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靖康志 >

第211章

靖康志-第211章

小说: 靖康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李二人抬头,瞧着杨钦,也是一样的心思。

杨钦道:“当时,我也是这么想,官家似乎看破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不该操心的事情少操心,做好你们的本分也就是了。现在想到官家的表情,我还冒冷汗呢!不信啊,不信可以来摸摸,龟儿子才说谎呢!”

杨钦扯衣服让人摸,却没有人有这个兴趣,李显忠笑骂道:“若是嫂夫人,细皮嫩肉的,手感一定不错,咱摸就摸了,杨兄嘛,还是省省吧!”

“你敢!”杨钦急忙说道。

三人大笑,杨钦也跟着笑起来。

官家说话越是淡泊,就表示官家心中越发在意,既然官家已经下定了决心,那么,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十年了,官家还没有做过错的离谱的事情,也许,这一次也是不错的。

从第二天开始,整个军团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远航,做着周密的准备。事无巨细,刘琦都要过问,军事上的事情暂时交给杨钦负责,官家派了杨钦过来,当然就是让他接手这些事情的。

亲兵营当然要带上,为了预备可能发生的陆战,从罗亚多的军内抽调一千人,令罗亚多亲自带队,这小子机灵,总能搞出点新花样来,罗亚多也是自己用老的人,有他在放心一点。

各项命令发下去,还是不能完全放心,刘琦到港口检查船舶,返头来看罗亚多这边的情况。来到军营,抬眼一看,霍,好大的气派。

一千士兵,赤着上身,站在太阳底下,一动不动;下身的裤子,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汗珠子骨碌碌往下砸,还真下了死力气。看到刘琦,罗亚多跑过来,郑重地行礼:“虎翼军团蛟龙军第二军正在训练,请大帅指示!”

刘琦问道:“小罗子,你这是搞的哪一出啊?”

罗亚多笑道:“大帅瞧得起咱们,要带着大家伙下南洋,咱们都是有心肝的好汉,不能给大帅丢脸的。不是我自夸,这一千兄弟就是与郑七郎手下的虎贲军相比,陆地上毫不逊色,海面上一个杀他两个。”

“这话说的有点意思!”

罗亚多从刘琦的亲兵做起,一步步坐到现在的位置,当然了解大帅的脾气,道:“末将听说,南洋热啊,而且在船上可以动弹的地方不多,别的还好说,首先要能抗得住炎热的天气。所以,末将就想了这么一招,在太阳底下,多炼炼。如果出去,这些混账东西被南洋的太阳晒懵了,拿不动刀枪,大帅的脸面‘咕咚’掉进海里,我还活不活啊?”

刘琦板起脸佯装发怒,道:“你是说,我的脸面,就握在你的手里?你要是托不住,非得掉进海里不可?”

罗亚多小声嘀咕着:“掉进海里还是好的,别把船砸个大窟窿就行了。”

声音不大,刘琦听得清清楚楚,正想再说道说道,忽然从辕门飞来几匹战马,报事的人来了:“禀报大帅,从京城运来一船货物,请大帅亲自去查收!”

刘琦眉毛一挑,道:“什么东西,还要我亲自查收?”

报信的小兵神采飞扬,炫耀道:“是火枪,最新的火枪,足有一千杆呢!”

“什么?”刘琦大喜,不是说明年才能装备部队,怎么就送到交趾来了?按照常理,这样的新式武器,一定要先装备虎贲军团,别的部队只能用虎贲军团淘汰的旧货,就是这样,也轮不到水军。年初,刘琦求过官家,官家并没有答应,这事如何让人相信?

刘琦再问:“最新的?”

“是!”

“一千杆?”

“没错!”

刘琦哈哈大笑,转身就走,左脚刚抬起来,右腿却再也动弹不得。低头一看,罗亚多死死地抱住他的大腿,就是不肯松手啊!

“松手!你这是做什么?”

罗亚多如同最惹人怜爱的小鸟一般,哀求道:“小的有一事相求,大帅若是不肯答应,小的就不松开!”

什么事?大庭广众之下,成何体统?平日里对他太偏爱了,是得修理修理了!

冷不防,只听罗亚多朝士兵们吼道:“你们都给大帅跪下!”

罗亚多的兵,打仗不含糊,听话更是不含糊,明白不明白不重要,重要的是服从。“刷”地跪下,同声道:“恳请大帅答应了吧!”

