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厚黑传 >

第127章

抗日厚黑传-第127章

小说: 抗日厚黑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的普遍认可,尽管组建了机械化军,但苏军内仍有一种意见,反对建立专门的装甲部队,认为装甲部队只有分散在步兵中或其他部队中才能发挥作用,持这种意见的人不少是国内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因此对最高统帅斯大林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朱可夫通过红军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向最高领导层作了反映,“反复阐明,装甲兵在现代战场上可以发挥独立的作用,这种新的强有力的武器不应和行动缓慢的步兵一道展开,这样会降低其威力。”与朱可夫持相反意见的人认为装甲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兵种存在,而朱可夫却坚持认为装甲兵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投入到未来的战争中。装甲兵到底应该如何使用,是应该分散,还是应该集中?当时,西方一些富有远见的军事理论专家对于装甲兵的认识与朱可夫的装甲兵作战思想不谋而合。例如,德国著名的装甲兵作战专家古德里安认为:“凡是有攻击能力的武器,凡是能帮助其他兵种前进的武器,自然就应该算是一种主要武器。”
  朱可夫的意见虽然很有说服力,但斯大林最终还是被另一种意见所说服。最终,苏联撤消了军一级的装甲兵编制,装甲兵部队以团或营的规模被编制到步兵师或骑兵师里,只保留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独立的装甲兵旅。这是苏联装甲兵作战理论的倒退。苏军决策层在这一问题上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
第一百六十四章:新疆局势
  第一百六十四章:新疆局势
  军的决策层在装甲部队这一问题上犯了非常严重的国同盟军不同,如果赵晓峰的军费充足,他一定会多建立几个装甲师团。
  如果,苏军在诺门坎之战前没有将强有力的机械化军解散,甚至是按师一级的编制规模集中00至200装甲车辆,那么苏军的装甲军配合以苏军航空兵在诺门坎战争初期应该会对中国同盟军的装甲师团的冲击起到抵制作用,而不是以团或营为单位配置在步兵师或骑兵师中,十几辆或几十辆被中国同盟军击毁或俘获。
  在苏联,朱可夫的装甲兵作战思想没有被苏军高层所采纳。但他作战思想的正确性,最终还是在爆发于1936年7月的中苏诺门罕战役中得到了检。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指示下,准备了反攻计划,并决定由朱可夫负责全权指挥蒙古战争。
  1936年7月1C日,中国同盟军的第五、第六师团首先迎上了朱可夫的第36师,原本以为自己的机械化师团可以将中国同盟军地挡在哈拉哈河以东地区,但想不到的是,作为先锋的方振武师长带着两个师团的机械化部队根本就没有给朱可夫任何机会,就发动了规模颇大的炮火攻击。
  7月1C日早9时,中国同盟军第五师团的方振武带领着机械化装甲军队到达距诺门罕尚有20多公里的甘珠尔庙以外的丛林地区,并派出侦查兵进行作战准备。
  第五、第六师团的两个飞行中队已经开始在哈拉哈河进行侦察。中午,方振武在1战机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苏联驻军742高地进行攻击。
  在猛烈的炮火下,苏联军队居于劣势,苏联人想不到中国同盟军的火力如此犀利,朱可夫立即下令撤向河西。
  7月1C日下午,方振武首先命令坦克旅开往哈拉哈河地区,同时命令驻在二十里外的重炮团向哈拉哈河悄悄集合,但需要隐蔽,不能被苏联人发现。
  朱可夫亲自来到哈拉哈河对岸观看,只见中国同盟军的一个旅地装甲兵团正在沿岸布阵,后面还有大批坦克部队开来的样子,中国同盟军近一百门大炮并列排在河的东岸,但好像没有什么大口径地重炮。
  朱可夫也不是莽撞之人。虽然对方显示出来地阵势好像并不怎么强大。但从对方地装备上来看。自己地36师并不怎么占据优势。于是。他一面将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距哈拉哈河125公里地塔木察格布拉格朝前开进了八十公里。一面命令自己地航空中队不断在战事地区上空巡逻。一面在诺门罕地区飞行侦查。
  此时。第五军团地工兵部队已经开始在哈拉哈河上开始了搭建浮桥工作。
  朱可夫一面命令师进行阻挡。一面乘车返回了五十公里外地特别军司令部。并且向国内发送了加急电报。请求支援。
  就在中苏军队在哈拉哈河交火不久。在距哈密大约六十公里地地方。中国**13师地一支由一百余名骑兵组成地侦察连。同驻哈密苏军派出地三十余名骑兵相遇。
  中国**第13师在刘伯承地带领下迅速经过甘肃。进入到了新疆地区。虽然已经向迪化派出了联络员。但是。还没有与盛世才联系上。
  此时。**地侦察连士兵并不确定对方地身份。苏联军队穿地是新疆省军地灰蓝色服装。对外公开地番号是“归化军骑兵第八团”。双方立即派出联络人员互报身份。
  一听到对方竟然是**,苏联士兵立即趾高气昂地命令**原路退回,否则将以武力驱逐,显然这里的苏军已经接到苏联军部的通报。
  **的侦察连长据理力争,“我们是中国政府地军队,新疆是中国的一个省份。请问,中国政府的军队,凭什么不能踏上自己国家地土地?倒是贵军的合法性值得商榷,据我所知,我军没有接到我国政府,关于在新疆境内有苏联驻军地通报,新疆省主席盛世才也没有通报我们。因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和军队,向你们非法进入我国提出强烈抗议,请你们立即离开中国境内,并由贵国外交部向我国政府作出合理解释!”
