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411章

化工大唐-第411章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久没有说话地太平公主突然道:“晚荣。就算你把他们挑了来。他们对技艺方面的事情一窍不通。派不上用场呀!”
    这事。陈晚荣是想透了地。马上就道:“公主。这事臣自有办法。”
    “说说你的办法。”睿宗也来了兴趣。
    陈晚荣应一声。道:“皇上。在说臣地想法之前。臣想请问皇上一个问题。这问题有些不敬。还请皇上恕罪。”
    三巨头的兴趣一下子给提起来了。看着陈晚荣。睿宗点头道:“说吧。朕不会怪罪于你。”
    陈晚荣谢一声。问道:“皇上。军器监地刀具可以削铁如泥。可是。军器监花费一百年时间都没有做出来。若是军器监做不出来。皇上觉得可惜么?”
    “这还用问么?当然是可惜。很可惜!”睿宗眉头一轩。脱口而答。
    这回答在陈晚荣的意料之中。接着往下问道:“不知皇上有没有想过。为何造成这种情况?再请问皇上。华夏历史上失传的技艺很多。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睿宗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思索起来:“战乱不断。致使技艺失传。这刀具也应该是前朝末年。战乱不已。致使这位巧匠死于非命。”
    这回答得到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赞同。
    陈晚荣却不这么看。反问一句:“皇上所言固然有理。不过。臣并不这么看。臣请问皇上。《诗》《书》《五经》照样经历了战乱。还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何儒家经典能够流传于世。而技艺却湮灭了呢?”
    自从孔子创下儒家开始。历经千年。儒家不仅没有衰败。反而更加兴旺。千年之中。儒家同样经历了战乱。经历了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为何如此兴旺呢?技艺却失传了。这道理安在?
    这一问题不仅把睿宗问住了。就是精明的李隆基也一下子张大了嘴巴。无从回答。
    “晚荣。你以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太平公主最先忍不住了。
    陈晚荣于此事思之熟矣。回答道:“公主。臣以为是传人。是因为没有传人。使得这些宝贵的技艺失传!”
    “传人?”三巨头无论如何也是想不到陈晚荣给出这样地说法。齐声嘀咕。
    陈晚荣接着道:“儒家经历千年而不衰。纵有南北朝时期地大分裂。依然兴旺。原因就在于儒家有很多传人。他们以性命保得儒家学说。必要时。他们会带着典籍遁入深山。等到天下太平再出世传播儒学。
    “而技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没有传人。没有著之于典。没有载于册。一旦这些良工遇难。宝贵的技艺就会失传。臣一直在想。若是做出刀具的那位先辈不要说找个传人。就是留下只言片语。军器监就不用花费百年去摸索了。”
    军器监的刀具是活生生的实例。再有儒家一对比。技艺失传的原因再清晰不过了。三巨头点头赞同:“有理!”
    其实。技艺失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不够重实。没有让足够多地人来从事技艺之学。当然。这话。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得等机会。让唐朝改弦易辙。对科技百倍重视。
    得到三巨头的认可。陈晚荣信心更足了:“皇上。臣和叶大师他们商量过了。若是皇上允许臣从国子监里找一批人来军器监。叶大师他们就会给他们传授技艺之学。倾囊相授。刀具那样的事情就不会再出现。
    “以皇上的英明。一定能看到。这是一件开天辟地地大事。从此以后。宝贵的技艺不会失传。有了传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一蓝。做出更好的东西。要造出比火炮更厉害的武器。又有何难?”
    技艺。统治者不够重视。并非不知道其重要性。若是陶弘景没有发明“灌钢法”。使得钢铁的产量骤然增加。唐朝地钢铁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多。唐军就不可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地着甲率。就不可能有陌刀。就不会有无坚不摧的重装步兵了。
    一席话说得历来稳重地李隆基不住拍额头:“父皇。陈晚荣说的很有道理。还请父皇允准!”刚刚是他第一个反对。现在。他却是第一个赞成。陈晚荣好一番说词。
    不是陈晚荣说得动听。而是说得在理。由不得他不服气。
    太平公主大表赞成:“皇兄。小妹也赞成。”
    “小妹。三郎都同意。朕自然是赞成了!”睿宗兴致很高。憧憬起来:“真要如晚荣这么说地话。技艺将在大唐大放异彩。晚荣。这事得这么办:读书人一心想做官。要他们来搞技艺。就算朕下旨了。他们也未必愿意。凡愿意到军器监的人。朕升他们两爵。干得好地。以后重重有赏!”
