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1005章

赤色黎明-第1005章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同意保证伊朗的国家安全。特别是巴列维一世要把英国在伊朗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的情况下。

外国在伊朗的石油投资中还有中国的一部分股份,比例不大,只有3。25%。李润石的态度是可以让伊朗以石油支付这部分股份回购。伊朗向中国首先提出的请求,就是按照中国的军队标准帮助伊朗建立一支现代军队。

在报告后面附带了工业部门以及银行部门的计算清单。按照巴列维一世的贸易请求,伊朗在未来五年内把全部石油出口给中国,中国向伊朗出口油桶、成品油、新的石油设备、提供石油设备维护、军火、部队训练培训,伊朗别说一分钱都拿不到,他们只怕还得倒找钱给中国。

这个甚至不能认为是盘剥,以前英国人是光拉走石油,什么都不给伊朗留下。而中国已经非常厚道的按照国际石油价格进行结算。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能向伊朗提供如此优惠的待遇。

游缑对这些工作非常清楚,她看完了之后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向伊朗贷款?”

“贷款做什么?”章瑜的工作专业不是工业,他对此有些不解。

游缑跟地主婆谈论收租问题一样说道:“伊朗现在需要铁路网,还有国内的不少民用水利设施。化肥出口我这还没计算进去,要不了多久,伊朗就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化肥,或者进口生产化肥的技术。想建设工业体系自然是艰苦卓绝的过程,哪怕是买个工业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章瑜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接着说了句很内行的话,“就算是把每年伊朗能够卖给我们的三千万吨原油运回国内,也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只要学过小学算数,这倒除法题就可以计算出来。即便中国的石油运输船达到三万吨的级别。那也得往返一千次才能把三千万吨石油运回国内。按照一条船一年运输5趟的极限运输能力,中国光从伊朗拉石油就需要200条船。这对工业中国也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章瑜一度是认为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比较可靠。以中国那种期望“测算无遗”的文官传统秉性而言,搞工业本身又需要非常强大的规划能力。然而陈克指导的分段总装造船法,实施了平地造船之后,章瑜恍然大悟了。计划经济有着一个本质的缺陷。除非是陈克这样永远能先进到超越时代的家伙,否则的话,制定计划的人本身对世界的认知就是落后的。

想扩大产能就得重复建设,以中国十几年前的造船业水平来看,砸锅卖铁也搞不出那么大的造船能力。陈克当时的建设安排把船舶制造业的同志折腾的死的心都有。等到一系列关键的技术完工之后,船舶业在其他行业的突破基础上焕然一新。仅从船舶业的角度来看,新投资比旧投资要少的多,投入产出比吓死人。

在此之后,章瑜就明白了一个问题。既然陈克不可复制,那么在陈克手中大放异彩的计划经济就有重大缺陷的。谁来计划?谁能够站在超越这个时代的先端地位,利用这个时代已经拥有的技术打开通往全新道路?没有这样的人,就没办法搞高强度的计划经济。

陈克要求建立一个除掉他这样的存在之后还能良好运行的科技体系,章瑜对此极为赞成。这才是实事求是,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科学界那群人想在承认陈克的权威的情况下,各自在某个领域占据一小片山头的做法,很像是化一个陈克为十几个几十个小陈克。章瑜不反对有人牵头作为统合,在这个工业化时代中,大家需要的是合作。既然是合作就得有人出来前头。

但是陈克本人是作为“服务者”存在的事实,却没有被重视。那些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服务者,而是认为自己是领导者。这就是本末倒置。若是这种模式成了未来科学界的传统,甚至可以用太阿倒持来形容。

强大者获得权力的时候必须有身为服务者的自觉,章瑜也觉得这要求实在是太高。可是人民党的成功完全建立在这个态度的基础之上,章瑜认为有必要想法设法的维护这个传统。

莫道前路无知己153巨变(十二)

陈克回到了郑州之后,接到美国驻华公使递交的正式公告,罗斯福邀请陈克到美国访问。以前不管有什么样的邀请,什么样的重大国际会议,陈克从来都是派人去。这次陈克倒是爽快的同意了邀请。

