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104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04章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铜钱只花半天就完全冷却下来,我让土鲁敲破泥版,小心地取出铜钱。在我面前的案桌上摆成一排。
    呵呵!“太昊通宝”问世了!
    匠人们都在桌前议论纷纷,不解这东西花了族长数天时间才做出来。究竟有什么用。
    铜钱直径是我所设计的三厘米,厚度在四毫米左右。我拿起一枚铜钱,单手两指在桌上一转,铜钱滴溜溜转了很久才躺下来,看来圆度已经达到我的预期要求。
    匠人们瞪大了眼睛看我玩这个东西——难道族长要做地就是一个铜玩具。
    几双笨拙的手拿起铜钱,却怎么也转不动,都好奇地在那里看热闹。
    土鲁找来秤称了一下,每五枚有一两重。
    就是说按目前的铜价,在酒坊那边喝一坛酒,只要带上这种铜钱十枚就行了。
    “从明天起,大量给我铸这种钱!我每十天给你100斤铜和12斤锡,你交给我90斤铜钱!”我对土鲁交待。
    “那还有20多斤呢?”土鲁两眼放光。
    “火耗!”
    火号?什么是火号?土鲁一脑袋浆糊。
    正文 第一百八十四章 … 钱通万货
     更新时间:2009…2…16 14:25:03 本章字数:2322
    “由即日起,铜匠区交换盐只能用铜钱,宗庙按每十枚铜钱换一斤盐交换!”
    一项新的“政令”贴在了宗庙外和四道城门处。
    这项政令看起来似乎对其他族人没有任何意义,只约束了铜匠区的匠人们,其他族人还是可以按20斤粟换一斤盐的比例从宗庙换得所需要的盐。
    但很快城中就议论纷纷。
    “什么是铜钱?你知道吗?”甲问乙。
    “这个字读‘钱’?您怎么知道的?”乙反问。
    “这不——你就不知道了吧!你看看这个!”甲立即从羊皮小袋里取出一枚铜钱,在手上一抛一抛的。
    立刻,丙、丁、戍等等等等脑袋都围了上来。
    “哗!真好看!”
    “哗!什么东西!”
    “哗!让我看看——”
    “哗!还给我!别挤——要挤掉了!”
    “当!”
    “让开!让开!让我看看到哪去了!别动!——就在你脚下!”
    “这是俺在铜匠坊的大哥送给我的啊!你看!就是你把它踩脏了!呜呜!——”
    一时间,“太昊通宝”在城内名声鹊起,族人都以一睹铜钱的真容为荣,铜匠区的匠人们拿足了架子,偏不急着拿铜钱出来用,谗死了一大帮族人。最后陶坊的匠人们急了。
    “你们不拿铜钱来,休想再换一件陶器!”
    这一招立即生效,两边的匠人们开始就陶器和铜钱之间的比例换算方法达成一致。先将陶器换算成粟米,再按太昊价算成盐(20斤粟米一斤盐),最后按宗庙规定算成铜钱。
    “嗨!土鲁师傅!您早!”酒坊小伙计已经从客人那里得到了大量关于铜钱的信息,甚至已经算好了一坛酒该换多少铜钱,就等土鲁这个老酒鬼上门了。
    土鲁手里把玩着一把铜钱。头也不抬地吆喝道:“来一坛酒!记我账上!”
    “这个——土鲁师傅,俺们老板交待了,您的账,俺们不记了!”
    “为什么呢?赊酒都不行啊!”土鲁笑道。
    “这个——”小伙计指着土鲁手里的铜钱“老板说了,按宗庙的规矩,铜匠坊的兄弟们来了,一概只收这个东西,其他的免谈!”
    土鲁用手一指伙计:“早知道了!就等着你呢!呶!送你一个,给我挑坛好的!酒价另算!”
    “得嘞!”小伙计拿着一枚铜钱,得宝一样冲到后院拿酒去了。
    土鲁一高兴就扔了一个铜钱。却不明白意义重大——这可是咱太昊第一笔小费。
    相似的一幕不断上演,很快,太昊城内每个成年人都算得过来铜钱的价值,一枚铜币换两斤米,或者一两盐。
    甚至不用我教,铜匠坊里的匠人们都用麻绳将铜钱串成一串。挂在腰间,叮当作响地招摇过市,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而少有铜钱可用的其他族人都纷纷将难得一见的铜钱用绳串一枚吊在脖子上,也算聊备一格,连这都没有的小孩子,一时间都不大好意思出门,免得被小伙伴们笑话。
    但族人们很快发现,谁的铜币最多?
