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智囊全集 >

第186章

智囊全集-第186章

小说: 智囊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
东汉未年司隶(官名,掌劳役捕盗之事)冯方的女儿长得国色天香。一家人避乱迁居扬州,一天袁术登上城楼,不经意间瞧见她,大为心动,于是纳为侍妾。冯方的女儿入袁府后,其他侍妾就对她说:“袁将军最看重有志节的人,你见了袁将军不妨经常落泪,表示心中的愁苦,如此一来,袁将军一定更加疼爱你。”
女孩听了诸侍妾的话,每次见袁术都垂泪哭泣,袁术果然认为她心志忠贞,于是更加宠爱。一天,袁术的侍妾们在厕所里合力将女孩勒死,伪称女孩是因哀伤过度而厌世自杀。袁术以这女孩因抑郁自杀,于是下令厚葬她。
1030、达奚盈盈
【原文】
达奚盈盈者,天宝中贵人之妾,姿艳冠绝一时。会同官之子为千牛者失,索之甚急。明皇闻之,诏大索京师,无所不至,而莫见其迹。因问近往何处,其父言:“贵人病,尝往候之。”诏且索贵人之室,盈盈谓千牛曰:“今势不能自隐矣,出亦无甚害。”千牛惧得罪,盈盈因教曰:“第不可言在此,如上问何往,但云所见人物如此,所见帘幕帷帐如此,所食物如此,势不由己,决无患矣。”既出,明皇大怒,问之,对如盈盈言,上笑而不问。[边批:错认了。]后数日,虢国夫人入内,上戏谓曰:“何久藏少年不出耶?”夫人亦大笑而已。[亦错认。]
[评]
妇人之智可畏。
【译文】
达奚盈盈是唐朝天宝年间某贵人的侍妾,风姿绰约,当时无人能及。同时有位官员,儿子名叫千牛,某日到贵人家中探病,就没再回家。家人到处寻访不着,玄宗听说这事,就下令官员搜查,可是搜遍整个京城,仍不见千牛踪影。
玄宗就问千牛的家人,说:“最近你儿子可曾去过什么地方?”
千牛的父亲回答说:“他曾去探望一位生病的贵人。”玄宗下诏搜寻该贵人家。千牛一直躲在达奚盈盈房里,达奚盈盈对千牛说:“这事没法再隐瞒下去。不过你即使露面也没关系。”千牛非常害怕,深恐因此而获罪,达奚盈盈对他说“只要不说出是躲在她这里,如果皇上问起,只要回答说见到这么一个人,她家有华丽的帷帐和幔幕是怎样怎样的,精美的食物如何如何,要强调自己身不由己”,保证平安无事。
千牛露面后,玄宗生气的质问他,千牛就依达奚盈盈所说回答,玄宗果真只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追究。几天后,虢国夫人(杨贵妃的姊姊)入宫,玄宗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干什么将一个年轻人藏那么久,都不放他回去?”
夫人听了,只是笑而不答。
原来达奚盈盈知道虢国夫人家中常常藏有年轻的男人,玄宗也知道,便以此为千牛脱罪。玄宗果然上当。
[评文]
女人的智慧实在可怕。
小慧卷二十八
【原文】
熠熠隙光,分于全曜。萤火难嘘,囊之亦照。我怀海若,取喻行潦。集“小慧”。
【译文】
一丝光线虽然微弱,也是阳光的一部分。荧火虫所发出的微小光芒,可以以布囊收集后用来照明。我虽胸怀江海,也不嫌弃雨后的水洼。
1031、周主
【原文】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周主令人求,而得之家人屋间。[边批:自置自得,以欺众目。]周主曰:“我知吏之不事事也。”于是吏皆悚惧,以为神明。
【译文】
春秋时周主遗失了一支玉簪,命官员搜寻,找了三天三夜,仍一无所获。后来,周主又派别人寻找玉簪的下落,结果竟然在周主家人的内室中找到。周主说:“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官员,一向不把我的话当真对待。”官员听了周主的话,都惊惧不已,认为周主周知诸事,有若神明。
1032、商太宰
【原文】
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顾反而问之曰:“何见于市?”曰:“无见也。”太宰曰:“虽然,何见?”对曰:“市南门之外,甚众牛车,仅可以行耳。”太宰因诫使者:“毋敢告人吾所问于汝。”因召市吏而诮之曰:“市门之外,何多牛屎?”市吏甚怪太宰知之疾也,乃悚惧其所也。
【译文】
商太宰曾要少庶子到城中市集走走。少庶子回来后,太宰问他:“在市集里见到什么?”少庶子回答说:“没看见什么。”
太宰说:“总有一些特别的事吧?”
