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89章

大明天工-第189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承宗看了李彦一眼,见他微微摇了摇头,略一犹豫,便按照魏、客二人眼下的地位,定下葬礼的规格。
    赵彦、崔景荣和朱延禧也是刚刚给魏忠贤捋去官职,离京以后,就给李彦安顿起来,才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宫里。
    李彦知道这些大臣往后未必会跟自己步调一致,甚至他们还可能反对军事政变,但在这个时候,他们起码能够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
    李彦希望政变以后能够平稳过渡,而不是让这个国家陷入纷争。
    朱由校将孙承宗定下的规格提了一级,原内阁大学士朱延禧出言反对,这个因为反对称魏忠贤为“元臣”的大学士认为如此规格并不合适,应当由法司审勘,如其有罪,则不应风光大葬。
    朱由校小脸苍白,滚落大颗大颗的眼泪,唬得几位大臣不知所措。
    李彦连忙站了出来,并支持对魏忠贤依高规格下葬,在他看来,这是末节,并不值得过于计较,何况对魏忠贤的厚待,并不代表阉党能够得到宽恕。相反,在这个问题上向朱由校做出让步,则在其他问题上就可能获得朱由校的配合。
    朱延禧、崔景荣等人能够在阉党横行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到最后,说明他们都不是迂腐之人,而面对阉党的气焰,又能坚持自身立场,品性也不用怀,他们相互看了两眼,最终还是没有说话,在这个问题上向李彦和朱由校做出了让步。
    李彦见状也舒了口气,若是杨涟等人在此,定然不会同意,那事情就会比较难办。
    朱由校欣慰地看了李彦一眼:“那就这么办吧,孙师傅,这件事就麻烦你安排一下。”
    “臣领旨!”孙承宗目光复杂地看了李彦一眼。
    朱由校点了点头,显得非常疲惫:“魏……朝政方面,各位大人看着安排吧,朕累了,朕先去休息。”
    朱由校说着就起身向里屋走去,因为知道皇后就在里面,大家也不好跟过去,站在原地面面相觑,如此重要时候,皇上距离将事情全都丢给他们,不管不问,甚至连一点表示都没有,他们又知道如何处理?
    李彦直起身,回头一看,几位大人都直勾勾地盯着他,孙承宗捻须说道:“李大人真的打算给魏忠贤风光厚葬?”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本官知道诸位对今日之事定然另有想法,只不过眼见朝中正派官员纷纷罢斥,魏阉权势日渐嚣张,如不及时予以制止,恐怕后果不堪设想,本官也只好逾越了。”
    孙承宗摇了摇头:“当日杨一清也曾设计除掉刘瑾,李大人今日所为,虽然逾越,也并非不可,只是如何善后,李大人可有准备?”
    孙承宗也知道,现在皇上不想管事,在他们几个人当中,李彦品级最低,却手握重兵,已经将京城控制在手,此时他说的话才最管用。
    当然,若有李彦有什么非分想法,孙承宗等人也未必会俯首帖耳,众人都直勾勾地盯着李彦,是敌是友,就等着他的一句话。
    李彦点了点头:“本官已经让人封锁了京城,皇上签发的圣旨也已经发出,京城周围的军队,除复辽军以外,一律不得随意调动;宫里放出去的消息,将会说建奴的刺客行刺,魏忠贤、客氏等人遇刺身亡……”
    “李大人,你这是何意?”朱延禧挑了挑眉头,他和孙承宗一样,都曾做过朱由校的老师,而且在场几人当中,他的内阁大学士地位最高。朱延禧觉得魏忠贤已经死了,那此刻就该清算此人的罪行,而不是继续遮掩。
    “李大人应该知道,不管你怎么遮掩,也无法掩盖历史的真相!”做过礼部侍郎的朱延禧说话倒是毫不留情。
    李彦拱了拱手:“朱大人误会了,本官的意思只是对外这么说,史官自然可以真实书写,魏忠贤的罪行,依然要着三法司查问清楚,犯法者皆不能放过。本官之所以要这么做,是想维护京城、乃至大明的稳定。”
    “本官在辽东征战多年,深知我大明虽然国力强大,然而内忧外患亦是不少,一旦内乱不休,则外患将至,为今之计,只有众志成城,方能实现我大明中兴。”李彦慨然道。(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三零回 内阁
