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127章

大宋金手指-第127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仍然再出口少量的武器甲胄,唯独粮食,除了拿去和红袄军换人外,便没有出口过。
    这些粮食。如同那些金银一般,都是保持金元券稳定坚挺的储备。
    义学少年们带来了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耕作技术,大量的紫花苜蓿这样的牧草种植、专门的兽医照料,使得这几年来,流求的耕牛数量激增,仅淡水农庄,便有耕牛五百余头,而宜兰数量更是远胜于此。在南方水田之中。耕牛不惧浸泡。吃苦耐劳,所需饲料又不象马那般精贵。再加上做工精细、考虑到力学作用的铧犁,以及大量的人力,基本可以满足耕种地需求。
    经过两年多的大规模建设,淡水、宜兰为农业配套的水利设施也已经相当完善,至少不会象初来时那般,只要遇着台风暴雨,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大量补种。一般的洪水,已经不能给流求的农业造成太大伤害了。
    流求农业采取的方式,也与陆地上一贯的小家庭式的精耕细作不同。在流求,即便是得到授田的移民,绝大多数也是把田租给农庄,实行统一的大规模地耕作,这样就不会出现劳动力闲置的情形,也便于集体应对台风、暴雨之类的自然灾害。在足够的粮食之后,目前淡水与宜兰有近四分之一地耕地被开辟出来,用与种植甘蔗、棉花、油桐、桑树等经济作物。
    而且,为了开辟新的农庄,流求组织的探险队已经沿流求西海岸向南开拓,他们分陆海两路进发。因为与土人关系日渐紧密的缘故,陆路随行的还有一队泰雅人…………移民刚来到宜兰时,他们曾经与移民做过战,但被火炮与铠甲驱走,经过几年的试探和接触,他们现在也与宜兰保持一种合作关系。出草杀人只是他们的一个风俗,实际上接触久了,他们除了暴烈好战之外,倒不算是贪婪无耻。教而化之,为我所用,这是移民对他们的态度,毕竟在丛林之中作战,他们可以说个个都是专家。
    越过作为流求唯一盐场地布袋之后,大宋嘉定十五年下半年,在后世地台南、高雄两地,移民们建立了新的据点,这两地土人也是平埔人,故此相对较好交流,以交易为主,杂以武力威慑,诱使土人接受移民地迁入。迁至此处者,都是这两年来新获授田的移民,他们人数约有一万五千人左右,随他们一起到达的,是两地各五百人的护卫队,加上常驻于布袋、不停轮换的护卫队,在这西南部,也有三千受过训练的护卫队员。||
    新的据点,按着赵与莒留的地图,被命名为流南、竹林。
    这些护卫队员中夹杂了部分在耽罗岛与高丽人实战过的老队员,故此人数虽不多,却颇有战斗力。领导他们的,依旧是义学少年,如今义学一期、二期的少年,年纪都已经二十二三,最大的甚至有二十四,在淡水、基隆、宜兰,他们积累了相当丰富地政务经验。再加上淡水初等学堂来的毕业生,管理人手上,已经颇足使用了。
    因为如今靠大宋海商为流求输送原料的缘故。流求自身地海船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加快移民输送,同时控制整个流求西海岸。
    在建起这两个据点之后,嘉定十六年正月底,探险队又绕过流求岛最南角,在这个被称为南湾的地方,他们又设立了一个新据点,只不过这个据点还只有少量人员。而且狭窄的地形,也不支持大规模的移民。
    完成整个流求西岸探险,探险队又开始东海岸的勘察,东海岸比起西海岸,地形要更为复杂,多山地丘陵,他们甚至在登陆时遭遇了一次地震,这让探险队心生退意,反正主要目的已经达到,故此在清明前返回淡水。虽然绘出了流求东海岸的海图,也寻着几处港口,却未曾再开辟据点。
    阿茅是这支探险队的通译,他已经彻底喜欢上这种探索地生活,回到淡水之后,唯一闷闷不乐的便是他了。
    “你这小子,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便如此作态!”见着他这模样,原先极为他担心的方有财破口大骂:“老老实实给我呆在淡水,若是实在无事。与你那牵手多活动活动,你这狗东西,都成亲两年了还只有一子,那邓肯已经有三个了!”
