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清朝的太监 >

第278章

穿越清朝的太监-第278章

小说: 穿越清朝的太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也看出了萧然的意图,分明是要触动清王朝的根基!而通过这样一封颇为暧昧的书信,很明显是在向萧然暗送秋波,希望他能够到江南去,两人联手,以图大计!
    萧然恍然大悟。叫过那名信差,详细询问了一番才知道,这人乃是李鸿章的亲随心腹,因怕电报局耳目众多走露了风声,这才特意命他带来亲笔书信。这厮奔波了半个多月才到京城,而那个时候萧然正在碾子山阻击三国联军,一直到京师为曾国藩封锁,他听说火器营到了通州,好不容易混出城来,快马加鞭的赶来送信。
    从这一番周折,当然能看出李鸿章是在有意的避开曾国藩,迫切希望能够与萧然直接接触。对于曾李二人的关系,萧然从后世读过的《曾国藩传》跟《李鸿章传》上面也多少了解一些。当年李鸿章投奔曾国藩,深受厚待,尽管当时李鸿章不过是曾国藩帐下的一个幕僚,但是曾国藩对李鸿章格外看重,甚至关心他的性情、习惯乃至饮食起居,事无巨细。而李鸿章对于曾国藩,也始终感恩戴德,他自己曾经说过:“我从师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随时、随地、随事,均有所指示。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指南针,获益匪浅。”
    但是曾李二人,性情又有截然不同的一面。曾国藩一生谨慎有余而魄力不足,李鸿章则向来是作风明快,处事果决。每当曾国藩遇到大事犹豫再三之时,往往是李鸿章几句话帮他拿定主意。咸丰十年的时候,由于江南大营移军祁门和弹劾徽州守将李元度这两件事情,师生二人产生了严重分歧,最终导致李鸿章愤而离营。而通过后来一系列的事实证明,从这时起李鸿章的战略眼光及用人眼光,都已在曾国藩之上。
    李鸿章这次出走,还是后来胡林翼、郭嵩焘等人劝说,再加上曾国藩的再三招请,才于第二年夏天重回湘军。而从这时起,李鸿章就已经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到了丰满自己的羽翼、发展势力的时候了,受命组建淮军,渡江去了上海。李鸿章这人跟曾国藩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的野心。而萧然恰巧还知道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历史上的李鸿章,曾经差点当上了中国的第一任总统!
    第八卷 混迹后宫 第一百七十一章 谋定(中)
     更新时间:2008…10…14 0:11:30 本章字数:2983
    历史上,三十多年之后的公元1900,》:L犯安、慈禧两宫太后仓皇出逃,杳无音讯。时东南无主,当地督抚有意效法美利坚,自组共和政府,推选李鸿章出任总统,而李鸿章也有意担任,后来由于两宫太后在西安出现,方才作罢。关于这一段历史,后人亦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毕竟是野史传闻,究竟属实与否已无从考证。不过在那个敏感的时期、有这样敏感的传闻,让人很难相信仅仅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
    而李氏当时的政治野心,从另一些史料上也可窥一斑。八国联军进京时,李鸿章出任粤总督,与当时在广州的孙中山,关系十分暧昧。孙中山一直希望能够联合李鸿章,实现两广独立,并得到时任香港总督的英国人卜力的认同,极力斡旋于孙李之间,希望促成此事。此时的李鸿章已经出访西方列国归来,亲身游历、亲见亲闻,让他对西方社会制度产生由衷的赞叹,并在演讲中一再大声疾呼:“五洲列国,变法者兴,因循者殆”,包括戌戌变法中也以“维新之同志”自居,充分表达了对西方制度的青睐。并且在变法失败后,面对慈禧下达的捕杀康梁余党的诏令,他甚至说出“我决不做刀斧手”这样逆迹昭然的话来。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事情,孙中山、卜力都对“孙李合作”,实现“两广独立”而寄予厚望。而一向行事果决的李鸿章这一次却是模棱两可,态度暧昧,很难让人相信他对清王朝、对慈禧老佛爷忠心不二,从来不曾有过越俎代庖的野心。而当朝廷一再诏令敦促李鸿章赴京城主持局面、代表朝廷与洋人议和,并开出了复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一把手交椅的价码(李鸿章曾于1870年就。。国的幕府老大,把持政务二十五年之久,直到甲午战争失败,才被解除官职,投置闲散),临行之前,李鸿章曾经在所乘坐的平安号轮船上于港督卜力有过一番秘密谈话,似乎让某些谣言进一步地得到了印证。
    当时李鸿章没有任何铺垫,开门见山的问卜力:义和团在北京攻击外国领事馆,如果各国公使被杀害的话。列强就可以合法的干预中国政局,如果是这样的话,列强希望谁来当中国的皇帝?想了想又意犹未尽的加了一句:也许是个汉人?
