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331章

大宋金手指-第331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削压朝堂上士大夫权力之举,他为何要支持?”
    “这……这……”
    这确实是一个疑问,崔与之被拜相以来,对赵与莒的革新之策都是大力支持的,甚至对于赵与莒加强皇权削压相权的行为都进行了支持。
    “因为我向他许诺,革新的成果要为多数人所享,要让更多人得到好处。”赵与莒拍了拍桌子,轻轻一叹:“自始皇帝以来,皇朝更替,无一不是因为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致使赤贫者日众,正所谓富者连阡接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也要生路,仓廪实方知礼仪,饿着肚子便谈不上君臣伦常,若是连基本的食宿都没有了,还指望着百姓空腹爱国?故此,要百姓爱国爱君爱朝廷,那么君、国、朝廷便得保护百姓的利益。”
    “你既是喜欢生意之道,自然知道,若要生意坚实可靠不轻易出现纰漏,极重要一条便是契约,交易双方定立契约,共同遵守,一方不履行,另一方便也有权不履行,一方完成契约上规定之义务,那么便应该享有契约之上的权力。”
    “与芮,我大宋朝廷与百姓之间便定有这样一份契约。朝廷遵守契约,保护百姓,改善民生,则百姓天生便有维护大宋、维护朝廷地义务,便要纳税,要践行兵役,要服从官府。若是有朝一日,朝廷不遵守与百姓地这份契约,一昧收刮以自肥,或者是只护着少数富贵人士,那么百姓便会视视我赵氏如寇仇,弃我大宋如敝履,到那时,你我弟兄便是想回郁樟山庄做个足谷翁亦不可能了!”
    “在我之前,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便是这个道理。与芮,你和你的门客所为,虽然未曾违法,但在你们聚敛之时,是否损伤了百姓?在你们致富之时,是否百姓也跟着富了起来?在你们轻易住进华厦广宅之时,百姓是否还要为能在城中觅得三尺安枕之地而节衣缩食乃至垒起二十年三十年地债台!”
    “兄长……”
    听得赵与莒这一连串的问题,赵与芮心中方才地逆反心理已经烟消云散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毕竟是赵与莒手把手教的,虽然后来跟着那些腐儒,渐渐有些视生民如无物,却还未曾坏到泯灭人性的地步。但他只叫了一声兄长,赵与莒就挥手制止了他,而是继续问道:“与芮,我也在敛财,我也有产业,但你看我产业之中的工人、职员,哪一个不比当初活得要舒适?哪一个需要担忧子女入学没有钱钞?哪一个需要害怕生病看不起郎中?哪一个需要一家两代乃至三代人一起节衣缩食一二十年才买得起房屋?”
    “世上的钱是赚不尽的,唯有百姓富了,才有更多的钱给你我去赚取,唯有百姓富了,朝廷才有更多的税收,才有余力去造更多的火枪大炮轮船铁路,才能让你我兄弟的帝王之位稳如泰山。莫要以为能赚钱完全靠的是个人的本事,若离了那些没有赚钱本事的百姓,你我或者便如徽钦二帝一般,成了胡虏井中之囚,哪有此时富贵?越有本事,便越要承担责任,本事越大,那责任便越大,此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天理、公道和人心!”
    “你的生意,我不管,这钱我拿走了,为你专在银行里设个荣王医药义款,我大宋贫苦人家求医问药若有手头不足,便可申请自这笔钱中支出…………与芮,记着我今日的话,若是哪一日见着兄长做事违了今日之话,你便要提醒我,向我进谏!”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三三五、岂曰无衣
     更新时间:2009…8…11 9:24:13 本章字数:5304
    大宋炎黄十二年初春的时候,江南的临安已经是掩饰不住的春意,而处于东北的黑水行省则仍是冰天雪地。人行走在室外,便是哈出一口气,也会变成冰碴子刷刷地掉落。
    黑水虽然被设为行省已经两年半,但至今百姓仍然稀少,炎黄十年完成的统计数据,这里居住的人口只有一百五十万,甚至还没有中原江南的那些大城市人口多。这一百五十万中,又多是北地各族,从蒙古女真契丹,到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山林间野人部落,占了一百二十余万,而汉人只有不足三十万,其中还包括相当部分的各部军人。
    但总起来看,这四年间黑水行省诸族与汉人的关系相当和睦,一则以前被蒙胡压榨狠了,汉人消灭蒙元让诸族心生感激,二则是年年冰雪来临之前,来自中原的赈济便会囤积在新建的十座城市之中,让这些山民牧民来领取…………虽然只是些棉衣棉被等物资,再加上些红薯、土豆和玉米等容易保存的粮食,但对于那些每到冬天就窝在家中无法出门的各族百姓来说,却是了不起的恩赏了。
    至于各族的首领,大多数不是搬到燕京那样的大城去了,便是居住在黑水的新城中,一来便于领取朝廷的恩赏,二来城中的生活远比他们在深山老林子里与族人一起住窝棚地洞要强。军用皮靴踩在厚到膝盖的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李锐喘着气,低低地咒骂了一声。
    虽然他穿的是近卫军制服。可是现在做地却是与军队毫不相干的活儿,这多少有些偏离他地志向。每日里都是和那些蛮族打交道。现在他除了能说蒙语外,一口流利得不能再流利的女真话,让他与黑水女真诸部打交道时十分方便。*
    “协参,小心!”
