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165章

理想年代-第165章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何逊团昨晚20时攻击闹乐东之杨家会,激战至今晨,将敌全部消灭。是晨,闹乐敌千余来援,被我击溃。此役共毙敌200,缴小钢炮2门、马克沁重机枪2挺、德国79毛瑟步枪百余支、勃朗宁手枪10余支,毁火车头2辆,俘北洋兵10余名。

李西屏师团战况:我张政部向京汉进取、李店段及大悟以北各据点之敌突然猛攻,至今日获得序战胜利,连克驻马岭、南峪、天都等据点,守敌共200余被我完全消灭,驻马岭至天都段铁路及铁路桥梁、碉堡、电线等悉被我破坏,并动员万余民众参加,在我派专人指挥下继续彻底破坏中。我一部攻占大悟北甄庄镇、南郭舍,守敌百余亦被我消灭殆尽,并完全占领大悟车站,解放被压迫民工2300余。缴获正清查中。

李想听得身上一震,大笑一声道:“好嘛!今年京汉铁路是不可能通车了——我看北洋军现在怎么运输军需补给,三万人吃马嚼,哼,哼,哼……”

“小的还没有说完,大帅还要不要听?”汤约宛嗔道。

“你说,你继续说。”李想立刻收起那份得意。

汤约宛送他一个白眼:“李西屏电报说:五团一营在孝子店背水战斗中孤军苦斗死守房屋,予反击之敌以重大打击,自己虽亦受到重大损害,但敌军伤亡较我远越于12倍。成功牵着武胜关周围敌寇,为刘经消灭武胜关的敌人创造有力条件。”

李想道:“损失重大,到底有多大?”

“大帅用不着怕,如今取得的胜利,没有一点牺牲怎么可能,一切还是值得的。”曾高微笑道。

汤约宛听得悚然,生气道:“这不是白纸上的一串数字,这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们怎么可以这样轻松的这样说!”

“革命,是为民族谋幸福的大善事。”李想略带忧郁地说道,“牺牲在所难免。哪有革命不流血的?”

汤约宛陡地想起,最初追求革命的意义,所以勉为其难的接受李想的解释,看着比梁朝伟还要忧郁的李想,心里好像有些理解他。不禁点头叹道:“为了建立这个共和民国,到底还要流多少血。”

李想突然仰天狂笑,说道:“大小姐,你真呆!如果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一辈子做牛做马的给人做奴隶,还不如在不做奴隶的反抗中死去。”

“你……”汤约宛一时无语以对,如果不知道自由,民主,平等,她不会去追求,但是知道了,她能无动于衷?她眼中波光闪烁,半响后才继续说。

“23时半林铁长三团攻入李店。守敌三百余,慌忙应战,有的赤体应战。激战竟夜将敌大部消灭,最后剩残敌10余人,死守一个堡垒,革命军继向敌攻击,天明之前将敌全部歼灭。”

李想精神一震,倏然说道:“袭击是攻坚的最好手段,于深夜以自己熟练的,秘密而迅速的夜间动作,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袭击手段,则‘无坚不摧无攻不克’。在这次战役中三团攻击李想一直到我攻入其堡垒及营房时,敌均赤体应战,我再乘机猛击,敌大部当即就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胜利。如果自己企图已经泄露使敌早有准备,我即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施以强攻,成效亦不会有多好,至少也会增加自己之伤亡。”

这是奇袭,绝对是出奇制胜的典范,李想忍不住赞叹。

汤约宛翻着战报,脸上突然现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沉默一下,才道:“林铁长在大悟动员了三万以上的群众配合对其境内的京汉路交通和沿线敌据点,进行广泛的反复的破击,共平毁公路、铁路100多公里,炸毁桥梁5座,毁机车一辆、车箱49节,收缴电线500多公斤。在李西屏师所在的武胜关区,战役第一阶段也动员了1万多群众。”

曾高立刻回顾起李想总是挂在嘴上的一段话,这时可能感触更多。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第一百六十四章 出其不意

绵绵细雨已经停了,天上铅灰色的云层却没有散,浑圆的太阳红的似血,毫无生气的在云缝中游动着,一片日影悄悄掠过孝感破碎的城池废墟。

孝感北大营中,段祺瑞此刻正心绪不宁地在屋里来回踱着。虽然还没有正式接管湖北事务,一切也只等与冯国璋公文交接了,一切都好像大局已定。但是自昨夜与北方京汉铁路各兵站失去联系之后,一种不祥之感总是絮绕在他心头,回忆近期连续发生的两件事无疑加深了他的这种感觉。

