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鼎 >

第448章

汉鼎-第448章

小说: 汉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鼎哑然失笑,这是什么理由?
    沈若依微笑着说道:“薛姐姐本来是要我给你带点礼物的,但是最后还是决定,带给你这个礼物。”
    刘鼎好奇的说道:“你在广州遇到她了?”
    沈若依重重的点点头。
    刘鼎关切的说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沈若依说道:“是六月间的事情。”
    刘鼎眼前浮现出薛檀雅的身影,不免有些惆怅,却又控制住,慢慢的说道:“现在,她应该回到波斯了吧?”
    沈若依拉着他的手,安慰着说道:“你放心啦,薛姐姐挺好地,她天生就是在海上飘荡的人。大风大浪都吓不倒她。她身边已经招收了不少的航海水手,回去波斯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她还带了很多的丝绸和瓷器,将商船都装载的满满地。她说,也许明年的这个时候,她还会回来的。如果你活着的话,她一定会来看你的。所以。你要好好的活下去哦。”
    刘鼎忍不住说道:“听她的口气,好像我活的腻烦了想自杀似的。”
    沈若依暧昧地说道:“她是怕你纵情声色,提前夭折了。”
    刘鼎只好哑然。
    薛檀雅不在自己的身边,说话还真的没有任何顾忌啊!
    沈若依走进他地房间,伸长鼻子嗅了嗅,狐疑的说道:“房子是挺好的,可是,你晚上自己睡觉啊?”
    刘鼎没好气说道:“我不自己睡,我还跟谁睡啊?”
    沈若依暧昧的说道:“那么多位姐姐。怎么一个都没有看到?”
    刘鼎笑着说道:“她们一致决定,将这个重任交给你了。”
    沈若依微微红了脸,眼睛里更加要渗出水来。随即大模大样的说道:“你不要脸,跟别人说这样的话。”
    刘鼎说道:“嘿嘿,不愿意啊?”
    沈若依低着头说道:“谁愿意跟你在一起啊?”
    刘鼎哦了一下,恍然大悟的说道:“难怪你的六叔坐卧不安,敢情是你变心了,不愿意跟我在一起了。我还以为,你去岭南的这段时间,会天天晚上都在想我呢,没想到。你想地都是别人啊!”
    沈若依终于红了脸,刘鼎的话正好戳中他的内心,在岭南的这段时间,她的确是在想念刘鼎来着,结果被薛檀雅嘲笑的不行。她急忙错开话题说道:“唉,刘鼎,我不是来和你磨嘴皮子的,我找你有事来着。”
    刘鼎敞开胸怀说道:“说吧,我正好有空来着。”
    沈若依睁着圆圆的眼睛。低声的说道:“我是来替陆琪玉求情地。”
    刘鼎诧异的说道:“他?”
    沈若依可怜兮兮的说道:“现在陆家好可怜,你就算不用自己出马,只需要表示一下就行了。”
    刘鼎笑着说道:“这个陆琪玉本事不错嘛!喊冤喊到我这里来了?”
    沈若依说道:“他们陆家和我们沈家有些亲戚关系,陆琪玉的夫人,也是我们沈家的人,我本来是应该叫她姑姑的。说真的,以前这个姑姑对我可真的不咋样,我以前也恨她,可是现在很多事情都想开了。亲人毕竟是亲人。血浓于水,谁也无法改变。要是可以帮她的话,我还是愿意帮她。”
    刘鼎叹息着说道:“要是我能管,我当然会管,不过,张铎和艾飞雨都劝我不要插手,再说,这件事情,无凭无据,又过去了四十年地时间,双方地当事人都死了,这样的无头公案,我怎么处理呢?”
    沈若依可怜兮兮地说道:“我知道不好处理嘛。可是,要是好处理的事情,我也不会来求你啊!你毕竟是节度使,是这里最大的官,你要比皇帝还管用呢!民间的老百姓都说,你才是镇海的主人,皇帝说话都不算,得你刘大人说话才算。”
    刘鼎狐疑的盯着她,诧异的说道:“没想到你拍马屁的本事还不错嘛!”