    身边的警卫见他走得有些艰难,伸手要扶他,却被他一把推开:“老子还没弱到这个地步!”
    “这地方便是黑瞎子洼了。”走在前边的向导指着前方的背风的山谷:“一部女真人便住在此处,他们有三百多人,这个冬天只怕不好过。”
    刚刚过去的冬日极为寒冷。接二连三的寒流袭击黑水行省,冻得那些躲在深山老林里不肯与宋人接触地蛮胡嗷嗷直哭。改土归流归化了的要好些,在冬天来临之前便得到了赈济,大厚的棉袄穿在身上,或者搬进有壁炉烧炕的城里屋子,猫在家中熬过了这个冬天。天气稍好转一些。李锐便领着人四处查看,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统计出受灾情形来,根据这个情形来为改土归流的下一步做出决断。
    如今大宋对周边各族产取地是表面怀柔内里强制同化的政策,看上去并不强迫周边各族内附。实际上却用丰富的物资来诱使周边各族走出他们的深山老林或者原野戈壁,学习汉字汉语,过汉人地节日,拜汉人的神仙。在执行律法上也绝对不存在对他们宽松的事情,冬天最冷的时候,几个部族的女真人冻饿得受不住了,在胡里改部的带领下。从老林子里出来想去抢汉人的镇子。其结果是一连串两百余颗人头被挂在汉人镇子门口,而镇子外地野狼则高兴了一个冬天。
    宽严相济刚柔并存。以经济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迫使周边民族主动接受汉化,这是赵与莒地密旨之中确定的大宋对待四边异族地方针。这已经见了成效,去年进行人口统计时,那些原本不与外人交往的部族也纷纷让宋人深入其中进行统计,他们明白,这个统计数字与严冬来临时朝廷提供地赈济密切相关。
    “为何不见人影?”
    一个年轻的军士好奇地向四周打量,这四处都是桦树皮建的棚子,莫说与现在新城中建就的砖房相比,便是与大宋过去的土木房屋比起来,也是简陋之至。
    “女真人冬日不是住在桦皮棚子里,他们挖洞,住在洞中。”另一个军士笑道。
    很快众人便找到了一家女真人住宿的地洞,打开洞门,一股臭烘烘的味道险些将众人熏翻。这些军士中有熟悉女真土话的,便喊道:“有人么,有人么?”
    马灯被拎得高高地,照着这个地洞,在地洞最中间是头猪,并不怕人,抬着头望向灯来,在它身边是一堆又脏又乱的干草,几个衣不遮体的女真人吃惊地抬起头来。
    “这是怎么回事?”那年轻的士兵好奇地问道。
    “哦,此处苦寒,女真人冬日难过,便会在地洞里抱着猪取暖。”那年长的士兵无声地笑了笑。
    对于近卫军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但那是在必要的情形下,一般生活时,他们对于个人的卫生有着非常硬性的规定。如今的近卫军来源,早不只是流求的移民,也包括大宋本土出身的,不过他们要想加入近卫军,都得经过严格的“籍审”,既审查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当兵,又要审查家中出身是否纯良…………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有家人在皇帝控制下的产业里做工,这样可以确保他们的利益与皇帝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之后再派往流求进行一年的训练,改变原先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说个人卫生方面。故此,近卫军虽然在人数上只是二十五万人,可在民间形象却非常好。
    那个年轻的近卫军士兵咂了咂舌头,李锐瞪了他一眼,他才收敛起来。
    这个叫胡椴据说家里有些背景,为人也有些跳脱,李锐在他身上看到了当初于竹的影子,故此对他要求甚严。
    “你们的冬衣呢,我记得冬天之前到这里给你们发放过冬衣的。怎么还弄得这般光景?”他谙熟女真话,便自己问道。
    “大官主子。那冬衣不能穿!”
