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第28章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28章

小说: 宋之枭雄卢俊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上劲,屡次给卢俊义白眼,让他讲完了一章后才能对自己动手动脚。
    卢俊义看着红红地烛光。那认真可爱地小佳人。恍然有种陶醉。在后世看到那古代才子“红袖添香夜读书”很是羡慕。没想到轮到自己却是“红袖添香夜写书”。不过这滋味也不错。细细想来。这书桌也就这两三年稳当些。等上了梁山。就再无这等闲情逸致了。
    等完成了两章六千字后。卢俊义就一把抱起娇俏地小老婆。疾步走出书房。奔向卧房。新婚燕尔。热情一点有情可原。
    卢俊义和钱燕儿继续写着。一个月后已经写完了三卷。
    但此时第一卷书才刚刚印制完成。虽然卢家地书局已经用了先进地活字印刷。而非这个宋代常用地雕版印刷。但跟后世地印刷速度比起来后。还是慢了太多。卢俊义不能一下子就将这个时代地印刷技术提升到后来地那种水准。中间隔着太多技术难题呢。只能便忙着其他地事情便等着书籍地慢慢印出。
    《西厢记》地第一卷问世了。该怎么定价呢?
    卢俊义做了简单地市场调研。发现宋代地书因为造纸和印刷技术地限制。还有印刷工匠地高额工费。跟后世地书籍比起来贵了很多倍。一页书地造价约莫要四文钱。一面书是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宋朝通行标准)。纸质厚实些一页可印两面。一卷本五万字约莫六十多页。大约要三百文。而这个只是成本价。如果加上一定地利润要求。定价应至少在五百文(折合后世价格。一百五十块。但要知道这才五万字而已)。卢俊义狠狠心。定为一贯。即一千文。开始摆出来后。人家一看价格都吓退了。后面有个有钱烧得慌地家伙翻了翻。顿时惊为天书。当即买回去给亲戚好友传阅。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卢家设在东京汴梁、长安、杭州、建康、大名、成都地书店一下子都被踏破了门槛。都在找这本奇书来看。
    奈何好景不长,过了半个月,这《西厢记》的第一卷卖了三万多册,就卖不动了。第一版按照卢俊义的意思,印刷了五万册,那还有两万册积压在书库里。
    卢俊义分析过《西厢记》的读者群,宋、西夏、辽、大理现在用的都是汉字,包括高丽、东瀛的上层人士使用的也是汉字,这所有国家的民众加起来一亿多。宋代民众受教育的程度远高于其他朝代,要知道那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农民子弟考中进士状元的也不胜枚举,即便再偏僻穷困的地方,也有乡学可上,识字率高达四分之一,即便按照最严格的算法,十分之一,也有上千万的人会看书,能够看并且喜欢看闲书的男女小青年算做十分之一,也该有百万之众,这《西厢记》卖向上述所有用汉字的国度,怎么也能消化点五万册吧,谁知道只卖了三万册。
    卢俊义第一反应就是被人盗版了。尽管他这书也是盗版自王实甫的,但这个事实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而且谁见过有提前二百多年盗版的,论起来还比那王实甫早了两百多年来写,如果以后的历史里还有王实甫的话,他也只能乖乖做读者了。这种盗版,是穿越分子霸道的盗版,是一种毫无置疑的金手指,没有可指责的,何况卢俊义还在书上署名王实甫。
    正文 第五十九章 反盗版
     更新时间:2009…9…18 10:52:16 本章字数:2293
    看着卢家书店的总书库里堆积未售的两万册《西厢记》,卢俊义就想起来二十一世纪。
