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54章

大明天工-第154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天色放亮,阿敏没有指挥好不容易整顿起来的建奴大军向北攻击,而是选择了撤退。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是因为对面的明军太难对付;二是他收到努尔哈赤的信件,知道辽西主力已经赶回来;三是建奴发现明军在汤站等地,所驻守的兵丁数量都很好。
    这一次撤退,阿敏放弃了向北的可能,而是向西、向南,然后与辽西的主力遥相呼应,将那些该死的明军全部都留下来。
    明军两路大军汇合,军中的骑兵加起来也有好几千,虽然正面作战,李彦还舍不得,骑兵毕竟太贵,不过这些骑兵用来骚扰、追击,倒是很合适。
    虽然不会硬碰硬,不过有这么一支骑兵在周围出没,建奴的撤退速度也受到影响,留下来断后的大军力量要是少了,会被明军干净利落地吃掉,要是留得多了,那还不如不退,全部都留下来战上一场。
    正文 第一八零回 工事专家
     更新时间:2009…8…18 19:17:53 本章字数:3610
    在明军的骚扰下面,阿敏的撤退进行得很不顺利,明军不仅有骑兵咬住他们的尾巴,明军的步兵也不知疲倦似的,在丘陵间不停穿插,然后利用有利地形,干扰建奴骑兵的正常撤退。
    明军的骚扰给建奴的撤退带来了很大麻烦,也仅仅是麻烦而已,小股的明军虽然像林子中的野狼一般,滑溜无比,但也不敢招惹建奴主力。
    吃了几次小亏以后,阿敏索性让大军聚集在一起,沿着开阔地带一路疾行,才算是摆脱了明军似乎无处不在的骚扰。
    当然,所谓的疾行也只是相对的,五六千大军,还有马匹,不管是吃东西还是大小便,都是件麻烦事。
    要不是在大虫河畔领略了明军的强悍,阿敏甚至恨不得回头去与明军决战,也好过现在如丧家之犬一般。
    但是大虫河之战,明军长枪阵的强悍让阿敏知道,这支明军绝对不一般,他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支步兵能够正面抗衡骑兵冲击的。
    但是,大虫河畔的明军做到了,要知道,那仅仅只是三到四千长枪兵,而在临江大营增援以后,明军在大虫河畔的兵力已经达到两万多,数倍于建奴,阿敏觉得这个时候绝对不应该继续浪费时间,火速跳出包围圈,才是最佳选择。
    关键时刻,阿敏并没有意气用事,他的决定也挽救了这支建奴的命运。
    大虫河之战,以建奴主动撤退而告终,某种意义上来说,明军的战略目的,也就是杀伤建奴有生力量并没有做到最好,建奴的主力其实还是从战场上撤走了。
    义州之战、临江之战、大虫河之战,以及攻占汤站堡、险山堡的战斗,明军都是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大部分都是汉军。或者是仆从军,真正杀伤的建奴主力,可能还不到一千。
    不过,在建奴主动撤退以后,王国兴也没有发起追击。除了灭虏营三个骑兵哨,以及镇江营三个步兵哨利用地形做了一些骚扰,复辽军主力回师收了镇江堡,就地休整。
    虽然建奴地骑兵有机动优势。王国兴本来还是可以追一追。毕竟大军行动比地不是个体速度。复辽军最强调运动战能力。利用丘陵地带地地形。复辽军完全有机会留下一部分建奴。
    王国兴放弃追击地原因。是因为刘家坳和金州那边都已经送来消息。征伐辽西地建奴主力已经出现在辽东。
    就在努尔哈赤与代善、皇太极领着大军出现在铁工城地时候。莽古尔泰、乌尔古岱也率领三万建奴铁骑出现在岫岩。复辽军如果追击阿敏。很可能被莽古尔泰抓住机会。所以生性谨慎地王国兴及时收缩兵力。开始巩固镇江堡…义州防线。
    虽然没有能够歼灭大量建奴有生力量。但是东江战役地另外一个战略目标。重整镇江防线倒是顺利达成。
    东路、南路军经过长途奔袭。先后打下义州、汤站堡、险山堡。并建立了临江大营。收复镇江堡。依托镇江堡、义州城以及临江大营。就可以重新获得对鸭绿江河道地控制。
    随着二月份天气逐渐转暖。在得到水营舰队地支援以后。鸭绿江防线将变得难以逾越。明军可以利用东岸地朝鲜作为根据地。保障东江一带地军事行动。
