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材料帝国 >

第783章

材料帝国-第783章

小说: 材料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哥,你说那个秦海,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是硕士还是博士?”张伟琳好奇地打听着。
  “他呀,哈哈,是我们安河农机技校毕业的,连大学生都不算,就是一个技校生,他比我还小一岁呢。”宁默笑着说道。
  “这么厉害啊?”许晓琪惊叹道,她扭头看看两位眼睛放着光芒的女伴,抿嘴笑道:“宁哥,秦哥有没有女朋友啊?如果没有的话,把他介绍给伟琳和斐然好不好?”
  “晓琪,你出卖朋友!”张伟琳和赵斐然二人闻听此言,都红霞满面,抡着粉拳在许晓琪肩膀上一通猛捶,有趣的是,她们打人归打人,却丝毫不提拒绝一事,想来也是有些春心萌动了。
  宁默倒是当真了,他拼命地摇着头,说道:“不行不行,伟琳和斐然如果有意,我可以把海涛介绍给你们,秦海我是要留着当妹夫的,可不能便宜了别人。”
  “妹夫!哇,好大的八卦哦!”张伟琳尖叫起来,“晓琪说你妹妹就是我们87级的宁静吧?如果京大那些男生听说宁静有男朋友了,而且还是一个特别有钱的技校毕业生,还不知道会起多大的风波呢!”
  “对了,宁哥,你不说还有一个什么喻海涛吗,他是什么情况,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对了,伟琳,你可记住了,是我先问的,如果条件合适,你可不能跟我抢。”赵斐然迅速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扯着宁默的衣角问道。
  她看到宁默随便一出手就能够给许晓琪介绍一个几千美元的大项目,又听说宁默的公司刚刚和唐纳公司签订了上亿美元的合同,因此认定宁默、秦海、喻海涛都是年少多金的金龟婿,至于学历什么的,还真不在她关注的范畴之内。
  “海涛嘛……让我想想,该怎么介绍他。”宁默挠着头皮想着。
  张伟琳格格笑着站起身来,喊道:“好了好了,先吃饭吧。赵斐然,你这个花痴,如果你真动了春…心,明天就让宁哥把那个什么海涛带过来让你看看不就得了?”
  “好,就这么定了。”许晓琪笑着对赵斐然揶揄道。
  “定就定,谁怕谁啊!”赵斐然坚定地回答道。
  在整个拉郎配的过程中,大家都很自然地把宁默与许晓琪两个人给排除在选择对象之外了,似乎他们俩真的已经凑成了一对。连许晓琪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有什么不妥。(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上掉的饼是什么馅

