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香风韵 >

第222章

墨香风韵-第222章

小说: 墨香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营的工作效率确实令人叹服,而它所具有的巨大能量更是让人胆颤,刺杀宇文部巫师、宇文部大人和慕容部小姐的两名中原刺客,被他们从齐国的茫茫人海中给搜了出来,并且秘密抓捕而回,很快就送到了设置在柔然的指挥中心营地。
    在密营高超的刑讯手段下,两名刺客很快交代了一切。
    在这同时,苏焕率领的庞大船队出现在了绕水河上游,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大楼船让从来未见过楼船的牧民们大开了眼界,各种军用物质、民用救济粮源源不绝地从船上运下,而更多巨大的楼船则徘徊在河心没有靠岸。
    苏焕与吏部尚书单延方将内治派遣队安置稳妥,立刻前去拜见汉王。
    “丞相带来好大的手笔啊,呵呵。”凌云志不等两位重臣行礼,就风趣地说道。
    大帐中众文武不禁都轻声地笑了起来,气氛非常轻松。
    苏焕、单延方也不禁笑了起来,两人规规矩矩地行了叩拜大礼,苏焕回禀道:“臣幸不辱命,各方面都已按大王吩咐布置稳妥。”
    凌云志满意地点了点头,待苏焕、单延方入班,神色一肃,威严立生,众臣注目凝神,这才沉声道:“慕容军血洗乌桓,兵威屈服蒙古,令各部畏惧,气焰一时熏天,盛极一时。不过,天道忌满,盛极而衰,乃千古之至理。慕容军恃强凌弱,恰恰将东胡局势推到了十字路口。
    东胡政变血案现已明朗,乃慕容天一手谋划操纵,人证物证俱在,慕容天阴谋窥视大汗之位的伪人劣迹必将大白于天下,而招致人神共愤。
    东胡三大势力之一的拓跋部蒙受不白之冤,愤怒难展,冤屈难伸,前已派使寻求帮助,洗刷不白,今更是派使邀请本王北上,愿附尾翼,共谋大事。
    若得拓跋部相投,东胡三方势力我居其二,大局定矣,为此,本王决定亲自北上会见拓跋雄。
    正义彰显,人心向背,只待宇文公主登高一呼,讨伐逆贼,正其时也,拓跋部相投之日,即为声讨征伐逆贼之始也。各位爱卿要据此谋划,各献良策。”
    北上前往拓跋部必将横穿大草原南北,沿途所过数十部落,在此敌我难明,兵戎相见之时,汉王若贸然北上,其中的凶险、危险可想而知。再者拓跋雄素为一方之雄,怎肯轻易屈身俯就,其心难测,凶险更甚。
    诸臣神色顿失凝重起来,均露出不同意汉王亲涉险地的神情,苏焕率先出班反对道:“大王明鉴,我国布局塞外已久,大王圣贤仁义之名早已路人皆知,人心思汉之势早已扎根于草原,略加推动,即可成燎原之势,此其一;如今我已居东胡之地三分之其一,大兵囤积,蓄势待发,东胡大门洞开,我军随时可用地利之便挥军而入。以我铁军,天下何其敌也?必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草原,此其二也;慕容天阴谋发动政变、制造血案,乃不义之旅也,华王后登高一呼,率军高举正义讨逆大旗,所到之处必群起响应,已居天时,此其三也。
    天时、地利、人和居其一即可谋略一方,我军居其三,何愁大业之不成,因此大王根本不必冒险谋其未知之事。”
    群臣纷纷出班反对,就连汉王的三位王后也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八章 涉险赴会(4)
     更新时间:2008…12…13 6:03:26 本章字数:2109
    汉王凌云志,不慌不忙地望着诸臣,微微一笑,道:“夫兵者,为利器,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凡用兵之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善兵谋攻之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只有讲求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灵活而用柔、刚、弱、强,方可得人心、顺民意,此征服之要也。
    本王岂能畏惧危险而置民于水火,为日后治国安民留下民怨之患、藏亡国之大祸也。
    诸臣不必多言,本王其意已决。”
    汉王态度非常坚决,诸臣知已难阻止,只能从如何完善安全措施上来减少危险的发生了。
    诸臣纷纷献策,周密地研究了汉王行进的路线以及沿途的安全措施。随后又在汉王的引导下,通盘研究了讨伐慕容部集团的作战计划以及战役结束后如何将东胡纳入汉国体系的行动方案。
    会议结束,诸臣按照各自的分工,分头抓紧时间落实去了。
    凌云志与三位爱妻留在大帐中,轻松谈笑。窦章离去不久,又返了回来。
    “大王,那位神秘人物又派人送信来了,臣已令人暂时看住了他。”窦章眼里闪过一丝炙热,递上一份帛书。
    也难怪窦章眼里会闪过炙热,以密营的高效和能量,一番调查下来,竟然还是对那位假借大王名义调开宇文栋的神秘人物一无所获。
    凌云志眼里也闪过一丝好奇,接过帛书,紧忙展开,只见上面只有两个字匈奴,他不由一愣,很快又反应过来,看来慕容天是请得匈奴帮忙了,难怪他会有恃无恐地大开杀戒。随手把帛书递给宇文芳华,看向窦章道:“不可伤害那人所派之人,你去把他带来,本王要见见。”
    窦章神色恢复阴森,沉声道:“大王放心,那人数次表露友好,臣不会鲁莽轻易得罪朋友的。”然后快步退了出去。
    宇文芳华看完帛书,沉吟良久,好奇地问道:“慕容天与匈奴结盟应该是极端秘密的事情,此人倒是神通广大,竟能预先得知如此秘密之事。夫君可猜到这神秘人物究竟是何许人?”
