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九龙夺嫡 >

第659章

九龙夺嫡-第659章

小说: 九龙夺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ixià圣明,臣以为边疆之所以长期不宁,非战之过也,实是无屯兵之故,昔,先皇几次发兵进剿准噶尔,屡胜之,然,不久后,便又有死灰复燃之祸,细究其根本,就在于无兵弹压,以致贼子日渐做大,遂成患焉,今,更兼有俄罗斯人在旁虎视眈眈,实不可掉以轻心,屯兵固边乃必然之举措也,此微臣之浅见耳,还请bixià圣裁。”
    李敏铨本就是个极擅观颜察‘色’之辈,自是早就猜透了诚德帝的心思,这一路行来,也已是想好了投诚德帝所好的言语,这会儿款款说来,还真就蛮像那么回事的。
    “嗯,子诚这话说得好啊,边疆不固,国实难安,朕意已决,当屯兵固边,只是……,唔,这兵当如何屯法,却须得有所讲究,不知子诚对此可有甚高见否?”
    一听李敏铨这般说法,诚德帝‘阴’冷的脸‘色’立马便缓和了下来,只是一说到具体可行之办法么,诚德帝不免又起了忧心,怕的便是弘晴悍然反抗,丢面子倒是小事,万一‘逼’得弘晴举了反旗,那乐子可真就大了去了,对此,诚德帝还是有着几分的清醒的,自不会因李敏铨的附和话语而得意忘形了去,但见其略一迟疑之后,还是将问题再次丢给了李敏铨。
    “这……”
    李敏铨心中已有谋算,只是这等谋算相当之‘阴’暗,一旦事泄,他李敏铨断然没个好果子吃,这当口上,有方苞在侧,李敏铨自是不愿妄言,这便作出一派犹豫状地迟疑了一下,那‘欲’言又止的做派,明显是在暗示事涉机密,打算造膝密陈了的。
    “灵皋先生乃朕之股肱也,子诚不必多疑,有甚话只管直说便是了,朕听着呢。”
    诚德帝乃是‘精’明人,只一看李敏铨这般架势,立马便知其之心意,不过么,却并不打算将方苞屏退了开去,此无他,诚德帝对李敏铨其实早有了戒心,概因李敏铨与三阿哥以及八爷一方的势力多有缠杂,诚德帝既想用其,又要防着其暗设圈套,反倒是方苞这些年勤勉用事,已是深得诚德帝之宠信,在这等议决大事之际,诚德帝自不可能将方苞这等忠心之智者排除在外。
    “是,微臣遵旨。”
    李敏铨这些年来虽是在军机处‘混’得风生水起,可心里头却是清楚自个儿的圣眷已是大不如前了,尤其是有着方苞在,李敏铨总觉得自己遭到了忽视,对方苞自不免生出嫉妒之心,先前那等故作姿态,本就有着离间之意味在内,可惜诚德帝不允,他也没得奈何,只能是恭谨地应了一声,飞快地组织了下语言,而后不徐不速地开口道:“bixià明鉴,微臣以为固边之头一条便是如何与俄人谈判,今,我军挟大胜之余威,以重兵压境,俄人必慌,来寻我大清媾和乃必然之事也,遍观朝着衮衮诸公,唯有仁亲王方是与俄人谈判之最佳人选,bixià若是就此事下诏,仁亲王自不会辞也。”
    “嗯,此一条倒是可行,朕准了,尔且接着说。”
    让弘晴负责谈判事宜,也就意味着能名正言顺地拖延弘晴归京的时日,对此,诚德帝自不会有甚异议,毫不犹豫地便准了李敏铨之所请。