南北战局。南军一面,当初黎、黄率两湖之众,扼守汉阳,龟山襄河,皆具天险,自负北军虽勇,料难飞渡。不意冯国璋甫克汉阳,而江浙联军,愤激异常。竟以全力合攻宁垣。金陵重镇,有张、铁负隅自固,亦足为中流砥柱。张、铁竟然不支,遂为南军所据。两方至此,又成均势。

段祺瑞深深体会到无如人心为大势潮流所趋,虽有贤者,已难为力的沉重。

南军敢死队之奋勇,能以血肉之躯,与枪林弹雨相搏。昨夜事件,必是这些未人心未死的党人所为。

“这倒好!一夜之间天翻地覆!”段祺瑞舒了一口气,微叹一声,“李想……”

段祺瑞默念一声这个名字。这一瞬间,他想起那个被偷袭的夜晚,那张年轻而又狰狞的脸,挥舞着长刀,冒着枪林弹雨,浑身浴血的直扑他而来。

北军利用马克沁机关枪,每一分钟连发至四五百出,可当一大队之战斗力。故南军之死伤独多,但偏偏他们不在乎这些死伤。枪林弹雨,就这样无所畏惧的扑来。那种宗教般的疯狂,令他胆寒至今。

“和议!”这又是让他头疼的一件事情。由汉口英领事葛福出任调停之责,劝令双方停战,议和问题便由此而起。袁大人为了阻止一力主站的冯国璋,更是送给他一纸调令,调离汉口。这样限制北洋进攻,如今李想发起反击,到头来还不是北洋睁着眼吃哑巴亏。即使他一直主和,此时心里也总有种压抑、愤懑之感。他虽算不对清廷忠心耿耿,可他好歹也随北洋军四方征战,早已养成了那种无羁无绊、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慨。可如今,就总有种被一条无形绳索紧紧缚绕之感。

唉!试观袁大人之用兵,从可知,而今而后,袁大人其为国体解决之枢纽。先是武汉事起,满起用袁大人,论者咸疑袁大人必有良弓狡兔之悲,断不应命,讵竟慨然奉诏。乃甫经就任,而张绍曾截留军火,吴禄贞谋断后路之警,已纷至沓来,袁大人几陷危地,冯国璋至是始悟大势已去,断非一人所能挽回。看虽袁大人表面强为支持,而其中已有转圜之意。

虽然,袁大人入阁,于是贵族政府既覆。但是时局循环,任然差强人意。袁大人之权,全由保护满廷而得,既已显膺重寄,即不能不故作声势,以掩众耳目。一旦而欲反其所为,赞成共和,万无此理。且满清贵族虽已引避,挟制肘之习未除,袁大人还不势处两难,动辄得咎,内招贵族之猜疑,外启党人之仇视,手枪炸弹,日伺其旁,危险之来,方兴未艾。这不能不使他段祺瑞也替袁大人感到莫大的悲哀和羞愤。

在这战乱频仍的动荡之秋,力量就是真理,“拳头硬的是好汉”,否则,洋人凭什么跑到泱泱大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历史悠久的古国臣民何至于在自己的土地上遭受东邻倭人的欺凌!北洋,又凭什么在中国呼风唤雨!但他的这种顿悟非但没让他有轻松之感,倒使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段祺瑞有时候也不免想:袁大人到底是做何想的?北洋军只需收复武汉三镇,还不大挫南军之锋。自此与南方民党的谈判才能彻底掌握主动,条件还不是随咱们北洋开。北洋军早不知有朝廷,只知道有袁大人。袁大人实在多虑了,根本不需要折腾出这么多花样。游移不定,只会错失良机。

重兵驻守在汉口,却看着武昌的党人耀武扬威,李想也敢在北洋头上动土。这种感觉,简直就像吃了一颗老鼠屎。

苦恼之余,段祺瑞又时常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为什么李想能如此张狂?李想是着了什么魔,能如此之疯狂地向北洋军宣战?眼下李想之军队不过几万,虽多死士,卒以新募之军,器械利钝,相形见绌。可北洋军在湖北有三万久练精锐部队,曾于孝感城外破黄兴两湖联军十万。北洋锋锐,南方民党谁不闻之胆寒?为什么李想敢把枪口指向北洋军,为一个空虚的革命理想要在这注定不敌战中你死我活地挣扎?

