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香风韵 >

第77章

墨香风韵-第77章

小说: 墨香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女的眼神凌云志自然能看明白,心里那个冤啊,哭笑不得地问道:“毋月,我什么时候欺负你啦?”
        毋月鼓气道:“从我成为你妻子的那天起,你就在一直欺负我。”
        诸女看毋月纯真的神态深信不疑,一起给了凌云志一个白眼,虽然各具风情,惑人心弦,可是被冤枉的凌云志已经无心欣赏了。
        凌云志不甘心地继续问道:“我怎么欺负你啦?我怎么不记得呢?不会是有人冒名顶替吧。”说完后一句,他顿觉肯定是,心里那个恨啊,灭他全家!当时就产生了这个想法。
        结果四人都为毋月的话而绝倒,最后成了诸女笑话毋月的话柄。
        “为什么他和每个姐姐都同房,就是不理我,这不是欺负我是什么。”
    第四集 舒缓飘逸 第一章 自信(1)
     更新时间:2008…6…4 20:57:19 本章字数:2808
        西元前314年,丁未,季夏。
        盛夏的天气,酷热难当,又像三岁娃儿的脸一般,变化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暴雨倾盆。
        中原各国也如这盛夏天气般,变化莫测,战事如火如荼。
        六月初,秦庶长樗里疾大败韩军于岸门(河南许昌西北),斩首万,打得纵长公孙衍临阵逃脱。樗里疾接着指挥大军攻取了魏的焦和曲沃(今河南三门峡西南),迫使魏不得不向秦屈服,把太子入质于秦。
        随后张仪以秦、魏伐韩。
        韩惧秦、魏之兵势,遂派使者向赵、齐、楚求救。
        齐国临淄城王宫,齐宣王田辟疆召集王弟相国田婴、大将田忌议事。
        齐宣王说道:“两位爱卿,今韩王派出使者,欲请我国出兵以挡秦魏之兵,并许以纵长,孤犹疑未定,请为孤谋。”
        大将田忌反对道:“微臣认为我国万不可出兵。今秦、魏一路势如破竹,对韩进行夹击,韩王惶恐,所以才派出三路使者,妄图借赵、楚及我国之势以解韩国之危。我与韩国山隔地远,救韩恐难见其利,反而得罪秦魏两国,秦国兵强马壮,魏国与我相邻,如秦借魏之道,两国来攻,必见其害。为大王谋,当以兵马未齐,回绝韩国使者。”
        齐宣王点了点头,认为大将田忌说得很有道理,见相国田婴沉吟未言,于是问道:“王弟以为如何?”
        田婴微微一笑,说道:“燕内乱,大王欲谋燕,曾记否?”
        齐宣王和大将田忌一愣,这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不知田婴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田婴接着说道:“如大王仍要谋燕,此其时也。”
        齐宣王一下来了兴趣,忙问道:“何以见得?”
        田婴献策道:“前者大王欲谋燕,所惧者赵、楚、魏尔。如今机会来了,大王可诈许帮助韩国,鼓动韩、赵、楚与秦、魏一战,然后乘各国无暇他顾的时机,齐出兵于燕,一战可下,无后顾之忧矣。”
        齐宣王惊喜交加,迟疑道:“王弟的主意虽然好,可惜燕国内乱已经结束,此时已非最佳进攻时机。”
        大将田忌喜笑颜开,说道:“臣前劝大王曾言,破燕必须得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燕之百姓不戴,诸侯弗与,顺兵折将,元气大伤;其二,周边诸国无力他顾。相国之策大善,可令各国无暇他顾。如今燕国内乱历经十个月、席卷三分之二的领土,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二,国库空虚、经济颓废,百姓不戴。谋燕正其时也,为大王谋,应当机立断。”
        田婴道:“中山向有谋燕扩大疆域之心,臣愿往说服中山,两国联合进兵燕国,可保万无一失。”
        齐宣王大喜:“二卿所言甚合孤意,孤意已决。不知何人可为将,起何处之兵?”
