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淬中华 >

第12章

血淬中华-第12章

小说: 血淬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偃武看众人都很有兴趣,于是继续说道:“这中华义勇军可不是一般人,他们来无踪去无影,神出鬼没。那‘伏虎关’多险呀!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人家中华义勇军没费吹灰之力就给拿下了。还有那些巡风的小喽罗,也稀里糊涂地叫人给抹了脖子。赵六亲眼看见中华义勇军人人都会定身法、掌天雷,他们大声一喝,那一百多个胡子全被定在场子中间,想动也不能动;他们手一挥,天上落下几十个炸雷把胡子全给炸趴下了;还有那‘黑山豹’够邪乎的吧,人家只在窗户棱子上拍了一下,屋子里红光一闪,‘黑山豹’就玩完啦!”郑偃武是练武之人,对那些传说自是不会全相信,但中华义勇军都是些有能耐的人这一点,他却是深信不疑。为了渲染气氛,坚定众人的信念,他还是把道听途说得来的东西一点儿不留地托了出来。
    这伙人,有的听得入了神,忘记了要说什么;有的只顾咂着嘴,连声称神;也有没忘记正经事的,问郑偃武:“那中华义勇军神不神的,与咱们这码子事有啥关系啊?”
    郑偃武说:“怎么没有关系?可以请中华义勇军帮助咱们打‘小飞龙’啊!”
    郑偃武的话音一落,立刻就引来了众人的纷纷议论。请中华义勇军?有人说这是个好主意,可以暂时将当前的危机应付过去;也有人说别听他们叫什么“中华义勇军”,还不也是土匪,可别烧香请来了鬼……
    看到很多人顾虑重重;郑偃武解释着说:“赵六说他们的队长,叫什么冯亮、邢华的让捎口信给乡亲们,说他们是打土匪,替老百姓保家园的。知道吗?先前,那‘云里雕’叫‘铲不平’给宰了,其实也是中华义勇军干的。现在,‘铲不平’的大当家李九杲就跟着中华义勇军。”
    这倒是在座的人头一次听到的消息,一时间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都把眼光投向了贺五爷。贺国光看到众人意见纷纭,心中计议了一番说:“龙口街地处龙城和关街之间,虽说我们可以去这两个地方请求支援,可是大家都知道目前守卫龙城和关街的根本也不是官军,而是如我们一般的团练。我认为仅凭龙城、关街两地团练的人数和战斗力,恐怕是不会惹火烧身的,对此,咱们不能抱太大的希望。”对于贺国光的分析,众人都比较认同,毕竟这几个地方离得都不算远,对方是什么情况他们都清楚的很。
    “中华义勇军的事我也有所耳闻,虽说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还不是非常了解,但从他们这一段儿的所作所为来看,中华义勇军还是与一般的胡子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听修文刚才说,‘铲不平’的大当家李九杲现在就跟着义勇军,对于李九杲大家也很清楚,他究竟还是不同于那些专门祸害百姓的土匪,而且也没少为地方上做好事。因此,我认为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请求中华义勇军予以援手。当然,为了有备无患,龙城和关街也要派人去试试!”经过深思熟虑,贺国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这个提议,虽然还有人有不少的疑虑,但经过大家反复讨论,也觉得除此之外确实是无计可施,最终还是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众人散去后,贺国光马上写好一封书信交给郑偃武,并叮嘱道:“修文,我估摸着龙城、关街怕惹是非,十有八九不会来人,咱们还得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义勇军身上。修文,龙口街几千口子的身家性命可全在你手里了。事不迟疑,你赶紧备马快去快回!”