    这事。陈晚荣也想到了。想的是先说服他同意。然后再恳请睿宗给这些人功名官身。没想到。睿宗如此可人。居然一升就是两爵。远远超出陈晚荣预期的一爵。
    睿宗太可爱了!陈晚荣真好亲他两口。喜滋滋的道:“谢皇上!”
    太平公主也来锦上添花:“皇兄。县馆那些不能进入国子监的生员。若是他们愿意到军器监做事。就给他们官身功名。和进入国子监等同。”
    “一定。一定!”睿宗点头赞同。
    李隆基看得更加深远:“父皇。从国子监和县馆里挑。固然是好。不过。儿臣以为。他们主要是想做官。就算有人来。也不会太多。还应该从民间挑选。挑选那些聪明伶俐的童子。从小培养。”
    三巨头一人一句。把陈晚荣原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的事情给解决了。陈晚荣大喜过望。问道:“请问皇上。臣什么时间去挑人?”
    睿宗微一凝思。笑道:“晚荣。朕马下旨。你随时可以去挑!”
    “谢皇上!”陈晚荣喜滋滋的谢恩。
    陈晚荣和三巨头商量了一阵细节。这才回去。送走睿宗。陈晚荣回到龙武军大营。把炮兵安顿好。赶到军器监。把事儿一说。叶天衡他们无不是大喜。
    作为工匠。他们深知工匠在历史上的地位。远远不如读书人。若说对社会的贡献。工匠绝对比那些只会一味空谈的迂阔腐儒们强得太多了。可是那些腐儒因为是读书人而倍受朝廷礼遇。而真正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地工匠们却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
    现在。睿宗同意了陈晚荣的主张。说明工匠在朝廷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
    当然。最让叶天衡他们高兴的是。从今以后。他们不用担心技艺失传了。让技艺永远流传。是他们最大的心愿。能不高兴么?
    最后。陈晚荣开玩笑说“你们都得好好准备一番。到时。谁要是敢藏私。皇上打赏时。休怪我把他的名字放到最后面!”
    一句玩笑话逗得众人大笑。无不是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倾囊相授。
    只要这一步迈出去了。将来办起科技学校。在唐朝广为传播科技就不是问题了。做到这一步。不枉穿越一回。对历史做出了贡献。人生不虚也!
    陈晚荣着实高兴。天黑时。高高兴兴的回到郑府。
    “你怎么这么高兴?好象吃了蜜似地。就顾着乐呵!”郑晴很是奇怪的问道。
    今天这一步走出去。为科技大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陈晚荣最大的心愿之一。能不高兴得跟吃了蜜似地?
    “宛如呢?有没有回来?”陈晚荣破天荒的第一遭不理睬郑晴。却问起了小舅子。
    郑晴很是意外:“你怎么不问我。问起宛如了?”一双眼睛瞪得老大。眼珠乌溜乌溜的直眨
    “我找宛如有事。有大事!”陈晚荣如实回答。
    郑晴原本想是和陈晚荣好好说说话。亲昵一阵。陈晚荣如此表现。不由得大失所望。有点没好气的道:“你找他能有什么大事情呢!”
    “国家大事!”陈晚荣一本正经的回答。
    “在屋里!”郑晴朝郑宛如的房间一指。气恼地走开了。
    陈晚荣心念大事。也没有心情去安慰她。快步赶去郑宛如房间。郑晴终是好奇。愣怔了一下。忙跟了上来。
    推开郑宛如地房门。只见郑宛如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听见响声。猛的睁开眼睛。打量着陈晚荣。很是意外地问道:“姐夫。你怎么到我这里来了?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吧?快请坐!”热情地给陈晚荣搬椅子。
    “太阳还是从东方出来!”陈晚荣回答了一句说笑。坐了下来。道:“宛如。我有一件大事要你帮我办。”
    郑宛如根本就不信。右手不住摆动:“姐夫。你有大事都找你的好朋友哥舒将军他们商量去了。好歹也轮不上我。姐夫。你今天一回来就来看我。我还是很高兴。等会。我给你做几个菜。我们两个好好喝上几杯!”
