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37章

大明天工-第37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怎么办事的?”王兴跳了起来,怒道:“夏三不过是庶出,不受夏家待见,你们怕他作甚?他说是夏家的就是夏家的啊!”
    “可是,夏三的手上有字据!”余国忠无奈地说道。
    “字据?”王好贤脸色一变,双眼眯成了细缝,隐隐有精光透出。
    “是的,”余国忠点了点头:“此外,也未能抓到李三娃本人,许是给夏三藏了起来!”
    王好贤微闭着眼睛,淡金色的睫毛急速颤动:“夏三不能动,李三娃……李三娃也不能动……”
    “三叔不用担心,我听周彪说那李三娃与徐光启并没有什么瓜葛,甚至当日一起前往李家的卫学教谕陈义山,还曾说过李三娃不知进退,得罪了徐光启,”王兴在一旁说道,他决定对李彦动手之时,也打探过不少情况。
    “此话当真?”王好贤双眼乍睁又合,挥了挥手,示意魏大有先出去。
    等到魏大有离开,王兴才点了点头:“此事卫学很多人知道,另外小直沽的里正宋盘也说过,当日徐府转给李家五十亩旱地时,徐府的管事曾经讽刺过李三娃,若李三娃真是徐光启的弟子,必不至于如此。”
    “还有,徐光启当日见到黄金菜时,显wap。l6K。cN得非常意外……”
    “此外,徐家的人近日一直在寻人转卖几处宅子,李三娃却在村外大兴土木,为什么不卖给他呢?”
    “而据徐家看门的徐老头说,这李彦之前从未到过徐府,仅有的一次,便是转让田地的那一天,也只是等在门口,然后被徐管事打发了!”
    “徐家扫地的丫头也说,似乎曾听到徐光启说起过李三娃,却是叹息此人品行不端、目光短浅,而后出了黄金菜,也只是说看走了眼,似乎并非师生关系。”
    王兴一件件、一桩桩娓娓道来,有秘闻,也有公开流传的,当李彦因为黄金菜而变得名声炫目时,这些信息往往被人忽视,也只有王兴在周彪的影响下,一心复仇,才细细打探,挖出这么多的疑点。
    “少教主,这些事都是四公子交待小的打探的,当属确凿无疑,”余国忠道。
    “好了!”王好贤似乎终于被说服,小眼微微睁开一道细缝,赞赏地看了王兴一眼:“看来,你是做了不少准备。”
    王兴心中一喜:“侄儿记得三叔的教诲,做事前要多方考虑,仔细弄清情况,如今看来,那李三娃与徐光启着实没有师生的关系。”
    “便是真的,那又如何?”王好贤微微睁开眼,轻轻笑了起来:“本座可是听说了,当今皇上喜欢福王,对太子并不待见。”
    “再说,京里头也有咱闻香教的信徒,咱不惹事,可也不怕事。”
    王好贤笑了笑,发出指令:“等下,本座便去银鱼厂拜见徐公公,余总传头前往兵备道贾大人府上,与贾夫人说说咱闻香教信徒的惨事,王兴你这次做得不错,等会就给王总兵与几位指挥使准备点仪金,请他们晚上到闻香楼赴宴。”
    “李三娃,既然是你意图不轨在先,可就别怪咱不客气了!”王好贤眯上小眼,嘿嘿笑道。
    ——————
    PS:这一章涉及到很多官员,所以要查很多资料,折腾了很久,总算将天津的职官设置,以及当时任职的人给对上,因此也要对前面的一处作出更正,也就是此时的天津兵备道、按察副使是贾之凤,而之前提到的高邦佐已经卸任。
    此外,前面提到的按察分司,也就是道的另外一种说法,严格说来是道的前身,也一并更正。
    本章所涉及的几位官员,都是当时在任的,还有存疑的包括掌天津民间案件的清军同知、天津三卫的指挥使、锦衣卫下属官吏,到底是何人在任,若是有朋友知道的,恳请不吝指教。
    欢迎大家加群80636801
    正文 第五十回 特务头子
     更新时间:2009…5…9 15:18:15 本章字数:3032
    天津锦衣卫指挥使衙门,北镇抚刘侨步入正厅,与徐光启、骆思恭见礼后坐到一旁,锐利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李彦。
    北镇抚司专掌诏狱,精通刑名问案,天津窃案虽由骆思恭亲自坐镇,具体的事情却是刘侨过问。
    骆思恭虽然还有疑问,却也敏锐地意识到李彦提供的线索很可能是侦破窃案的关键,才让人将刘侨叫了过来。
    骆思恭让李彦将锁钥易于凑配的问题简单再说了一遍,刘侨听过后,沉吟片刻,也是提出骆思恭先前提到的两个问题:如何知道锁孔的形状、大小,以及如何潜入盗走财物。
    “此事二而一、一而二,若说最大的可能,便是有内应,这个内应要能接触到钱箱银库,必是家中重要人物。但几家大户,十数家中户尽皆失窃,总不至于每家都出了内应,”刘侨看着骆思恭说道,北镇抚司虽下属锦衣卫,但执掌诏狱,直接向皇帝负责,其地位并不比指挥使差多少。
    骆思恭与刘侨都是勋贵之后,又同属湖广人,平时走得比较近,闻言点了点头,看向李彦:“你刚才说还有下情,便现在说吧!”