“现在我愿意出去走走的原因固然是罗斯福很重要,而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已经不怕死了。”陈克在常委会议对此解释说道,“如果是以前,我担心我万一出了问题,很多工作就会中断。现在我已经不再担心,就算是我死了,大部分该有物质条件已经具备,在这些方面我能起到的作用,我能够做出的奉献已经不那么大。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出国去。”

换了别人的话,这话会被认为是傲慢。这话由陈克说出来,常委的同志们为陈克感到高兴。核武器试验成功的消息让当下的班子都很振奋。能让这个陈克这个老家伙感到放心,那就说明现阶段中国的实力的确达到了令陈克满意的地步。

“去美国就当散散心。”李润石笑道。

“希望能够让我觉得有去这趟的价值。”陈克回答的颇为轻松。

罗斯福没想到陈克真的会同意亲自到美国来,一种微妙的不安感在他心头浮起。不管人民党自己怎么称呼自己,在美国高层眼中,陈克与希特勒、斯大林一样,都是独裁者。而独裁者最大的特点是从不肯离开自己权力的核心。一旦长期离开权力核心,肯定会有内部的反对者在背后动手脚。中国权力交接已经让美国上层颇为讶异,现在陈克决定出访,更证明陈克对他自己权力体系的信心,证明了陈克对中国的信心。

陈克既然同意到美国出访,罗斯福也不能说:“我一开始没指望您来,要不你装病不来,换个人吧。”如果这样就是真的开国际玩笑了。而且罗斯福也真的想见见这位中国的独裁者。紧锣密鼓的安排好接待计划,美国就等待着陈克到美国访问。

1940年11月11日,陈克的专机就降落华盛顿机场。这架中国自己生产四螺旋桨的飞机卓越的性能令美国方面大吃一惊。这架飞机从中国直飞夏威夷,在夏威夷加油之后飞到了华盛顿州短暂停顿加油,又一路飞到华盛顿特区。美国空军的行家一看就明白中国有制造长程战略轰炸机的能力。

以罗斯福的身体情况他当然不可能到机场迎接陈克,前来迎接陈克的是参议院国防计划特别委员会主席哈里??杜鲁门。这个特别的职位意味着一些无法直言的表态,陈克并不在乎美国已经表示他们准备投入战争的姿态。即便是中美之间真的打到热火朝天的程度,中国一颗核弹就能摧毁美国佬的一整支航母编队。即便是比拼常规力量,就现在美国的航母编队水平,同等条件下作战的时候,陈克并不认为美国能够战胜中国。

在机场检阅完了三军仪仗队,陈克就在杜鲁门的陪同下一起乘车前往白宫。

哈里??杜鲁门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初次与陈克的相见,“……除了在奏中国国歌的时候,陈克对他编写的乐曲表示了敬意。其他时间,陈克就如一位罗马帝国的大皇帝一样,在我的引领下前往白宫。我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解释,他都能非常明晰准确的理解。这个人明显把我定位在引路者侍者的角色上,虽然我的工作的确是引路的侍者。对于我本人,陈克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趣,前往拜见罗斯福总统的过程中,陈克所完成的所有行动目的都是完成这个简短行程所需的最简单明了的行动。他对我以及其他迎接人员根本没有任何区别对待的意思,我既不认为他傲慢,也不能认为他谦逊。仿佛人类身上所有的好奇以及秩序之外的事情在这位中国的实质领导者身上都不存在一样,虽然陈克身上并没有那种愤世嫉俗者特有的矜持感觉……”

陈克倒没想那么多,反正总是得有人引路。既然他的目的是到白宫去见罗斯福,陈克要完成的也仅仅是这个目需要的行动。坐汽车,骑自行车或者走路,对陈克来说并没有任何分别。

罗斯福总统是在白宫门口迎接陈克的,两人寒暄之后很快就进了会客厅。这两位能够决定世界未来命运的领导者随即就两国的战略关系与未来的世界局面进行了讨论。陈克当然要重申一下中国与美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立场,表示中国并没有和美国进行战争的打算。