  在弗吉尼亚大学所在的夏洛茨维尔市郊,有一幢白色的两层小楼,留美博士刘汉松一家就住在楼下的一个小房间里。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妻子田如芝还在打工的中餐馆里没有回来,刘汉松哄睡了5岁的孩子,拉上屋子中间的布帘,来到布帘外隔开的小间,按亮台灯,开始阅读白天查好的文献。
  “笃笃笃,笃笃笃。”有人轻轻地敲响了房门。
  刘汉松看了一下桌上的小闹钟,心里盘算着会是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时间前来拜访。
  “刘师兄,还没睡吧?”外面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是小许吗?”刘汉松听出来了,这是弗大去年新来的中国留学生许晓琪的声音。这位京城大学来的小师妹心地善良,因为知道他们夫妇生活拮据,便经常会过来探望,每一次都以给孩子送东西的名义,带来一些食品和小孩衣服、玩具等等。
  他知道许晓琪家里也普通工薪阶层,自己也是靠打工补贴留学开支的,因此每次都劝许晓琪不要再给他这里送东西。可是许晓琪说自己很喜欢刘家的小孩子,只是过来和孩子玩,刘汉松夫妇也就难以拒绝了。在刘汉松的心里,觉得欠下许晓琪以及其他一些中国留学生太多了,等他博士毕业在美国找到工作之后,他一定会加倍地偿还这些人情债。
  轻轻拉开门,刘汉松看到门外站着三个人,一个是许晓琪,另外两个小伙子是他所不认识的,不过一看就知道都是中国人,互相之间有着一种亲近的感觉。
  “小许。这么晚你怎么来了?”刘汉松奇怪地问道。
  “咱们在院子里说话吧,别吵了小亮。”许晓琪说道。小亮是刘汉松夫妇的孩子,许晓琪知道,这个时候他肯定已经睡着了。
  刘汉松点点头,从屋里拿了几个塑料凳子,来到院子里。请许晓琪和两个小伙子坐下,自己则坐在了他们对面的地方。他用手指了指两个小伙子,对许晓琪问道:“小许,这是新来的留学生吗?我怎么从前没有见过。”
  “他们是从国内来美国做生意的,这是秦海,这是宁默,他们是金塘化工材料集团公司的业务员。”许晓琪指着两个人向刘汉松介绍道。
  “哦,你们好,我叫刘汉松。原来在京城工业大学工作。”刘汉松礼貌地向秦海和宁默二人说道,心里却在嘀咕着,不知道许晓琪把这样两个人带到他家来是什么意思。
  秦海笑着问道:“刘博士,您说您原来在京城工业大学工作,那么孙玉智老师,您认识吗?”
  “孙玉智?我当然认识。”刘汉松脸上浮出一些笑意,“我们在筒子楼里住斜对门,他是搞金属材料的。我是搞力学的,研究领域上有一些互补的地方。还有。他爱人王瑾和我爱人也是好朋友呢。”
  “哈哈,这就越说越近了。”秦海笑道,“孙老师和我也是好朋友,王瑾老师和我也很熟悉的。”
  “听说玉智调走了,调到安河省工作去了,你知道这件事吗?”刘汉松问道。孙玉智去安河材料学院的事情。他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具体细节就不太清楚了。听说秦海与孙玉智是好朋友,他也就随口打听了一句。既然秦海一行不肯透露深夜来访的目的,他也只能是虚与委蛇,等着看对方最后如何开口。
  秦海答道:“孙老师去安河。是我安排的。”
  “是你安排的?”刘汉松一愣,他隐隐觉得,眼前这个秦海似乎真是有备而来的。一个能够帮助孙玉智调动到安河去的人,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这意味着什么呢?还有,孙玉智去安河是怎么回事,他也没有搞清楚。印象中安河并没有什么著名的大学,值得孙玉智这样的专家屈尊前往。
  在刘汉松面前,秦海不想隐瞒什么了,他说道:“我们公司在安河建设了一所材料学院,专门从事各种新材料的研究工作。孙老师在工业大学很不如意,因为缺乏经费,科研也做不下去,生活也十分清贫,因此我就劝他到我们材料学院工作去了。”
  “你说的安河材料学院,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还有,玉智去了之后,待遇怎么样,科研有进展吗?”刘汉松急切地问道。
  “孙老师是我们学院重点引进的人才,基础工资是1000块钱一个月,根据科研成果的情况,还有额外的奖金。他在第三代永磁体材料上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有两篇文章这一两个月就会发表出来。他一家现在住的是三居室的房子,两口子都比过去胖了呢。”秦海如数家珍地对刘汉松说着。
  “那就好,那就好……”刘汉松讷讷地回答着,脸上虽然挂着笑意,却多少有些僵硬。昔日的好友能够拿高薪、出成果,他当然是高兴的。但联想到自己的艰难,他心里又像堵了一块疙瘩一样。所谓羡慕嫉妒恨,不外乎就是现在刘汉松的心理写照了。
  “秦……呃……”刘汉松想称呼一句秦海,一时又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头衔了。他听许晓琪此前介绍说秦海是什么什么公司的业务员,想着秦海肯定是没什么头衔的,但要直呼其名,又显得有些生硬。更何况,许晓琪介绍这两个人名字的时候,刘汉松听得并不清楚,到底是秦寒,还是芹菜,他有些想不起来了。
  秦海连忙说道:“您和孙老师是同事,就叫小秦好了,孙老师也是这样叫我的。”
  “呃,好吧,那我就称你一声小秦吧。”刘汉松道,“你们这么晚到我这里来,有什么事情吗?”
  “我听晓琪说,刘博士因为忙着做论文,家庭生活上有些紧张。我们公司有意对在国外留学的学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知道刘博士是否愿意接受。”秦海说道。
  “你们公司?”刘汉松警惕起来。一个硕大无比的馅饼从天而降,他的第一个感觉不是欣喜,而是怀疑,谁知道这个馅饼里装的是什么馅呢?在美国打拼了这几年,他也算是见惯了世态炎凉,对于送上门来的好处,他本能地会心存疑虑。
  “是的,我们公司。”秦海说道,“我们的设想是,对一部分在国外自费留学,生活存在一定困难的留学生,提供每月500美元的生活贷款,为期三年。留学生学成之后,如果留在美国工作,则需在5至10年时间内偿还这笔贷款。如果回国工作,可以采取同样的还款方式,也可以选择到我们公司来工作,以服务年限抵偿贷款。”
  “每月500美元!”刘汉松的眼睛里闪出了光芒。如果每月能够有500美元的进项,妻子就不需要每天打两份工了,可以换成一份相对轻省一点的工作。有三年的时间,也足够他完成学业,在美国找到一份薪水比较优厚的工作了。如果他的薪水能够达到3万美元,那么偿还这笔贷款也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这样好的条件,是否会附带着什么不可告人的条款呢?
  “那么,请问利息怎么计算?”刘汉松试探着问道。
  “我们提供的是无息贷款。”秦海回答道。
  “那……你们图什么呢?”刘汉松终于把心里所想问出来了。
  秦海笑了笑,说道:“刘博士,你们这些人都是咱们国家的人才,让你们为了读书而付出这样大的牺牲,是对人才的漠视。我们公司是一家科技主导的公司,一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设立这样一项贷款,就是我们为你们这些人才做的一点小小贡献。”
  “可是……我也许不会回国去工作。”刘汉松说道,他觉得秦海所说的公司也许是什么大型国企,没准这笔贷款也是国家变相拿出来的。只是,国家提供贷款的对象,应当只是针对于那些将来会回去工作的人,对于打算毕业后留在美国的留学生,国家怎么可能出钱来资助呢。
  秦海依然笑着,说道:“刘博士弄错了,我们提供这项贷款,并不考虑你们将来是否回国。说句大道理,不管你们呆在美国还是返回中国,你们是中国人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海外华人做得出色,不同样是国家的荣耀吗?”
  秦海越是这样说,刘汉松就越觉得其中有圈套,他摇着头说道:“我还是不理解,这件事对于你们企业有什么好呢?”
  许晓琪见刘汉松如此迟疑,不禁有些恼火。小丫头现在对宁默和秦海是全身心信任的,看到刘汉松居然会怀疑他们的人品,自然是很不高兴的。
  “刘师兄,秦哥就是一个热心人,他做这件事情,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你就别犹豫了。有了这笔贷款,田姐也不必像现在这样辛苦了。”许晓琪说道。
  “这……”许晓琪这话,说到了刘汉松最软弱的地方。他何尝不想获得这笔贷款,以便让妻子能够不再像现在这样劳累。这一刹那,他思绪万千,一会觉得免费的午餐吃起来心里不踏实,一会又觉得即便是一个陷阱,自己也应当义无反顾地跳下去。左思右想之间,他真是难以抉择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 知名人士