    李鸿章的直接,显然是出乎卜力的意外,尤其是最后的那一句,更让卜力感觉到了一种强烈地暗示。斟酌了半天,才回答说,列强“大概会征询他们所能找到的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意见,看怎样做最好”。而李鸿章微笑无言,良久才讳莫如深的说了一句:“慈禧太后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
    李鸿章在政治上是异常狡猾的。他的真实内心世界,萧然当然无法洞悉,但是他却坚信,至少有那么一瞬间。两广独立的总统,或是当皇帝的梦想,曾经在李鸿章的脑海中盘亘过。对于萧然来说,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便已然足够。尽管李鸿章最终也没能坐上总统或皇帝的宝座,这或许是因为两宫太后西安重现而令李鸿章感到时机未到,又或许是对清王朝这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担心。但是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萧然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作为这段晚清历史地一剂催化剂。他完全可以令李鸿章的政治野心无限膨胀起来。而这本身也正是他倒清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现在李鸿章主动送出了秋波,这不能不让萧然倍感惊喜。李鸿章的政治眼光超卓不群。很显然他已经洞悉了中国即将到来地一场暴风骤雨,并且已经清醒的意识到了未来历史的走向,选好了该站到那个队列中去。仅凭这一点,就已经是亡羊补牢地曾国藩所不能比拟地。
    面对历史地洪流,其实就像面对命运的**一样,通常只有两个选择,或抗拒,或享受。如果说曾国藩即将因为反抗而承受更大地痛苦,那么李鸿章无疑是聪明的,他选择了后者。
    按萧然当初所想,联合李鸿章,其实是他整个计划中变数最大的一个环节,也是事关成败的最重要的一步棋。这步棋不动,胜负委实难料。而李鸿章的这一纸来书,让萧然悬在心头最重的一块大石终于
    |九月蟹肥,与君同饮。
    萧然的毛笔字实在是不敢恭维,怎么看怎么像一溜圈圈,不过那信差显然定力甚佳,居然没有笑出声来。萧然大喜,当下赏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命盛左亲自选派得力兄弟,一直把他送到州境内,确定安全才让他独自赶回上海复命去了。
    圣驾到江宁,正是李鸿章的地盘,看来迁都大计只是时间问题了。现在就只剩下一个京城的曾剃头,萧然还不知该如何摆平。应该说曾国藩看人的眼光的确是毒的很,跟萧然只接触过那么两回,就把他这人的风格秉性基本看透了。一招釜底抽薪,也恰恰拿住了萧然的七寸。公平来说,萧然这人压根就不是什么干大事的人,缺乏那种心狠手辣、杀伐果决的气魄,相反的对家人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推不推得倒满清倒还在其次,老婆孩子,还有那个心理上的后娘、血缘上的亲娘,这些对于他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1 6 K小说网。手机站wap.16 k.cn
    另外,就算他能不顾妻儿的死活,现在也已经不具备跟曾国藩鱼死网破的条件,原因很简单,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再加上一个蒙古,这些势力都已为曾国藩所掌控。真要动用武力的话,无论结果怎样,一场将比长毛兵祸更加残酷的战火,都将摧毁这片广袤土地上刚刚建立起来的安定与繁荣。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萧然不希望看到的。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动用武力。
    怎么办?萧然仍然是愁眉不展。当然,如果兰儿真的像林清儿猜测的那样,肯调转枪口来帮助萧然,以太后的名义来安抚僧格林沁、若阿纳颜等势力,背后里摆曾国藩一道,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但是兰儿那样的女人,真的会放弃权力欲望,放弃一切来帮助自己么?
    兰儿,兰儿……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萧然轻轻叹了口气。忽然想起林清儿说的话:一个女人,无论再怎么要强,也终归需要有个男人来依靠,你对兰儿尚且狠不下心肠,那么你就真认为兰儿会对你如此绝情么?
