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26章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26章

小说: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让给了我们,将兵马收缩到一起,而我们占了城池,力量反而分散了,力分之势,已然易主!”
    我自己都能觉出自己眼中的瞳孔在收缩:“说下去!”
    “其二心浮,曹操之死的丧报,将领更易的谣言,或可令军心一时动摇,然只需上将数员,威之以肃,诱之以利,则人心可定,何况此时我军连胜,敌军连败,胜则心骄,败则气凝,心浮之势,又已易主!”
    我已然连话都说不出了。
    “其三内乱:曹军中军因曹彰夏侯之事无法轻动,然既有外患,曹氏必一心对外,曹丕也会抓紧时机夺权。十万精兵,只消出动五万,则长安便临绝大压力。虽然,有孔明先生与四将军诸将在,长安必可安然,但若我军在西方一败,则雍凉之事糜烂,再不可为,到时除退兵汉中再无他途,届时益州儿女,能安然还乡者,不知可有几人?”
    大汗,一滴一滴的顺着我的额淌流下来,流进颈下的衣服里,倾刻间,已是汗透重衣。
    如果,一切果然象姜维所言,那么我岂止是轻敌,简直是犯罪了。若当真因我的缘故,造成大败,那么?我还有什么颜面回归故国?我算计父亲,算计刘升之,就是为了做得比他们好,若我真有此败,我便只有二叔那一条路好走了。
    “更何况,三辅之外,羌胡杂居,言语不通,民心不定,”姜维口气冷硬,继续说道,“少主的前期宣传,至此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汉军已无任何政治优势;曹魏虽纂国之贼,然其心未露之先,人皆以其为正统,且经营雍凉数年,自有地利人和之优势。羌胡之地,民风彪悍,惯于征战,尚武轻生,多出名将,我军攻此,便有充实部队之目的,曹魏经营数年,岂有不知,若其大规模征军,我们面对的,可就不只是三万敌军了。以此可知,马将军顿兵于坚城之下并非幸至,魏将军长趋直进也非偶然,看来敌人是要在河湟之地,与我军决战,故引我前来。看敌人对魏将军围而不攻之势,只怕其真正目标,不是魏将军,而是少主您呢!”
    我看着地图,脑子全速开动,终于跟上了姜维的速度:“也就是说,敌人已布下一个口袋,准备伏击于我?不错,只要我出城去解径川之围,落于河谷平川之地,敌军骑兵可充分发挥优势,以有心算无心,我军必败。”
    “不错,少主,我们只想如何进攻敌人,其实,敌人早在很久以前就在算计着我们。再做一个大胆的设想,敌军重重困住魏将军的,怕只是临时征来的杂军,把魏将军吓住而已,而真正主力,正等着少主的到来!”
    我在帐中来回的踱着,手握住又张开,掌心满是汗水。
    五月间天气已渐趋炎热,让人几乎无法呼吸。
    敌人是谁?是苏则么?他有这样厉害的手段?在我所知道的历史里,他只是一个出色的太守,一个胆大的将军,一个有着很敏感的判断能力的人,在西凉叛乱的时候,将军郝昭等受命不得西渡黄河,他却认为叛乱初起,民心不附,势力不大,裹带的良民还心向朝延,当以雷霆一击,平定敌人。郝昭这才随他出兵,果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叛乱平定了。不过,他并不是个想事情如此周密细致的人,他在洛阳,曹丕问他:“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现在还找到么?”他说:“陛下好好管理中国,恩德之名流于沙漠,那不求就能到;要是求而得之,还算什么珍贵?”他以刚直成名,敢于直刺曹丕之过,如唐时的魏征一样,故也不为曹丕所喜。但这个人虽然出众,却并不以运筹韬略成名,可眼前这个敌人,简直足矣和先生相媲美了。
    那敌人不是苏则,又是何人?此时我已得到消息,那在襄武阻住马超去路的,正是和苏则在一起的将军郝昭。此人在历史上,曾于孔明先生二次北伐的时候,以微弱兵力驻军陈仓,敌住先生一个多月,终令先生无功而返。所以,此刻得知是他挡住马超,我便也知道马超受阻之事并不意外。但郝昭也只是一军一城之才啊,而且他在前线,也不可能是他居中调度。
    那么,眼前这个在暗中布局的高手到底是谁?