    沈若依着急的说道:“我跟你说正经的呢!”
    刘鼎抱着她坐下来,慢悠悠的说道:“咳,说真的,我对这个海上贸易了解的还真不多,想要解决顾陆两家的事情,总得让我对大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要不,你给我说说?”
    之前刘鼎对于海上贸易其实只有大体上的概念,只知道这是非常赚钱的行当,从唐朝本土出发的船只,满载货物,远航到日本、波斯等地,就能够赚回大量的金钱。至于这海上贸易到底是怎么进行的,贸易的又是些什么货物,在哪里停靠,在哪里卸货,在哪里装货,路途上又有些什么规矩等,他基本一无所知。
    后来张铎大致解释了一下,从镇海地区运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药材、铜铁等,从海外运来的主要是白银、香料、花草、奇珍异宝等,因为唐朝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这些海上贸易道路,又叫做海上丝绸之路。这里面涉及的知识可多了,就算用上三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够完全解释清楚。
    如果换了别人解说,刘鼎兴许会昏昏欲睡,不过换了沈若依嘛,那就……
    沈若依为难的说道:“你要我从哪里说起嘛?”
    刘鼎来了兴趣,欣然说道:“不用急,我有的是时间,你先说说这个丝绸之路的详细情况。”
    沈若依拗他不过,只好说道:“那……你就要耐心听了。”
    刘鼎慎重的点点头,挺直了腰杆,眼睛炯炯有神的盯着沈若依。
    沈若依上下看看自己,没有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忍不住说道:“你做什么?”
    刘鼎神情肃穆的说道:“你不是要我认真听吗?“
    沈若依又好气又好笑的说道:“你……”
    刘鼎嘿嘿一笑,放松了神情,随意的说道:“你只管说就是了。”
    沈若依伸手在他肩头上轻轻打了一下,神色温柔而妩媚,这才娓娓而谈。
    要说海上丝绸之路,就必须从丝绸之路说起。其实,丝绸之路只是一个统称,从运输方式上来讲,它应该包括陆路与海路两种方式,每种运输方式又包括几条不同的运输路线。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运输线路历来有“七道”之说。“七道”说源自唐朝宰相贾耽所著的《海内华夷图》和《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这两本书。
    书中关于“七道”有如下描述:“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其入四夷之路,欲观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在这七道中安西通西域道、营州通安东道、夏州通大同云中道属陆上通道,而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安南通天竺道、广州通海夷道则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
    (兄弟们,将月票猛烈的砸给我吧,让我也华丽一个月
    正文 第299章 海上丝绸之路(2)
     更新时间:2009…11…17 16:10:20 本章字数:11476
    (兄弟们,本书22日封推,将月票猛烈的砸给我吧,让我也华丽一个月
    海上丝绸之路自古有之,秦时有徐福东渡日本,带去了数千童男女和“百工”的同时,也带去了中原的桑蚕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因此,日本人尊徐福为“蚕桑之神”。汉时则有了对东南亚的往来记载,《汉书•;地理志》里曾保留了这样一段史料,其意大致如下:自汉朝日南障塞和徐闻、合浦等地,都可以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其航海经过之处有都圆国(今苏门答腊东北部),邑卢没国(缅甸勃固附近),谌离国(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达夫甘都卢国(缅甸的卑谬,唐骠国)又航行道黄支国(印度南马德拉斯西南),再南到已程不国(约今斯里兰卡);回程时经过宗皮(新加坡西边),然后到日南郡最南边的象林县才结束航程。
    三国时也有很多关于同日本和朝鲜交往的记载。近来更有人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始自距今千多年前的南诏地区,其路线大致是:大致是从四川、湖北的酉水船运到湖南的沅水,再经沅水船运到贵州的镇远,然后经“马帮”驮运,经贵州、云南、缅甸、印度到达西域各国。可见,中国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早已独立有之,并非陆上丝绸之路的“衍生品”,只是在路上丝绸之路被阻断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才显得更加的兴旺罢了。