    兰儿真的是对自己动情了么?她之所以不肯搬出冷宫,难道真的是一直在等着自己亲自把她接出来?这样说来,兰儿真的……爱上了我?
    萧然直到她对自己一向有好感,但这究竟是不是难以割舍的爱,他还是不敢确定。倒不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事实上无论是他俊朗的外表,温存体贴的性格,还是在当时那种封建保守氛围下他身上所特有的、典型后世男人才会具备的对女人的温柔跟风趣,对于那个时代的女人来说,无疑都具备致命的杀伤力。只是兰儿这个女人的心机跟手腕儿,不能不让萧然再三思量。
    就在他苦苦思索对策的时候,意外的是曾国藩竟然直接派人来了。
    说是意外,其实倒也在情理之中。曾国藩正是看出了他的弱点,才会公然封锁京城,这个时候也正是提条件谈判的绝好时机,如何肯轻易放过?派来送信的是两名心腹,一名是亲随侍卫,还有一个是他的幕僚,趾高气昂的来见萧然,劈头便道:“咱们大人有请,邀萧总管叙叙旧。大人说了,听说萧总管很喜欢京城春秋楼的菜式,特地为您准备了酒宴,萧总管该不会不赏脸吧?嘿嘿,这就跟咱们动身吧!”
    颐指气使,孰无半分恭敬之意。盛左以下,都气的咬着牙花子脸色铁青,恨不能一巴掌将二人拍死。花和尚一步跨了过去,双手伸出各揪住一人衣领,奋起神力居然将两人都提得双脚离了地,瞪着火爆爆的眼珠子,怒喝道:“妈了个巴子的,找死是不是?再给老子说一遍!”
    两个人中,那名亲随侍卫倒也有一身不错的武艺,可是也料不到花和尚说动手就动手,措手不及被揪了个正着,当不得对方力气大,给提在半空中,使不出半分力道。那幕僚更是吓得脸色煞白浑身发抖,看样子随时都有可能抽过去。萧然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和尚,把他们放下。二位,我这兄弟是粗人,别见怪,我跟你们去就是。”
    第八卷 混迹后宫 第一百七十一章 谋定(下)
     更新时间:2008…10…16 12:58:28 本章字数:3283
    然这话说出来,盛左等弟兄一听便慌了,七手八脚的一边,盛左道:“大人,不能去!这分明是曾国藩那厮下的圈套,你这不是往火坑里跳么!只要你在,他们才会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你要是再落到他们手里,咱们不是一点后路也没有了么?”
    段兴年叫道:“是啊,不能去!你走了,弟兄们怎么办?妈巴子的,大人你等着,我这就带弟兄们到京城去,先把曾剃头干掉,把你家人救出来再说!”
    “胡闹!”景寿一把拉住段兴年,道:“京城现在围得跟铁通一样,戒备森严,就算你能进得去,敢保不被人发现么?”
    “发现了又怎样?大不了一死,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段兴年梗着脖子道。马超几个都道:“对,去干他娘的!咱的命早够本儿了!”
    景寿道:“那我兄弟的家人怎么办?不是要被你们连累了?”
    这么一说,大伙都默不作声了。景寿看着萧然,道:“兄弟,京城太危险,曾国藩那厮心狠手辣,分明是鸿门宴啊!你千万不能去,咱们几千号弟兄离不开你。大哥我替你走一趟,我倒要看看曾国藩到底要玩什么花样!”
    萧然忙道:“那怎么成?……”
    景寿不待他说完,眼珠子一瞪,道:“怎么不成?我是旗人,是大清朝的驸马爷,又是御前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我就不信,他曾国藩长了几颗脑袋敢动我!就这么定了。我去!”
    几句话说的萧然心里一热。感激的拍了拍他肩膀,道:“大哥,能有你这句话,就什么都齐了。不过我还是不能让你去,曾国藩要见地是我,你去也与事无补,白白地倒多搭上一人。”说完看了大伙一眼。道:“好了就这么定了,谁也不用再劝。你们放心,曾剃头。他现在还不敢动我。因为我对他来说还有利用的价值。并且这对咱们来说是一次机会,曾国藩抓到我,才会对火器营放松警惕。京城防备松懈,就是咱们动手的绝好时机。来,弟兄们,咱们这么这么办……”
    计较一番,众人心领神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