    想到这里,我头都大了,不由得暗叹一声:“曹魏何其多才如是!”
第四十一章 守城
    PS:还真是晕了头,发成四十二章,改回来。
    我是阿斗
    敌手是谁?贾诩?司马懿?张既?郭准?张郃?甚至是邓艾?钟会?
    不可能不可能。
    我在心中逐个否定着,贾诩、司马二人,虽有其才,但俱在洛阳,不可能现身在这里;而雍州刺吏张既、镇西长史郭淮、护左将军张郃三人正与孔明先生在东线对峙;至于另两个后起之秀,我所喜欢的仅比我大十岁的小结巴邓艾--他出身荆州南阳,或许也曾唱过孔明先生教的“天地如棋局”的儿歌随母亲在田间耕做,或许也曾是父亲携民渡江时夹杂在无数百姓中的一员,本来他可能是与我很可能有交集的一个,但是他却和母亲一起被曹操移民时迁到了汝南,我曾请四叔帮我查找过他,但终于没有查访到--但他今年不过才二十五岁,因口吃而不被重视的他,或许还在某个地方当一个看守稻草的小吏;钟会?五年后他才会出生,现在他父亲有没有认识他母亲还是个疑问呢。
    但上,我上面这些信息真得是正确的么?
    敌手到底是谁呢?
    诚然,敌手是可怕的,但是再可怕的敌人,也要去面对。
    “既然可以大略推断出对方意图,我们便好办了。”我咬咬牙,是的,我是轻视了对方,而对方也的确存在着一个我所远不能及的布局高手。但不如他,并不代表我会怕他,他的目标既然是我,那就让我来迎接他的挑战吧,“原定进攻计划不变,你们都走,我来守城!”
    姜维听我这个决定,也是吃了一惊:“少主是要以自身为饵,引那人进攻?此法倒是天衣无缝--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打算这样做的--大军假做离开,少主以孤军为饵,引敌人进攻,然后我们再回击,必可大获全胜。但是少主,你真得打算以身犯险么?要知道,这个小城并不是坚不可催的,而我军行动速度也不是很快,如果在我们返回之前城破,那少主的安危……”
    “呵呵,”我干笑一声,“敌人的目标是我,只要擒下我,那么这场仗不打他就胜了。这个暗中的敌人算计如此周到,必是寻找我落单的一刻。所以,就算我随大军前行,他也必诡计百出,分我军力,然后引精锐直捣中军,敌军占了平原之地的优势,对我来说,其间危险比在城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况那时,进攻时间,地点,投入军力等一切主导权皆在敌手。我们虽有训练有素,弓弩较多的优势,也必是一场激战,胜负难定。而在城外,敌人就算一击不中,也可以高飞远纵,追之无及,对我们来说,得不偿失。但若我在城中,敌军诡计便不能行,只有硬攻城池,我们便占了地利,这正是以敌之短,攻我之长,只要你们准时回防,我军必胜!”
    计议已定,复召诸将,言明其事,大家都认可姜维的分析。关平愧容满面,黄汉升则道:“我总觉哪里不对,原来却是如此,果然后生可畏!”当下关平、姜维分别引军出城,我与黄汉升引两千军留下来守城。两千军不算多,但对于精锐的中军来说,足够了,何况其中还有一千白耳军。
    白耳军,是父亲的亲兵卫队,每个人都是从各军中选出的精锐,是随着父亲在一场场争杀中滚过来的,个个都是见惯了惊涛骇浪的勇士。在正史里面,其指挥官陈到在父亲攻东吴大败时,指挥白耳军断后,几百杆枪就阻住了追兵,战斗力实在非同小可。
    东边天空,一轮红日喷薄欲出,给小小的鹑觚县城涂了一层粉红的油彩。激战,或许在不久之后就要发生了吧。
    闲暇下来,我终于有心情来观看这座小城了。这座小城是座土城,并不坚实,城墙也不是很厚,但所处地形很好,位置较高,依山临水。相传此城筑自秦时,始皇长子扶苏与将军蒙恬,率兵北山屯边,见塬高水浅,便在此立城。在筑城之时,有鹑鸟闻香飞于觚上,故以鹑觚为县名。
    整个安定郡,位于泾河渭河之间,地形平敞,正当西塞之口,历来是兵家必征之地,这里汉羌杂处,民风尚武。水镜先生教我《汉书…地理志》时曾说:“天水、陇西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力气,以射猎为先。”这几个郡一直是羽林军、期门军的主要兵源地,历来多出名将。