    骆思恭脸膛漆黑,须发花白,声音洪亮威严却又不(手  机阅 读 1  6    k  。 c  n)
    (电  脑阅 读 w w  w 。1   6   k  。 c  n)失和气,让人听了很舒服,与传闻中特务头子阴险毒辣的形象全然无关。
    李彦起身向骆思恭、刘侨行过礼:“敢问两位大人,可信神佛之事?”
    “难不成,这事还与神佛有关?”骆思恭看了旁边的徐光启一眼,笑了笑。
    随即面色一整,拱手向西摆了摆:“骆某祭天地祖宗,忠于皇上,孝敬师长,仁义待人,但求问心无愧!”
    刘侨意味深长地看着李彦:“圣人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李彦看到徐光启微微颔首,不禁有些纳闷:自己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两位特务头子一个说话和气,一个文绉绉的,看上去更像文官,而且与徐光启的关系似乎也不错。
    从两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应该都是不信鬼神。
    李彦微微一笑:“两位大人高明。”
    “奈何很多愚夫愚妇,未知生,却要想着死后、想着来世,于是就有宵小之辈,趁虚而入,借着鬼神的名义,坑蒙拐骗,哄得这些人神智不清。”
    “有人不顾自己吃不上饭,省出银子作香钱;有人迷信神棍,甘愿让妻子女儿遭人玷污;甚至还有的人罔顾王法,竟然犯上作乱……”
    “两位大人明鉴千里,也一定知晓这样的事并不少见!”
    “你是说,这窃贼是和尚道士?”骆思恭皱了皱眉头,正如李彦所说,这种以神佛作为幌子行骗的案子并不少见。
    刘侨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李彦……你是别有所指吧?”
    “你想要说的,可是闻香教?”
    “闻香教?”骆思恭皱了皱眉头,疑惑地看了刘侨一眼。
    李彦点了点头,微微笑道:“镇抚大人想来是已经知道昨日小直沽发生的冲突,学生正是由此想到闻香教具有着令人担忧的煽惑能力。因此才稍微印证了一下,发现凡是失窃的人家,几乎都有人是闻香教的信徒;即便算不上信徒,也至少和闻香教的传头来往密切。”
    “想来,这不仅仅是巧合吧?”
    “有这样的事情?”骆思恭探询地看向刘侨。
    刘侨摇了摇头:“镇抚司一开始并未将办案重点放在内应上,这个情况还不清楚。”
    刘侨执掌北镇抚司多年,对天下刑案了然于胸,知道闻香教确实有这个能力,也像闻香教敛财的风格。
    闻香教利用鬼神蛊惑信徒成为内应,泄露锁孔的情况,因而可以很容易凑配出合适的钥匙,又在内应的帮助下窃走了财物,确实很有可能。
    不过刘侨进来之前,恰巧有下属说起李彦跋扈行凶,杀伤多名无辜百姓与闻香教教民,刘侨尚未来得及问清楚情况,碍于徐光启在座,也不好询问,只能先出言搪塞。
    骆思恭与刘侨合作多年,看出他有别的想法,便笑着勉励了李彦一番:“这个线索非常重要,徐大人当真是名师出高徒,若是能因此破得此案,本都督一定会给三娃请功的。”
    徐光启并不擅长刑名,以为破案在望,高兴地站起来道:“骆都督误会了,老夫并非三娃的老师,此事也全是他自己想到,与老夫并没有关系。”
    “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老夫便先行告辞,但愿两位大人早日破案,还天津百姓一个朗朗青天。”徐光启拱手说道。
    听到徐光启说他并不是李彦的老师,骆思恭与刘侨对视一眼,也不阻拦,将两人送出门外,刘侨看着平静离去的李彦,沉吟着说道:“这少年给我的感觉好奇怪,得让下面的人多做些调查。”
    “你不会怀疑他吧?这个李彦看上去少年老成,神态举止从容,就算不是徐光启的学生,也关系匪浅,应该不会有问题,”骆思恭转身向屋里走去。
    刘侨笑了笑,也跟着走进屋子:“倒不是怀疑他,窃案十有八九如他所说,和这个闻香教脱不了干系。”
    “那你刚才?”骆思恭坐回到椅子上,端起桌上的茶壶,对着茶壶嘴咕噜咕噜灌了一阵茶水:“还是这样喝茶舒服。”
    刘侨知道上司有这个喜好,笑着摇了摇头:“有人和我说这个李彦昨天杀了人,而我刚才试探,他没有解释,看上去徐大人也不知情,你我堂堂锦衣卫指挥使、北镇抚,总不能让人当枪使吧?”
