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340章

化工大唐-第340章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一番好意,怕陈晚荣走在前面招来危险,陈晚荣笑道:“大哥,你就不要说了。我向兄弟们承诺过,无论有多少危险,我都要和他们在一起。”
    “兄弟,你要与兄弟们同甘共苦,这当然好。只是,前面很凶险,还是等等地好!”郭虔仍是不放。
    陈晚荣豪迈一笑:“瓦罐不免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战场凶险,刀枪无眼,若是一个不幸,那也是我地幸荣。我要是不去,那才是遗憾终生!”
    “既然这样,我就不劝你了。兄弟,你一定要小心!”郭虔认同了陈晚荣的想法。
    陈晚荣牵着青花,来到山径前,炮兵在哥舒翰、王少华和王忠嗣地指挥下,有条不紊的通过石堡城。山径并不宽广,火炮通过有些困难,炮兵前拉后推,费了好大功夫才通过。
    来到石堡城前,陈晚荣略一停留,在城里转了一圈,就两里方圆不到地一座小城,居然让唐朝数十年都没有拿下来,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可就是事实,让人不得不信。
    感慨一番之后,陈晚荣这才跳上马背。率领炮兵,加入了向青藏高原大进军的行列。
    没走多远,程晓天就派人押回来那些逃走的吐蕃兵。程晓天一过了石堡城,就下令急赶,没多久就追上了那么逃走的吐蕃兵,一轮冲杀就解决了问题,吐蕃兵不是给杀死就是投降。
    幸存下来的吐蕃兵不过十来个人,其余的不是给火炮炸死。就是给程晓天的追兵杀死。也算是达到了不让他们活下来的目地,陈晚荣很是快慰。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大进军,持续时间不会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而是数一如既往,进出长安的人流如潮,一派繁华景象。
    就在这时,一骑飞驰,手举令箭,高声大叫:“石堡城大捷!石堡城大捷!”
    “石堡城大捷?”进出的百姓没有反应过来,嘀咕一声。猛然间明白过来。兀自有些难以置信,问道:“石堡城拿下来了?”
    这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能不问个明白,老百姓立时相互询问,你问我答。原本秩序井然的城门口一下子乱套了。
    慌得城门官从城楼上下来。大声喝道:“闪开,闪开!清道。清道!”
    一个老百姓一把拉住城门官,问道:“大人。石堡城真的打下来了?”
    城门官甩掉他的的,很没好气地道:“这能有假么?这是前方军报!这么大地事,谁敢谎报?快,给急使清道!”
    城门边的官兵忙过来驱赶百姓,为飞驰而来的校尉清道。老百姓一反应过来,纷纷让路,根本不需要官兵出面。
    望着飞驰而过的急使,老百姓一下子***了,也不知道是谁率先吼一嗓子:“快,买酒庆贺去!”
    “庆贺石堡城大捷!”老百姓吼起来。
    原本要出行的人立即打消了这一念头,原本在街上逗留地人赶紧回家,把石堡城大捷的好消息奔走相告。
    这一天,长安最好卖的东西就两样,一是酒,二是爆竹。急使过去没多少时间,建春门就响起了清脆的爆竹声。
    急使赶到大明宫前,一吼石堡城大捷,宫卫先是一愣,继而就是大喜,忙给他让路,急使一路飞赶,直去鸾翔阁。
    睿宗正在鸾翔阁埋头处理公务,得段辉禀报:“皇上,前方军报已到,石堡城大捷!”
    “石堡城大捷?”睿宗天天盼,时时盼的就是前方捷报,当梦想成真时兀自有些难以置信,愣了一阵,这才反应过来,猛的跳起来,一个不小心,把一砚浓墨打翻,溅得一身都是。
    “快!去看看!”睿宗脸上泛着红光,飞也似的冲了出去。只见急使跪在门口,双手高举着军报。
    睿宗一把抢过来,还没有来得及看,只见急使头一歪,摔倒在地上,呼呼睡着了。
    “快,叫太医,给好好看看!”睿宗吩咐一句,内侍七手八脚的抬着急使去了。
    睿宗三两下扯开军报,一读完,冲段辉挥动军报:“瞧瞧,瞧瞧,石堡城大捷啦!一个时辰,不到一个时辰就打下来了,晚荣真是神人啊!大唐打了几十年都没有打下来,晚荣一去,不到一个时辰就拿下了,不是神人能是什么?”
    段辉行礼道:“恭贺皇上!”
