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鼎 >

第764章

汉鼎-第764章

小说: 汉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家山眼睛亮,冲过来一把抱起白钦翎,大声叫道:“恩人!恩人啊!”
    白钦翎没想到他的动作这么大,这对他掩饰身份可不是一件好事。
    龙家山将他放下来,动的说道:“我就知道你不是凡人!你的到来,是我们红柳乡的福气啊!”
    白钦翎深沉的说道:“外面死的人多不多?”
    龙家山晦涩的说道:“还好。死了二十七个,加上这里的十八个,总共是四十五个。也许更多,”
    大家都有些黯然。
    原来,红柳乡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受沙盗的袭击。在第一次袭击里面,红柳乡总共死了一百三十七人,蓝鸢的丈夫,就是在那次战斗中不幸遇难的。第二次也死了七十多人,以后的几次伤亡也在五十以上,只有这次是最少的。红柳乡的壮丁生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白钦翎看看龙家山背后的人,现他们虽然背负武器,却没有统一地服装。而且他们的武器,也不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武器都有。对于在鹰扬军呆惯了的白钦翎,一下子看起来还有些不太习惯。从他们的精神状态来看,他们的战斗素质应该不错,要是换上鹰扬军的装备,战斗
    会有质的飞跃。白钦翎装作有些迷糊地说道:“他吗?”
    龙家山摇头说道:“我们自己组织的守备队!官兵才不管我们!”
    白钦翎皱皱眉头,喃喃自语地说道:“难道,这里和受降城一样?”
    龙家山点点头,狠狠的说道:“差不多吧!”
    白钦翎皱眉说道:“在下来乍到,实在有太多的地方不懂,还请各位多多指教。在下原本在受降城的家已经被毁,红柳以后就是在下的家了,还请大家接纳。”
    龙爽快说:“你既然来到我们红柳乡,只要不嫌弃,你就是我们红柳乡地一员了!”
    白钦翎有点疑惑的问道:“里是沙漠地边缘,回鹘沙盗常常来袭击,大家为什么不搬走呢?”
    龙家山苦笑说道:“搬?往哪里搬?”
    白钦翎皱眉说道:“总要这里好吧?”
    龙家摇摇头,苦笑着说道:“未必啊!”
    白钦翎做个疑惑的神情,希望龙家山说得更加明白点。
    龙家山沉重的叹了一口,讲述的事情的基本由来。
    原来,红柳乡在管辖上属于凉州的地界,其实距离凉州还有好几百里地距离。这里原本是没有人居住的,后来突厥、回鹘先后兴起,朝廷在这里设置了白亭军驻扎,由郭元振统一管辖。郭元振辞官以后,白亭军一分为二,变成武安戎、明威戎两支军队,继续驻扎在这里。
    他们地任务,是抵御常常越过大漠南下洗掠河西走廊的突厥人、回鹘人。武安戎和明威戎地兵力都不多,大概在两千人左右,但是随行的家属却不少。由于长期戍边,实在是太远了,朝廷允许他们在这里成家立业,久而久之,就在沙漠地边缘形成了村落,红柳乡就是军人家属形成的。
    安史之乱以后,河西走廊的所有唐军,都被调遣到中原地区,抗击安禄山的叛军,河西走廊也就空虚了。武安戎和明威戎也就赶着解散,再也没有回来。然而,当初他们留在这里的家属,却已经在此生根芽,没有多少人愿意搬走。最终,进入中原的再也没有回来,留在这里的也没有离开。
    红柳乡名义上是属于归义军的管辖,然而,红柳乡距离凉州太远了,归义军根本没有部队驻扎在这里。现在凉州的局势非常的糟糕,大家争夺的焦点都在凉州附近,谁会关心远方的红柳乡?这里也没有归义军任命的官员,也不用征税,都是乡民自己照顾自己。除了不用征税的好处外,红柳乡还可以游离在回鹘、吐蕃、归义军的争夺之外。