    宗庙!
    除了缴税以外,宗庙不得向族人擅取一粒粟米,已经是全族人的共识,以前宗庙总是尽量用盐和粟米向族人换东西,如牲畜或匠作区的产出,但现在不同了,风余少有出门,风极就承担起了采购的重任。
    “哟!风长老来了?您这是在这喝呢还是带点走?”酒坊小伙计热情地跟风极打招呼。
    “呶!”风极伸手一指,小伙计才发现他带了一辆牛车。
    风极整整买了一车酒,藤条捆得牢牢实实的整十二坛!
    “那您老是用盐还是用米呢?——”小伙计犹豫起来,看风极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带什么重物。
    “诺!用这个!”风极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提出来一羊皮袋子铜钱。
    “哗!”
    小伙计当场失去意识。
    发现这个东西好用以后,宗庙的长老们狂欢了一阵,却被我泼了一盆冷水。
    “以后除长老会一致通过的购买项目以外,每位长老一个月只能领300个铜钱去花,其余一律封入库中,和铜锭一起存放,风极负责清点造册!”
    同一时候,铜坊里面,土鲁也在宣布纪律:“每位匠人按月从库里领取300铜币,其他的一律不能用,想要多拿就得多干活!”
    但尽管这样控制了一下,铜钱还是不可阻挡地风靡了太昊城,很快成为一种装饰品、硬通货和生活必需品。
    “长老,俺今天没带米,就带了这个——您看,能不能换盐?就跟铜匠们一样?”其他族人开始小心翼翼地试着带铜钱到宗庙换盐,毕竟带上百斤粟米和带上1斤铜钱(50枚)相比起来,运输压力大大减小。
    正打算费力搬粟米的“工作人员”笑逐颜开:“好!为什么不行!行得很呐!”
    然后很爽快地为他换了5斤盐。
    类似情况已经出现在了太昊城多处,铜匠坊,陶坊,酒坊,木器坊、布坊都先后宣布接受铜钱交易,宗庙甚至打出了“铜钱换盐者优先!”地标语。
    这个作法迅速被匠作区仿效,成为一股风潮。
    我跟土鲁打了招呼,一定要控制铜钱的投放量,对土鲁来说这不成问题,大不了将我给的铜锭铸成铜车或农具,其他作坊现在还不能铸钱,只能用铜坊铸出来的“太昊通宝”。
    所以铜钱的推广工作得以顺利而有序地进行。
    这时候我已经不再担心族人对铜钱的接受程度,宗庙大量的盐就是控制铜钱交易价的重要战略物资,只要你有铜钱,我保证供应,所以不怕铜钱贬值。
    倒是已近9月中旬,秋收的日子已迫在眉睫!
    按我原来的规划,秋收后有两个工作要做。
    一是回到大方城继续我的筑城工作,那边的族人已经带信过来,雨季已经过去,城墙基都已经进入铺砖阶段,就等我去作后期建设安排了。元方和梅梅也很关注这个事,已经催了多次,问什么时候动身。
    二是我让族人种的菽已经长势喜人,眼看就要丰收,这一次我得把做酱油的事情启动起来了,这可是后世的“第一”调味品!还有豆浆的制作,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还有豆腐——
    太昊六年的秋收,将带给族人许多的惊喜!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 … 秋收大
     更新时间:2009…2…16 14:25:14 本章字数:2202
    9月17日,诸族长老和宗庙长老们到地里例行巡查回来,负责农业生产的风极长老提出,一邓收割的时候了,这一提议得到合族长老们的一致通过。这段时间我一直忙于铸造业和金融业发展,对农业是有点关心不够,还好长老们没有失职。
    18日上午,晨钟敲过9响,城中所有部族大长老、族长和宗庙长老团齐聚在宗庙主殿,举行太昊六年的秋收大祭。
    这时的祭祀仪式已经比较规范了,按我的要求,风余长老已经把祭祀形式形成文本,并颁给了所有部族和长老。
    首先是提前一天净殿,宗庙的“专职后勤工作人员”得花一整天将宗宙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谈不上“纤尘不染”,起码也要看上去显得整洁。所有的祭器和装饰品也要进行清洗和重新摆放。