少庶子答:“只有南门外有许多牛只聚集在那儿,堵住了道路,南门的街道仅仅够一辆车通行。”太宰要随行人员不可泄露与少庶子的这番对话。
第二天,太宰召来京城的官员,讥诮他们说:“城外哪来这么多牛屎啊?”
官员对太宰的消息灵通惊惧不已,从此不敢再怠忽职守。
1033、韩昭侯 子之
【原文】
韩昭侯握瓜而佯亡一瓜,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瓜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
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译文】
一天,韩昭侯与属下亲信一起吃瓜,他故意将手中的瓜掉在地上,然后表示惋惜。属下立即将自己手中的瓜分献给韩昭侯。韩昭侯借此举考察属下对他的忠诚。
子之(战国燕王哙的宰相)为燕相时,一天坐在厅堂上故意说:“刚才在门外一闪而逝的是一匹白马吗?”
左右亲信都说没看见,只有一人追出门外,回来时禀报说:“确实有一匹白马。”
子之借这事考察左右是否对他忠实。
1034、綦毋恢
【原文】
韩咎立为君,未定也,弟在周,周欲重之,而恐韩之不立也。[不立其弟。]綦母恢曰:“不若以车百乘送之。得立,因曰为戒;不立,则曰来效贼也。”
【译文】
战国时,韩襄王死后,公子咎虽然已经被立为嗣君,可是还没有正式即位。这时他弟弟在周很得周室君臣器重,但周君又怕韩咎不肯立他弟弟为国君。周臣綦毋恢说:“不如派一百辆兵车护送他弟弟回韩国,如果韩咎立他弟弟为国君,那么百辆兵车就算是沿途的护卫;否则,就说我们是专程为韩国押解叛徒而来的。”
1035、苏代
【原文】
苏代自燕之齐,见于章华南门。齐王曰:“嘻,子之来也!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生者微。今不听,是恨秦也;听之,是恨天下也。不如听之以为秦,勿庸称之以为天下。秦称之,天下听之,主亦称之;先后之事,帝名为无伤也。秦称之而天下不听,王因勿称,于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译文】
苏代离开燕国抵达齐国,来到章华南门。齐闵王对他说:“唉,先生怎么现在才来?秦国已经派太宰魏冉献给寡人帝王的尊号,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苏代回答说:“大王的问话太突然,以后天下的情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也还看不出来。如果现在不听从秦国的建议,一定会招致秦国的怨恨;但如果听从秦国,又会招致天下诸侯的愤恨。所以不如姑且先尊称秦王为帝,不过大王先别急着称帝,这样可以对天下诸侯有所交代。如果秦王称帝后,天下诸侯并未极力反对,那么大王也可以跟着称帝,因为时间的前后与帝号是没有关联的;但如果秦称帝而天下诸侯都不服从,那么大王就不必步此后尘,以便收揽天下人心,这才是上上之策。”
1036、薛公
【原文】
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薛公欲知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
【译文】
齐王的王后去世后,齐王准备在七位侍妾中,选自己最喜爱的一位,册立为后。薛公想知道齐王究竟会册立谁,就献上七副耳环,而其中有一副特别精美。第二天,薛公见其中一位侍妾戴了那副最美的耳环,就劝齐王册立她为王后。
1037、江西术士
【原文】
赵王李德诚镇江西。有日者,自称世人贵贱,一见辄分。王使女妓数人与其妻滕国君同妆梳服饰,立庭中,请辨良贱,客俯躬而进曰:“国君头上有黄云。”群妓不觉皆仰视,日者因指所视者为国君。
【译文】
赵王李德诚治理江西时,有个卜卦的术士自称能一眼看出他人身份的贵贱。赵王想试测他,就找来几名妓女,让她们和自己的王后都穿上同样的服饰,打扮好后站在前庭,让术士分辨谁贵谁贱。
术士走近她们,俯身轻声说:“王后的头顶会有黄云。”话才说完,妓女们不约而同的都朝王后头上看,结果术士立刻指出王后来。
1038、江彪
【原文】
诸葛令女庾氏妇既寡,誓云:“不复重出。”此女性甚正强,无有登车理。恢既许江思玄彪婚,乃移家近之,初诳女云:“宜徙。”于是家人一时去,独留女在后。比其觉,已不复得出。江郎暮来,女哭詈弥甚,积日渐歇。江暝入宿,恒在对床上。后观其意转帖,江乃诈魇,良久不寤,声气转急,女乃呼婢云:“唤江郎觉!”江于是跃然就之,曰:“我自是天下男子,魇何与卿事?而烦见唤,既尔相关,那得不共语?”女嘿然而惭,情意遂笃。
【译文】
诸葛令的女儿嫁给庾氏,不久就守寡了,她发誓这辈子绝不走出家门再嫁。这女子的个性非常倔强固执,诸葛令虽然把她又许配给江彪,但江彪料想这女子决不会登上迎亲轿,于是就在她家附近住下。
诸葛女的家人先是骗她说要搬家,于是家人全都离去,只留下她一人,等她发觉自己受骗后,已真的走不出家门了。
到了晚上,江彪来到诸葛女住处,诸葛女对他哭骂不停,一连好多天后,她的哭骂声才稍见缓和。
江彪每晚都睡在诸葛女对面的床榻上,见她怒气稍减,就故意假装做恶梦,口中胡言乱语,模样十分恐怖。诸葛女便呼叫婢女将他叫醒,江彪向女子说:“我是堂堂男子,做恶梦与你有何相干,竟劳动你来叫醒我?如果你关心我做恶梦,那又为什么不和我说话?”