    李彦走出锦衣卫指挥使官署的大门,抬头看了徐光启一眼,无法确定这位老人知道自己杀人的话,会不会帮助自己说情,所以刚才只能隐忍不提。
    “徐大人,耽搁了您不少时间,大人请先回去吧,学生还要去下兵备道衙门,”李彦扶着徐光启上了车,站在路旁行礼道。
    天津兵备道掌管天津军民政事,可谓地方最高军政官员,徐光启以为李彦是想将锁钥的问题告知天津道,捋须点头微笑:“窃案即便能破,锁钥的问题却依然存在,是要提醒贾大人注意防范,三娃你且上车,我与你一同前往。”
    “大人,锁钥之事,待案件侦破,天津道乃至朝廷各级衙门,都需要告诫百姓防范,无需此时特别告知,何况案情并未确定,过早公开反而不美,”李彦上车后,车夫便驾着马车前往不远处的天津道衙门。
    徐光启想到锁钥的问题若是过早公开,反而会让现在的锁具丧失安全性,便点头说道:“也好。”
    李彦想要借徐光启的势,但又不能让徐光启像刚才那样,坦白两人的关系,便想让他送过自己以后,马上离开。
    “学生去天津道衙门,是为田庄的事情,就不劳动大人了,”李彦道。
    徐光启以为李彦是因为刚才被骆思恭误认为两人有师生关系,想要避嫌,不由赞赏地点了点头:“田庄的事,可是为了那些番薯、包谷?”
    “算是吧!”李彦点了点头,这件事确实可以称之为“番薯、包谷引起的血案”。
    徐光启沉吟片刻:“老夫还要赶着进京,便不去见贾大人了。”
    “番薯、包谷一事利国利民,老夫可修书一封,请贾大人多加照顾,”徐光启道。
    李彦听了大喜,便让马车停在天津道衙门对面的路边,去了一旁的笔墨纸张店,借了笔墨,由徐光启在他那空白的洒金笺写上:小直沽卫学生李彦字三娃种番薯、包谷一事,利国利民,请贾大人多加照拂,河南道监察御史徐光启。
    此刻,对面的天津道衙门却是热闹非常,兵备道贾之凤登堂问案,天津总兵王洪、天津卫指挥使与镇抚、河间府清军同知也悉数到场。
    ————————
    PS:火箭输了,草根也偷偷懒,就两更了,不过这一章字数略多,稍补遗憾,明日继续努力!
    正文 第五十一回 当堂论辩
     更新时间:2009…5…9 15:18:15 本章字数:2273
    天津为实土卫,地方不设民政衙门,民间案件由河间府通判、河间府清军同知代管,此案涉及人命,驻跸天津的清军同知不敢自专,只能上报给天津兵备道。
    现任天津兵备道、山东按察副使贾之凤看了此案的口供文书,对案情基本了然,李家藏有军中兵器白蜡杆长枪十数杆、刺死七人、刺伤多人的事实基本清楚。
    李家的家丁、长工们对此也供认不讳,但却指认闻香教信徒聚众冲击李家田庄,此事也基本确认。
    案情无需多问,但如何判定双方的行为,却有争议,李家咬定闻香教教民意图抢劫李家财物,他们只是自卫,闻香教的传头却声称他们只是要在那边举办一个祭拜仪式。
    贾之凤扫了一眼堂下的李家人,让他吃惊的是其中竟然有两个秀才,两人说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使得贾之凤也不敢随便定案。
    “嗯哼!”贾之凤清了清嗓子,看向两边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