    然后也是在提前的这一天,由宗庙长老到各部族通知大长老和族长祭祀仪式的时间和地点。一般城中诸族至少都有一名“驻宗庙”长老,所以原则上是各长老负责通知本族“领导”参加。
    祭祀当日早上7点左右,负责仪式准备工作的“后勤”长老就会把所有工作人员都叫起来,宰杀三牲,肉用来备餐,头用来献祭。其他工作人员得负责午餐准备和门口的接待工作。
    8点以后,钟声(以前是鼓声)会提醒长老和族长们,该到宗庙议事殿报到了。我和风余一般是最早到 ,其他部族都在风余指导下入座,等候仪式开始。
    8点40左右(日昝上能看出来这个时间,直径一米左右的日昝误差不会超过2分钟)。我就得带着所有长老和族长到主殿门口列队准备。
    9点正,所有人入殿,在风余主持下,向祖神和后来所封的天地诸神祈祷。
    一般是由我致祷词,其他参加的人员在神殿内跪叩在地。听我念完以后,再行三叩起身。
    接下来是风余长篇大论地将太昊族本年度地主要得失、灾祸、攻伐等内政外交大事当殿向祖神和诸族长老、族长们宣读,这也可算得上是太昊族一年来的“工作总结”。
    10点正。宗庙内仪式结束,主场地移到广场上。在那里,另一个香案已经准备好,各部族都已经按划定的区域组织了一批“收割代表”列好队,我得带着所有的族长,站在香案前,再次主殿内的祭文在广场上再宣读一遍,然后焚烧。
    接下来才是真正地收割开始,在太昊大钟的不断鸣响中,由各族族长带队。各部族“农民”列队离开广场,分赴太昊城四门,那里早有牛车装上了收割工具在等候,甚至有的空车听到钟声响起,就已经急急地赶往本族地土地了。
    风氏除了收割本族土地上的庄稼以外,不得负责收割我要求他们为宗庙种地菽地。
    太昊宗庙内,诸族大长老们则在议论太昊一年来的大事。但因为已经在重要事情的决策过程中充分地参与了,所以这个时候多半是在讨论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风余做东,中午是太昊的秋收大餐。但至少过半的长老无心享用,我也不例外。都要急匆匆地赶赴本族的土地,去验收本族的收成。
    离城20里之内的庄稼,按要求全部都将送到太昊城内统一入仓,也便于纳税。20里外的各族自建村由各族自行收割,也自行建仓储存,不得运入太昊城入仓。当然,用于我城内匠人们或宗庙进行交易地可以例外,但谁又会舍近求远,从那么远的地方运粮食过来呢?用本族在城内的存粮不是更方便么?
    我无心去看一路的丰收景象,这几年的连续丰收,让我对粟米的高产已经有了免疫力,大部分熟土里的亩产量都能达到250斤左右,新土略差些,但也在200斤上下。所以对我来讲,再高地产量也不具备冲击力——我最关心的是我的那200亩菽!
    一路上云龙掠过长长的收割队伍,路边地族人看到我经过,都举起手中的工具或挥手向我致意,我只来得及摆摆手就匆匆掠过。
    田地里地粟穗已经将粟杆压弯,沉沉地垂下了头,看得所有的族长、长老和族人都喜上眉梢。
    马蹄声中,太昊骑兵们在庄稼地周围来回巡视,对任何敢于在这个时候想来分杯羹的野兽给予无情打击。而每一块地里从8月初开始就已经站上了防鸟的族人。
    深深地呼吸着空气中醇醇的粟穗香,感觉从城门到农庄的6公里路转瞬即至。
    呵呵!俺的200亩菽也大丰收了!
    风氏早在昨天就已经安排了大批人手入驻农庄,听族人们讲,今早在农庄都清晰地听到了太昊城的钟声,才正式开始收割的。风余还特别交待族人,带了30多名妇女过来,负责将豆子从豆荚中剥出来,不过这项工作比他预想的还要轻松,因为豆荚都已经晒出了裂口,轻轻一捏就破开了,现在已经是割豆杆的明显滞后于剥豆子的了。
    看看已经收割的十多亩地,我问了一下负责称量的族人,大约亩产150斤的样子。
    那不是就得有3万多斤豆子的产量?!
    这下子收大发了!俺的豆油啊!俺的豆浆啊!
    跟其他粮食不一样,豆子都不入仓库的,直接就运到宗庙,装入专门的大瓮,一个瓮里要装200多斤。
    秋收期间,宗庙前的广场上,远离太昊城的农庄里,各部族的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8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