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狂人 >

第434章

民国狂人-第434章

小说: 民国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只得无奈放陈其美一行出走。
    陈其美还真不客气,为了保存自己最后一点颜面,要让王进知道他虽然落魄但是影响仍在。于是在临走之前,他鼓动一批对徐州国民党现状十分不满的精英人才,给他们描述了美好的未来前景,鼓惑他们跟着自己一起投奔安徽去。
    他也知道民主进步党对招揽人才的要求,那些一心投机啥本事都没有的一概不要,有些本事但却心术不正的家伙也被祛除在外,有才但性格极为差劲傲慢的家伙不要,有过前科但依旧我行我素的家伙更不会要……
    按照安徽对招揽人才的要求,陈其美忙活了好一阵,总算说动了近三十来位符合要求的国民党核心成员,混合他一系人马总共近百人浩浩荡荡离开徐州,直奔合肥而来!
    ……
    对于陈其美的投奔,王进自然持欢迎态度。为此在如此紧张时刻,他还特意亲自赶到合肥车站迎接他们一行。当然,让他如此慎重接待的并不是陈其美这厮,而是被陈某人鼓动前来投奔的有各方面专才的国民党核心成员。
    不得不说,国民党别的都不多,就是收罗的在这个时代中国极为稀缺的高素质人才极多。这一次被陈其美忽悠来的那近三十位符合安徽招揽标准的人才,其中大部分都有国外大学高级别称号的文教领域人才,正是安徽眼下急需的那一种类型。
    “哈哈,这一次,咱们可是检了大便宜拉。”回返之后,王进满脸喜色找到吴楚,让他尽快将此次‘收获’消化……
第二百九十二章 安排
    确实,王进他们这次可检了大便宜……
    随着安徽经济的腾飞,再加上两江经济完成一体化,连带闽浙与广东加入的经济圈形成,民主进步党控制下的地域经济生活得到极大改善,随着就业机会还有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百姓口袋里也渐渐有了闲钱。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大多数家庭只要还能活得下去,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养自家孩子上学读书,以期待张大以后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就算科举考试已经被废除,但是国人对读书人依然免不了高看一眼,无论是在从政还是在生计上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王进对于教育的投资从来都不打折扣。
    自从拿下整个安徽,在经济上有所节余之后,除了花大力气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之外,王进亲自批给教育事业的资金绝对不在少数。上海的南华学院经过大笔资金注入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性质的综合体,在上海教育界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作为民主进步党发展前期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南华学院倾注了王进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不仅仅有党内核心高层刘文典一直坐镇上海主持学院教学工作,还从租界高薪聘请不少有本事的外国人担任学院老师,教授学生们最正宗的西学。
    后来安徽大规模发展教育事业,基本上保证每一个乡镇都有一所中学,每三个自然村保证有一所小学,安庆、芜湖、合肥还有六安等核心城市修建了几所大学。
    摊子一下子铺得太大,师资力量出现严重匮乏的情况。传统形式上的私塾还好说,前清遗留下来的大批酸腐文人供大于求,除了少部分家庭条件不错的生活无忧之外,其他身无一技之长的先生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这些家伙手无缚鸡之力,又碍于颜面打死也不进入工厂做活,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凄凉。对于这帮饱读‘圣贤书’的家伙王进还真有些头疼,不管他们死活吧这帮家伙闲得没事是攻击政府的主要力量,想管上一管吧,这帮家伙屁本事没有,除了做一些自得其乐的打油诗哼哼几声‘之乎者也’之外,还挑挑检检闲这闲那。