    当初张议潮率领的归义军,收复了凉州,汉人的力量重新崛起,西域的汉人才终于看到了一点点的希望。此后,从沙州起家的归义军,一路东征西讨,终于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于是,归义军正式向朝廷上表,在将河西走廊归还朝廷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一定的封赏。
    本来归义军的意思,是想朝廷归义军领张义潮为凉州节度使,统一管辖西域军政事务。这是非常正当的要求。当时的河西走廊,除了归义军,朝廷的官员根本不可得在此扎根。只要朝廷同意归义军的请求,归义军至少可以保证河西走廊三十年内没有动乱。
    然而,混用腐朽的朝廷根本不干。
    死去的唐懿宗,不但没有答应归义军的请求,还诏令张义潮赴京述职,试图将其扣留在内地,然后从内地调来了2500士兵,据说是从遥远的河南道郓城调来的,这些士兵只负责驻守凉州城。他们到来的目的,名义上是镇守凉州,事实上却是监视归义军的高层。
    归义军对朝廷的处置很不满意,可是又不能公开表示不满,只好这样拖下来。由于归义军受到朝廷的不公平对待,高层对于继续打击吐蕃和回鹘也心灰意冷了,他们干脆和吐蕃、回鹘都改变了关系,三方势力在西域相安无事。朝廷派来的官员,在河西走廊本不能立足,最后只能灰溜溜而去,还有不少人莫名其妙的死在了半路上,谁也不知道凶手到底是哪个。
    后来朝廷现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河西走廊,归义军没有了进取心,于是又决定晋封张义潮的儿子张淮深为凉州节度使,试图重新利用归义军来控制河西走廊。可是张淮深对朝廷失望至极,虽然接受了凉州节度使的封号,却依然保持和吐蕃、回鹘相安无事的态势,反而对朝廷的态度是不冷不热。
    归义军的主要兵力,目前都在凉州(甘肃武威)、沙州(甘肃敦煌)和瓜州(甘肃玉门关周围)附近,其中以沙州、瓜州兵力最为雄厚,明眼人显然可以从归义军的兵力部署上看出一些端倪来。凉州节度使张淮深本来要坐镇凉州的,但是他却一直都居住在瓜州。
    驻扎在凉州的归义军,其实只有四五千人,由张淮深的弟弟张淮海带领。他们只负责凉州城内及近郊的安全,对于离开这个范围的区域,是不怎么理睬的。同时,在凉州城内外,回鹘人和吐蕃人的势力也很大,他们对同一件事情,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说来说去,红柳乡想要获得安全,必须依靠自己。
    自从被沙盗洗掠了以后,红柳乡组织了守备队,人数大约在百人左,只是,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战斗人员,装备也不足,即使将红柳乡几百号人都武装起来,也不是沙盗的对手。他们尤其缺乏足够出色的人才,能够提升守备队战斗力的人才。龙家山如此看重白钦翎,正是基于此原因。
    白钦翎心念电转,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计划。刘鼎让他在西域地区站稳脚跟,等他进入长安以后,再和西域相互呼应。看来这初步的计划,就要从红柳乡开始了。白钦翎想了想,伸出手来,期待的说道:“如此说来,在下申请加入守备队,可以么?”
    龙家山大喜过望的跳起来,搂着白钦翎的双肩,兴奋的回答:“求之不得!”
    (召唤月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Www。。。章节更多,支持!)
