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鼎 >

第663章

汉鼎-第663章

小说: 汉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浣等人都信誓旦旦的表示,他将全力支持鹰扬军打好这一仗,如果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飞扬跋扈,无法无天地李克用被消灭。即使马上就死了,那也是含笑九泉。窦浣表示。他已经看到了朝廷中兴的希望,看到了现在的皇帝。将成为一代中兴之主。
    他这等老臣递送的表状,显然要比监军崔瀣的表状更有杀伤力,尤其是“中兴之主”等字眼,实在是大大刺激了李俨被委屈得太久的心灵。虽然兴元府的天气渐渐地变冷,似乎物资又有些不足了,可是李俨依然觉得这个冬天将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一个冬天,宠幸妃子的时候也有力多了。
    欣喜万分之下,李俨当即下令嘉奖鹰扬军,同时派遣户部尚书崔沆、兵部尚书张浚前往中牟,公证也好,观战也好,总之是要看到李克用被打得落花流水。说真的,李俨还真地从来没有考虑过鹰扬军失败的可能,他将全部地愿望,都倾泻到李克用的失败上面去了。
    崔沆和张俊虽然考虑地周全一些,有点担心鹰扬军落败,但是他们当然不会在李俨的兴头上泼冷水,指出鹰扬军失败地可能。于是,他们很快就带着李俨的旨意,从兴元府赶往中牟。由于时间紧迫,他们一路上都是日夜兼程,生怕无法在十月初三之前赶到王满渡。
    神策军中尉杨复恭同样乐开了花,只是乐开花的原因刚好和李俨完全相反。他认为,鹰扬军在平原地区和突厥骑兵决战,必定是凶多吉少,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他对刘鼎一直都看不顺眼,刘鼎同样看他不顺眼,要是刘鼎此战过后,就从人世间消失的话,实在是最美妙不过的事情。
    这个刘鼎,真是狂妄啊!
    想当年李靖、郭子仪之类的人物,也不曾在平原地区和游牧民族骑兵正面碰撞,难道刘鼎还要比他们更加的厉害吗?当初李克用就是在王满渡击溃了刘鼎的老子,难道他要比他老子还厉害不成?所以说黄巢一家子就是笨蛋,老子在王满渡失败了一次,儿子还要在这里重蹈覆辙。
    他对自己的心腹,吏部尚书韦昭度哈哈大笑:“刘鼎,这次是撞马橛子了。”
    韦昭度深以为然。
    江南地区的各个节度使,听说刘鼎竟然要摆开阵势,和突厥人对阵,也是神情各异。
    南平王钟传甚是佩服刘鼎的勇气,但是背地里却觉得刘鼎实在是鲁莽了,在平原地区和突厥骑兵对阵,获胜的可能性简直是零。不过,就冲着刘鼎这份勇气,他和刘鼎之间的恩怨,又消除了大半。本质上,钟传是很守旧的人,他对目前的现状相当的满意,只要刘鼎不采取非常强硬的手段,他是可以接受周通之类的解决方式的。
    浙西观察使董昌,则是感慨万分,既为刘鼎的豪气感到佩服,同时也为刘鼎的骄傲感到惋惜。他认为刘鼎一定是骄傲了,被胜利冲晕到了头脑,已经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了。否则,不会做出这样鲁莽的决定。在平原地区和游牧民族骑兵决战,这纯粹是找死,鹰扬军看来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为此,他下令钱调集一定的兵力,集中在湖州前线,一旦刘鼎在王满渡战败,立刻伺机进攻镇海地区,将这块富饶的区域据为己有。当然,此事不能轻举妄动,万一刘鼎此战侥幸胜利。鹰扬军是万万惹不得地。一切,都要等战斗结束以后再说。
    至于岳州刺史杜洪。免不了又要想东想西,每天都盯着地图上的鄂州地区幻想,但是终于还是无法下定决心。鹰扬军即使战败,在鄂州依然有非常强大地力量,鹰扬军水军和忠字营的联合力量。是他很难战胜的。要是鹰扬军战胜……看来只有依附的选择
    关中的各路诸侯,同样在很短地时间内,收到了鹰扬军在王满渡正面决战的消息,他们的反应当然也非常的令人寻味。更耐人寻味的是,这道消息还顺着关中,传递到了更远的西凉。
    长安傀儡朝廷地幕后主持人。宁节度使朱玫,自然是恨不得刘鼎和李克用同归于尽。他不知道从哪里收到了风声,说是兴元府准备联合李昌符、李克用和刘鼎三人,反攻长安,如果这件事真的办成了,长安傀儡朝廷肯定是要完蛋的,为此他每天都要担惊受怕。头发都几乎掉光了。
    尤其是年头李克用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几乎吓坏了他,他还以为李克用是来讨伐他了。幸好李克用最后是冲着朱温去的,他的一口气才缓缓的接上来。然而。李克用只要在河东一天,对长安都是极大的威胁。只要李克用地大军还在河东,他朱玫都休想安然入眠。
    没想到。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刘鼎和李克用终于对上了。如果说朱玫现在有什么愿望的话,那就是希望李克用和刘鼎,打得越激烈越好,打得越久越好,伤亡越大越好。最好是双方的部队都全部打光了,然后两个人单挑,最后同归于尽。这样,他朱玫地未来,将是一片的光明。
    “好,好,好!”