     更新时间:2009…11…30 19:57:13 本章字数:4657
    延禧目光微微一凝,崔景荣、赵彦等人也眉头紧锁,地望着李彦,承认,李彦说得这话确实不错,唯有朝廷上下一心,方能扭转大明今时今日的颓势。
    虽然辽东战局逐渐好转,津、山东、江南等地工商贸易发展繁荣,大明所面临的财政危机,因为政治危机而变得更加糟糕,丝毫没有良好改观的迹象。
    作为久经官场的朝廷重臣,崔景荣等人也清楚此次政变以后,朝廷的权力必将重新洗牌,李彦话中的意思也很清楚:魏忠贤可以不追求,甚至安享死后尊荣,但是清洗阉党,肯定是必然的,这也是历次朝争当中,必然会出现的。
    至于李彦所说的众志成城,显然是美好的愿望,做官做到他们这种程度,除了给家族和团体争取利益,对于身后事,乃至历史的地位,也都会考虑,若是能成为中兴名臣,显然是大家都愿意的。
    李彦说完这些话,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描绘一个美好的愿景并不难,难的是得到大家的认同,并且是内心的真正认同,并将这个愿景置于其它因素之上。
    李彦始终认为,偌大的官场,不缺少具有上进心的官员,之所以未能表现出来,一则是有着上进心的官员,也并不是圣人,他们同样有私利,有欲望,私利与欲望面前,如何平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取舍以及冲动,很少有人能做得十全十美。
    其二就是制度和环境,其实都可以概括为“规则”,前者是硬规则,后者是软规则,软规则依靠习惯、风俗、道德等进行约束,纵观人类历史,硬规则不硬地情况,软规则总是会慢慢腐化、变质。
    而此时的大明帝国,硬规则的破坏,软规则的变质,显然已经达到一个很糟糕的程度。
    骆养性坐镇五军都督府指挥各营的军事行动,事实上按照之前制订的计划,复辽军各部都在按部就班,好像训练演习一样,一个个实现先前制订地目标,虽然中间也曾出现过一些意外,基本上都得到了控制,总体进程,甚至要比最乐观的预计还要顺利。
    复辽军毕竟是一支按照后世经验,经过严格训练以及战场锤炼出来的强兵,其纪律性,以及强悍的作战能力,远非京城这些传统的军队可比。
    事实上。当骆养性离开皇宫地时候。整个京城差不多已经完全为复辽军所控制。包括锦衣卫控制地北镇抚大牢。也给顺利拿下。
    锦衣卫大牢是这次行动地一个重点。由巩永固亲自带着两个旗。也就是两百多人发起攻击。复辽军地战斗方式是锦衣卫那些留守士兵所不熟悉地。手雷爆炸物、火铙、快速地冲击。以及迅猛地近身格斗。都让他们猝不及防。无心应战。
    就单兵近身格斗来说。有地明军精锐未必会差很多。然而复辽军很少会给他们一对一地战斗机会。虽然总兵力不多。但是他们总是能够利用迅猛地冲击。冲开明军地阵列。使其防守阵势变得支离破碎。并形成局部上地兵力优势。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这样麻烦。因为当复辽军开始发起冲锋地时候。明军往往已经崩溃。
    拿下镇抚司大牢以后。巩永固一边安排兵力转用。一边寻找杨涟等人。并核实诏狱中地其他人。辨明身份。以便处理。
    自从魏忠贤出任东厂提督太监。赶走骆思恭、刘侨等人。扶植田尔耕、许显纯等阉党死忠。北镇抚司已经成为魏忠贤打击异己地工具。这里面关着地人。很多都是遭到阉党迫害地。敌人地敌人就是朋友。虽然不能全信。有时候也能利用一下。
    巩永固并没有花费太多地时候,就找到了关在特殊房间里面的杨涟等人,因为他们几个每天都给许显纯变着花样折磨,巩永固看到他们地时候,也觉得惨不忍睹。
    巩永固久经沙场,而且和骆养性从前一样,喜欢冲在前面,如今也算是一员宿将,战场上怎样的血腥都曾经看到过。即便如此,他也觉得杨涟等人的情状太过凄惨了一些。
    然而,杨涟等人依然保持着神志的清醒,当巩永固告诉他们,魏忠贤已死,请各位大人出去疗伤的时候,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魏大中等人全都不愿,他们希望能够见到皇上。
