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好父母好孩子 >

第12章

好父母好孩子-第12章

小说: 好父母好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著名儿童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最大,这个时期加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相反,如果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孩子很可能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等长大了再去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往往在他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文明习惯中就可以看出。一个研究生想出国深造,各方面的考查都合格后,他去大使馆办理签证。使馆人员找他谈话时,他不是乱翻人家的东西,就是打断别人的谈话。最后,使馆人员的签证意见是拒绝入境,理由是这位研究生缺乏学者风度和应有的礼貌。
文明的语言、仪表和行为,就如同一封介绍信,把自己的身份介绍给别人。让孩子学会做现代文明人,是真正爱孩子,也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1.访日的刺激
讲公德,守秩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几年前,我带几名中国少年去日本参加数学比赛。仅仅3天,我处处感到日本国民的素质比较高。
日本的人行横道两侧都是红绿灯,只要红灯亮着,所有的行人都静静地等候,没有人闯红灯;只要人行道上的绿灯亮着,所有的汽车也都静静地等着。
一天夜里,我们在中国青年报驻日记者的陪同下,去东京最繁华的街道观光。在一条小马路旁的红灯下,静静地站着一位行人,而马路上并无一辆车通过。
为此,我很有感触。日本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如此自觉地遵守秩序。想想在国内,马路中设置着高高的隔离护栏,不是也有人不管不顾地翻来跳去吗?所以,交通安全意识实际上也是国民素质的一种体现。
日本地铁客流量相当大,但不管是在地铁站,还是在车厢里,到处都是静悄悄的。不少人在埋头看书,即使有人说话,也都把声音放得很低,怕影响旁人。
在下榻的宾馆里,人们彼此见面彬彬有礼。上电梯时,外面的人耐心地站在两侧,等里面的人走出来,才顺序进入。而我们的孩子,电梯门一开就往里冲,有时竟和出来的人撞个满怀。于是,他们常常被电梯门口的服务员请出来,等里面的人都出来后,再让他们进去。几次之后,孩子们也懂规矩了。
在东京迪斯尼乐园,游客如云,却秩序井然。每个大型游乐项目前都排着数百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
日本领队先和我们的孩子商量:“这个游戏要排一小时的队,大家玩不玩?”“玩!”孩子们商量决定后,自觉排好了队。
在排队的这一个小时里,我仔细观察了一番:排队入场的地方就是一根绳子和几根桩子串在一起,排队的人顺着绳子走过去。绳和桩子并不高,一抬腿就能跨过去,但根本没人这么做!日本的孩子很守秩序,一个挨一个地往前走,没有人在队伍里乱挤,没有人大声说话。我们的孩子则老是在队伍里串来串去,一会儿去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旁边的日本孩子不时地看他们,以为他们在“加塞儿”,弄得我脸上一阵阵发烧。
在公园的公厕门前,也排着一行队伍。我以为厕所里挤满了人,走近才知道,里面只有几个人。排队的人都站在门口,出来一个人,再进去一个人,大家都很自觉。我看到一个日本小女孩,用厕所里准备的擦手巾擦干手,发现地上掉了一个小纸片,便弯腰捡起来,放进废纸箱。然后她又回头看看,确认没有把洗手台弄脏,才往外走。路过门口她抬起头,发现我正在注意她,便朝我微微一笑。我也朝她笑了笑,赞许地点点头。
没有人监视,没有人提醒,每个人都在自觉遵守着纪律,保护着环境卫生,给后面的人留下清洁的环境。
我们的孩子不爱排队,进餐厅、进厕所都是横冲直撞,好像对那长长的队伍熟视无睹。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去逛商店,竟让一车人等了半个多小时,引起别的国家的孩子的不满。吃饭的时候,看到自己爱吃的就拼命吃,一点儿也不顾及别人。
看上去是个行为习惯的问题,本质上是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这种道德缺陷,在这一代独生子女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文明礼貌是最基本的国民素质。日本社会尽管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国民的文明礼貌确实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件事,让我感到特别难为情。发奖会那天,几百个来自各国的孩子(大部分是日本孩子)都坐在会场的椅子上,等待着获奖名单揭晓的那一刻。
我带去的四名中国孩子中,有一名获了奖。
发奖的日本教授与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齐名,在日本很有身份。他颁奖时,给每一位获奖的孩子深深地鞠上一躬。而我们的那位获了奖的孩子,接过奖状、奖杯,只微微地一点头就扭身走了。后面领奖的大多是日本的孩子,接受奖品时,都是规规矩矩地深深鞠上一躬。我坐在台下,觉得很不好意思。
在日本,我看过日本小朋友的演出。节目很好,孩子也相当有礼貌,向台下观众反复地鞠躬。这些好像很普通,很平常,但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礼仪风貌。
从日本回来,我连夜召开家长会。我含着眼泪对家长讲了我在日本所受到的“刺激”。最后,我对他们说:“我们都是中国的妈妈爸爸,虽然对于家庭来说,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好像孩子好不好,只影响到一个家庭;但对我们国家来说,这是一代孩子啊!他们的素质好不好,可要影响一个民族。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而这一代人,就将在我们的手中产生。
“我们培养的孩子是强大的一代,还是弱小的一代?我们培养的一代是文明的一代,还是野蛮的一代?这将决定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决定我们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当妈妈爸爸的都该认真想一想,我们将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我们将给民族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明天!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民族的人民不懂得讲文明、讲礼貌,不懂得守规矩,那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生命力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发展了!”
当时,我很激动,这些话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也会受到同样的刺激,有着同样的感受。
人类的文明也是比较出来的。强烈的对比往往会刺激人。
许多家长都流泪了。因为他们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他们和我一样,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孩子。同时,也怀着一种内疚,因为他们没有完全尽到父母的责任。
