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南宋生活顾问 >

第17章

南宋生活顾问-第17章

小说: 南宋生活顾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圆听说可以走水路,更是高兴,忙命田二尽快去办此事,又叫庄户们多种起一个山头的竹子。料理完此事,她心下稍稍松了口气,想起程慕天在林子边的神秘笑容来,问道:“二郎,为何不叫他们把杉木砍了去卖,再种些别的?”

程慕天看了她一眼,正正经经道:“咱们也须得为儿女着想些。”

小圆闹了个大红脸,恨不得自己未问过那句话,扭身出去喊田婶,怪她不备帖子,程慕天忍住笑,道:“那两个庄子的主人又不在,你上哪里拜访去,再说这个也不该田婶管。”

小圆把眼一瞪,“人不在礼数要到,怎么也得送个帖子去。”

田婶正在烧饭。闻言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走过来道:“夫人说地是。该备帖子送过去地。那两位老爷以前来时也送过帖子来呢。”

小圆忙命采莲写了贴儿。叫田婶送过去。走进来又瞪程慕天一眼。却撑不住笑了——以前还笑话阿绣。如今自己成了亲。也愈发害羞起来。二人对望笑了一气。亲亲热热商讨起往后要生几个娃娃才花得完这三四顷杉木林。过了一时采梅进来叫开饭。小圆却让把桌子摆到里屋来。方便给程慕天喂饭。

今日地午饭比昨晚丰富了许多。竹笋里加了野猪肉。鸡蛋里搁了韭菜。还有肥厚地一条大鱼。小圆见中间还有大碗地带骨肉。却辨不出来。采莲指了窗户叫她看。“这是院里地那小子孙大郎一早送来地狸子肉。夫人别看他小。许多大人逮狸子都不如他呢。”

采梅是个轻易不评价别人地主儿。此番对他赞赏有佳必是有缘故。小圆微微一笑。也罢。就卖她个面子。“说来也是庄上地小庄户了。叫进来瞧瞧罢。”

采梅知道程慕天不愿让人瞧见。便命孙大郎只站在外间回话。小圆把一块去了骨头地狸子肉喂到程慕天嘴里。向外问道:“听说狸性至灵。你是如何逮到地?”

孙大郎不过八、九岁。言行却极为沉稳。先向小圆行了个礼。方才答道:“夫人。捉狸其实极容易。先在它家洞口拿烟熏。再在别处开洞。置个网兜。那狸子受不了烟熏。必要寻洞口外逃。一头就撞进我地网兜里。一点都不费力气。”

小圆赞道:“难为你小小年纪就有智慧,又懂规矩,是你家大人教的?”

孙大郎的回答却出乎小圆意料,原来他家父亲本是个读书人,好容易从北边金人的范围逃到这里,却不幸染了风寒,没拖几年就病逝了,他母亲带着他和一个妹妹无法谋生,只好将全家卖到了庄上。

自金人入侵,此等事情不在少数,小圆也只得叹一口气,叫采梅拿些钱来与他,不料孙大郎却道:“夫人,我不要钱,只求夫人少爷赏些药给我,不然我家妹妹也要病死了。”

小圆很是奇怪:“药材都是出自深山,你要什么采不来?”

程慕天终于逮到了小圆犯傻的机会,忙道:“再有药材他不会开方子又有何用?”

小圆一听暗自脸红,忙让采梅去叫他们带来的郎中,又见孙大郎衣不遮体,脚上只得一双烂草鞋,心疼道:“看样子你们在这里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何非要往南边来?”

孙大郎一听泪如雨下,哭道:“我爷爷叫金狗捉去做了‘饶把火’了,我爹生怕我们一家都变成‘两脚羊’,这才拼了命往南边来。”

所谓两脚羊,小圆也有耳闻,乃是金兵南侵,官兵百姓无粮可食,便把死人用盐腌起来晒成肉干,其中年轻女子叫“不羡羊”,小儿叫做“和骨烂 ”,老而瘦的男子便称作“饶把火”,意思是这种人肉老,须得多加把火。

程慕天所想和小圆一样,红着眼眶咬牙道:“我大宋官兵食人肉乃是被金狗所逼无可奈何之举,没想到金狗既占了我们的城池,还要生吃我们的百姓。”

孙大郎虽年小,却有些见识,流着泪道:“我们不过是无奈吃死人,那些金狗却是生吃的活人。”

他二人正说着,采梅带了郎中来,小圆忙让孙大郎带了郎中去给他妹妹瞧病,又让采梅收拾了一大包吃食衣物带去。送走孙大郎,程慕天长叹道:“我恨不得自练一队人马杀到北边去。”小圆慌忙捂住他的嘴:“这样的话也是说得的,小心掉脑袋。”

程慕天自知失言,沉闷了好一会儿,又道:“临安城里的平头百姓,只要不是家中无米吃的,都要送孩子们去私塾学两个字,我看那孩子是个极好的,却要上山抓狸子为妹妹换药钱。”

小圆很是好奇程慕天居然也有发善心的时候,便提议在这山庄办个私塾,不料程慕天却跟看怪物似的把她打量一番,道:“我不 过想教孙大郎几个字罢了,你竟就要大张旗鼓,这些奴仆家的孩子,本就是上山打猎的命,学了字又能如何?”