第十一章 虎啸出长白
    这些日子,以落虎崖为根据地的中华义勇军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附近生活无着落的农民、破产手工业者以及山里头那些饱受胡子欺压盘剥的放排人、挑垛人、猎户和采药人不断加入,中华义勇军已经发展到一百四十多人。按照三三制的编制原则,冯华把部队扩编为三个排、九个班,外加一个直属特务班。邢亮、李九杲仍任副队长兼任一、二排排长,黄德贵兼任三排排长,大喜任特务班班长。另外,由于前次去无名洞时,周天宇带回了两台手摇发电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因此义勇军又特别成立了一个通讯班,由山子兼任班长,周天宇负责培训电报员。虽然义勇军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只有两台,可他们拥有的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电通讯装备。
    义勇军的日常工作也发生了一点儿变化,除了原来的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这两大任务之外,在邢亮的提议下,他们又把武器研制提上了工作日程。
    这一天,在给新加入的战士分发完武器之后,邢亮不无忧虑地对冯华说道:“华哥,咱们的这些武器虽然非常先进,可是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制约义勇军发展壮大的一个隐患。”
    “噢,老亮,说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这些武器的质量有问题?”邢亮的这个说法,不但着实让冯华吃了一惊,更让周天宇感到大惑不解,简直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这些先进的武器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怎么会成为今后的隐患呢?
    摇了摇头,邢亮说道:“华哥,无名洞中的这些武器,虽然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可是你还别说,小鬼子的保养工作做得还真不错。我大致查看了一下,除了个别的枪支由于包装损坏已经不能使用外,其余的都没有问题。唯一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它们的故障率可能要比新枪高一些。”
    听到武器的质量并没有问题,周天宇忍不住了:“老亮,你就别卖关子了,赶快书归正传吧!”
    “就你小子沉不住气,也得容我一步一步说吧!”瞪了一眼天宇,邢亮接着说道:“无名洞中的那些武器由于种类繁多、口径不一,将来肯定会在弹药补给方面给义勇军带来极大的困扰。现在,虽然还暂时看不出有什么影响,可是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一点很有可能会给义勇军造成灭顶之灾。”
    邢亮的分析,让冯华心中暗自庆幸:这个问题自己还真的从来也没有想过,如果不是老亮提出来,将来确实会是义勇军的一个致命伤。看来,为了义勇军的长远发展,从现在起就应该未雨绸缪,开始建设自己的军火工业。
    当下,兄弟三人经过一番仔细计议,又征得了李九杲和黄德贵的同意后,决定由天宇组织几个老工匠先由易到难,立即开始着手研制手榴弹和地雷。而这次谈话,也确立了周天宇今后主抓工作的方向。
    这天,冯华、邢亮和李九杲正在周天宇那里观看电报员收发报的实际操作,大喜忽然气喘吁吁的赶来报告,说龙口街的百姓代表要求拜见义勇军的几位队长。
    在指挥部里,冯华听了郑偃武告知的事情原委和来意后,心中不禁暗喜:在这之前,他们早就研究过,要想让义勇军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尽快走出长白山。于是,他一面极力安慰郑偃武,告诉他义勇军绝对不会坐视土匪祸害老百姓,一面让大喜先安排郑偃武吃饭休息。听了冯华的表态,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的郑偃武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郑偃武走后,冯华立即召集义勇军的几位主要领导进行开会研究。由于“走出长白山”是早已制定好的目标,以及这一个阶段以来义勇军一直没有进行大的活动,早就让众人憋的难受,因此几个人很快就取得了一致意见。
    最后,冯华根据众人的意见,作了总结发言:“这次救援龙口街,不仅因为义勇军的口号是“打土匪,保家园”,我们责无旁贷,而且这也是中华义勇军走出长白山,贴近民众、发展壮大的一个有利契机。基于这两点,我建议天宇、山子带领两个班留守落虎崖,中华义勇军主力则立即行动,星夜赶往龙口街。”
    接着,冯华又对作战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前面的两次战斗之所以能够连奏凯歌,除了战士素质高,手中武器大大优于对方的因素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就是敌明我暗和出其不意。这次出山,部队的行动还一定要加强保密。只有打“小飞龙”一个措手不及,才能一口吃掉这股人数数倍于我的悍匪。