2.要想到别人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是做人的一条重要守则。
“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习惯来自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教育孩子从小事事处处“想到别人”,讲文明,守秩序,他长大后才可能具有文明礼貌的自觉行动。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去英国攻读博士学位,住在一个英国人家中。回国后,她对我讲:“在英国,父母教育孩子关心别人是从小处入手的。比如,出入公共场所,父母总要提醒孩子,当自己推门而入时,一定要回头看看身后是否有人,如果有人,你要用手替别人扶着门,等人家接触到门再放手,以免撞伤别人。这虽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但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做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事常常被人们忽略。很多大人进门时,猛地推开门马上就松手,反弹回来的门有很大的惯性,会撞到后面的人。再比如,有些人在路边乱扔果皮,从不考虑是否会使别人滑倒;有些人骑车随地吐痰,根本不管是否会吐到后面人的身上;还有的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去想是否会影响他人的工作或休息。他们不知道,开会时台上的人正在讲话,台下听众中也有人讲话,这是对台上讲话人的不尊重;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同学们在下面乱讲话,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在公共汽车上大声说笑,既是对周围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司机注意力的干扰。
事事处处让孩子“想到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个女大学生曾对我说:“我为什么要为别人着想,我万事不求人。”
我问她:“你每天要吃饭,饭是从哪儿来的?”
“我自己做的。”
“米面是从哪儿来的?”
“我自己买的。”
“不错,米面是你花钱买的。但米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我告诉她:“农民从播种、浇水、锄草、施肥、收割,到把粮食送到粮站、粮库,最后送到祖国各地,这要经过多少人的手,经过多少劳动环节呀,怎么能说万事不求人呢?
“再说穿衣服吧,这个程序就更长了。从农民种棉花开始到收获,到纺纱、染色、织布,裁制成大小肥瘦适合各种人的服装后送到商店,你看,这又要经过多少过程呀!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离开谁都不行。一个人不管你有多么伟大,都离不开别人。既然离不开别人,就要时时想着别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关心别人,学会和别人合作,珍惜别人的劳动……”
一个看来挺简单的道理,讲起来却很复杂,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件东西的生产过程,而且涉及到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对这个大学生讲:人的一生中,每一件事物都不完全是属于自己的。所以,请不要说“我万事不求人”。
一个人的能力是极有限的,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忙,你什么也干不成。
了解别人的劳动与自己的关系,对树立为别人着想的品格十分重要。
“相信别人,相信所有的人对你都很重要,你才会尊重每一个人。”妈妈们应该让孩子懂得这条做人的原则。
中国历代名人中,有许多教子做人的典范。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作家、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人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独到之处。
他教孩子修改文章,首先要求孩子们张口念文章,他说:“就是嘴里不出声,心里也要念。念他几遍,就知道行还是不行了。”因为文章是给别人看的。念,就是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一念,不通顺的句子和语病就出来了。
叶圣陶反对孩子作文用生僻的词语、晦涩难懂的句子,反对念“白肚皮经”。也就是说不能只顾表现自己,不顾别人明白不明白。许多事情自以为想明白了,可是一写出来,没有把思路交待清楚,别人还是看不明白。叶圣陶一再对孩子们讲:“写文章要想到别人,想到读文章的人,要把自己换一个位置,设想成读文章的人,再来看一看文章究竟写得怎么样。”
“要想到别人”,是叶老写东西的一条重要的守则,更是他为人的一条重要的守则,即使在一些细小的地方也能表现出来。有一次,叶圣陶让儿子叶至诚拿一支笔来,儿子头也不抬就随手将笔递了过去。不料,把笔尖递到了父亲的手里。他严肃地批评儿子:“递东西给人家,要先想一想人家接时是否方便。如果递刀子、剪子也这样的话,不就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吗?”
就这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叶氏兄妹三人不但学会了作文,更学会了做人。
“要想到别人”,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有着深刻的内涵。这是“为人的一条重要守则”。
这条守则,要到上学时再告诉孩子就晚了,应该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并按这个守则去做人。
那么,由谁来告诉孩子呢?当然应该是妈妈,是爸爸。
父母的责任是教孩子做人。学会做人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而做人的道理,大都不是坐在课堂里学会的,而是在生活中父母随时随地教给孩子的。
写在前面
每一位妈妈,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待着孩子的成功。甚至在小生命诞生之前,就已经为孩子编织起未来的梦。
每一位独生子女的妈妈,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为什么?
正像前文所讲的:因为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我们输不起,”我曾对年轻的父母说,“我们不可能像我们自己的父母那样,在教子中积累经验,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另一个。我们只能‘孤注一掷’,我们没有机会积累教子的经验,只能一边学习做父母,一边教育孩子;一手培育着自己的未来,一手塑造着祖国的明天,历史不允许我们失败。”
“你们必须成才,你们必须成功!”我曾对孩子们说,“如果今天你离不开妈妈的照料,经不起风雨,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丰富的知识,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那么到了21世纪,同世界各国跟你一起长大的小朋友站在一起,你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