    “别油嘴滑舌!我是说正事!”陈晚荣脸一板。
    郑晴不由得有些信了。问道:“你找宛如真有大事?”
    郑宛如看着陈晚荣。兀自有些难以置信。陈晚荣点头道:“那是自然!宛如。军器监现在要扩大。需要人手。我已经奏明皇上。要从军器监挑人。”
    “姐夫。那把我也挑去。我可跟定你了!”对于郑宛如来说。他姐夫管理军器监。他也自豪。这话振振而言。好象他真地很想去军器监似的。
    陈晚荣不去理睬他打岔。往下说:“过几天。我就要去国子监挑人。我要你在国子监放风。就说我要去挑人。”
    “姐夫。我以为什么大事。不就这点小事。一句话的问题。”郑宛如没有意识到这事对于陈晚荣的重要性。不以为意。
    陈晚荣很严肃的道:“这事关系极大。你一定要把风声放出去。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郑宛如很是认真的道:“行。姐夫。肯定不会有问题!我这就去国子监。给他们说。我姐夫要来挑人。要他们做好准备。能给我姐夫挑中。那是他们祖上积德!”
    跳起来就要跑。陈晚荣却一把拉住他:“不能这么说。你姐夫是谁。生员们知道吗?你要说炮兵将军要来国子监为军器监挑选一批聪明能干。有兴趣从事技艺的人。朝廷会重重赏他们!”
    炮兵这次扬威天下。唐朝的老百姓都知道唐朝有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叫做炮兵。这是一面旗帜。炮兵将军要去军器监挑人。那必然会引起轰动。郑宛如异常兴奋的应承。
    郑宛如说到做到。把高渐、胡大可这些好兄弟拉在一起。给他们交待好。四处宣扬陈晚荣要去挑人的事。
    炮兵将军陈晚荣在唐朝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在国子监生员的心目中。无不是以一睹他的风采而自豪。一闻此言。无不是兴奋莫铭。只等着陈晚荣到来。
    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陈晚荣并没有马上去国子监挑人。而是忙着其他的事情。一连几天下来。郑宛如实在是忍不住了。问道:“姐夫。国子监的生员们无不是翘首以待。盼着你早点去呢。你怎么不去呢?”
    “如果有一位大家都想见到的美人。她在什么时间出来比较好?”陈晚荣不答所问。反问一句。
    这问题。郑宛如哪里能回答。很是奇怪的问道:“姐夫。这和挑人有关系么?”
    “有!很有关系!”陈晚荣解释道:“要在千呼万唤后始出来。才有最好的效果!挑人这事。关系重大。我得把他们的兴趣全部提起来了。我再去!”
    “这这这……这是哪门子的说法?”郑宛如愣怔得连话都说不流畅了。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八七 轰动国子监
     更新时间:2009…8…24 20:24:22 本章字数:6310
    艳阳高照。国子监。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开了过来。护卫的兵士个头高大。身着锃亮的铁甲。腰悬横刀。兵器钩上放着马槊。一句话。全副武装。威风凛凛。让人一见就生畏。
    国子监门口有不少生员正在进出。一见这队兵士。不由的猛的停下来。吃惊的打量起来。只见这队兵士簇拥着三个人。一个白胡飘飘的老者。一个仙风道骨的道长。还有一个不算英俊。也还过的去的年青人。
    老者一脸的笑容。格外亲切和蔼;道长一股飘然出尘之姿。让人一见就生出钦慕之感;唯有这个年青人却有一股肃杀之气。他虽是在笑。笑的很自然。很亲切。然而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一股子杀气。让人心悸神动。
    国子监是唐朝最高学府。来这里的人不少。多是饱学宿读之士。只是道士和将军同来这样怪异的事情在国子监的历史上就没有发生过。这些生员不由的特别好奇。围了上来。
    生员们想一睹究竟。没想到还没有靠前。就给这队兵士拦住了。国子监的生员个个有功名在身。更有很多人前途无量。他们心里自有一股子傲气。不要说兵士。就是皇帝对他们也要客气三分。哪里会把兵士放在眼里。
    有人很强横的道:“让开!你们敢拦我们读书人。但子不小!”一人说。众人和。生员们个个拿出架势。要来推兵士。只是。他们那点力气无异于晴蜓撼石柱。根本就没有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