  苏军带队指挥员承认,他们是苏联红军“第八团”的,但是,他们是应新疆边防督办兼省主席盛世才地邀请驻守哈密的,他们要将今天发生的事向上级和盛督办汇报,在得到明确处理意见之前,还请双方就此地为界,暂时驻守原地等待上头处理意见。
  但侦察连长执意不从,道:“现在新疆政府以及盛世才主席已经下令让你们撤出中国的土地,你们为什么还不走?”并以执行上
  为由,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进,结果双方发生交火,在烈的打击下,苏军的骑兵死伤过半,随后向哈密方向退去。
  盛世才作为一个军阀和封疆大吏,他一方面为了防止新疆内部的叛乱;另一方面为了阻止国民党势力在新疆的渗透,于是他以新疆省政府名义,向苏联政府提出请求,由苏联派出军队前来新疆。
  因哈密是苏联军用物资运往内地的咽喉,也是新疆的东大门,所以邀请苏军驻扎哈密。苏联政府应邀派出苏联红军“俄罗斯骑兵第八团”,进入新疆。但盛世才现在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苏联不光在哈密地区驻扎了一个加强团的兵力,而且还出动了以康斯坦丁诺夫为总指挥、夏克尔为团长的机械化部队一个团在飞机、2C辆坦克配合下从吐鲁嘎尔特山口入境与原驻乌恰的两个骑兵团帮自己剿灭叛乱后,并不回国,而是分驻疏附、和~及中印边境之赛图拉、黑黑孜江干等地。
  现在苏军已经控制了南疆的东西大门。如果说西南边境驻军是防止西方势力渗透的话那么在哈密驻扎重兵,配有飞机、坦克的机械化加强旅“红八团”才是控制盛世才政权的杀手锏。一个国家未经邻国中央政府许可屡次出兵到邻国境内作战又长期驻军其地从国际关系上审视是严重的非法的军事入侵。到了此时,中国境内风云骤变赵晓峰的中国同盟军来到新疆以后,盛世才这才感到苏联并不可靠转而投靠中国人民独立党。为取得赵晓峰的信任他又以向中国同盟军呈报为名迫使苏联撤出驻扎在新疆的军队地质考察人员迪化及各地的专家、顾问、教官。医生也于今年5、6月间陆续回国。迪化飞机修配厂、独山子油矿的油井、房屋、设备都由中国同盟军给付的资金购买下来。苏新贸易中断苏联插手新疆政局以失败告终,但是,斯大林根本就是野心不死,他坚决不许“红八团”撤退,反而命令驻扎在乌恰的一个团朝着哈密方向移动。
  盛世才的实力并不允许与苏联人直接开战,所以,此时他正在犹豫不决。
  赵晓峰知道,这盛世才作为一个政客其个人品格虽然一无可取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也是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盛世才主政新疆期间新疆省政府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没有变作为中国一个省的地位没有变“保持新疆永久为中国领土”是盛世才的施政内容。他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活动清除帝国主义在新疆的势力。他提出并实行的“六大政策”符合新疆各族人民利益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新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明显发展;
  从1912年杨增新主政新疆到金树仁、盛世才三届政府都是经中央政府任命的合法的地方政府。这二十多年中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没有同内地融成一体也没有向中央领过一分钱。现在~终于经盛世才之手把占祖国领土六分之一的新疆完整无损地交给中国同盟军直接管理赵晓峰称之为“中国同盟军成立以来最大之成功”。盛世才由反帝、亲苏、联共到反苏,从政治上来说是倒退是反动;盛世才由依仗外国势力当半割据状态的“新疆王”到驱除外国势力放弃地方割据服从中国同盟军的统一领导从民族大业来看是维护国家统一是进步。因此盛世才这个有很大消极面的人物也有值得肯定的积极面。