    或许是在出发之前过于努力。邓肯离开之后,他的土人老婆才发现自己又怀上了孩子。淡水对于母婴照料得极好,全部是按着后世接生标准来的,故此母婴死亡率相对较低,这也使得淡水人口自然增长率极高,邓肯的土人老婆在他们出发后八个月,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对于阿茅,方有财有一种老父对幼子一般的情感。虽说总是拳打脚踢破口大骂。可是若在方有财身边有几日不曾被他打骂,阿茅便会怀疑他是否身体不适。
    “老爹。我喜欢探险历奇!”此时阿茅的宋语已经说得极为利落:“那些泰雅武士也如我一般!”
    “蠢才,和那邓肯一般的蠢才!听老爹我的几时有错,在家里好好做,你如今有田有职,牵手又在棉织坊里做活,好生在家中享福,为何要受那风吹雨打!”见左右没有外人,方有财低声喝骂道:“你个土番,死心眼不好使,只须记得你老爹绝不会害你便成!”
    阿茅撇了一下嘴,他虽是极敬重方有财地,但这些年来随着年纪增长与见识增多,他象每个叛逆期的青年一般,开始怀疑长辈的智慧了。他正待与方有财辩论,忽然有人在外头喊道:“方管家,方管家!”
    “来了来了,我老人家还听得见,用不着那么大的嗓门,险些要把我家玻璃都震碎了!”听得有人叫,方有财絮絮叨叨地走了出去,来的却是一个护卫队少年,这些刚加入护卫队的初等学堂毕业生,他们主要职责便是跑腿送信,通过这些活儿,他们可以迅速熟悉流求的人事与制度。
    “方管家,请签收!”
    那护卫队少年递过来一张纸和一枝笔,方有财胡乱划了个圈圈,然后问道:“上头写的是啥?”
    “开紧急会……吕宋出事了?”他身后阿茅伸出头来,看了看那纸,如今他识得的字,倒比方有财还多。
    之所以会开这次紧急会议,原因是流求驻吕宋韩平回到了淡水。
    韩平字终和,是义学三期的侥侥者,他今年也二十岁,长得高大魁梧皮肤白皙相貌堂堂,虽说年轻,却如同耶律楚材一般,留了一副好胡须。土人见他,多有凛然以为神人者,而他又善学土人语,抵麻逸不过半年,便能用土人语与当地土人交谈了。
    当方有财见着他时,发觉他神情有些兴奋,目光也闪烁不定。
    “此事将诸位请来,是因为韩终和有要事提请决断。”杨妙真当仁不让,是这个会议地主持之人,她环视周围,各人各有其事,孟希声、赵子曰、陈任都不在,到场的唯有她、方有财、陈子诚、李邺、李云睿、李一挝、耶律楚材,再加上一个韩平。
    “三月之前,我在吕宋北部发现一个大铜矿。”韩平兴奋地道:“大官人所托之事,幸不辱使命,此事已经信报回报,诸位想必也都见过了。”
    为了能让流求目前所控制和影响的区域更紧密联系在一起,淡水办了一份发行数量极少的邸报,名字就是“信报”。之所以如此命名,因为上面都是流求势力范围之内用信件传回来地消息。“信报”只印五十余份,只有淡水、宜兰、基隆高层才能看到,属于保密范畴之列。在两个月前的信报之中,确实记载着在吕宋岛北部发现大铜矿的事情,事实上,对于曾在郁樟山庄上过义学的少年而言,这算不得新闻,因为赵与莒在与他们上地理课时,便说过此处有大铜矿。
    “土人虽能冶铜,但数量有限,多用来铸佛像,故此当初我觉得至少须得过上数年,我们才能去吕宋开矿,可如今不同,咱们有一个机会了。”韩平笑道:“麻逸以南的苏禄与邻国交战,双方尽数到我处来买武器,我可以以武器为饵,向他们要俘虏,用俘虏开矿,无须动用咱们流求人力,诸位以为如何?”看着韩平脸上闪烁着光泽,杨妙真微微皱眉,她再看向周围人等,发现诸人神情各异。
    方有财是撇着嘴,露出一副不屑的模样,李邺则是双目发光握紧了拳头,李一挝则习惯性地摸着自己的光头,露出一口白牙,而李云睿则眯着眼,如同她一般观察着众人的神情。当李云睿目光与她相遇时,李云睿淡淡地一笑,又移开了眼睛。
    耶律楚材则在捻须微笑,笑容若有所指,只不过杨妙真这般性子,瞧不出来罢了。在他旁边,陈子诚皱眉拢手,目光死死盯在韩平脸上。
    “诸位以为如何。”杨妙真问道。
    “咱们流求缺铜,缺铁,诸位心中都有数。虽说子曰那边也有铜,却不足敷用,冶炼也有些困难。”韩平笑道:“如今吕宋既有好铜,为何不取来为我所用?”