        大将田忌道:“大将匡章乃大才也,可为领军之将。谋燕乃百年之大计,当尽起五都之兵,同时征发北地之众,一举而下燕,成千秋之伟业。”
        齐宣王随后接见了韩国使者,满口答应出兵助韩之事,但是提出一个条件,韩必须求得赵、楚两国出兵,否则齐国不会出兵。
        韩使者高兴而去。
        田婴则马不停蹄地赶往中山,与中山王一拍即合,约定好出兵时间,各自准备出兵事宜。
        韩自以为得交于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遂起兵救韩。
        酝酿已久的齐国突然发动了对燕国的战争,齐大将匡章带了“五都之兵”,会同征发来的“北地之众”,向燕国进攻。中山随后起兵响应。
        燕国百姓痛恨子之内战,齐国大军所过之地,受到欢迎支持,使齐军一路无阻,后因齐军暴虐,百姓始与燕军合作共同抵抗齐国大军,可惜为时已晚,齐国大军已进入燕国腹地。仅以五十天的时间攻下了燕都,前燕王哙身死,子之被擒后处醢刑而死。
        这时中山国相邦司马朋率军于中人(今河北唐县西南)打败燕军,杀死了燕的大将。随后相继占领燕的中人、庆都、勺梁、曲逆、夏屋、阳城六县。
        武城,大军云集。
        城里人头攒动,难民如潮,不断地分流,不断地大量涌入,一个月内经过武城的难民高达四十多万。近日经武城进入领地的难民每日竟达到了三万多人,而且还呈逐日增多的趋势。
        行府副总理淡颜亲率农司副司长汀远及大批官吏进驻武城指挥分流难民。
        宇文芳华坐镇襄平,郁心怡坐镇交梨,整个领地都在忙着安置难民,好在辽东地广人稀,未开垦土地广阔,很快就消化掉了不断涌入的难民潮。
        由于措施得力,难民们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从领地领来工具急忙投入到开垦的劳作中,各乡里聚机构很快组织上门编组军训。忙得是领地的官吏们,居民的生活根本就未受任何影响,照常生产、如常生活,他们根本就不怕敌人入侵,随时都可组成一支强大的正规军,像这种军队在领地随处都可以组建起来,保护自己的财产没有人不玩命的,更何况还是有组织的玩命,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担心。居民的稳定心理同时也影响到难民们,领地风平浪静。
        将军府,凌云志、乐毅、闻莘、无匣、冷风、窦章、仇戈正在议事。
        “五日前,一支齐军攻占令支城,三日前,另一支齐军攻占孤竹城,两支军队合计军力六万,目前正往孤竹城集结,目的不明。”窦章有条不紊地汇报刚收集到的情报。
        “呵呵,才六万军队,我们有些高看他们了,我们现在光在武城就有四个正规师团十万多人,而且我们还有无数的随时可以入伍的熟练士兵。”无匣笑道。
        “主公,我们要不要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歼灭战?一是寒寒敌胆,二来我们顺便进行下实战练兵。”乐毅神态轻松地笑道。
        原来凌云志已经定下了迎敌策略,如果齐军不主动进攻武城的话,领地军队不准主动出击,当然这种不准主动出击决不是等着挨打,有密营提供准确的情报,只要齐军有所动静,领地军自然会做出相对应的部署。
        凌云志懒散地躺在太师椅上,笑道:“二弟,我看你是太闲了,不如去帮淡先生他们去安置难民吧。”
        众人一阵轻笑,乐毅看看外面毒辣辣的太阳,苦笑道:“主公,你还是饶了末将吧。”
    第四集 舒缓飘逸 第一章 自信(2)
     更新时间:2008…6…4 20:57:19 本章字数:2629
        孤竹城,城主府。
        势如破竹的一路进击,连日的胜利,一股骄横、轻敌的气氛笼罩齐军上下。
        齐将军、北路军统帅邓贲面色沉凝地来回踱步,军师郤桑正向他汇报军情:“我军前方乃凌云志领地之武城,此城构建不足三年,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而且完全扼住了东北的咽喉,乃我军必经之地。我军已派出六股斥侯,均不见回报,消失无踪,所以详细军情就不清楚了。”
        斥侯不见说明对方戒备森严,反侦查能力非常强,由点及面,对方统兵将领的能力可见不俗啊。邓贲停下脚步,问道:“目前城中已聚集了多少兵马?”