    正文 第478章 函谷关(1)
     更新时间:2009…11…17 16:11:28 本章字数:9874
    0478)
    光启五年的初夏,同样是姗姗来迟。超速更新最新小说章节*提供在线阅读()。
    当江南的气候以及逐渐炎热起来的时候,在洛阳西面的原野上,还看不到多少的绿色。站在高处一眼看过去,原野还是灰蒙蒙的,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这里的土地,基本上都是黄土,下雨的时候一片泥泞,干旱的时候则是一片的灰尘。由于降雨量少,黄土都变成了灰尘,只要有风一吹,马上就会卷起一条条巨大的烟尘柱,将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灰蒙蒙里面。
    哒哒哒……
    马声从东方传来,,震醒了沉睡中的原野,跟着一队骑兵出现在原野上。马蹄带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被惊动的小动物,纷纷从草丛里面跑出来,向着更深处的山岭里面潜藏进去。它们时不时的撞到枣树上,顿时让枣树晃动起来。
    在骑兵队伍的中间,飘荡着鲜艳的鹰扬军军旗,在当头的大红旗帜上,还有大大的“刘”字,显得非常的引人注目。在他们的周围,还有更多的骑兵在来回的疾驰,深蓝色的制服,表明他们乃是鹰扬军的斥候。他们的马蹄,同样溅起大量的灰尘,一直飞扬到了天空中。
    这支队伍,正是鼎和身边的鬼雨都战士。
    “大人,前面就是函谷关了。”候队副队长袁骑马前来报告。
    刘鼎缓缓的停战马,举起镜。
    从望远镜里看过去,前面乃是一排排的山地,偶尔能够看到一些枣树。
    函谷关地周围。都是地复杂地山地。没有什么树。多数地方都是裸露地黄土。由于雨水地冲刷。显得坑坑洼洼地。有地地方甚至形成了深深地沟壑。而有些地方则形成了高高地山岭。无论是深沟还是山岭。都被茂密地野草覆盖着。说也奇怪。在平坦地原野上。野草基本都是枯萎地。可是山岭中地野草。却是十分地茂盛。如果不是亲手拨开茂密地野草。根本看不到下面地路。
    想要从洛阳进入。就必须穿过眼前这片连绵起伏地山地。遗憾地是。只有一条道路通过这里。一条平均宽度不到两丈地道路。沟通了洛阳和长安这两个最大地城市。而这条道路。现在已经被函谷关给掐断了。处在刘鼎面前地这片山岭。正是函谷关地**。
    函谷。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地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地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地唐军与叛军地“桃林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地。在潼关建立起来之前。函谷关乃是名副其实地天下第二关(第一关是洛阳地虎牢关)。
    刘鼎对函谷关一点都不陌生。
    鹰扬军在两年前就开始了进入长安地准备。相关地情报工作。已经一早就展开了。各种各样地资料。最后都汇集到刘鼎这里。其中资料涉及得最多地。莫过于函谷关和潼关。随着进攻长安地时间逐渐临近。三眼都加强了这方面地情报工作。有关潼关和函谷关地资料。简直可以堆叠成半尺高地一沓资料。
    相对于其他道路而言,从洛阳进入关中,乃是最方便的捷径,但也不是意味着这是康庄大道,毫无难处。事实上,要从洛阳进入关中,还是颇有难度的。其中最大的难点,当然是函谷关到潼关地这一段路。从东面的函谷关,到西面地潼关,这一段路大约有一百六十里,全部都是形势险要的山地,道路在这里蜿蜒曲折,最狭窄地地方,只能两人错身而过。
    古语有云,这条道路是“丸泥可封”,意思是说药丸大的泥土,可以将道路堵死。事实上这一点都不夸张,这道通道地不少地方,都只能两个人并排通行,如果是马车路过,则要小心翼翼,错车一定要选在宽阔的地方。在下雨的时候,这条道路经常被泥石流阻断,坍塌下来的泥土,常常将整条道路都全部覆盖。
    要保持这条道路的畅通,必须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和疏导。在黄巢起义之前,唐王朝一直都安排专门人员对这条道路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持货物,尤其是粮食运输渠道的通畅,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也必须持之以恒的进行。然而,爆黄巢起义以后,朝廷逃亡西川,这道道路就没有人维护了。到后来朝廷纷争,天下大乱,这条道路就听之任之了。
    刘鼎从望远镜里面可以看到,在函谷关的周围,道路已经被泥土全部堵死,这都是函谷关上的淮西军的杰作。至于后面的道路如何,显然是不容乐观。三眼都之前提供的报,朱玟故意让禁沟、渭河等河流改道,让洪水冲刷中间的道路,导致道路多处坍塌,很多路段已经不能通行。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函谷关都是是不设防的,哪怕是当初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的时候,函谷关也是不设防的,唐王朝一直都是在潼关部署兵力,阻挡来自东方的危险。朱玟建立长安傀儡朝廷以后,同样是仅仅在潼关部署防务,函谷关是没有军队驻守的。
    事实上,在潼关建立以后,函谷关的作用,已经大幅度的减弱,原本坚固的要塞,也在风吹雨打之后,逐渐的变得残破不堪。从望远镜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坍塌的黄土城墙,废弃的土堡,被野草覆盖地小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