    “bixià圣明,此番西征之所以大胜,不单是三军将士用命之故,陕西总督延信、陕西藩台刘承恩(刘三儿的大名)四川藩台李双‘春’等诸多官员督办粮道亦是功不可没,故,臣以为延信总督调兵部尚书职,刘承恩晋福建巡抚,李双‘春’晋浙江巡抚,当可酬其功也,所余之缺,bixià另行选用稳妥之人为之,必可保得前线辎重转运无虞也。”
    有着方苞的在场,李敏铨显然不敢将话说得太过分明,也就有若挤牙膏般一点一点地往外冒着。
    “嗯,确当如是,朕亦准了,尔不要停,接着说。”
    李敏铨尽自说得含糊,可诚德帝却是一听便懂了,此无他,不过是通过人员变动来掐死弘晴所部的粮秣辎重转运罢了,早在当年十四爷西征之际,弘晴便曾这么干过,说穿了,自算不得甚稀奇事儿,在诚德帝看来,此乃阳谋,就算弘晴有所不满,也断不敢公然抱怨的,自无不准之理。
    “bixià微臣先前说过,屯兵固边乃是必然之举措,然,具体屯兵多少却须得综合考量,臣以为天山南北万里,管理不便,须得细分了去,不若便按南北疆分而治之好了,一省屯兵数万当是必须的,且新军整训也不能光是京师着力,各省也断不可忽视了去,窃以为分出数路兵马各镇地方,诸如江西、云贵等蛮苗时常为患之地,也确须得战力强大之新军分镇,此事可待得与俄人谈判后,再徐徐图之,步步为营,当可保得无虞也。”
    这一见所奏诸事皆得诚德帝之欢心,李敏铨心中自是得意得很,也就放开了怀,将所谋之肢解弘晴大军的算计细细地道了出来。
    “嗯……,灵皋先生以为如何哉?”
    李敏铨此计一出,诚德帝当即便动心了,在他看来,此乃瓦解弘晴势力的最稳妥之策略,只消一步步稳稳当当地给弘晴下套,自无不成之理儿,当然了,动心归动心,毕竟事关重大,诚德帝还真就不敢草率为之的,但见其沉‘吟’了片刻之后,这才一扬眉,将问题抛给了始终沉默不语的方苞。
    “bixià圣明,老臣别无异议,然,窃以为此事还是须得慎重些才好,bixià不防先听听仁亲王对与俄人谈判一事有甚说法再行定议也不迟。”
    方苞显然不甚看好李敏铨的算计,没旁的,只因方苞太清楚弘晴的厉害了,似这等肢解之谋算,又岂能瞒得过弘晴的法眼,真这么行了去,一准会彻底‘激’怒了弘晴,倘若大军一反,天下必陷入动‘荡’之境地无疑,而这,显然不是方苞所乐见之局面,只是这当口上,诚德帝明显心意已决,直接进谏亦是枉然,诚德帝压根儿就不会听进心里头去,无奈之下,方苞也只能耍了个小手腕,含糊其辞地提点了一句道。
    “唔……,子诚以为可行否?”
    诚德帝虽是想打压弘晴,可到底还是怕真将弘晴给‘逼’反了去,此际听得方苞这般说法,自不免又起了犹豫之心,只不过要他就此放弃么,心中又不甘得很,这便眉头微皱地与李敏铨打着商榷。
    “姑且一试也无妨,只是消息若是有所走漏,却恐难为也。”
    李敏铨早已bèipàn了弘晴,自是巴不得赶紧将弘晴置于死地,加之本心里就不爽方苞的得宠,这便意有所指地回了一句道。
    “嗯,那就这么定了,朕明日便下诏,且看晴儿如何回应再行定夺也罢,可有一条朕说在前头了,今日所议之事乃军国机密,尔等万不可外传,谁若是走漏了风声,朕定斩不饶!”
    诚德帝一拍龙榻,已是面‘色’‘阴’寒地下了最后的决断,话语里满是蒸腾不已的杀气。
    “bixià圣明,臣等自当遵旨行事。”
    一听诚德帝此言如此之凶戾,方、李二人自不免都为之心悸不已,自不敢稍有怠慢,忙不迭地便齐齐躬身应了诺……5aahhh+25264742》
    