    凌云志微微一笑道:“此人数次相助,均表现出超人的提前预知能力,想必手下有一支像密营一样的庞大情报组织,如窦章一般,世上又有几人知道他的存在,同理此人我们也无从得知其详情了。”
    帐外亲兵报禀后,窦章带着一名普通牧民摸样的男子走了进来。
    凌云志和三位王后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人身上,怎么看也看不出那人与普通牧民有什么两样,尤其宇文芳华更自幼在草原长大,熟知牧民的一切习性,也难以看出两样。
    那普通牧民摸样的男子看了一眼凌云志和三位绝色美女,憨厚地一笑,道:“小人见过汉王,我家主人猜到大王一定会大起好奇心而面见小人的,他让小的捎几句话给大王,‘胸怀天下,圣贤仁义,自然会得道多助。何必执著于相助者是谁呢?天下万千之民,翘首以盼大一统,大王只要本着造福于民的目的,统一大之伟业自然会有无数的能者暗中相助的。有缘自然一会,无缘何必强求。’”
    凌云志闻言动容,起身离开座位,对那普通牧民恭敬一礼,朗声道:“请代此一礼给你家主人,相助之情无以回报,唯有造福于民!”
    那普通牧民坦然受了一礼,提出告辞,凌云志急忙吩咐窦章亲送其离开大营。
    待那人离去,凌云志立刻召集众臣研究应变措施。
    翌日,宇文芳华派使告知东胡各部,正式就任宇文部大人,将于近日访问拓跋部等部落,了解政变血案的真相,并请求各部落暂时保持中立立场,待真相水落石出之时,再一同邀请入京主持公道。
    宇文部公主重新强势复出,顿时给东胡压抑、血腥的局势带来一缕强劲的清风,使中立各部一下有了主心骨一般,其理智的处理血案的做法更是给了拓跋部的盟友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乞伏、契丹、室韦、库莫奚、与宇文部交厚的段部等部大人公开表态,支持宇文部大人的号召,在政变血案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保持中立立场,就连已屈服于慕容部的蒙古部大人也公开表态,保持中立。
    拓跋部大人拓跋雄马上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欢迎宇文部大人前来访问调查事实真相,拓跋部将尽一切可能协助进行调查。
    第三天,宇文芳华率领猎豹军团的两个骑兵师以及宇文部三个常备万骑队、三个后备骑兵队,共十万骑兵和庞大的马车运输队踏上了北上的征途。如此一来,宇文部骑兵等于倾巢而出,而将防守的重任完全交给了猎豹军团的三个步兵师团,摆出了一副不了解清楚血案真相誓不回返,义无反顾、孤注一掷的架势,震撼各部。
    乌胡城,慕容天脸色阴枭,咬牙切齿地说道:“宇文芳华这个臭娘们,不在汉国享清福,却跑回来整风弄雨,跟大爷作对,哼,定要你回不得汉国!”