    朱玫大笑三声,提着酒壶,抱着原来宫中地嫔妃,放心的享乐去了。
    随着鹰扬军要和突厥人大战地消息传开,从外地前来开封的商旅,陡然增多,似乎有不少人都是跑来看热闹地,一时间,开封的客栈、旅舍、青楼,都全部注满了外地人。在这段时间里,有一个叫韦庄的年轻才子,入住了开封栖凤楼,同时又有另外一位诗人杜荀鹤,入住栖凤楼旁边的寻香阁。
    韦庄,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在镇海节度使周宝麾下任职。
    他在镇海地区期间,曾经和裴凝紫的母亲鱼玄机有过一段交往,传言两人情投意合,后来不知道如何,鱼玄机离开了镇海,前往关中的凤翔,韦庄郁郁不得意,明天都抱着酒瓶度日,渐渐的也被周宝疏远了。在黄巢撤离长安之前,韦庄曾经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长诗,叫做《秦妇吟》。
    由于《秦妇吟》对起义军极尽讽刺诋毁之能事,刘鼎对于他并无特别的好感,在招揽了镇海节度使麾下的张铎、崔绾等人以后,对韦庄却是视而不见。鹰扬军攻克镇海地区以后,韦庄就四处流浪,最终投靠到了长安,目前应该是在傀儡朝廷麾下任职。
    杜荀鹤也是诗人,只是名气要比韦庄差了不少,根据三眼都的调查,他应该是在李昌符的麾下任职。李昌符和朱玫眉来眼去的时候,韦庄和杜荀鹤也交往密切,现在李昌符和朱玫反目成仇,两人的关系到底如何,就耐人寻味了。
    两人前脚后脚的到来开封,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或许都带有背后主子的意思。三眼都对两人的情况已经基本了解,但是他们没有主动来找鹰扬军,于是刘鼎指示暂时不要管他,就将他们当做是许纯粹来看热闹的就好。
    不过,在这段时间内,前来看热闹的人,未免多了点,来自岭南的、福建的、湖南的、江西的、岳州的、台州的、杭州的、东川、西川的、坊的、西凉的……几乎各个势力都派遣有代表进驻开封,但是他们都是用商旅的身份掩饰自己,没有任何人是公开身份的。其中的意味,只有有心人去慢慢的寻味了。
    其中最特别的乃是来自西凉的几个商旅。他们虽然是商旅打扮,身上穿的也是回鹘人的服装,可是三眼都的人,已经摸清楚了他们的底细,他们乃是来自凉州归义军的人。从凉州到来开封,万里迢迢之遥,这些人却在短短的十来天的时间里,就到达了开封,显然是有备而来。然而,这些来自凉州的使者,同样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
    又有大量的回鹘、党项、吐蕃商旅入住开封。大唐的国策,乃是兼收并蓄,对少数民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即使是仍在交战的双方,也依然有商人来往,官府从来不会禁止正常的商业贸易。其中最活跃的,乃是来自回鹘的商人。但是,这些进入开封的商旅,并没有携带多少货物,他们进入开封以后,并没有任何的商业贸易,而是找地方住了下来,仿佛是在等待什么。
    当然,这些人的到来,并不妨碍鹰扬军的备战工作,一切都在有序而紧张的进行中。定下大政方针以后,作为核心人物的刘鼎,反而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参与。艾飞雨表现出了过人的精力,将这场大战的谋划工作,全部包揽了下来,每天都在指挥所夜以继日的工作,完全不像是身有残疾的人。所有的战备工作,在他的指挥下,显得整整有条,一丝不苟。
    就连夏可舞都看出有点不妥来了,低声的说道:“大人,军师他……”
    刘鼎微笑着说道:“军师的病,已经好了,没事
    夏可舞疑惑的看着刘鼎,却什么都没有看出来,最后只能是低声的说道:“是的,军师的病,已经好了。”
    九月初九,重阳节,连续劳累了几天的参谋们,都想要停下来歇歇气了。
    艾飞雨将手中的文书放到桌面上,含笑说道:“听说附近有座大相国寺,名声在外,血战在即,我们要不要到那里去上柱香,恳求菩萨保佑我们取得胜利?”