    后来实在没辙了,军政府干脆出面给这帮闲得蛋腾的家伙们置办好私塾的一切条件,让他们帮着小娃娃启蒙去。没想到这样一来效果却是出奇的好,特别是在农村,手头有了钱的农民兄弟更乐意将自家子弟送到私塾启蒙。
    虽说有私塾分流了大部分农村受教育学生,可并不表示各地西式学堂的压力会小了去。小学还好说一点,南华学院毕业的学生,只要没有从政经商的,基本上都被拉到各所小学担任文化教师一职,可是中学和大学所需的高素质教师缺口却太大了。
    很多中学,都是一位教师身肩数职,又是教数学又是教物理的。就算这样在专业教师上的人才缺口依旧不小。这样的问题在大学更加突出,毕竟能同时拿到好几个专业学位的符合性人才凤毛麟角,很多大学由于缺少足够的老师课程安排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国民党这次投奔而来的才人当中,符合安徽各大学老师要求就有不下二十位,对于求贤若渴的安徽各大学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当然,仅仅二十来位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不是还有同学吗,千金买马骨的事情安徽也不是做不出来。
    至于另外几位在行政方面有专才的国民党人士,民主进步党也有的是地方安排他们。民主进步党的地盘急剧扩张,所需要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缺口不小,这些跟随国民党经历过风雨和波折,依旧还保持了高昂革命热情的家伙正是王进所需要的。
    当然,不是说他们一来就能身居高位要职。这不现实,他们也没有执政一方的经历。王进的想法是,先让他们在合肥军政府实习个一年半载的,跟着吴大省长学习安徽式的政务处理流程,经过实习跟考察之后,再放出去当行政副手,看他们的表现如何再做提拔重用。
    民主进步党已然今时不同往日,已经过了那种饥不折食是个人都能顶上去的时候。一套独属于安徽的升迁体制已逐渐成型,升迁提拔自有法度和一套严谨程序,除非出现什么重大变故或者王进临时提拔,否则想要一步登天纯属做梦。
    至于那一年半载的适应期很有必要,这些跟随孙中山颠沛流离的国民党核心成员,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些前清官员陋习。这些家伙要是带着这样的陋习参加工作,可是要惹出大麻烦和大风波的。
    对后世国民政府官员十分了解的他,可是知道某些国民党人的品行操守,可是经不住白花花大洋诱惑滴。要让他们在实习期间明白,走上正式工作岗位之后,贪一点小便宜和无关紧要的灰色收入可以,要是伸手太过可是要被抓滴。
    除了安排好这些有才能的文职人员之外,王进也没忘了给陈其美和他手下低,安排了一个能够发挥他们特长的职位——社会部帮派会党联络处!
    没办法,不说陈其美这家伙本就是帮派大佬,跟随他身边的小弟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些帮派背景。这帮家伙也都是粗人,没啥文化身上的毛病还多。不要说他们不习惯做办公室,就算他们能静得下心来,为了政府机关内的良好风气,王进也不敢让他们坐办公室。
    正好民主进步党的地盘急速膨胀,境内出现了不少会党与帮派纠纷。尤其浙江方面,虽然经过上次清理大半会党与帮派武装被剿灭,但是还有许多‘识时务’的帮派会党武装逃过一劫。这些势力迟早也要被清除,陈其美正是最好的开路先锋。
    忙忙碌碌中,一直关注的青岛外围战斗又有了新的变化……
第二百九十四章 动员加速
    公元1914年10月30日,日军攻占青岛德军第一道防线,并在第二道防线打开突破口,日军第二舰队为配合此次行动,与英舰一起驶抵大公岛以北海面,在舰炮的有效距离内向德军的伊尔其斯岬(今太平角)炮台及汇会前岬(今汇泉角)炮台轰击,从侧面支援陆军的进攻;另一支日军炮舰也驶出崂山的董家湾向浮山方向的德军陆地阵地轰击。
    经过一番激烈的炮战,日军逐步渗透并占领了德军第二道防线。德军将领依然没有接受光复军的好意,致使浮山防线没有经历任何血战便落入日军之手。对此,参加青岛防御作战的光复军将士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依旧难免心生不岔。
    最让光复军上下不满的是,德军丢失阵地也就算了,竟然在撤退的时候没有销毁防线内的重武器装备,白白的便宜了日本人。战后日军在浮山一线的工事里缴获4门轻型克虏伯野战炮,4部炮车及数百发炮弹。