    义州城与镇江堡一东一西,牢牢卡住鸭绿江水道。并互相支持,加上临江大营的牵制作用,复辽军在西岸也牢牢地打下一颗钉子,进可攻,退可守。
    至于汤站堡与险山堡,复辽军根本就没打算要,平时也就驻守一两队骑兵,当作前方的哨所。
    大军退居临江大营,东江卫早就安排辽民和朝鲜的民夫修缮大营工事,以及镇江堡的防御工事。
    虽然短时间里,根本无法建成金州或者铁工城那样地坚固堡垒,不过临江大营之战,使得复辽军的军官们发现地下工事,与地上工事一样,可以很有效地阻碍建奴骑兵的行动,为步兵赢得战斗的时间与空间。
    复辽军每次出征,都要征召组织大批的辅兵、民夫,由于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些人平时为民,从事屯田、开矿或者在工厂里干活,一旦发生战事,除了保证必要地生产,都是被组织起来,成为辅兵。
    高锦原来也是北京城的纨绔,兵战俱乐部的早期成员,脑筋很灵活,喜欢打巧仗,用自身的优势去欺负敌人,不过他在兵战棋,以及军中的表现一直都不怎么样,原因就是他小器,不敢打硬仗,为了一点点损失也要计较半天。
    兵战棋与战争从来都是以胜利为目标,虽然保存自身的实力也很重要,但有的时候,牺牲是必需的,损失更是必然存在地。
    高锦在这方面始终放不开,直到后来出了练兵棋,他才发现自己比较适合地工作是练兵。
    不过练兵虽然很重要,甚至是决定意义的,但是与战场总要隔着一些距离,这对高锦来说,也是很不甘心地一件事。
    到了第二次金州之战取得胜利,高锦发现工事对于战斗的作用与兵器一样,都十分重要。
    高锦也曾经设计了不少地兵器,但都是一些小花样,虽然有些确实挺实用的,但无关大局,由于技术方面的了解太少,高锦在兵器设计上的成就始终有限。
    但工事却不一样,工事不仅直接与战场相关,似乎也不需要专业的设计、制造技术,高锦认为这才是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金州城、铁工城的棱堡工事,高锦都曾参与,后勤部、生产部的工匠也都发现,高锦虽然不太懂技术,但是想象力很丰富,而且精于算计,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并给敌人造成麻烦,他想出来的办法,有的确实很不错。
    高锦也有意识地学习工程上的技术和原理,虽然很难一下子精通,但了解一些常识,能够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足够。
    经过金州城、铁工城的修筑,高锦也确实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工事设计专家,他本人也从复辽军转到后勤部,一旦有战事,后勤部组织辅兵,高锦就会成为工程营的千户营官。
    东江战役前夕,高锦也是早早来到东江战区的铁山,成为东江卫工程营的营官,并主导设计建造义州城临江堡垒,包括后来让阿敏碰得头破血流的临江大营工事,也全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临江大营抵住了阿敏连日的进攻,取得的战果甚至要比大虫河之战更大,其复杂的地面工事设计,功不可没,也使得高锦在东江战区军事主管骆养性眼中的地位陡升。
    义州城西之战的瑕疵,使得骆养性一直在反思步骑对战的因应之策,临江大营之战,无疑很有参考的价值。
    东路军与南路军会合以后,王国兴作为辽南地位最高的武将,自然也是东江战役的一线最高指挥官,不过王国兴并没有插手镇江义州防线的构筑,这是东江战区需要考虑的事情。
    骆养性对高锦信任有加,就将这件事交给他来负责,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构筑牢固的防线,以应对出现在岫岩城的三万建奴主力。
    镇义防线原先的计划就是镇江堡和义州城的城墙与堡垒,也没有想到辽西的建奴主力会这样快出现在东江附近,现在留给他们的时间,显然不够完成镇江堡垒的修筑,甚至义州城的临江堡垒也无法完成。
    高锦现在俨然已经是工事设计方面的专家,不过在他心目中,李彦才是真正的大师,他捣鼓出来的这些东西,很多都是在和李彦交流时,由李彦提出来的,譬如壕沟,虽然大家都会挖壕沟,不过却是阻拦敌人越过的障碍而已,谁都没有想过,壕沟也可以成为步兵行动的掩护。