眼下在湖北的李想革命军中,实际能战的原属于湖北新军的上不足万人,可我北洋三万精锐却受“停战和议”命令之束缚,这究竟是为什么?他越想越感到茫然,而茫然又更加重了他的苦恼。

想当初袁大人决定出山,段祺瑞这些北洋将领都是打心眼里拥护的。袁大人说,要剿抚并用,他同样赞成。可他怎么也想不到,抚,到头来却抚来个“停战协议”,那还有什么剿抚并用之理?这道命令使他在愤懑中备感压抑,更令他焦急。眼下李想战刀磨得雪亮,可我们都在干什么?

最初还只是领略袁大人的心意,同样也是一心一意做各主和派,如今是真的想主战,想把李想一把捏死。只有这样,这份郁闷才能消解。

近几天来,早有密探报告,李想从北洋军眼皮底下频频向京汉线活动,而且白天、黑夜不停进行调动,矛头直指京汉铁路的要害地区,使湖北四围充满剑拔弩张、大战在即的火药昧。段祺瑞心里很清楚,这决不是李想在向北洋军示什么威。谁会以为有洋人担保的一纸《停战协议》就可以束缚李想,李想可是敢向洋人开炮的疯子,会被这一带东西束缚?那么李想究竟想干什么?

这么细细地一想,他那颗空落落的心就更不踏实了。随之昨夜而来的消息,终于证实他的焦灼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段祺瑞天一亮,就召集在汉口的北洋军官和情报人员,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研究当前的局势和可能对策。

段祺瑞焦急的走来走去,不是看一眼靠墙的座钟。那些个浑帐,慢吞吞的还不来。

其实那些浑帐没有慢吞吞,他们同样的心急火燎的在往这里赶,只是等待的段祺瑞焦躁之下不免心急。

自袁大人出山以来,北洋军杀伐征战,纵横战场,从来没有哪一天今天这样被动。一想到这里,段祺瑞都不寒而栗,叫他怎么能够淡定?

段祺瑞急躁的坐下,端起桌上的茶水送到嘴边又放下。

徐树铮等人卷着一阵寒风闯进来,只觉得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暖融融的冲散一身的寒气,浑身感到说不出的松乏舒适。

徐树铮定了定神,才见段祺瑞坐在八卦雕瓷座儿上端着热茶,茶早就没有啦热气儿,他的心思却全然不再茶上。

傅良佐从徐树铮身后一串而出,张口即道:“增援,必须紧急增援!此时此刻,唯此为大。”

吴光新解着脖子上的扣子儿道:“别小看了李疯子,搞得咱们灰头土脸!这回事情闹得这么大,还不知道该怎么和袁大人交代。只有剿,狠狠的剿!管他什么《停战协议》,又不是咱们先打起来的。”

段祺瑞一语不发,静静地听着,又像是在思考着。见到他们来了,反倒心情平静下来了。

曲同丰急了:“大人,综合来看,京汉铁路的事变只会扩大。现在咱后补给线过长,导致后方兵力空虚,而且冯军统派系的人又各种拥兵自重,不听我等调遣。一旦事变继续扩大,李疯子不顾一切的破坏铁路,铁桥,恐我北洋军各部难以维护后方补给的畅通,甚至有兵败之虞。果真如此,那我们岂不有负袁大人所重托?所以请大人考虑,是否可由孝感,或者请冯军统从汉口调回一部分部队,以解燃眉之急。”

段祺瑞此时的心思是越来越清明,听着他们大发议论,他却沉吟良久,才开口道:“以目前时局看,李疯子还无法真真威胁北洋军的安全。现在袁大人的意思是力避冲突,停战和议,调兵增加冲突,恐怕不妥。”

一瓢冷水把傅良佐,吴光新,曲同丰三个人的心浇个透心凉。他原以为十万火急的跑来陈情,军统起码能给个灵活的应对之策。谁知军统这样的不愿意。北洋军何曾这样窝囊过?一阵绝望、怨艾从心头升起。

他们弄不明白,自进驻孝感后,军统怎么像是变了个人。湖北的每一寸地盘,可是北洋军一枪一刀打下的啊!难道你段军统愿意看着它沦入李疯子之手?更何况你冯军统当初带领咱们南下剿匪,不就为剿灭乱党匪徒?虽然袁大人说了以抚为主,以剿为辅,但是匪党不愿意结束招抚,咱们还不能还手?

这些北洋军官,尚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了解此时南北中国的军事与政治那种互相缠绕、互相挚肘、难分难解的复杂关系,也不可能了解到,攻于心计的袁世凯为迫使紫禁城的孤儿寡母俯首听命而采取的种种政治权谋和外交手腕,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