    说起此战经过参战光复军将士无不气愤填膺,直骂什么狗屁的世界第一陆军,实在坑爹到家:
    眼看日本人咄咄逼人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德军早在10月初便派遣俳斯莱尔少尉率8名士官、50名士兵来到浮山高地一带,负责监视日军的动向并观察日军炮兵的位置。20日德军小队在浮山上建立了5个防御工事,26日开始向山上运送弹药、粮食和饮用水。一天的工夫就送上去子弹6万发、手榴弹300枚、照明弹2000发及足够坚持8天的食品和水。
    25日警戒指挥官菇拉保夫中尉与信号通讯部队(1名少尉、6名士兵)一起来到该高地查看地势,并与驻守在浮山高地上的德军合并。两位战地指挥官规定在作战方面由俳斯莱尔少尉指挥,在德军是否撤离或投降则由菇拉保夫中尉决定。
    这点就让参战光复军将士们感到非常不爽,这么重要的外围阵地,只安排了区区二十来位官兵守卫,尤其还是在附近103高地已经丢失的情况下。放下高傲会死吗,有这些准备足够光复军一个加强连驻守十天以上时间了。
    真不是开玩笑,以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负责指挥的光复军参谋团甚至敢立下军令状。可惜,青岛德军指挥官太过骄傲,根本就没给他们这个表现的机会,只得眼睁睁看着浮山防线在日军的攻击下轻松易主。
    30日拂晓前,山顶上的警戒哨发现日军试图爬上浮山主峰,便向已经爬到半山腰的日军先锋部队开枪阻击。拂晓时分,山体的侧面、背面也出现了日军的身影,2、3个日军小队从山体的三个方向包围上来。
    德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用排枪子枪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鉴于日军在三个方向上对德军压制射击,德军渐渐地守不住了。上午11时后,菇拉保夫中尉的警戒哨兵向日军投降了,但俳斯莱尔少尉的部队还在山顶警戒哨所的后方阵地上坚持抵抗。
    不久因日军包围上来,鉴于德军兵员不足,无法继续抵抗下去,遂决定投降。此战德军阵亡2人,3人受伤。还有数名德军士兵在1名士官的带领下顺山崖上的的吊索滑下,逃出日军的包围圈,返回市区里。
    当时德军指挥部对浮山失守颇为不满,认为浮山是德军天然的重要的警戒哨所。没想到在山顶处有一个步兵小队都没有守住,实在可惜。
    听到这样的说法,参战光复军上下真真是哭笑不得,有这么推御责任的么?这要是换成德国本土任何一处地方,你丫的这样说来试试?
    说白了,这又是日军充分利用夜间悄然逼近浮山,趁其不备发动突然攻击的成功战例。另外,德军在浮山上的5个防御工事因山体的地势原因分布不合理,相互无法支援,有多处火力死角,造成德军防御力量分散,达不到一定的火力密度,使日军能利用山岩的掩护接近山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说来说去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做,但是眼下情况紧急,也容不得民主进步党上下发泄心头的郁闷。岁军参谋团再一次向青岛德军指挥部提出请求,请求让光复军参加最后两道外围防线的正面作战,以延缓日军的前进速度。
    短短时间内连丢两道外围防线,虽然德军将领并不怎么在意,可是在参战光复军参谋团面前有些下不来台。这个时候随军参谋团又提出参与正面作战的要求,不得不让德军将领心中产生某些不好的想法,几乎想也没想就准备拒绝。
    可是这时候德国驻合肥商务代办处发来措辞不爽的电报,要求青岛德军指挥部“适当”的照顾一下参战光复军的情绪和合理要求。他们也是没办法,王进一次又一次催促,不给个交代老是敷衍可不成。
    关键是青岛的同胞表现得太不给力,短短时间便连丢两道外围防线,让人不得不怀疑世界第一陆军是否有水分的嫌疑?眼下的安徽已经成为了殖民地之外最大的军事物资原料采购中心,欧战陷入僵持的时候比拼的就是各国国力,现在可不好得罪了王进这厮。
    既然青岛同胞不给力,那就让愿意拼命的光复军参加正面作战,别占着茅坑不拉屎给别人小瞧了去。驻合肥代办处也是满肚子怨言,同胞的不给力给代办处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趁机施加压力发泄一番也情有可原。
    感受到了来自合肥方面的压力,青岛德军指挥部也只得不情不愿的答应光复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