    本来,按照之前的计划,也是要在攻破锦衣卫以后,迅速送杨涟等人前往皇宫,以在皇上面前揭穿魏忠贤的真面目,巩永固虽然不忍,倒也硬下心肠,让人安排护送几个人前往皇宫。
    复辽军已经控制了京城,前往皇宫自然一路顺畅,不过照顾到杨涟等人的伤势,速度就慢了一点,等到了宫里,正好是朱由校下旨厚葬魏忠贤,不愿打理国事,进了里间,李彦和几位重臣说话的时候。
    看到杨涟等人,孙承宗以及几位并非东林派的官员都是悚然动容,朱延禧愤然说道:“此等贼子,当真目无王法。”
    此刻,杨涟等人见不见天启,对李彦已经没有太大影响,不过最终他还是在门外禀奏了一声,朱由校对在万历、泰昌、天启之间两次继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杨涟、左光斗显然有着不错的印象,很快走了出来。
    在看到杨涟等人的惨状以后,忍不住滴下眼泪,温声抚慰杨涟等人好好养伤休息。
    杨涟能够在魏忠贤权势方张的时候,即上疏指斥其二十四大罪,性情最为暴烈,当即拖着残躯趴在地上,请求皇上严惩魏阉极其党羽。
    杨涟的执着,向来出名,左光斗、周朝瑞等人,也皆是刚烈之辈,此刻魏忠贤、客氏已死,朱由校伤心绝望之余,却也不忍加罪于死人身上。
    李彦虽然手握重拳,不过一直没有进入朝堂,他地官职和权力都是在辽东打出来,这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朝堂上发生的争辩。
    杨涟
    持,孙承宗等人不发一言,李彦想从中调和,刚说了让杨涟给骂了回去,到了最后,朱由校索性哭着躲房间里去,让孙承宗看着办。
    杨涟他们就要孙承宗表明态度,孙承宗苦笑着看了看李彦:“李大人,此事终究要让含冤受辱的大臣和百姓信服才是。”
    李彦看了一眼杨涟等人,微微点了点头:“这是自然,我等等会再向皇上禀明,杨、左诸位大人但请放心,魏忠贤已然伏法,阉党也容不得他们逍遥,诸位还是回去好好养伤,早日出来理事,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还要有赖各位大人的才干。”
    李彦模棱两可地给了杨涟等人回复,不等他们抗议,就让下面的兵士护送他们离开,转身对孙承宗等人微微笑道:“诸位大人,天亮了,咱们也该做事了,当务之急,是让京城的局势尽快稳定下来。”
    孙承宗、崔景荣等人都点了点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确实就是稳定局势,然后才是权力格局地洗牌。
    能够做到现在的位置,孙承宗等人无一不是天纵之才,崔景荣、赵彦也曾经为方面官员,他们处理政务的手段和能力,是李彦远不能比的。
    很快,一道道的指令发布出去,京城戒严、部分衙门官吏照常理事,以皇上名义发出布告,除布告上的官员之外,一切正常,道明只惩首恶。
    看着孙承宗等人娴熟地处理这些日常性地事情,李彦就知道今后的朝廷依然离不开他们,而在中枢,复辽系缺乏能够说得上话的成员,甚至连这样地盟友也比较难找。
    这些事情处理起来也比较快,而且朱由校不管事,李彦又实际控制了皇宫内外,只要他们几个人商议通过,就能用印直接发下去。
    李彦这时候又发现一个问题,基本上大事小事,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皇帝的大印才算有效,由此可见皇帝手中的权力是如何的巨大,也就能理解为何魏忠贤得到皇帝地宠信,就能将曾经众正盈朝的东林打到绝境。
    如今,只要李彦他们这几个人达成一致,就能直接用印发布,也等于大权在握。
    李彦、内阁大学士朱延禧、大学士孙承宗、吏部尚书崔景荣、兵部尚书赵彦,这五个人组成了临时内阁。
    一道道的指令发出去,消息也不断反馈过来,包有才搜集信息的才华毋庸置疑,李彦也不瞒着孙承宗他们,直接给他们看了,其精细程度,让孙承宗他们惊讶不已,也意识到李彦对于京城的控制,已然非常严密。
    事实上,因为李彦手上拿了玉玺,临时内阁所作出的决定,都需要取得他地同意,当然,因为在稳定局势这一点上,大家的态度相同,所以并没有出现太大分歧,即便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