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特种部队 >

第3章

特种部队-第3章

小说: 特种部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郑燕举起手,王秀娟赶紧举手说:“我挨着郑燕!”
女孩子们按照好友组合,皱着眉头一个挨一个地坐下,小声讨论着谁的被子铺谁的被子盖。女军官也不管,微笑着闭目养神。
郑燕怀里揣着她写给梁伟军的几封信,这个粗心的家伙至今也没来信。昨晚,郑燕费尽心机才躲过妈妈李瑞敏的视线把信带了出来,她相信到部队后一定能和梁伟军联系上。郑燕并不知道,梁伟军其实早已经来信,只不过信被她妈妈李瑞敏扣留了。
一名男兵利索地蹿上车,女孩子们一阵尖叫,郑燕厉声喝道:“出去,这是女兵车厢!”
男兵放下堵住耳朵的双手问:“你说甚?”
“这是女兵车厢!”
男兵根本不理她,扭头向女军官请示:“连长,两分钟后发车,可以关车门了吗?”
女军官站起来说:“你去吧,车门我来关,让孩子们再看一眼家乡。”
男兵像猴子一样跳下车,清脆的汽笛声响起,火车缓慢起步。
女军官把两道粗绳挂在车厢口充当保险带,招招手说:“同志们来吧!”
魏峰肃立在月台上庄严地抬起右手,孩子们参差不齐地抬手,敬第一个真正的军礼。
火车走走停停,中午时分在一个小站停下来。车厢门打开,新兵们一拥而下,活动着麻木的手脚,好奇地东张西望。等各车厢的接兵干部、班长组织新兵们上过厕所洗完手脸,月台上已经一字排开十几口热气腾腾的行军锅。午饭还算丰盛,萝卜炒肉、醋熘白菜、鸡蛋汤、大米饭,微风吹来,香气扑鼻。
离开大院,王秀娟把郑燕当成了主心骨,她拉着郑燕的胳膊寸步不离。
打饭的队伍缓慢前进,郑燕左顾右盼寻找熟悉的面孔,眼神就像刚脱离母鸡翅膀呵护的小鸡。虽然到处都是兵,但她仍感觉孤独。
放在竹筐里的大碗和露天摆放的行军锅,让王秀娟感到恶心,想推说不饿,但见女军官虎视眈眈地站在队边,捅捅郑燕说:“燕子,多脏啊,还能吃吗?”
郑燕撇撇嘴:“能吃,你抬头看看。”
王秀娟扫了一眼,打好饭的新兵们席地而坐,大口小口吃得香甜。
“那少打点……”
女军官的目光扫过来,王秀娟赶紧闭上嘴。她已经领教了女军官的厉害,刚才这个黄脸婆把她们一通好训。
女兵们挨训是因为洗漱。这个小站不是专用兵站,月台上只有十几个水龙头,男兵洗漱简单,大都抹一把完事,轮到女兵问题就复杂了。毛巾、香皂、牙膏、牙刷、梳子、擦脸油、小镜子,把洗漱池摆得满满当当,大呼小叫的嫌水凉。前面洗得慢条斯理,后面急得张牙舞爪,热闹得像是到了菜市场。女军官忍不住拉下脸来一声大喝,众女兵才意识到这里已不是闺房。
“拿着!”两只大碗伸到眼前,郑燕忙不迭地接住,炊事员利索地一样一大勺。
太官僚了,我可是女兵!郑燕看着满满当当的两大碗饭菜,苦着脸说:“我一天也吃不下这么多……”
“荤素搭配,还有蛋汤,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伙食。”
“我是说我吃不下这么多……”
“吃饱了不想家,多吃点,长胖点,看你瘦得像根竹竿。”炊事员好像没长耳朵,自言自语地说完,扬起马勺喊,“下一个!”
王秀娟被大碗吓了一跳,连忙拿出配发的搪瓷缸递过去:“班长,我饭量小。”
“拿着!”两只大碗塞进王秀娟手里。
郑燕、王秀娟端着饭菜直发愁,女军官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安排两名女兵吃一份饭菜,才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饭后,郑燕、王秀娟搭伴去洗漱池洗碗。突然听见有人喊:“打架了,打架了!”新兵们乱了营,大呼小叫地围上来看热闹。王秀娟踮起脚看了两眼说:“呀,好像是张爱国!”
王秀娟声音里充满了惊喜,她有点喜欢张爱国。郑燕撇嘴偷笑。
“天啊,是方卫东和张爱国打架!”王秀娟惊叫起来。
“方卫东?”郑燕爬上洗漱池,见方卫东正在和张爱国拉扯,跳下来挤进人群喊,“都当兵了还打架!”