    李怡禾笑着说道:“菩萨是我佛慈悲,普度众生,怎么可能管打打杀杀的事情?你找错对象了。”
    刘鼎笑着说道:“我也想到大相国寺去看看,我们就一起去吧!”(未完待续
    正文 第420章 有朋自远方来(1)
     更新时间:2009…11…17 16:11:08 本章字数:12202
    (0420)
    从紫园到大相国寺并不远,刘鼎、艾飞雨一行人很快就到了。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的市中心,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北齐天保六年,有外来僧人在此创“建国寺”,隋朝初年不小心发生火灾,寺庙大部分被毁,僧人散去。唐初,为歙州司马郑景住宅。武则天长安元年,慧云和尚寄宿安业寺,发现原郑景宅池内有楼殿幻影,认为此地很有灵气,便募银建寺。
    唐中宗神龙二年,慧云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铸了一尊一丈八尺高的弥勒佛像,于睿宗景云元年请回开封,翌年,慧云靠募捐购买郑景宅院造寺,在挖基时掘出旧建国寺碑,遂沿用“建国寺”名。第二年(延和元年),睿完敕令改名为相国寺,并赐“大相国寺”匾,习称相国寺。
    在此后的数百年,大相国寺的影响力日渐扩大,成为中原地区最有名的寺庙之一,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在此留下华丽的诗篇。大相国寺的僧众,据说有五百多人,香火之鼎盛,一时无两。当初突厥骑兵围城,不少城内的居民,就是跑到了大相国寺避难,祈求满天神佛的庇佑。
    站在大相国寺的门口,刘鼎好奇的歪着脑袋,看着睿宗李旦亲手书写的牌匾,觉得这个皇帝的毛笔字的确不咋地,也许比自己还不如。他对大相国寺地认识。都是来自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左看右看。结果没有看到一颗垂杨柳,不免有些失望,同时对《水浒传》的真实性表示深深地怀疑。
    大相国寺的僧人,发现刘鼎等人的到来,急忙向主持方丈普智大师汇报。普智大师立刻穿上最华丽的袈裟。带着一众僧人出来迎接。这普智大师五十多岁,肥头大耳的,眼睛很是圆滑,不像方丈,倒像是商贾。他对刘鼎等人毕恭毕敬,倒也让人觉得非常地舒服。刘鼎暗道大相国寺难怪如此受人欢迎。这个方丈实在是功不可没。
    刘鼎说道:“这位艾公子想要到处走走,你陪着他就是了,却不要管我。”
    普智大师不敢怠慢,于是亲自陪着艾飞雨去了。
    艾飞雨微笑着说道:“大人不妨也四处走走,兴许有什么发现也说不定呢!”
    刘鼎点点头,让令狐翼负责艾飞雨的安全,自己则独自带着夏可舞在旁边自得其乐。
    他对于佛寺向来都没有什么兴趣。对于佛教也没有什么好感。要不是艾飞雨要来。哪怕大相国寺再出名。他也懒得到来。什么意外发现。笑话。能够有什么意外发现?难道会在这寺庙里面发现尼姑不成?如果真地有尼姑。倒是意外发现。想到这里。刘鼎地内心忍不住邪恶起来。
    无聊中。他和夏可舞顺着佛寺四周转了转。发现这大相国寺别地没有。就是地方足够大。能够在开封地城中心。霸占着这么大一块地方。也算是少有了。看来历朝历代。对这里还是满重视地。朱温在开封这么多年。想必也从相国寺地身上捞到了不少油水。要说相国寺地香火钱。没有他朱温地份。打死刘鼎也不会相信。
    不知不觉到了天王殿。天王殿五间三门。飞檐挑角。黄琉璃瓦盖顶。居中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