    睿宗兴奋得不住踱步,风风火火地道:“石堡城一拿下,大军一刻也没有担搁,已经向吐蕃的腹心开进了。要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大的捷报!”
    和睿宗认识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他如此兴奋过,段辉也是代他高兴道:“皇上,石堡城,大唐打了几十年都没打下来,现在终于光复了,是该好好庆贺,长长大唐的威风!”
    “对对对!马上庆贺!先把太子,太平给我找来!”睿宗兴奋得一张嘴合不拢了,补充一句:“还有,要群臣也来,我们好好议议,这要如何庆贺!”
    段辉领命,自去办理。
    睿宗在鸾翔阁里不住踱步,脚步轻快得象在飞。正在高兴间,只见段辉急急忙忙的来禀报:“皇上,百姓齐聚大明宫前,口口声声说要面见皇上!”
    “什么?百姓来了?他们来干什么?”睿宗大是疑惑。
    段辉并没有直说,而是道:“皇上,您去看看就知道了。”
    睿宗二话不说,跟着段辉去了城头上。睿宗登上城头一瞧,只见大明宫外人山人海,一眼望去,望不见尽头,惊奇得差一点从城头上摔下去:“怎么这么多人?”
    “皇上万岁!”就在睿宗惊疑之际,老百姓齐刷刷地跪了一地。
    睿宗冷不丁给吓了一跳,忙道:“快起来,快起来。你们身为大唐地子民,当知奉公守法,为何来到大明宫前?见朕何事?”
    “皇上,石堡城大捷,实乃大唐之福,还请皇上允准百姓庆贺!”老百姓说出请求。
    “原来是这事,那是应该的,朕准了!”睿宗正想着庆贺一事,欣然准奏。睿宗心头有一个疑问“这消息怎么传得这么快?”
    石堡城给拿下,是何等地大事。军报还没有到达睿宗手上,消息都传遍了几条街,不少百姓开始向大明宫涌来。等到睿宗得到消息赶来,早就不知道聚集了多少百姓。
    “恭贺皇上!”老百姓大喜,齐声道贺。
    听得出来,这是发生内心的话语,睿宗听在耳里,喜在心头,身子骨一下子轻了许多,都快飘起来了。
    “给万民景仰地感觉还真是好!”睿宗在心里感叹一句。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二九 举国欢庆
     更新时间:2009…7…25 15:00:48 本章字数:6143
    能得到老百姓如此拥戴,在唐朝历史上并不多见,在这之前只有唐太宗和唐高宗有此殊荣。李靖夜袭阴山,灭了东突厥,举国欢腾。苏定方率军西征,灭掉西突厥后,唐人再一次***了。
    除此之外,即使有武则天夺回安西四镇的战功,也没有得到百姓如此欢呼,如此拥戴。
    当然,拿下石堡城和唐太宗灭东突厥,唐高宗灭西突厥不能相提并论。但是,由于石堡城的特殊性,唐人做梦也在盼着光复石堡城,现在,梦想成真,老百姓在心目中已经把睿宗当作圣君加以崇拜了。
    老百姓之所以如此高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唐朝自从657年灭掉西突厥以后,很是沉寂了一段时间,在军功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武则天夺回安西四镇,对唐朝拥有西域做出了贡献,安西四镇本来就是唐朝的,夺回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老百姓狂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种美妙的感觉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睿宗摆起帝王的派头,站在城头上任由百姓颂扬。马屁,睿宗一生听过不知道多少,朝臣的马屁可是妙语如珠,就是不如老百姓朴实的言词让他兴奋。
    段辉和睿宗相识数十年,就从来没见过睿宗如此享受的事情。在这一刻,山珍海味、美人佳丽这些让人羡慕的东西要是就在眼前的话,睿宗肯定视为敝屐。
    “恭贺皇兄!”太平公主快步过来,向睿宗盈盈一福。
    “小妹,你也是!”睿宗笑呵呵的伸手拦住她,笑道:“小妹,你来得太及时了,你瞧瞧,你瞧瞧,老百姓真的是太纯朴了!”
    纯朴是可爱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太平公主笑着站到睿宗身边:“五哥,要是小妹没有记错的话。百姓自发到皇宫前恭贺的事情只有太宗皇上灭掉东突厥,父皇灭掉西突厥。没想到,数十年过去了,这一盛况复现于今日,这都是五哥圣明!”