张爱国吃惊地张大嘴:“郑燕?”
郑燕看都不看他一眼,对方卫东说:“东子,咱们走。”
“不行,好不容易才碰上,上次的事儿还没完呢!”
“赶紧走,接兵干部快来了。”郑燕拉了方卫东刚想走,两名在车站上执勤的战士分开人群挤进来:“站住!为什么打架?”
“没打架啊!”方卫东矢口否认。
“没打架,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玩儿呢,我们是同学。”郑燕笑吟吟地瞥了张爱国一眼。
张爱国立刻说:“我和东子刚拥抱一下,就有人喊打架。谁喊的?添什么乱!”
等接兵干部赶来,两人已经勾肩搭背地搂在一起说说笑笑了,一口咬定是闹着玩儿。马上就要发车了,接兵干部只好让他们上车,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军列在深夜到达目的地,新兵们被分成三股乘车前往各自驻地。新兵团是临时单位,没有实际驻地,新一营的驻地在一团,新二营在二团,以此类推。新兵上了新几营的车,意味着已经是几团的兵了。
方卫东远远看到了正在东张西望的郑燕、王秀娟,挥手喊:“燕子、娟子,三个月以后见!”
站在他前面的接兵班长回头呵斥:“喊什么喊,没组织、没纪律!”
方卫东不服气地嘟囔:“我们是一个院的……”
“一个院的怎么了?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我们都是革命战友。”
“这可是你说的啊!”方卫东突然挥着手大喊起来,“革命战友们,再见了!等我们从天而降时再见!”
新兵被鼓舞了,纷纷挥着手喊起来,接兵班长气得七窍生烟,狠狠地瞪了方卫东一眼,然后组织新兵们喊口号。
郑燕向方卫东喊完再见,看到张爱国拼命地向她挥手,连忙侧头装作没看见,没想到王秀娟拉了她一把,摇着手向张爱国喊起了再见,郑燕只好勉强挥挥手。
郑燕、王秀娟随着一群女兵,爬上一辆跑起来咣当乱响的卡车,被送进了师部。迎接她们的是一位军容严整表情严肃的中年女军人。这群女孩子有半夜被叫醒穿上军装的,也有在课堂上被叫出来的,那一年的冬天好多的女孩子就这样穿上军装。
内招兵的实际人数大大超过预定名额,好多女孩子穿着男式军装到了部队。当这群女孩子穿着像袍子一样的军装,跳下车后怯生生地聚集起来时,女军人严厉的目光瞬间被母爱代替。
这还是群孩子!女军人伸出双臂,说:“来吧,孩子们,到家了!”
老兵油子
新兵连的日子过得快,转眼就是三个月。新兵们已经带上领章帽徽,开始专业技术训练。“三肿三消,才上云霄!”伞训开始不久,新兵就明白老兵挂在嘴上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练习离机起跳,新兵要周而复始地从平台上跃下,爬上去再跳下来,无数遍地重复同一个动作。跳平台必须两腿夹紧,着地时膝盖、脚尖和脚跟三点不得分开,冲击力完全由双腿承受,他们的腿全肿了。每天训练结束,新兵都要相互搀扶着才能走下操场。但这只不过是刚刚开始,滚轮、悬梯、吊环、离机姿势定型训练、叠伞训练等,还有许多的考验在等着他们。
收操后,梁伟军挪到班里刚坐下,就听见有人喊他换哨。今天轮到他去营区后门站哨,要拖着肿胀的双腿走差不多一公里的路,梁伟军心里暗暗叫苦,磨磨蹭蹭地走出宿舍。
炊事班的战士正在给各班分泡脚的热水,肿胀的双腿泡在热水中舒服的感觉,让梁伟军眼馋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开水锅。
“注意队列纪律!”连长李常贵扯着嗓子吼起来。梁伟军赶紧扭过头去,加快脚步跟上队伍。这个李常贵,从见到他第一面开始就跟他过不去。
李常贵是位农家子弟,当初提干因一个公子哥儿也想提干的缘故,颇费一番周折。从那以后他对干部子弟有了成见,这些兵不服从管理,不好好训练,个顶个的刺头,依仗父母的权势混上三五年就穿上了四个兜。每年提干名额就那么几个,他们的到来意味着又有几位苦干几年的老兵失去了提干的机会。
这个梁伟军更让李常贵憋气,他高傲自大不把基层干部当回事儿不说,竟然对连里的工作指手画脚,时不时地还认为如何如何。
新训开始前,按部队的惯例要进行誓师大会,鼓舞新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训练。各营先组织新兵观看《上甘岭》等影片,接着教导员作了鼓舞人心的报告,新兵们热血沸腾。李常贵趁热打铁,授意班长暗示新兵写血书表决心,并准备把血书交到营部去,为新二连的工作来个开门红。