    海上丝路起源虽早,但真正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却是本朝开国以后。秦汉至隋朝以前应该说是陆上丝路的黄金时期,这条沟通欧亚大陆的交通线,在历史上对东西方商业、文化的交流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陆上交通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主要是西域一带常常被游牧民族截断,尤其是河西走廊一带的战争频繁不断。控制权经常易手,一旦中原政权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路上丝绸之路马上就会被阻断。而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最终将贸易地主导权让位给了海路。
    高宗总章年间,薛仁贵平定天山一带,路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安西四镇的设立,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然而,处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屡屡对安西四镇进行袭扰,屡屡攻陷安西四镇,使得丝绸之路断断续续。最为严重的是,睿宗年间,吐蕃攻陷安西四镇,完全切断了丝绸之路。直到武则天年间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这条道路才重新打通。安史之乱以后,这条道路就再也没有连通过。
    自此。海上贸易进入自己的繁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大地特点,就是不用担心被敌人阻隔,沿途经过的国家和地区,没有任何一个有实力和天朝对抗,尤其是那些桀骜不驯的游牧民族,再也无法威胁到天朝的贸易通道。而且,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个特点,就是成本低,利润高。民众可以大量的参与,这样就极大的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
    安史之乱以后,天朝也开始积极鼓励海上贸易,重点建设广州,自从刘晏以后,广州的财税收入,就逐渐上升,最终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黄巢起义遍及全国,破坏非常严重。唐廷地收入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真正受到致命打击的,乃是黄巢占领广州以后,唐廷地财税一下子去掉了十之六七,苦不堪言。
    从海上丝路的贸易范围来看,唐朝时期海上丝路的范围已经覆盖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东非。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唐代中期以后,中国扩大了与波斯湾之间的远航。并开辟了通向东非的航线。到了唐朝中期。随着大食定都于巴格达,中国通向波斯湾的航线出现了新的突破。高仙芝在中亚战败以后。唐廷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也积极的促进了海上贸易地发展。
    唐顺宗时期,当朝宰相、地理学家贾耽在他的《广州通海夷道》中,详细记录了中国海船从广州起航,穿过马六甲海峡至印度南部,又沿印度南部西岸北上,再沿海岸线西行至波斯湾,最后抵达大食首都巴格达的航程。他还记录了从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通向东非海岸,以三兰(今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为终点的另一条东非航线。这些从前人写的《酉阳杂俎》和杜环《经行记》中也可窥一斑。
    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的往来早已有之,至唐朝时期仍然往来不绝,且有加强的趋势。唐朝时,新罗商人来唐贸易的很多,从山东半岛的登州、牟平、文登,到江淮一带地扬州、楚州,都有他们的足迹;日本前后数十次次派遣唐使来中国,最多时人数超过五百人,“名义上是朝贡,实质上是以贡品换取中国赏赐的丝绸为主要目的”,两国的贸易交往已开始使用货币,足见其交往之甚。与此同时,同东南亚及南亚诸国的贸易,也因波斯湾航线的取道而兴盛。
    从海上丝路的规模来看,单就贸易的数额来说,据推测也已达到相当可观地数目。到唐朝后期,广州是最大地对外贸易港口,从船运数量上来看,每年来广州的船舶数量不定,少者有二三十艘,一般地有四十来艘,大历五年(770年)到广州贸易的大小蕃船,竟达四千余艘。如每艘装载量为五十吨。则此年广州外贸货物的吞吐量即达二十余万吨。在这个年代,这已是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随着海上贸易地兴盛。贸易商品地种类也越来越多。波斯商人从东非、东南亚运来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及动植物。交换中国地丝、瓷、纸、大黄等物品。唐代南诏通过交通线同缅甸交流地货物有、缯帛、江猪、琉璃罂、琥珀、光珠、瑟瑟、海贝等。新罗与唐朝之间地贸易很兴盛。从中国运往朝鲜地有各种金属工艺品、丝织品、高级袍服、茶和书籍。由朝鲜使节赠送唐朝地有金、银、人参、毛皮等。唐朝和日本之间地贸易。主要是输出丝绸、瓷器、铜铁。输入白银。
    沈若依娓娓道来:“海船出了长江口向北。日本是最重要地停靠点。那里盛产白银……”
    刘鼎颇有些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