    听得他提起冬衣,一个女真男人站了起来,他认出了李锐,便以“主子”敬称,一边说一边从地上将一堆破破烂烂地东西捧了过来。那东西又臭又脏,胡椴屏着呼吸,从他手中接过来,再转呈给李锐。
    李锐拿来一看。正是朝廷发给这苦寒之地诸部的御寒冬衣。这是京西行省一家织厂生产地棉衣,发下去之时李锐便觉得有些轻飘,如今再看,里面的棉花纠结成团,外头的布料也是破破烂烂的。他撕开来从中掏出一团棉花来看,那团棉花早就霉得不成样子了。
    “这倒奇了。新棉衣竟然成了这样子。”那老兵在旁道。
    “是不是这些野人不懂得穿,乱用水浸泡致使发霉?”胡椴猜测道。
    “你觉得他们象是会洗衣服的模样么?”那老兵驳道。
    确实,以这些野女真模样,和猪抱在一起的。*无论如何也不象是会洗衣衫。胡椴吐了下舌头,向后退了一步,尽可能离洞口更近些,不过他不敢离开李锐身边,保护李锐是他的职责。
    “给你们带了新的棉衣来,你们地粮食够不够?”李锐又问道。
    “够,够。粮食够。”那女真男人忙不迭地点头。倒不是他不贪心,只不过见过宋人火枪的威力之后。这个聚落里的女真人都知道最好不要在宋人面前玩什么花样。
    “那就好,我们走。去看下一家。”李锐也不喜欢这地洞中的恶臭味,对身后的军士道。
    “等等,大官主子,等等!”那女真人忽然又跑到洞的一角,在一堆黑乎乎地东西中翻着,过了会儿给他翻出一块银色的皮来,那是一张狼皮,他恭恭敬敬地将皮子捧上:“献给皇帝!”
    李锐愣了一下,然后微微一笑,将那狼皮收过来,想了想,对胡椴道:“去拿件夹袄来。”
    胡椴早就想出去了,闻言立刻应声而去,便刻后将一件棉夹袄拿了来,李锐将之交给那个女真男子:“大宋天子不白拿百姓之物,这个便送了你。”
    那是件军用夹袄,除了保暖之外,还有许多个口袋,女真男子拿在手上掂了掂,觉得挺沉的,不象是上回拿来的假货,脸上露出笑来:“好,好,皇帝好!”
    众人出了这家女真人地地洞,又到了聚落里其余人家,情形都是一般,送他们的棉衣都出了问题。大多数女真人都不以为意,毕竟这棉衣还是用了段时间的,李锐的脸却阴沉得有如锅底。****他在黑水苦寒之地冒着风雪宣教布德,为的不过是这些野人女真嘴中一句“皇帝好”罢了,他们不生事端,那么汉人移民便可以在这里垦荒开矿,可以在这里办厂修路,将这肥沃的黑土中沉睡的宝藏变成大宋地国力。可这些劣质棉衣却几乎要将他和近卫军地努力尽数破坏掉,这让他心中甚是恼怒。
    “这应是京西省的事情,竟然拿这劣质棉衣来以次充好,官家用大价钱买来赈济地棉衣,竟然还有人胆子如此大!”胡椴便是胡福郎之子,家学渊源,他猜出了真相:“协参,回去以后,定然要好好追究!”
    “幸好不是军衣……若是军衣,咱们兄弟这个冬天便难熬了!”那老兵也道。
    军衣的采购自有其体系,一般都优先于赵与莒自己控制地产业,而这些产业的质量把关还是相当严格,不是说绝对没有质量问题,但数量要少得多。因此那个老兵有些庆幸,李锐听了之后更是眉头拧在一起:现在军衣没出问题,可若是照这般发展下去,谁知道以后军衣乃至军械会不会也出这般的问题?
    “要出大问题。”他在心中如此想:“便是军队没有事情,若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