪,这是对待和平的态度。政治上的宣传与竞争是一回事,但是军事上的斗争是另外一码事。北洋为什么要整军备战,因为他们在政治上竞争不过咱们。在广大农村,我们的政治工作成效斐然,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所以不管袁世凯怎么吆喝,整个河南群众并没有起来反对我们。包括袁世凯的老家,在封建思想浓厚的项城,也没有农民坚定不移的要反对我们。农民群众不管能不能理解,至少土改工作是推行了,并且得到了认同。在我们根据地周边的地区,不断有农民和村落投到我们这边来。咱们根据地的扩张根本没有使用军事力量,这些事实还不足以证明我们在政治上的优势么?反倒是敌人用军事力量来恐吓群众,用政治造谣的方式来污蔑我们。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如果继续维持和平的情况,敌人要不了几年就完蛋了。”

听了这些,陈天华忍不住苦笑起来。陈克的理解角度经常超出他的意料之外,的确,如果让人民党这样和平扩张下去,周边的省份基本上坚持不了多久。按照这个角度来看待当下的局面,人民党应该比谁都更加珍惜和平的现状。道理是没错的,但是这事情的确非常难以解释。

顾璐见陈天华不再说话,他开口说道:“陈主席,我们河南的同志有一个问题,如果战争爆发,我们到底要撤退到哪里?”

“谁说要撤退了?”陈克问。

“中央提出了绝对防卫圈的计划,这防卫圈之外的地区是不是就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有同志比较担心。”顾璐答道。

“这……”陈克登时就有些恼怒,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问题的关键,“顾璐同志,中央提出的绝对防卫圈,那是要把洋鬼子撵出去的区域。而并不是指让不让北洋打进来的区域。”

听了这个解释,顾璐恍然大悟,原来是同志们错误理解了中央的战略。

陈克脸上带着无奈的笑意,“敌人要进攻根据地,我们就要就地粉碎敌人的进攻。绝对防卫圈那是绝度不允许有敌意势力存在的地区,所指的其实是外国军事力量。也就是说,一旦欧洲战争开始,我们划出的绝对防卫圈内,所有外国军事力量必须滚出去。他们不滚出去,我们就要把他们强行撵出去。这和北洋一点关系都没有。中国的长江,我们不允许外国人进来。这点你回去之后一定要向同志们解释清楚。”

“好的。”出身大别山区的顾璐其实没怎么和洋鬼子打过交道。至于攻打教堂,不过是诸多小战斗而已。分了洋教堂的庙产,那些信洋教的统统被关进劳改队强制劳动。对与洋鬼子有关的事情,顾璐也就参与过这么多。不过能把洋鬼子撵出长江,顾璐还是非常高兴的。

何足道笑道:“那不就等于是和英国鬼子开战了么?”

陈克的确感到很无奈,“我们人民党从不接受不平等条约,我们同样支持正常的商业活动。想完成这个目标是要讲方法的。当下在一些事情上我们不能操之过急,需要等待机会。不过绝对防卫圈这个概念必须提出来。不过没想到居然会引发这么多的误解。”

顾璐继续问道:“那么我们河南当下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哪里?”

“工作重心就是发动群众,建立新制度。只要群众真正能够感受到新制度的先进性与优越性,袁世凯试图进攻河南的时候,人民群众自然就会和咱们站在一起。河南有将近4000万人口,袁世凯充其量弄出两百万军队,不过是河南人口的1/20,他根本不可能打进河南来。敌人往哪里进攻,我们就在哪里粉碎敌人的进攻。”给顾璐说完,陈克又转向了陈天华,“淮海省也是如此,抓住当下的和平努力争取群众,即便北洋进攻,淮海省也有2000万人口,对付北洋的部队也是能办到的。”

“那咱们扩军300万,主要使用在哪里?”陈天华对这个很有兴趣。

“300万军队中,真正的野战军顶多80万。其他的220万包括地方部队,也就是武装警察部队,他们主要工作是维持交通线,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的安全。工程兵、铁道兵,还有预备部队。第一线的正规军在伤亡减员后,需要预备部队对其进行人员补充,以保证部队的满员状态。除了这些部队之外,还需要各个村子建起民兵组织。整个算下来,只怕要超过300万部队。”

“难道还要大搞基础建设?”顾璐感到非常意外。河南方面现在还在按照以往的计划继续铁路和相关基础建设。但是河南省委里面不是没有担心的意见。

“没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我们怎么保证群众知道人民党到底能做什么?单纯的土改根本不可能提高产量,这已经是在很多地方都验证过的事实。没有配套的基础建设,粮食产量根本提不上去。而且没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没有全面的动员,群众也发动不起来。没有群众的支持,一切都谈不上。”

陈天华问道:“我们总得向同志们解释。光前面的解释还是不够。能不能说些更能鼓励同志们的话。”

“南方根据地的和平在北边保护。只要能够顶住北边的敌人,南边就没有敌人入侵的可能,这就是根据地一盘棋的特点。解放战争的重任将在北方决定。所以同志们要勇敢的承担起责任来。”

莫道前路无知己二十六章前奏(六)