    这个小城也不例外,就算是一些老人,脸上也常有彪悍之气。不过,由于但这些年来,历经天灾人祸的洗劫,这个城中也不过区区一千七百户,而真正留下的生民更少到两千人,而且全部都是些老弱病残。
    “老丈,请问为何此地没有年轻人啊。”
    黄忠安排守城事宜,我又再次实行自己的安抚人心政策。此事身体力行已久,倒是轻车熟路。
    但眼前这位老丈却并不理我,手提着一只瓦罐低头躅躅而行。旁边一名侍卫有些不满,他从未见过有平民对他尊贵的少主这样无理。正要发作,我早早的止住了他,心想,或许眼前之人或是羌人,不通大汉语言,便用才学会的简单的羌语说了声“您好。”那老丈看我一眼,却依然不言不语,慢慢离去。
    我心下感叹,想不到此人竟无理至此。不过,看他若大年纪,提个水罐这样吃力,而城中如此情景之家亦多,反正此时事少,我便安排手下一支亲卫,出城到黑水河中提水,必须把每家每户的水缸全部挑满。我这样做,一是收买人心,二是敌军一至,再无从补水,藏水于民,便可以多支撑些时日。
    读申不害之类权谋之术的书过多,我已经想什么事都习惯于从“利”字上着眼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这样做错得有多厉害。但此时,我却喜欢把每一件事往权谋之术上套,哪怕这事其实是出自真心。
    才吩咐完,便听“碰”得一声,急回头时,却是那老者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把个瓦罐打成粉碎。我连忙跑过去,正要与侍卫扶他起来,拿手一摸,却不由暗叹,他人老骨脆,竟然把腿跌断了。
    我吩咐到:“唤营中崔医正前来。”
    崔医正是跌打医生,据说从华佗学过柳木接骨。
    “是,少主。”侍卫答应一声,转身去了。
    老人一双混浊的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嗫嚅道:“他叫你少主,你,你便是刘阿斗?”
    我想不到自己的小名倒比大号流传更广,当下笑道:“是啊。”这才醒悟,眼前老者也是汉人。
    “我听童谣:北斗光,明净净,照四野,皆安定。难道,这安定郡真得要入你手?”
    他居然把皆安定做如此讲?我佯做无事的摇头道:“我却没听过这童谣。”
    说话间,崔医正已到了,他与侍卫一起把老人抬回了院落。那老者不住回头,似有什么话要说的样子,但终于没有说出来。
    大军离去,小城中显得空落起来,我街上走着,在心中检点自己近来犯得错误,在长安,我还说旁人过于轻浮,狠刹自满的苗头,哪知独自引军以来,自己也是一样,看来世事当真是知易行难。又想暗中那个神秘的对手,不知到底是何如人也,如果自己此番不能把他彻底击败,那么雍凉二州的平定可就要拖延下去,而孔明先生在东方的压力就会更大。不知曹丕何时出兵,出兵规模如何,若是规模过大,那关中平原才种的粮食可就要遭秧了。
    又想这些年西部大乱,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已经到达了极点,那些宣传不到的地方,听说过队伍,村镇立时全部清空,男女老幼背着大包小包逃入深山;一些城市城墙之外,常蜷缩着饥寒交迫的乞丐流民,在他们当中,有的依然颤抖着苟延残喘,有的已经变成了没有生命、任乌鸦鸟雀啄食的肉块;好多曾经繁华的城市,经历兵火之劫,只剩冷月照残垣,凄清有如鬼蜮一般。
    我其实是最憎恨战争的,但为了逃避战争,自己却首先拿起了武器,北进雍凉。生逢乱世,便似独立潮头,不想被巨浪淹死,就先要学会游泳和弄潮。只希望此次能顺利的战胜敌人,平定北方,给我三十年时间,休养生息,然后或可与曹魏一争高低。
    我的才能还是不足啊,我除了莫名其妙的知道一些历史,又有几个出色的老师之外,依旧只是一个平凡之人,虽算不上蠢笨,但在这个精英如云的世界里,却是显得差距那样大,而我的目标,离我又是那样的远。
    我不用人扶,我要站起来,但我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站起来了呢?
    统一天下么?清史留名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