大国之间最怕的就是误解,罗斯福与陈克之间要进行的就是双方基本立场以及基本国策之间的讨论。在确定这些之后,双反很多具体行动的解释工作才能够顺畅的进行。当然,这些工作其实一大部分并不需要罗斯福与陈克敲定细节。在这个两个人定调之后,就该由主持具体谈判的国务院以及部长级别的人物来细化。

横在中美之间最大的障碍莫过于美国继承英国权力的问题,美国的主流精英是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盎格鲁撒克逊系的白人新教徒(十七世纪新英格兰殖民后裔)。英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由同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美国接掌英国的一部分遗产会更加顺畅一些。

陈克明确表示中国不在乎这件事,如果美国的目标是推进全球化,中国甚至愿意支持美国的行动。当然,陈克明确表达了中国对英国殖民体系的反对。他就剩没有直接用言语说明,美国要是跟着英国一起玩殖民主义,那么中美之间就没有任何谈得拢的可能性。

罗斯福的政策属于经济殖民主义,他也不愿意搞武力殖民的政策,在这件事上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那么接下来讨论的就是中英之间是否存在达成和谈的可能性。

陈克说道:“我们没有用武力消灭英国的打算,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摧毁世界性的殖民体系。我们希望与英格兰保持和平,不过我认为现阶段,英格兰却未必会同意我们主张的和平。”

罗斯福也知道中国官方的态度,陈克用他从美剧中确立的标准纽约曼哈顿口音,以及不中不美的混合语法出的话,罗斯福连听带猜也能明白。罗斯福年轻的时候搞过社区服务,论语法时态,陈克也未必比很多美国人更差劲。更不用说旁边还有职业工作人员用更加准确的美式英语对其进行翻译。

当然,陈克用英格兰而不是用大英帝国的来称呼英国,里面有着政治家对敌人的明确定义,罗斯福当然不会错误理解其中蕴含的腾腾杀气。这与罗斯福期待的中国甚至能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领土上做出让步的最佳方案相去甚远。中国是要把英国彻底打回原型去。

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中也许只有加拿大认为自己是英国人,另外坚定认为自己是英国人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此时没留下什么白人。其他地区么,估计黑人想认为自己是英国人,英国人都坚决反对。至于印度人,罗斯福得到的消息是,印度国内风起云涌的爆发了不少反对英国的起义。中国在背后支持了很多缴获的武器给印度反抗者。

甚至在英伦三岛里面,爱尔兰人不会认为自己是英国人。苏格兰国王一系当了英国国王,可英国与苏格兰也没有真正实施合并。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同时,英国还真的只剩了个英格兰。要是没有宣布将加拿大并为英国的本土,连加拿大都没办法算是英国。

确认了中国已经旗帜鲜明的要摧毁殖民体系的事实之后,罗斯福也不愿意就中英和谈花费力气了。剩下的工作仅仅是美国决定在这件事上支持谁,而且支持到什么程度。英国在战争中失去的东西,只可能靠战争夺回。这是世界的铁一样秩序。陈克明显不是一个靠说服能打动的人。

罗斯福其实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国对欧洲现状的态度。美国可以选择不为英国的利益与中国开战,但是美国一旦决心全面制霸北大西洋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圈,与德国开战,甚至与苏联开战的可能性都很大。美国当然不肯替人火中取栗,更不可能傻到为人当“王前驱”。如果美国与德国和苏联打得血肉横飞,精疲力竭的时候,眼睛蓄锐的中国突然对已经疲惫的各国来一次突袭,从此得到了争霸战的最终胜利……

罗斯福不能不考虑这种可能性。

“我知道美国的孤立主义者们反对美国参加世界性的战争,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其实是一样的。打击英国人的时候,中国人民面对厮杀还能够承受。因为我们坚信正义在我们这边,哪怕是以复仇主义为理由,参与残酷战争的中国人民也相信我们拥有道义上的制高点。这很重要。”陈克比罗斯福“大”两岁,所以谈话的时候他从不用敬语。

“但是,我如果告知同志们,其他他们从未到过的地区有着一群坏人,然后让他们跑去那些地区去打坏人,去推行正义。我必须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