刘琦脸沉下来,道:“说!”

罗亚多知道大帅生气了,而起火气不小,但是为了那些宝贝,就是挨板子也是值得的。

罗亚多松开刘琦的大腿,回到队前,“噗嗤”跪倒在地,道:“求大帅把火枪交给我们吧!”

一人呼,千人和,声势真是不小。

嗨,怎么就没想到呢!早就应该想到啊!

刘琦暗自想到:火枪既然在这个时候送来,官家的意思当然就是拿出去炫耀一番;船队内的水手,当然不能装备火枪,除了亲兵营,还就是罗亚多这一千士兵了。既然如此,何不大方一点?

刘琦道:“好,一千杆火枪就交由你们使用,半个月后本帅再来督察,射击成绩不行,那就怨不得本帅了!”

话音刚落,场地内的士兵们乐得一跳溜高,就像一千匹小马驹在尥蹶子一般。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虎翼军团终于装备了火枪,是全军团的喜事啊!

靖康十年七月十四日,刘琦率领十艘载重五千石的福船,六艘载重一万石的神舟,五千水军士兵,下南洋,寻宋州,耀国威。

第八章 宋州(二)

舰队的指挥舰是一条神舟,名曰“光荣”。船左右两舷各吊着一条魛鱼战船,看起来越发威武了。陆地已经消失在碧蓝色的海水之中,天是蓝的,海是蓝的,除了天上的太阳,满眼都是蓝色。

刘琦在船上巡视了一番,看到船舱内的士兵有些无精打采的,很是不满,罗亚多跟着出来,道:“大帅放心,兄弟们是累着了,只要两天的时间,您再来看,还是那群击不垮,打不败的好汉!”

“累着了?这话从何说起?”

罗亚多道:“新装备的火枪要熟悉,累啊;生怕落在别人后面,生怕不能上船下南洋,累啊;给家里写信,累啊;看到交趾的女人,那就更累了!”

女人?

这小子,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呵呵,是挺累人的,原来如此啊!

船上的生活枯燥乏味,士兵们斗嘴、比拳、赌钱、谈女人,利用一切可以刺激神经的东西打发着无聊的日子,刘琦自恃身份,不能参与其中,只能闷在船舱里,看地图、翻翻书,再有就是想想事情。

河西大捷之后,京城早就有人上了折子,请官家封禅,昭告天地,显示天子的煌煌功绩;官家没有答应;请官家上尊号,就是在名字前面加上“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等字样,官家也未允许。看得出,官家不同于原来的皇帝,是一位雄心大略,目光远大的好皇帝。与前代君主相比,官家非常具有人情味,登基以来,唯一诛杀的一位大臣就是那位见死不救的曲端,曲端的死怨不得别人,一直与吴阶顶牛,又不能严格律己,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曲端死后,军功爵位撸了个干净,家属并未受到牵连,官家还特准曲端的两个儿子进入捧日军官学校,算是格外的恩典了。

吴阶、岳飞、韩世忠他们算是同一批上来的,都是官家亲拣,要誓死报效官家的知遇之恩的。他总觉得,自己的功绩与前面几个人相比,肯定不比韩世忠差,比吴岳两人要差那么一点点。都是爹娘所生,天地所养,怎么会甘心比别人差呢?

这两年,虎翼军团的花销超过了捧日、天武两个骑兵军团,每年都在新增舰艇,战斗力也是一年一个样。从枢密院传出的消息,虎翼水军将一分为二,成立两个军团,每个军团都要成立一支万人左右专门用于陆战的部队,就像现在的蛟龙军一样。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刘琦一直在等着那一天。他曾经试探着问过,官家未置可否,把话岔了过去,也不清楚官家到底是怎样的心思。

这一次南下,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显示大宋在南洋的存在,也就是耀武扬威,一个是寻找宋州。宋州?如果真的找到了宋州,国家就一定要开发啊,开发新占领土,至少要移民吧?不是还需要更多的军队?可以预料,水军的任务将更加繁重,那么,水军的扩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想到这儿,刘琦非常兴奋,起身在船舱里踱了两步,船舱太小,心里太热,披了一件衣服,出来走走算了。

越向南天气越热,听说三佛齐、阎婆一年四季都是一个天气,比大宋的夏天还要热,哎呦,那样的天气,可让人怎么活?

走了两步,听到身后的脚步声,刘琦停下说道:“你说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难道还有坏人要伤害本帅不成?”