  所以,赵晓峰还是继续任命他为新疆军团的司令。但此时苏联当局恼羞成怒转而采取一系列罪恶的阴谋活动。
  先是制造分裂中国的舆论,曾任盛世才政府顾问的满素尔;肉孜耶夫炮制宣传品称中国的边界是长城新疆是清朝新夺取的疆土鼓吹“东土耳其斯坦独立”。在阿拉木图、塔什干等地用维、哈文印刷走私入境;又拉拢艾力汗;吐烈,此人原为苏联安集延大阿因鼓吹泛伊斯兰主义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1929年定居伊宁现任伊宁白都拉清真寺大阿。在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的鼓动下他放肆地鼓吹泛伊斯兰主义号召反汉排汉反对“异教徒”进行“圣战”歪曲新疆历史煽动分裂、独立;苏联再于阿拉木图、安集延、塔什干等地设训练基地对新疆在苏学习和逃苏人员进行军事训练作为武装斗争的骨干。并在伊犁、塔城、阿山、南疆分别建立秘密组织准备武装暴动。
第一百六十五章:兵贵神速
  守哈密的苏联“红八团”名为骑兵团,实际上是一置的加强装甲团,他装备精良、机械化程度很高。除骑兵、步兵、工兵、通讯兵以外,还配备了军用飞机,一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连,拥有供全团使用的军用汽车、摩托车等。同时还附设有铁工、木工、电工、修配等车间,以及大锅炉、电锯、汽锤等设备。全团兵力3000余人,加上配属工厂工人及其他行政人员及家属,共计5000人左右。由于苏军进驻哈密是盛世才政府直接与苏联政府达成的协议,所以红八团换上了新疆省军服装,不佩戴苏军帽徽、肩章和领章,对外称“归化军骑兵第八团”。
  苏军“红八团”团长乌申科少将接到骑兵的报告,意识到目前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中国的军队是来不善,他们现在敢于正面直击苏军,可见已经与“老大哥”翻了脸。
  乌申科团长立即命令部队进入阵地,做好迎战的准备。同时命令军需处长谢力久科与驻迪化的苏联领事馆联系请示应变的策略,苏联驻迪化总领事巴库林,立即电告苏联政府,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指示,并嘱咐哈密的红八团乌申科团长,在得到苏联政府的指示前,尽量采取克制态度,不要轻易扩大战事。
  7月11日,乌申科团长接到报告,军的大部队已经到达,他们大部分都是步兵,看样子战斗力并不强,最精锐的也就是中国同盟军支援的一个营的骑兵、炮兵,但他们人数占据优势,大约有一万余人,正分兵两路向哈密的两翼运动。
  乌申科团长赶到前沿的指挥部,用望远镜观察着蜂拥而来的部队,作战参谋每隔五分钟向他通报下面各部队提供地敌情通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包围了哈密,只留下通往迪化方向的西面。很显然,军队的目的不是对苏军斩尽杀绝,只是想将苏军从哈密挤走,乌申科团长严令部队不得随意开火,除非得到团部的明确命令。
  这时,军需处长谢力久科进来报告,“军的一名俄语流利的长官,带着两名随从来到我军阵前,说是要面见您,您是否约见?”
  乌申科团长点了点头,“叫他进来吧!”乌申科急于了解地真正意图。
  不一会,一名中国身穿灰色军装、带着眼镜的敦实军人在参谋带领下走了进来,他径直来到乌申科团长面前,敬了一个十分标准的军礼,并用十分流利地俄语说道:“少将同志,我是中国第十五路军的军长刘伯承!”
  “啊!”乌申科吃了一惊,盯着眼前这名瞎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