程慕天的话虽不好听,却也是事实,当下庄中的孩子们,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只想着填饱肚子,哪有心思来上私塾,小圆自嘲地笑了笑,把此事按下不提。

第三十一章 肺痨(上)

过了两天,田二带人看过地形风水,在谷中枕山面水之地选了个所在,特来请示小圆:“夫人,风水先生说那处山环水绕,不仅风水好,而且是个天然庭院,倒省了许多功夫,若夫人往后要另建庭园,可以西引溪水,也极为方便。”

天然庭院,小圆将这四个字细细咀嚼了一番,满意地笑了,又问田二些建房的习俗禁忌。田二见主人相问,哪有不尽数说的,当即将动工上梁等俗一一道来,又请小圆挑个吉日好破土动工。

小圆笑道:“你赶了一天的牛车特特请来风水先生,哪里还需我来挑吉日,你们说是哪日便是哪日罢。”田二领命而去,按风水先生说的挑了个日子,自带人去砍树盖房。

田二刚走,采莲又来问如何打发帮忙盖房的庄户,小圆可怜他们成日吃野菜,便吩咐道:“叫人多运些粮食进山,凡来帮忙的饭菜管饱。”说完又悄悄叮嘱采莲,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格外多给些,好让他们“偷偷”捎回家去。采莲前脚出门采梅又来了,

问小圆晚饭想吃些什么,小圆起身到里屋问过程慕天,吩咐她道:“拿野菜加些肉,包个冬至节吃的那种馄饨来。”

程慕天笑道:“你竟比在家时还忙些。”

小圆替他掀开衣裳擦药,道:“那是,家中自有调教好的四司六局,哪需我费心。说起来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我们这还是在自己庄上呢,就觉着要什么差什么起来。”

程慕天闻言更是后悔自己行事莽撞,害得小圆要随自己躲到深山中来受苦,便犹豫着要搬回去。

小圆细细地将药膏抹到他伤口上,想起若不是搬到凉爽的深山中来,以外头那样炎热的天气,这些伤一旦化起脓,后果不堪设想,她想到此处,牙一咬:“咱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什么挣不来,且在此处修个世外桃源。”

程慕天见她如此说,心里一宽,“待我伤好,陪你四下转转,看看还能瞧出什么生财的门道来。”

二人正说着,阿云送了封信进来,笑道:“陈姨娘真是挂牵夫人,咱们才来了几天,信就追了来。”小圆见她是读过封皮儿的样子,心中一动,对程慕天道:“你说要教教孙大郎那孩子,这不是现成的先生?我这四个丫头,就连嫁了出去的阿绣和遣走的采菊,个个都能认好几千字,教他该是有富余的。”

程慕天点头,小圆就叫阿云每日去教孙大郎认几个字,自接过信来读了一遍,又挑出些来念给程慕天听,无非是叫他不必担心铺子和海船,安心养伤之类。程慕天听了几句,笑道:“一封家书还要挑好的念?有什么是我听不得的?”

小圆听他口称“家书”。心中欣慰。忙解释道:“不过是些姨娘地烦恼。说与你听也无用。你别多了心。”

程慕天本不是个爱管 是非地人。却因在榻上躺了好几日不能动弹。就闲得发慌起来。他撑着脑袋想了想:“你姨娘如今堂堂正正做人。又有屋又有钱。还能有什么烦恼。必是那八字还没一撇地沈长春闹地。”

程二郎真能料事如神?小圆呆了会子方道:“可不就是那沈长春。不知他哪里惹恼了我姨娘。让姨娘赌咒说招谁入赘也不要他进门。”

程慕天却道:“你姨娘如今也算得是个富足人家。不知多少人抢着想上门。不招沈长春一点也不错。 那穷汉哪里配得上她。”

就算是自个儿生母。这感情一事。旁人也帮不得忙。须得她自己说好才行。小圆细细把信纸叠起。又提笔写了几张回信。亲自拿出去找田二。叫他挑最好最嫩地竹笋装了。同信一道送去陈府。田二接过信揣到怀里。笑道:“正巧今日有笋要顺着水放下去。不过这信要紧。不能同笋装在一起。我下山再跑一趟罢。”