能到打过上甘岭的部队当兵而且又到了黄继光团,新兵们激动万分,写好血书送到连部还要口头表一番决心,唯独梁伟军用钢笔写了决心书。
梁伟军训练还算刻苦,成绩虽不拔尖,但时常赢得表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容易,严格说他还算未成年。李常贵虽在十六岁时已经在生产队拿整劳力的工分,但他能理解甚至有点喜欢梁伟军。这孩子细皮嫩肉一看就没吃过苦,能在操场上玩命说明并不是无可救药,但梁伟军时不时表现出来的桀骜不驯,让他如鲠在喉。
改革开放之前,部队始终处于备战状态,退伍老兵要等到新兵完成基础训练,能够执行战斗任务后才会离开部队。老兵就要离开部队,各连队都给他们改善伙食。老兵天天大米白面,新兵顿顿杂粮,梁伟军觉得不公平,对班长说:“我想吃馒头。”
班长笑着说:“我也想吃馒头,但条件不允许。”
梁伟军认为班长这是在敷衍,直截了当地说:“凭什么老兵天天吃馒头,我们天天吃杂粮。”
班长指指天上笑而不答,梁伟军仰头看看蓝天白云没发现什么就纳闷地问:“班长,我不明白。”
“老兵们从天上跳下来数百次,经历了数百次的生死考验,他们有资格吃馒头,明白吗?”
梁伟军不服气地说:“有什么啊,我们马上也要经历生死考验……”
“等你经过考验再说吧!”
一个新兵蛋子还没为部队作贡献,就先提出非分的要求,班长扭头就把梁伟军的表现向李常贵作了汇报。李常贵更加认为梁伟军贪图享受爱出风头,典型的公子哥儿习气,有必要多吃苦改造脑子里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梁伟军摇摇晃晃地到了哨位,等下哨的哨兵没了影儿,他一屁股坐下,龇牙咧嘴地揉搓双腿。没揉几下,突然听见不远处有人说话,他忙跳起来立正站好。
等了十几分钟,也没见查哨干部的人影。梁伟军绕过遮挡视线的标语牌,看清是几个滑冰的孩子在喊叫,不由怒火中烧地喊起来:“你们几个出去,这里是军事管理区,不准滑冰!听见没有?我让你们出去!”
那几个十五六的孩子根本不理会梁伟军的喊叫,在冰面上飞速穿梭,大声说笑。
梁伟军火了,走过去抱起孩子们搭在树枝上的大衣喊:“给你们三十秒,再不走,没收你们的大衣!”
一名与梁伟军年龄差不多的男孩子飞驰而来,一个急转弯刹住身形,冰屑溅了梁伟军一身。
男孩子挑衅说:“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梁伟军见他们都穿着空军军装,估计是团首长的孩子,压压火说:“这是军事管理区,马上给我出去!”
“我不出去,你能怎么样?”男孩子冷笑着说,“老老实实把大衣给我放下,站你的哨去。”
梁伟军突然笑起来:“你这孩子真没礼貌,你应该叫我叔叔明白吗?”
梁伟军说得不错,父亲的警卫员不管年龄大小他一律叫叔叔。
男孩子斜眼看看和他年龄相仿的梁伟军出口不逊:“新兵蛋子,你也配!”
梁伟军压不住火了,一脚把男孩子踹了个跟头,他也疼得抱着腿直哎哟。冰面上的几个孩子手忙脚乱地脱冰刀,准备合力教训梁伟军。
“他娘的,过来!”梁伟军见几个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解下武装带大喊,“叔叔告诉你们什么叫做文明礼貌。”
孩子们被吓得大衣也不要了扭头就跑,那个挨了一脚的男孩子哭着喊:“新兵蛋子敢打我,你等着!”
“没骨气,挨了一脚就哭鼻子。”梁伟军不屑一顾。
黄继光团新任参谋长魏峰吃过晚饭在营区散步,李常贵急匆匆地从食堂跑出来差点儿和他撞了个满怀。
“你慌什么?”魏峰笑问。
李常贵连忙敬礼说:“没什么,没什么,有点小事需要处理一下。”
“什么小事能让我们的优秀基层干部慌成这样?”魏峰笑着说,“我看事情小不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样?”
李常贵见参谋长较真,只好说:“说起来挺丢人的,哨兵把团长的孩子给打了,团里崔干事去处理。这个兵脾气不好,我担心他和崔干事吵起来,所以……参谋长,这种小事你就别去了。”
魏峰说:“我只看不发表意见,你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就当陪我熟悉一下营区,走吧!”
李常贵忐忑不安地来到后门,听到人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