章瑜和柴庆国听完了汇报之后没有多说什么,柴庆国笑道:“顾璐同志,辛苦你了。”

“如果两位首长对我转达的内容暂时没有要问的,我就先去工作了。”顾璐并没有继续才与秘密讨论的打算,而且顾璐也没有感觉章瑜与柴庆国有希望他留下来参与讨论的打算。

“顾政委,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打算?”章瑜也不提顾璐参与的秘密会议,直接简单直白的问道。

章瑜不提陈克的计划,顾璐也不提此事。在顾璐看来,不管听陈克说过什么,革命工作总是要靠实际做的,“按照原定计划,我们师要渡过黄河,把北洋军全部驱逐出河南。北洋第二镇还盘踞在安阳,当下我就要去做渡过黄河的准备工作。”

“那就去准备吧。”章瑜答道。

等顾璐离开了会议室,章瑜对柴庆国说道:“老柴,你看人果然没错。顾璐同志真的有心胸。”

“又不是我先看上顾璐同志的,有齐会深担保,这位同志的确是非常优秀。”柴庆国并没有居功,“章书记,既然陈主席已经把问题说的明白。你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什么打算?”

“陈主席都已经说明白了,我还能有什么打算。就按照原先的计划执行,在河南全面推行土改。而且当下招兵工作也抓紧吧。”章瑜也不矫情,率直的答道。

柴庆国笑道:“咱们在河南时间不长,招兵工作只怕不会那么容易。”柴庆国答道,“你也知道,满清的情况,招兵都是欺负地方上家里面人少的。我们在基层力量薄弱,只怕是没那么简单。”

“哼哼!老柴,这时候他们若不欺负人,咱们反倒不容易招兵。把《兵役法》彻底执行就行了,哪怕是有人说军人有特权,咱们也得捏着鼻子认了。”章瑜一贯务实,对于虚名这等事情并不在乎。

柴庆国也不认为能够轻易的改变群众对军人的观点,按照陈克所说,自打2000年前,军人不再是由拥有政治权力的“国人”组成之后,“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的军人形象就完全谈不上了。而且军队这种组织本身就是国家最暴力的机关。即便是人民党给工农革命军灌注了灵魂,可军民之间的情谊,也从来都是在实际互动中形成的。就如同工农革命军部队,当下也谈不上什么“好名声”。虽然比起以前的官军强很多,但是人民也仅仅是没有遇到工农革命军就逃窜而已。热烈迎接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避祸,距离衷心还差的远。

“但是,我还是觉得当下的局面还是要以宣传为主。如果从军不是一种光荣的话,总是心里面不踏实。”柴庆国并不乐观。

“人民先得见到我们工农革命军,才能明白我们工农革命军与以往的旧时代军队不同。光想着人民会拥护咱们,那都是妄想。”章瑜答道,“我们到底是不是人民的子弟兵,都是干出来的,可不是想出来的。陈主席当下要求政府和部队尽可能的拉动基础建设,没有配套的基础建设,粮食产量根本提不上去。而且没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没有全面的动员,群众也发动不起来。没有群众的支持,一切都谈不上。”

柴庆国被说服了,他答道:“就这么做吧。”

人民党的征兵令下达到地方上之后,应者寥寥。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捻钉。这是这时代百姓们的共同观点。人民党夺取了政权是一码事,对百姓来说,任何政权下百姓都是纳粮。能不当兵那自然是最好。

直到土改宣传队在村里面开始宣传《兵役法》之后,河南百姓才得知军属的诸多优厚待遇。这不仅没有掀起从军热潮,反倒激化了百姓对兵役的恐惧心理。任何百姓提起官府,第一念头就是“不可信”。人民党的官府固然开始土改,1913年又是提供良种,又是只收三成税,也和百姓们讲道理,百姓们也觉得人民党说的革命道理很对,百姓的确应该过好日子。不过既然人民党的治下,百姓已经通过分到土地,种上了良种,从农业合作社买到了廉价铁农具。平日里为非作歹的那些家伙都被人民党给收拾了,这好日子已经降临到自己头上,那为何要去当兵打仗呢?

即便是陈克对此已经有了足够的警告,河南省委的同志们面对这样的局面仍旧感到颇为棘手。

这也不能怪河南同志们工作不努力,宣传不到位。现在是1914年,而不是历史上中国革命空前激烈的战争时期。旧农业社会远没有解体,劣绅驱逐良绅的过程还没有全面激化农村矛盾。没有抗战时期蒋光头炸开花园口,把黄河以南变成黄泛区。更没有抗战结束后五子登科,国民党大肆掠夺中国的财产导致了城市阶层的破产。也不存在国民党把美国大量援助的廉价粮食在市场上低价出售,直接导致中小地主的全面破产。河南百姓的革命需求根本没到要求彻底砸烂旧世界的程度。而且人民党的政策直接导致了群众对当前生活比较满意。参军就更不是当下河南人民党“就业”的首选。

所以征兵令下达之后,地方上村民们还与往常一样,“动员”本地的外来户,以及“劝说”本地人口稀少的家庭子弟参军。至于大宗大族,他们根本不想自家的子弟参军。

既然河南省委书记章瑜已经预测到了这样的情况,政府的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