   

第943章 《中俄伊犁条约》(一)
    诚德三年五月初一日,帝派礼部‘侍’郎王彦、理藩院‘侍’郎宗答率众前往伊犁劳军,一行人等一路急行,于五月十九日赶到了弘晴的大营,除带来了大批的银两作为劳军之用外,也带来了诚德帝对西征有功将士的嘉奖与封赏,这等银票与爵位齐飞的情况下,三军无不为之尽欢颜,本就高昂的士气顿时便膨胀到了顶峰,却是无人注意到弘晴看似灿烂的笑容里隐约透着股淡淡的苦涩之意味,此无他,诚德帝又出幺蛾子了!
    诚德帝在诏书里倒是很客气,并未强行将谈判之事压到弘晴的身上,尽是些委婉的协商口‘吻’,看着似乎有商榷的余地,可实际上么,那不过都是假客气罢了,瞧瞧,都将王彦与宗答这两位当初与老‘毛’子谈判的副手派到了军前,摆明了就是不想给弘晴拒绝的机会。。访问:щщщ。。
    若光是谈判一事倒也就罢了,随便应付一下也没啥,左右此时清军是大胜之师,也由不得刚经历了一场血腥政变的老‘毛’子不服软,至于所签订出来的条约么,弘晴也不会太过去在意,此无他,但凡牵涉到两国关系的协议,从它被签署出来的那一刻,就进入了被撕毁的倒计时,具体何时被撕毁,取决于双方实力的对比之变化,无关正义与否,只在于实力的强与弱,对此,弘晴自是心知肚明得很,自不会对所谓的和平协议有多看重,真正让弘晴在意的只有一条,那便是诚德帝这等假客气背后所隐藏着的猫腻!
    以弘晴之智商,压根儿就无需等京师那头的密报送来,便能轻易地推算出诚德帝接下来会玩些甚‘花’招,无非是温水煮青蛙罢了,那一套,当初在对付老十四时,弘晴便已漂漂亮亮地耍过了一把,而今,诚德帝居然想着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真有些个鲁班‘门’前‘弄’大斧的可笑,只不过弘晴却是笑不出来,倒不是担心无法应对,而是对这等父子间没完没了的明争暗斗已是厌倦到了极点,一言以蔽之,心累了!
    心疲归心疲,该做的事儿却是断然不能轻忽了去,尽管对诚德帝的小心思不屑得很,可应提前做的战略部署,弘晴却也不会掉以轻心,本章上得很快,毫不犹豫地便应承了谈判之事,不过么,却也没忘了在本章里提出了几个不算过分的小要求——一是请求将修筑道路的省份从河南、河北等四省扩大到山东、福建等十省;二是请求将此番大战所擒之俄人中普通士兵七万余尽皆押解到内地,以为筑路之劳工;三是言明此番战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有赖于工部研究院‘精’心研发的各式新型武器之犀利,请求对工部有关人等加以封赏,并将工部研究院升格为大清科学院,并将所属之学校扩大三倍,着力培养相关后续之人才。
    弘晴的本章这么一上,朝廷里当即便‘激’起了一通子喧嚣,大体上都是二阿哥与三阿哥在背后推动着发出的噪音,极力抨击弘晴所提要求中的第二款,言辞灼灼地宣称如此对待战俘,不合中华宽仁之道,又言此事若是实行,恐惹俄人再起刀兵,于边疆绥靖不利云云,然则诚德帝却压根儿不为所动,甚至连朝议都没召开,便已是乾坤独断地准了弘晴之所请,更连下数道口谕,狠狠训斥了跳得最为欢快的几名朝臣,强行将朝中的异议尽皆弹压了下去,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诚德帝真就对弘晴这三条提议有多欣赏,实际上,诚德帝对三条提议都很不以为然,不过么,为了安弘晴之心,哪怕再不情愿,诚德帝也断不会在这当口上拂了弘晴的面子。
    诚德帝心里头作何感想,弘晴压根儿就不去关心,他在意的只是结果——诚德帝试图以此举来安弘晴之心,而弘晴么,在安诚德帝之心的同时,也没忘了大清将来的发展,这就是两者间素质的差距之所在——要想富,先修路,这可不是句虚言,而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几番大战下来,抓了近十万的战俘,白养着自然不行,至于放了,那更是不妥,废物利用一下,自然是好事一桩来着,至于科学院的成立以及附属学校的规模之扩大看似寻常,可却是弘晴部署将来的关键之所在——要想强国,可不仅仅只是打几场胜战那般简单,开民智才是关键之所在,有了科学院附属学校的扩张,将来的全民教育也就有了个坚实的基础,正因为此,弘晴对诚德帝的“慷慨”自是相当之满意,一接到诏书,立马便上了称颂之本章,好生拍了诚德帝一通子马屁,还真就令诚德帝龙颜为之大悦不已的。
    谈判的事儿虽已是定了下来,可何时能举行,却尚在未定之天,此无他,天晓得俄罗斯使节团何时会来,对此,弘晴就算再睿智,也没辙,只能是耐心地在大营里等着,练兵之余,也没忘了派出部队四下剿灭马匪,绥靖地方只是顺带,更多的则是要让部队动将起来,以保持战力。
    等待复等待,俄罗斯使节团终于在六月二十日赶到了伊犁,该使节团一行百余人,个中以俄枢密院大臣阿列克谢?彼得?彼得罗维奇大公为正使,副使两人,分别是近卫第二军军长伊万?伊万若维奇?伊万诺夫大公以及东正教最高会议副议长列夫?帕洛夫?西比尔斯基大主教,余者皆为随从以及通译。
    俄罗斯使节团一到伊犁,便即要求面见弘晴,说是要递‘交’国书,并打算就两国之间的误会作出解释,对此,弘晴浑然不加理会,并未接见俄罗斯使节团,只是让丁松出面,将俄罗斯使节团安置在了大营外,并派出一个团的士兵加以“保护”,对于俄罗斯使节团的会晤要求,弘晴浑然不置一词,不过么,倒是同意了俄罗斯使节团提出的慰问战俘之要求,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