        郤桑如数家珍般地说道:“令支城调动过来了二万兵马已到,加上将军亲领的三万军马,城中现有兵马五万,二日后我军后续的三万兵马可如期到达。”
        邓贲果决地说道:“命令各军准备,三日后全军向武城进发。”
        武城,将军府。
        凌云志悠闲地躺在太师椅上,翻看着窦章送来的情报:
        邓贲,年二十五岁,齐国军事世家子弟,十六岁从军,威猛善战,擅长军阵,九年间战功无数,积功而至将军。现统领伐燕北路军,领兵十万。
        孤竹城目前已集结兵马五万,一支三万兵马的齐军正向孤竹城急行军,一日可达。
        齐军共向武城派遣斥候八批次,均被我军击毙。
        凌云志看完递给身边的闻莘,乐毅、冷风、无匣急忙凑上去观阅。
        看了一眼略显黑瘦,脸上挂满倦意的淡颜,凌云志温声道:“淡先生,你太疲劳了,应注意休息,一些杂事交给下面的人处理就是。”
        淡颜微微一笑,道:“谢主公体贴,我会注意的。这两天难民又创新高,昨天达到将近五万人,今天一上午已经接近五万之数,人手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主公,看来齐军这两天应该有大动作了。”闻莘看完情报说道。
        凌云志笑道:“是啊,连续让我们拦截了八批斥候,邓贲肯定不甘心两眼一抹黑,必率大军前来查探,能打则打,不能打也能探清我方的虚实。”
        “呵呵,主公这招只许进不许出的措施,令对方斥候即使能进入城内也无法把消息传出去,邓贲肯定非常恼火吧。”无匣笑道。
        凌云志伸了个懒腰,说道:“各师团按计划进行,命令窦章加紧对敌军动向的侦查和对城内间谍的清理。淡先生,一定要做到所有难民不能在城中驻留超过两个小时,战事一起,所有难民必须离城十里。”
        两日后,旭日东升。
        齐国七万大军列成多个方阵向武城稳步推进,前方远远地派出斥候部队,左右两侧也派出了斥候部队,尘土飞扬达几里。
        邓贲一身铠甲骑马被众近卫裹护在中军的队伍中。出征多年他首次在大军进发中出现走神的现象。派到武城的所有斥候无一返回,令他如芒在背,很是不安,如此严密的反侦查部署,说明敌方指挥官深通兵法之道,未战而先胜一筹。
        齐军行到中途,左右斥候先后回报,左侧密林深处惊鸟盘空而不落,显有兵马埋伏其中,右侧海中有船队游弋不去。
        邓贲惊疑,如敌包抄于后,大军危矣。忙令大军停止前进,命斥候再探。
        这时,前队斥候回报,武城有使者拦路送书。
        邓贲接帛书观之,上书:致齐将军邓贲,将军威名远播,在下思慕已久,常憾不能一见。今闻将军欲览我领地之武城,在下不胜欣喜,扫榻备酒以待,望将军快马加鞭,武城一聚,不醉不归矣,凌云志。
        邓贲大疑,将帛书递于军师。
        军师郤桑一览,道:“敌军虚实难测,深间不能窥,此用兵之大忌,敌无形,而我形已漏,智者不能谋,为将军计,当返回孤竹,再谋良策。”
        这时,左右斥候回报,左侧密林中不见敌踪,右侧游弋海上的船队已不见踪影。
        邓贲更疑,说道:“军师,莫非武城空虚,此疑兵之计也?”
        军师郤桑观之前后左右军皆露疑色,叹道:“众军连番被扰,已生骇心,将疑,军骇,此必败之兆也。兵者,诡道也。诡可使虚为实,使实变虚,变化万端,以疲军而入疑地,智者不为也,望将军明察。”心中暗呼厉害,实仍不战而屈人之兵。
        邓贲气泄,传令大军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返回孤竹城。
        大军虽然改变了前进的方向,但队形不乱,依旧保持整齐,稳步退去。
        大军行出一里多地,斥候再次前来回报,武城第二名使者追上送书。
        大军不停,邓贲于马上展开帛书观之,上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我天威者,虽远而必诛之。意思再明显不过,对方既表达出不想与齐军为敌的意思,同时又表现出极强烈的捍卫领地的决心。
        邓贲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晴不定,心中更是翻腾不止,惧意丛生。
        齐国大军过去半个小时以后,从左侧满山遍野的密林之中忽然出现许多身高体壮的步兵,人人身披树叶伪装,动作快速敏捷地来到山下,整队,打出白色猛虎旗,快速向武城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