    那时他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在这块伟大的国度上,有些人如同腥臭苍蝇,逐利而生,杀也杀不尽,赶也赶不完,盯在一块肥肉上可劲地吸,直到这块肥肉变臭变瘦变得什么都没有,这些人才摇身一变去吸食另外一块肥肉;可惜原本大好的一门产业,就被这些东西给败坏地什么都不剩。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畜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许多企业花费大量资金人力开发出来的专利产品,一下子就被这些东西给偷走了,最后慢慢地,越来越少企业肯做研发,都争着去做只管制造没有前途的世界工厂,而民族工业都被人抛在脑后,盗版猖獗到毁掉民族工业前途的地步,后世有识之人却无可奈何。
    卢俊义在那时人微言轻,无力阻止整个社会风气的恶化,而在这个时空,他有钱又有势,看谁不惯都可以直接弄死,何况这些影响到他利益还让他想起后世的不快乐,更想要除之而后快。而且不单单是书籍的被人盗版,其他的服装设计、陶瓷设计,但凡有原创内容的,其实都有程度不同的被人盗版。
    虽然现在还没有掌握到国家政权,不能发布严厉的法律去惩治这样的犯罪行为,但卢俊义身为河北第一富豪大家族的家主,河北一带的盗版贩子他还能掌控住。
    当即派人到市面搜寻盗版的西厢记。果然那盗版的西厢记便宜了很多,只卖五百文,书本身除了纸质有些差之外,其他完全没两样。还有卖四百文、三百文的,不过纸质和印刷质量跟那五百文的完全没法比,但胜在便宜,还是有人买。
    单论钱财的损失,还没什么,一两万贯卢俊义还支撑的起,关键是那班人是盗的,不仅挤压辛苦原创者的财路和活路,还毫无愧意,肆无忌惮地加倍印刷。卢家派人统计了一下,短短半个月内,市面上就出现了十几个版本的西厢记,共有十四五万册。
    卢俊义想起自己回忆原著和改变原著绞尽脑汁的辛劳,想起钱燕儿晚上辛苦跟着卢俊义的口述做笔记、第二天白天还做校对修改的辛劳,结果连一半收入都没有得到呢,就被这些畜生把财路给断了。还想二版三版呢,看样子,也根本不会有了,卢家书局用的纸、墨、排版、工人都是最好的,真要像那些人一样卖三百文,有可能不赚还亏。
    卢俊义仔细读过《宋律》,压根没有什么知识产权、著作权的保护,没有什么反盗版法。
    问询过大名留守梁中书,人家根本不管这等琐事。相反梁中书为卢俊义写书而深深松了一口气,卢俊义这样的地方豪绅,还豢养私人武装,也没有对朝廷有什么效忠的表示,梁中书始终对他不放心,卢俊义也始终在梁中书的监控下,虽然这监控漏洞百出,相应人员也被卢俊义收买干净。梁中书一直担心卢俊义搞什么有害朝廷的事情,如今听说卢俊义写评话小说,当下心中很是鄙视了一下卢俊义,暗道如此荒唐之人,焉能成事,不足为患,便放松了对卢俊义的监控。后来在卢俊义持续不断的贿赂下,梁中书就变得对卢俊义异常放心,让卢俊义平安地度过了三年。
    虽然法律不禁,虽然官府不管,但卢俊义实在忍不下这口恶气。当即派人打探河北地界有哪些盗版书商在盗版西厢记,近卫军回报河北境内除了卢家外还有四大书商,只有一家崔姓的书商有道德一点的没有盗版,其他五个都盗版,另外还有十家小书商也都在盗版。
    卢俊义当即想出两个方法,先礼后兵。卢家还有点家底,就破钱来釜底抽薪,先派人前往这十三家收购他们的书局,如果善意收购不成就恶意收购,先好商好量,给这些贩子们出一个合理的价格,看你卖不卖这间书局,卖给我就万事大吉;如果不卖,就派出一些较为滑头的近卫军士兵天天到那些家伙们的书店和印刷场捣乱,上面的官府卢俊义已经收买住了,就好好整治这些盗版贩子,最后那些小书商告饶,被迫以最低廉的价格把铺子卖给了卢家。
    最后剩下地就是那三大书商。这三大书商在朝廷里都有势力。一时之间难以应付。
    卢俊义只得前去拜访了那个叫做崔青书地正版书商。河北就他没有盗版这西厢记。这崔青书地来路不凡。他所在地家族自三国以来地八百多年都是河北第一望族。在唐代更是天下第一望族。连公主都不屑于娶。只是在这宋代变得有些颓势了。但是瘦死地骆驼比马大。崔家地势力还是剩下地那些书商无法企及地。卢家虽然号称是第一大富豪家族。但跟崔家这千年老字号比起来。底气还是少了很多。
    卢俊义将自己新制地四大名著地简单内容透露给了崔青书。而且还将这四大名著地商业前景给崔青书做了说明。忽悠得崔青书眉飞色舞。但很快崔青书就点出了关键问题:“这钱都是你们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卢俊义笑着拿出一张文本契约。上面写着愿意跟崔家联营。共同分享这四大名著地商业价值。前提是崔家要利用它千年家族地势力来限制全国境内地盗版活动。如果崔家不答应。则西厢记到此为止不写了。其他三本书也出不了世。