    单一的壕沟虽然不能阻挡骑兵,但要是地面上都是壕沟,壕沟的对面还有铁丝网、石块、木刺等障碍,骑兵就会失去快速行动的可能,变成步兵,临江之战,建奴就是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为了应对紧迫的军事压力与大战可能,高锦调整了原先的镇义防线设计,义州城临江堡垒要继续造,镇江堡也要修缮,不过重点却是在临江大营,已经镇江城外重新构建复杂的壕沟防御体系。
    相比筑城的难度,在地面上开挖深沟就要快捷很多,加上辽南铁器供应的充裕,工兵铲已经成为步骑兵的制式装备,工程营中各种铁锹、铁铲更是数量众多,只要组织到充分的人手,就不用担心缺少工具。
    建奴的主力虽然得以全身而退,但是军中的扈从、胁迫的百姓却不能一起带走,复辽军还是抓了不少俘虏,正好用来挖掘镇江堡城外的壕沟。
    灭虏营三个哨骑兵,与镇江营三个哨步兵“护送”建奴大军离开汤站堡一线之后,回师的过程中,也顺带收拢附近没有离开的辽民、百姓,将他们编入东江卫,也都参与防御工事的修建。
    并没有想到阿敏会陷入困境的莽古尔泰,在抵达岫岩以后,并没有急着增援镇江堡一线,而是选择了攻打岫岩附近的刘家坳大营。
    正文 第一八一回 辽南铁壁
     更新时间:2009…8…19 1:18:12 本章字数:2407
    南路军在北进途中,曾经在刘家坳大张旗鼓修筑营寨,在参谋部的计划中,这一营寨也确实可以应对建奴数千人的攻势。
    刘家坳大营的存在,除了初期制造假象,迷惑岫岩城的建奴以外,也确实可以牵制建奴在岫岩、凤凰城的兵力,同时作为孤山大营的前哨,禁戒并保护粮道。
    复辽军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岫岩,攻取镇江、义州以后,孤山的粮道已经失去价值,在莽古尔泰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刘家坳大营的三营驻军,已经撒开腿脚撤回了孤山大营。
    虽然实际上是从容撤退,负责孤山、刘家坳一线的选锋营哨官宋尚策还是在大营的地面,以及撤退的道路上洒下很多粮草,遗留了一些器械,装出一副仓惶撤退,并且放出孤山大营物资充足的风声。
    占领刘家坳大营以后,莽古尔泰很快得到阿敏撤退的消息,不过并不是战败,而是主动“撤退”,撤退的缘由是明军主力会师,阿敏希望能与莽古尔泰会师以后,再以优势的兵力,回击镇江。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是后金四大贝勒,相互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大的矛盾,但多少也有些猜忌,莽古尔泰对阿敏的说法就很不以为然,乌尔古岱也估计阿敏吃了亏,不然不会有如此动作,不过他们也没觉得阿敏会败,所以还是按照原计划,南下进攻明军在孤山的大营,想要夺取那里的大量物资。
    明军地孤山大营作为南路军地辎重大营而建。没有高大的城墙。虽然工事相对完备,但也比不上临江大营的巧妙,并不足以挡住建奴大军的攻势。
    但孤山大营的地势却要比临江大营更好,依山临海,更重要的是有着舰队炮火地支援,竟然是硬生生打退了建奴大军的三次进攻。然后趁夜登船渡海,退往海上不远处的鹿岛。
    驻守刘家坳的三个哨退到孤山以后,孤山大营的兵力达到五个哨,其中三个哨是金州营的新兵,两个哨是选锋营地老兵,重新编组以后。也就成为新的金州营。
    新编金州营在鹿岛短暂休整,就再次登上更大的海船,返航前往铁工城,在东江战役局势渐渐明朗的同时,努尔哈赤在南线集中兵力,开始强攻铁工城。
    在铁工城、金州城连续碰壁以后。努尔哈赤更是得到阿敏撤出镇江堡的消息。虽然阿敏没有说自己打了败仗,只是说两支明军最终会师。兵力上处于下风,打算与莽古尔泰会合以后。再回师镇江,全歼这股明军主力。
    但努尔哈赤何许人也?那也是一代雄主。自然不会轻易为阿敏地粉饰之词所迷惑。阿敏虽然讳言战败。事实上也确实不能说他战败。毕竟主力还在。
    但是。努尔哈赤却从中看到了要点。阿敏攻打临江大营多日。却不损明军东路军地筋骨;在大虫江野战进攻立足未稳地明军南路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