身后的人答道:“军中条例规定,长官走到哪里,亲兵就要跟到哪里,这和有没有坏人想伤害大帅,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这个何知秋,与他的老子脾气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倒是个当武将的材料。何栗作为枢密使,实在是窝囊的可以;前段时间文武对立那阵子,他持中观望,事情过去了,下面的军团都指根本不买他这个枢密使的帐,有事找王禀,再大的事情,直接找官家,他这个正印西府君几乎成了副手王禀的传声筒。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他就得挪挪地方了。

刘琦喜欢何知秋,所以特地把他调过来,做了亲兵营指挥使,与他的老子没有一点关系,就是喜欢,还真有心栽培栽培他。小刘琦,想成为刘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的地方一定不少,能学到多少就看他的造化了。

“距离占城港还有多远?”刘琦也不和他计较,再说他也没什么错,随口问道。

何知秋回道:“末将刚刚问过,明日辰时左右,可以到达占城港。”

刘琦点点头,手扶着船舷,望着无边的海水,道:“明日,亲兵营出一半人,罗亚多那边出一半人,随同本帅,上岸拜见占城国王。都给我精神点,我们水军面子是小,朝廷的体面是大。”

“是,末将明白!”何知秋道,“大帅也是的,就不能把火枪给咱们留一点?看把他们威风的,鼻子都翘到了闹袋顶上,好像天底下只有他们能打仗,只有他们可以代表大宋水军呢!”

刘琦缓缓回身,注视着何知秋,正色道:“眼界要放的宽一些,不要把别人瞧小了,也不要把自己瞧小了。气量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懂吗?”

何知秋不是笨人,如果笨得象牛一样,刘琦也不会把他调过来,一想就明白了大概,再向深处想又有些糊涂了,不由得说道:“开始明白,现在又糊涂了。”

刘琦一笑,道:“这是实话。好好想想,你可以受益终生的!”

天地之间又恢复了平静,水兵们在紧张地忙碌着,手脚很轻,竟没有一点声响。

果然,第二日辰时前,舰队到达占城港。鲜花将港口打扮得花枝招展,非常喜庆;人潮涌动,粗粗扫一眼,少说也有四五千人。这里不是大宋,占城全国人口也就是两万户左右,二十万人上下,这样的小国,这样简陋的港口,能有四五千人,足见占城人对大宋的感情了。

十几条小船驶过来,在船头荡起一排排的浪花,领头的高声喊道:“奉我王之命,前来迎接刘大将军。”

刘琦抱拳回礼,道:“烦请前面引路!”

“随我来!”

这名军将的汉话说的不错,倒是很是出乎意料。

“光荣”号神舟,承载着大宋的梦想与光荣,缓缓驶进港口。码头上,大红伞盖分外耀眼,难道是占城国王施嘿排摩惵亲自到了?

船下锚停稳,两百名火枪手顺着船板来到地面上,挺胸肃立;刘琦一身天蓝色的戎装,气宇轩昂,下得船来。对面的大红伞盖向这边移动,伞盖下一名华服男子,穿丝绸,戴王冠,笑吟吟地行来,道:“小王见过刘大将军,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大宋活命之恩,小王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的。”

还真是占城王施嘿排摩惵。

刘琦急行几步,上前一个漂亮的军礼,道:“烦劳殿下亲迎,不胜感激之至。”

施嘿排摩惵再度张口,说出的话就听不懂了,通译官在旁边急忙翻译,刘琦身边也有懂得占城语言的人,就在身边候着,等待着传唤。

宾主又客气两句,在港口稍事停留,转道占城王都因陀罗补罗城。因陀罗补罗城距离占城港不足三十里,说着话就到了。施嘿排摩惵坐在四人抬的一张木床上,也不知道叫什么好,既象床又像椅子,总之就是那么一件东西,坐在上面,摇摇晃晃,刘琦骑马走在旁边。一队象兵在前面引导,民众夹道欢迎。男人淳朴善良,与大宋山间百姓没什么两样;女人们热情漂亮,也许,占城国漂亮的女人都出来了吧?不到一个时辰,来到因陀罗补罗城。

城不大,从城墙的规模来看,城内人口大概在三四万人之间。城墙多处破损,还有战争的痕迹;城内紧靠城墙的房屋,都被拆毁了,看来是战争时期被用来充作杀敌的武器了。

刘琦喟然长叹:“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