  秦海望着左右为难的刘汉松,微微地笑了。他知道刘汉松在想什么,也知道自己的这番举动让人生疑,但有些事,解释就是掩饰,索性还是留给对方去猜吧。
  打算设立一个留学贷款基金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海上一世的时候了。那时候他与一些海归学者们聊起赴美留学经历,海归学者们都说,如果当年有人愿意给他们提供贷款,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90年代初,国内外汇紧张,几乎所有出国留学的人都要面临打工挣钱的问题,都经历过一段非常艰苦的年代。而等到他们学成毕业,有些在国外留下来,混到了一定的位置,有些回到国内,更是被奉为权威,他们的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那时候想拿出一些钱来偿还贷款,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考虑到过去提供贷款的机构是雪中送炭,事后要求一些更高的回报,这些学者们也是能够接受的。
  当然,这种设想只能是事后的想象而已,90年代初,大多数的机构根本拿不出外汇来设置这样的贷款,偶尔有些暴发户也不会考虑这样做,因为谁都想不到日后中国经济会发展到何等繁荣的程度,谁敢把相当于当时国内职工几十倍年薪的钱贷给海外学子呢?
  阴差阳错的是,秦海居然成了一名穿越者,回到了这个时代,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先知先觉,淘到了第一桶金。这样一来,给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