    “韩终和,那苏禄与邻国之战,是你挑起地吧?”半晌无人言语,还是陈子诚先开了口。
    耶律楚材看了陈子诚一眼,目光中有惊讶之色,以他眼光,自然可以看出韩平在此事上肯定是使了力气地,只不过他不曾想到,一直看上去象是个学究般的陈子诚,竟然也看出这一点。
    他却不知,赵与莒最为重视地便是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陈子诚放在淡水初等学堂这个位置之上,便是因为他实是义学一期少年中实力最全面者。
    注1:高雄被命名为竹林,是因为高雄这个名字是日据后的音译,原名“打狗”,是汉人依据土人发音而音译,其实是竹林之意…………查来的。
    注2:吕宋岛名,自然是赵与莒取的了,而当时菲律宾南北两分,北方为麻逸,其实是奴隶社会之初,还不能说有强大的统一国家,可见此时人赵汝适《诸蕃志》一书。南方为苏禄,则是有国家的。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一三零、以夷致夷有何妨
     更新时间:2009…4…19 11:12:56 本章字数:5085
    “韩终和,那苏禄与邻国之战,是你挑起的吧?”陈子诚再度质问,语气腔调,与上回一般无二。
    韩平面上颜色不变,他扯了扯自己的胡须,扫视众人一眼,然后颇自傲地点头道:“正是。”
    “只让苏禄与邻国交战,只怕还供应不了你要的俘虏……麻逸诸部,恐怕用不了也要打起来了?”陈子诚又问道。
    “不错。”韩平面不改色:“小弟在吕宋呆了两年,也算小有成果。”
    陈子诚猛然一拍桌子,勃然变色道:“这算什么成果,大官人派你去吕宋,是为教化而去,却不是让你如此胡作非为……”
    “伯涵学兄,你虽才华出众,手段却不够果决,故此前往宜兰的是世彬学兄,而不是你。”韩平打断了他的话,捻须冷笑了声。
    义学少年之间也少不得争执,但象他们二人这般当众不留情面的相互指责,却是极少有的事情。而且义学之中虽是鼓励竞争,却要求竞争得有礼,不可为此失了仪态。
    “大官人自有识人之明……”陈子诚说到此处,突然哑口不语,韩平再度冷笑:“那大官人让我去麻逸,难道说不是识人之明么?伯涵学兄,你是知晓的,当初大官人问我志向。我便说大丈夫当学汉班定远,异域逞英豪,又当如唐王长史,一人灭一国。大官人素来知我志向。又将我安置在麻逸,你以为此非大官人之意么?”
    或许是出于对后世曾做过许多恶行的那些东南亚土人地厌恶,赵与莒将心思果决的韩平派到麻逸,他原本只是想给那些土人添些麻烦,却不曾料想韩平搅起了一场几乎席卷整个菲律宾的大战。就象他派出探险船队原本是想去引进中南美洲的优良植物品种。却没料想放出了一群烧杀抢掠地猛虎一般。
    赵与莒种下了种籽,可种籽能否按着他所设想的那般成长,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韩平如此反驳,让陈子诚颓然坐了下来,缓了缓,他有些迟疑地道:“大官人待土人向来宽厚。常怀仁义之心,为何……为何……”
    “伯涵,你太迂了。”就在这时,杨妙真突然说话道。
    陈子诚看了杨妙真一眼,摇了摇头,默然无语。杨妙真目光扫过众人,她自觉口舌笨拙,无法开解陈子诚,见着耶律楚材时眼前一亮:“晋卿,你执事最为公允。你且说说。”
    耶律楚材苦笑了一下,杨妙真倒真会找事。不过看看周围,能让陈子诚服气的,只怕也只有自己了。
    “《竹书纪年》中载,帝禹夏后氏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耶律楚材没有直接说对与错,而是引了一个典。然后才道:“以禹之仁。尚有诛防风氏之事,土人愚顽。显戮亦无不可,何况其内部纷争,便是韩终和不去挑动,只怕也免不了相互厮杀吧。”
    听得连耶律楚材都赞成韩平之做为,陈子诚却仍是心中不服,他摇头道:“只怕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