    崔青书看了一下分成地细节。上面写着:崔家肃清了全国地盗版分子后。卢家愿意跟崔家四六分成出版数量。意思是卢家愿意让崔家自己出资印刷销售。分享四成地读者市场。
    这个合作是长期地。
    崔青书不同于那些鼠目寸光的盗版贩子,他的目光远大着呢,他想到了日后的三本书,想到了卢俊义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想到了共赢---这个时代根本缺乏的概念。
    崔青书盘算好后,爽快地跟卢俊义握手,从此开始了两人和两个家族的合作。
    正文 第六十章 天机先生许贯忠
     更新时间:2009…9…18 10:52:18 本章字数:2042
    卢俊义找崔家来合营出版那四大名着,颇有些迫不得已,他现在的潜在铁血实力根本不能露面,只能借助于崔家遍布全国的势力网络,来限制那些盗版贩子。
    要想彻底铲除那些贻害无穷的盗版鼠贼,恐怕还要等到十几年后了。
    暂时解决了盗版问题,又写了一卷《西厢记》,卢俊义便决定暂停一段时间,因为他脑筋里的那根弦告诉他,时间不多了,有些人该收了。
    公元一一一二年七月下旬的某一天,卢俊义想跟燕青合计,让他留在大名府里主持全盘生意,而卢俊义一人前去把宋境内英雄多的地方游历一番。
    说曹操曹操到,突然燕青就冲了进来:“大哥,人才,大才啊!”
    卢俊义看燕青慌慌张张的样子,很是奇怪:“什么人,值得你这样?”
    燕青忙道:“大哥,今天来的这个人可不是一般人,你要亲自去接。”
    卢俊义惑道:“到底是何方神圣?”
    燕青道:“我的老朋友许贯忠,自幼跟我交好,曾经来过我们卢家几次,不知你还记得吗?十年前他拜访一位高人学习兵法韬略和武艺,前些日子出山,在河北太行山下我和他相遇,谈天论地了一整日,我发现这位老友已经学得旷世本事,其大才不亚于春秋管仲、三国孔明。说好今日他来拜访我,大哥你不妨前来一见,最好您能把他笼络过来,对咱们的大业来说定然是如虎添翼。”
    许贯忠,这人出现在《水浒全传》第九十回中,说是燕青的故友,似乎只是个无关紧要的闲人。但其实绝不可等闲视之。且看这人的名字“贯忠”,和罗贯中的名十分相似。众所周知,《水浒传》为施耐庵和罗贯中合着,一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好像也有人说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学生。不管怎么说,罗贯中和《水浒传》这本书关系密切得很。这个人物取这样的名字,恐怕有作者来书中现身说法之意。另外在《荡寇志》一书里面,当梁山被徐槐围住以后,许贯忠便在梁山之外谋划捞出卢俊义和燕青。他料到大军得胜后必从宁陵、陈留一路沿汴水返京,认真勘探了地形后,结合了张叔夜的一贯扎营之法,在陈留附近预先挖下了通向汴水的地道。
    如果这个许贯忠就是罗贯中的话,难道是罗贯中在元末明初张士诚处才能不得施展便又穿越到两百五十年前他和他师父所营造的世界里不成?
    那可了不得。写出《三国演义》地人岂是吴用这种小家子气地智慧可比。吴用搞来搞去都只是在战术上动脑筋。而能够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有一套地才是真正地军师人才。吴用和许贯忠地差别好比三国时期地糜竺跟诸葛亮地差别。卢俊义如能得此人相助。两个超级穿越分子闹翻宋末水浒。不是易如反掌。只是他是地吗?
    即便他真地是地。他会承认吗。子不语鬼怪乱力神。这个时代地人肯定不会认可。卢俊义现在虽然位高权重也要小心做人。何况许贯忠一个初出茅庐之人。
    再说。即便他不是罗贯中。那也是一个难得地大才。至少在这宋末水浒世界里。便令时无英雄乃是竖子成名地谋士界顿起一阵轩然大波。时下每个势力地谋主都比不上他。前提是那些稗官野史地记载有几分真实地话。
    卢俊义思想转到这里。急切地心情再也抑制不住。
    卢俊义飞奔到客厅。看到一人浓眉卧蚕分八字。炯炯有神如电眼;身高约有七尺。短短地胡须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