    张景脸色也不太好看,让宇文芳华这么一整,整个形势变得对宇文部不力起来,若不及时应变,让宇文芳华和拓跋雄联起手来,局面将变得更加不可收拾,微微一眯眼,沉声道:“大敌当前,还请大汗保持冷静,面对宇文芳华的强势露面,微臣以为我们可以一边制造一些谣言,混扰视听,离间宇文芳华与各部的关系;一边邀请宇文芳华进京,表明我们愿意帮助宇文部调查血案真相,惩处政变凶手;另外派人通知匈奴,可以从我们慕容部借道过境攻击宇文部,所占领土归其所有。”
    慕容天,沉吟了一下,连呼妙计,并立刻安排人执行。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八章 涉险赴会(5)
     更新时间:2008…12…13 6:03:37 本章字数:2175
    一路西北而上,路途遥远,宇文芳华也坐回了马车中,马车是从汉国带来的王后御驾,非常豪华宽大,车厢里布置得舒适、柔绵,与陶小萼、姬婷作息于里,仍然不显拥挤。
    凌云志就惨了点,娇妻们就在咫尺,却难以享受温柔。为了避人耳目,他只好一人坐在后面的一辆普通马车里。白天还好,淡颜过来与他相伴聊天,到了晚上就寂寞难熬了。
    第三天,大队人马穿行在段部境内,因段部大人已公开表态保持中立,经过段部小城纳达(赛音山达),宇文芳华率人礼节性地拜访了段部大人段豫,两人交换了对政变血案的看法,因为是礼节性顺访,谈话多为问候性质,没有涉及实质性的问题,不过离去前段豫的一句问话还是让宇文芳华感觉到了事非寻常。
    “待政变血案得到解决以后,宇文大人准备留在草原吗?”段豫看似顺口问出。
    宇文芳华可不认为段豫会随口问出这么敏感的问题,她凤眼闪过一丝茫然,苦笑道:“政变血案目前仍然毫无头绪,能不能弄清楚还两句话说着,本大人哪还有闲心想那么远的事情呢。”接着柳眉一竖,凤眼一眯,射出仇恨的目光,坚定地说道:“逆贼不死,天理何存!不报血案之仇,本大人誓不回汉国!”浓浓的杀气顿时从这位草原美女将军的身上散溢而出。
    段豫堂堂男子也不禁心中一颤,暗自为自己的决定庆幸,其实他的心里已猜到政变血案应是慕容天所为。宇文芳华的态度已经非常鲜明地表明了她复仇的决心,一个宇文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位被仇恨控制的美女身后汉国那庞大的势力。宇文芳华迟迟不归,汉王凌云志势必不会坐视不理,想想汉王的声明就可了解宇文芳华在汉王心中的地位。
    宇文芳华回到大军中,立刻跟夫君作了汇报,凌云志和淡颜神色顿时也凝重起来,若是有人故意散布宇文芳华受汉王所派有意图谋东胡之言,势必会引起各部落的警觉,从而影响到整个征服计划地进行。
    凌云志急忙传窦章来见,吩咐他密切注意东胡各部的言论。
    大军继续前行,凌云志看着淡颜,不无忧虑地说道:“从段部大人的问话里,本王猜测定是慕容天发动的宣传攻势,目前正在其盟友部落里传播,相信不久就会传出来,影响甚大啊。爱卿有何良策以对?”
    淡颜微微一笑,道;“以谣言对谣言,乃混扰视听的不二法门,大王何必担心呢。”
    凌云志大笑,连呼妙计。
    不久,宇文芳华奉汉王命欲对东胡不轨的谣言果然遍传各部,随即有关慕容天就是政变血案的幕后真凶的传言喧嚣而上,之后各种各样的谣言弥漫在东胡各处,什么骇人听闻的谣言都有了,比如,拓跋部勾结丁零欲谋东胡,慕容部勾结匈奴等等,谣言四起,搅得东胡乌烟瘴气,难辨真伪,谣言多了人们也就麻木了。
    拓跋部小城胥城。
    拓跋毅兴冲冲地从外面进来,道:“得到探马回报,宇文芳华大军已到纳达城,宇文芳华还顺便拜访了段豫。”
    拓跋骏看了大哥一眼,然后看向四弟,问道:“探马可曾探明宇文芳华大军的情形?”
    拓跋毅坐下,说道:“已探明,估计总兵力将在十三万左右,这还不算跟随大军的庞大马车队。其中穿铠甲者约在四万左右,余者均为我东胡服饰。”
    拓跋骏闻言,骇然望向拓跋雄,惊异道:“四万穿铠甲的应该是猎豹军团,宇文部只有三万常备军,一下从部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