    唐太宗灭东突厥,给万民景仰当之无愧。唐高宗虽然是个软皇帝。不过西突厥的确是他在位期间给灭了,老百姓如同对待睿宗一样,曾经一度把他当作明君加以崇拜。
    太平公主这话具有锦上添花作用。睿宗高兴得一张嘴哪里合得拢。指着太平公主笑道:“小妹。你这张嘴怎么尽拣好听地说?”
    “五哥。不是小妹说好话。而小妹不得不说实话!五哥。你知道么?小妹刚才赶来。没法从正门进来。是从偏门进来地。”太平公主地兴致极高:“五哥。你知道地。好多年了。小妹没有走过偏门。那是以前小时候玩耍时才走偏门呢。”一想起少年时代。几兄妹一起玩耍时地快乐情景。而如今。几兄妹就是他两个在世。睿宗不由得心中一黯。笑容僵住了。
    太平公主发现说漏嘴了。忙道:“五哥。现在该是高兴地时候。不说这些。”
    “好。不说。不说!”睿宗看着快步过来地李隆基。笑得更加开心了:“三郎。东宫离皇宫这么近。你怎么才到?你姑姑可比早到好久呢。”
    太平公主埋怨一句:“隆基。你精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了打石堡城。你呕心沥血。胜利了。你倒好。迟迟不来。”
    这话明里听起来象是长辈在数落子侄。其实是在中伤李隆基。连石堡城给拿下这等大事都不早点赶来道贺。安地什么心?
    果然,她话音一落。睿宗就有点不悦了:“隆基。你姑姑说得对!攻打石堡城是你首倡其议,现在打下来了。你却落在后面,难道你就不高兴?”
    目地已经达到,太平公主心中暗喜,也就不再说话了。
    李隆基却是不慌不忙道:“父皇见责,儿臣领罪。父皇,石堡城之所以能给打下,是父皇圣明,要陈晚荣领兵助战。儿臣为国操劳,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本份,不敢言功。”
    这谦虚劲头让睿宗大生好感,不住点头。太平公主预感到不妙,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只听李隆基接着道:“父皇,儿臣以为石堡城给打下来,固然让人欣喜,不过这只是开端,大胜还在后头。”
    “石堡城一下,晚荣他们一刻也没有停留,立即向吐蕃腹心推进,吐蕃不灭,也差不多了。”睿宗对这话大是赞同。
    李隆基却自顾自的说话:“百姓欢腾固然是好事,不过,儿臣担心发生不测之事,适才去布置一阵,是以来晚了,儿臣向父皇领罪!”
    这就是李隆基,当别人只顾着喜悦,他却看到有害的一面。别人看到眼前,他却看得很远。老百姓聚集在一起,说不定就会发生踩踏挤伤之事,更有可能别有用心之人趁机干些不法之事,不得不防。
    于李隆基这顾虑谁能说什么呢?就连太平公主都在心里暗赞一声李隆基思虑周密,她和睿宗只顾着高兴,却没有想到这事,更没有去布置。
    睿宗有点不好意思,拉着李隆基,在他手背上拍拍:“隆基,父皇错怪你了!来,这段时间你为了石堡城忙里忙外的,也来看看。”
    李隆基应一声,站到睿宗身边。李隆基监国只有一年多时间,不过一多年时间他却干出了睿宗十年也干不了的事情,老百姓打从心里认可他,乍见他的面,齐声欢呼:“太子来了,太子来了!”
    “太子万岁,太子万岁!”也不知道是哪个老百姓高兴得过了头,居然称呼李隆基万岁。
    李隆基依然平静,右手朝百姓挥挥而已,脸上没有喜悦,更没有失仪的表现。
    同样是站在睿宗身旁,太平公主却给老百姓漠视,没有人欢呼,连她的名字都没有人提起。要论朝中势力,太平公主远比李隆基强,可在老百姓心目中。李隆基却远甚于她。
    处此之情,太平公主地鼻子都差点气歪了,还不得不忍着。心中暗暗打定主意,得找个机会把李隆基拿掉,要不然,照这样发展下去。她连一点机会都没有。
    群臣先后赶到,颂扬声一片。要是在以往,睿宗听着这样的颂扬声根本不当一回事,今天却不同,群臣这话富有感情,不是虚应故事,让睿宗的心情好到无以复加。
    直到高兴之情暂去,睿宗这才下旨,在长安举行盛大地庆祝活动。睿宗没有想到的是。他本意是热闹热闹就行了。然而,石堡城光复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了开去,不仅是长安。就是洛阳、郑州、扬州、应天、广州、幽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