    制定好作战计划,冯华立刻请郑偃武先行赶回龙口街,让他转告贺五爷,务必对敌我的情报严格控制,尤其是不要让中华义勇军下山的消息外传。由于任务已经完成,郑偃武的心情特别好:“在下先行谢过各位长官,也请冯队长放心,我是秘密来落虎崖的,没有人知道。”
    郑偃武离开后,冯华对义勇军进行了简单的战斗动员,出征人员与留守部队都开始忙活起来。由于义勇军兵分两路,周天宇带回来的两台无线电收发报机此时派上了用场,通讯班当下也分为两组,分别跟随主力部队和留守部队。
    因为情况异常紧急,义勇军丝毫也未作耽搁就连夜出发了。一路上部队晓行夜宿,赶到龙口街时已经是“小飞龙”五日期限的第四天半夜了,而贺国光和郑偃武也已经带着几名亲信团勇在镇外迎候。由于早已作了妥善安排,诺大个龙口街居然是鸡不叫狗不咬,义勇军极其秘密地住进了贺府的跨院里。
    安顿好部队,冯华他们几个人在贺国光和郑偃武的陪同下来到贺府前厅,与早已闻讯等候着的龙口街的几个头面人物见面。虽然冯华与贺国光在进镇的一路上互相寒暄问候,说了不少的话,但是在夜色里,他们互相观察的也不甚分明。进入客厅后,二人这才有机会彼此相互打量对方,不禁都在心中暗暗惊异不已。
    在冯华看来,这贺国光绝没有一般乡下土财主给人的那种肥头肥脑、吝啬抠门的印象。只见他四十左右的年纪,身材颇高,双肩宽阔,衣着得体,儒雅大方;方方正正的面孔挂着让人亲和的笑意,饱满的额头隐隐现出一条显示深思熟虑的皱纹,棕黑色的眼睛蕴含着一种冷静沉稳的神色,一看就知道是个见多识广,走过场面的人物。
    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虽然早已经从人们的传说中,贺国光对冯华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乍一见到冯华本人还是给了他不小的震动。见过世面,阅人多以的他真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年轻人不但一表人才,而且浑身上下有一股让人说不出来的奇特气质。另外,那个叫邢亮的年轻人和闻名已久的李九杲也都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实最令他惊奇的是,除了李九杲身上还或多或少的留有一些草莽痕迹外,他在冯华和邢亮身上竟然感觉不到一点儿土匪的气息,他更多感受到的是二人的谈吐不凡和与众不同。不知不觉之中,贺国光在内心里对冯华和义勇军生出了一种靠得住、信得过的感觉。
    由于双方各有所求,以及贺国光在龙口街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当然也因为亲眼目睹了冯华他们的“绝世”风采、加上或多或少的摄于李九杲的威名和他身上的萧杀气氛,义勇军和龙口街的几位领导人经过连夜磋商,很快就做出了以下几点决定:一、成立联合指挥部,贺国光和冯华任联合总指挥;二、不理“小飞龙”五日期限的约定,静观其变化;三、暗中加强对出入龙口街外来人员的盘查、监视;四、迅速了解和掌握“小飞龙”匪帮的动向。
    山雨欲来,让人睡也睡不踏实。只在拂晓前眯瞪了一小觉的冯华等人,此刻正由贺五爷陪着,在贺家的前厅闲话。
    冯华也借着唠嗑的机会,从这些老码头嘴里,进一步了解那个时代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风土民情、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集团的来龙去脉、控制范围以及实力强弱等情况。
    而贺国光呢,既是出于礼节,同时也想借机更多地了解中华义勇军。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中华义勇军秘密进镇的那一刻,他就暗暗打量着这支军队和他的领导人。从军风军纪到士兵的精神状态,从军容军装到武器装备,这中华义勇军确实不同一般。还有在几个年轻领导人身上透露出的精明干练和聪明睿智,以及不凡的谈吐和见识,都让他心折。贺国光走南闯北,在市面上、官场上和商场上,什么人、什么事情没有见过?可是这些年轻人说的话,无不透露着一股清新的感觉,许多话不但没有听说过,可以说他活了四十多年从来都没有想过!可是仔细琢磨,又非常有道理,让人心服口服。还有这中华义勇军穿戴的花里胡哨的服装,古往今来从没有见过哪支军队是这种打扮。
    拿现代人的话说,贺国光也是属于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他眼望着从门外走进来的黄德贵,突然一拍大腿:“嗨!佩服啊!佩服!”
    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把大家说懵了。刚走进门的黄德贵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有什么地方会让这位大豪“佩服”。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下回分解”。
    贺国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