小圆点头道过辛苦。顺着小溪流朝前随意走了几步。只见庄户们地茅草屋都建在离谷底不远地山腰上。恰是同群山一道环着山谷。此时田婶已在备晚饭。但庄户们却还劳作未归。那些小茅草房上一丝炊烟也无。她正寻思等程慕天伤好。一起去上头田埂上瞧瞧。就听得背后有人唤她。回头一看。却是他们带来地那个赵郎中。

赵郎中药箱都不及放下,气喘吁吁道:“我才从孙大郎家来,刚刚确诊她妹妹患的乃是肺痨,我看庄户们的茅草房都是紧挨着,夫人最好让孙家搬到别处去住,不然整个庄子都不能幸免。”

小圆大惊,肺痨即肺结核,在这时候铁定是不治之症,且轻轻一个咳嗽就能传染,她不及细想,忙郑重托付赵郎中:“咱们整庄人的性命可就交给你了,你是郎中,该当如何只管去办,只别太亏待了他们。”

赵郎中把药箱往肩上一扛,飞快跑到孙大郎家将情形讲了一遍,建议让病人另搬个住处,孙母每日去照料即可,他原以为孙母要又哭又闹,不料她极为识大体,主动提出:“女儿尚小,就算是死我也是要跟去的,但害了庄里人性命就是损我们阴德了,反正此处又无虎狼,不如帮我们母女寻个山坳住罢,叫大郎每日把吃食用绳子吊下来就是。”

赵郎中对孙母此举很是佩服,亲自带人在一处平整的坳中搭了几间茅草屋,叫她们母女搬了进去。 他一刻不停忙完,回来向小圆禀报了一番,道:“夫人,孙大郎及庄中诸人我都已仔细瞧过,并无他人染上此病,请夫人安心。”

小圆松了口气,再三道过谢,叮嘱他要按时送药给她们,“你记得教孙大娘把病人咳出的痰掩起来埋掉,还要与病人分碗而食,且病人用过的食具定要用沸水煮过后再用,莫要让她自己也染上了病。”

送走赵郎中,她又吩咐采莲:“记得每日里送柴米去,再把孙大郎唤来。”程慕天在里屋听了个一清二楚,唤了小圆道:“你处置得很好,庄户们住得近,确是该防范些。”其实小圆很是不忍让她们母女搬走独居,但她明白,虽然自己懂得防范,却无法保证那些庄户也能做到,庄里的小孩子白日里没大人看管,尤其怕他们去寻病人玩耍,万一让肺痨传染开来,她心中只怕更有愧。

第三十二章 肺痨(下)

一时孙大郎到了小圆跟前,不待她开口就跪了下去,谢她救了全庄人性命。小圆冷眼看去,这孩子的表情诚心实意倒不似作伪,她暗暗称奇,叫起他问道:“这些是你母亲教你的?”孙大郎却摇头:“我们一家逃到这里,要不是庄里的好心人收留,恐怕早就饿死了,咱们没法报恩也就罢了,怎能再去害他们。”

不足十岁的孩子能有这番见识,小圆暗暗称奇,许了他每日跟着采梅去给母亲妹妹送饭,又问他和阿云可相处得来,孙大郎极愿跟着阿云认字的,当即重重点了点头,小圆便叫来阿云,让她去照料孙大郎。

山中气候怡人,程慕天的伤势也好得快些,到房屋上梁时,他已能勉强靠着垫子坐起来,小圆使人把他抬到正在盖的新屋门口,听庄户们念唱完上梁文,又取了饼钱亲手抛上房梁。

程慕天见不久就可离了茅草房,兴致颇高,对小圆道:“上梁马虎不得,命人摆上几桌酒,叫全庄人都来吃。”小圆应了一声,忙叫来田婶吩咐下去,就在屋前摆了十来张大圆桌,将大碗的肉大碗的酒挤得满满当当,山里人也不管什么男女不同席的规矩,全庄老少一拥而上,个个吃得红光满面。

小圆和程慕天站在旁边笑看了一回,只觉得看着他们吃自己都觉着香,二人正要回去也喝上一盏,采梅却道:“赵郎中怎地没来?”小圆朝席上看过去,庄上的庄户和他们从城里带来的人都在,连孙大郎都捧着碗,只不见了赵郎中,她想了想,吩咐采梅:“赵郎中许是不愿和他们同桌,你且请他来同少爷一起吃。”程慕天和赵郎中早就熟识,不然也不会单带了他上山,因此听小圆如此安排并无异议,倒是小圆回屋坐下 又笑起来:“我说要请赵郎中过来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