女子因而羞惭得说不出话来,从此,两人的情感日渐深厚。
1039、孙绰
【原文】
王文度坦之弟阿智[处之,字文将]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孙兴公绰有女阿恒,亦僻错,无复嫁娶理。孙因诣文度,求见阿智,既见,便佯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传,那得至今未有婚处!我有一女,乃不恶,但吾寒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文度欣然而启蓝田[王述]云:“兴公欲婚吾家阿智。”蓝田惊喜,既成婚,女之顽嚣殆过阿智,方知兴公之诈。
[评]
阿恒得夫,阿智得妻。一人有智,方便两家。
【译文】
晋朝王坦之的弟弟王处之,小名阿智,因为个性怪诞,所以虽已早届适婚年龄,却没有一家肯将女儿嫁他。
孙兴公(即孙绰)的女儿名叫阿恒,也因为性情古怪还没有出嫁。
有一次孙兴公到王坦之家,见到了阿智,便故意对王坦之说:“我看阿智是个很不错的青年人嘛,和我在外面听到的传言完全不同,怎会到现在还没有娶媳妇呢?我有一个女儿,虽长得不错,但因我家境穷困,门第又不高,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婆家。不如我们商议商议,要阿智娶阿恒吧!”
王坦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赶紧给父亲王述写信,说孙兴公要把女儿嫁给弟弟阿智。王述看了信大为惊喜,很快就答应这门亲事。
两人成亲后,王坦之立刻发现,原来阿恒的性情远比阿智还乖僻得厉害,才知道上了孙兴公的当。
1040、张幼于
【原文】
科试故事,邑侯有郊饯。酒酸甚,众哗席上。张幼于令勿喧,保为易之,因索大觥,满引为寿,侯不知其异也,既饮,不觉攒眉,怒惩吏,易以醇。
【译文】
古时士子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官员都会为本乡子弟在效外饯别。
某地有位地方官举行郊饯,准备给客人喝的酒太酸,使得席间一时大乱,群情不满。有个叫张幼于的人劝众人不要喧嚷,他保证一定请主人换酒,张幼于拿来一只大酒杯,斟满酒向地方官敬酒致意,地方官以为这酒和自己所喝的相同,就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饮下后不由皱眉大怒,立刻叱责吏员换上好酒待客。
1041、俞羡章
【原文】
吴中镂书多利,而甚苦翻刻。俞羡章刻《唐类函》将成,先出讼牒,谬言新印书若干,载往某处,被盗劫去,乞官为捕之,因出赏格,募盗书贼。由是《类函》盛行,无敢翻者。
【译文】
吴中地方出版商的利润很大,因此从事翻刻(即今日的盗印)的人也特别多,为此出版商相当苦恼。俞羡章所编著的《唐类函》,尚未出版,他便一状告到官府,假称他的新书出版后,用车载往他处时遭盗匪劫走,希望官府派吏卒缉捕盗匪,他并且出钱悬赏缉捕盗书贼。这件事轰动一时,结果使《唐类函》大为畅销,而且也没有书局再敢翻刻。
1042、孟陀
【原文】
张让在桓帝时,权倾中外。让有监奴主家,扶风富人孟陀倾囊结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