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44章

永乐大帝-第44章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纠缠的过程中,布平一时大意,竟然被巴特尔瞅了个机会一把抓住,接着被巴特尔摔倒在地上。按摔跤的规则,布平应当算是输了一局,但布平自然不可能知道摔跤的规则,犹自掐脖子扯头发地缠打不休。
    巴特尔气愤地大声嚷嚷起来,可惜他使用的是蒙古语,布平根本听不懂。巴特尔的扈从们准备上前帮忙,相应地,布平的扈从则针锋相对地将之拦住。眼见斗殴的规模即将扩大,却听见一旁有人厉声喝道:“都住手!”
    斗欧双方下意识地望过去,发现官差已经赶了过来。
    无论巴特尔还是布平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而来,一路走来,虽说只看到了中国很小的一部分,却也明白了部落与朝廷之间的实力差距。布平所在的部落一直以来对朝廷都是极为恭顺,因此他首先放了手。磊落的蒙古汉子自然不可能趁此机会占对方的便宜,于是巴特尔也松开了手。
    两人分开后,捕头却犯了难。明太祖对全国人民应该住什么样的房、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首饰都有着详细的规定,而明初这些规定又执行得比较严格,因此仅凭衣着打扮就可以大致猜出一个人的身份。当事人虽然都是少数民族,但捕头在京城生活了那么多年,说是见多识广也不算夸张,因此也隐约猜出了了两人的身份。
    如果只是普通人,骂了也就骂了,打了也就打了,即便被追究惩罚也不会很严重。但这两个人显然是少数民族中的高级贵族子弟,如果对他们不客气,那纯粹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左右为难之下,捕头只得挤出和悦的表情,询问事情的经过。
    巴特尔的官话虽然都不怎么样,但仍然磕磕巴巴将事情的经过完整地讲述了一遍。听完之后,捕头更加为难了。他没想到这件事的起因与会同馆大使有关,会同馆大使虽然只是正九品,但至少是个官儿,而他自己却只是吏……
    正在捕头皱眉沉思之际,朱棣站了出来。
    “两位好汉也算是不打不相识。这种普通地斗殴是民不告官不究。不如就这么算了吧。”
    两位当事人并不愿意因为这种小事往衙门里跑。会同馆大使更是巴不得掩住此事。恰巧捕头也嫌此事烫手。于是不约而同接受了这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地建议。
    捕头逃也似地收队回去了。剩下两位斗殴当事人外加会同馆大使则站在大门口大眼瞪着小眼。
    对于布平和巴特尔地态度朱棣很是高兴。少数民族如果和汉人拥有相同地信仰。显然更有利于民族融合。朱棣本人虽然没有信仰。但他并不以此为傲。因为有信仰就会有敬畏。正常地信仰对于社会稳定和对自己地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后世以色列建国时世界各地地犹太人纷纷涌入。导致该国使用率相对较高地语言超过三十种。然而以色列人团结地程度却超过了很多使用同一种语言地民族。可见。民族融合最重要地标志是拥有共同地信仰而非使用共同地语言——当然。能够使用同一种语言更好。
    朱棣想了想。布平、巴特尔以及会同馆大使之间地矛盾并没有解决。如果就这样一走了之。说不定他们等会儿仍然会发生冲突。朱棣决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于是向会同馆大使问道:“既然布平询问地事情你不知答案。那么为何不向上级报告此事?”
    这句话带着明显的责问味道。会同馆大使小心翼翼地瞟了一眼朱棣,暗自揣摩着朱棣身份的同时,吞吞吐吐地答道:“我原本是准备明天向主事报告此事的……”
    布平皱了皱眉。
    “可是你刚才却说,朝廷军队中的将士若陨于战阵容易确定,但有邑贵族麾下的战士是否为国捐躯却不容易确定!”
    会同馆大使脸色微窘,见朱棣面无表情,于是辩解道:“我说得不对吗?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才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考虑,待将问题想清楚后再向上官汇报。”
    这个会同馆大使显然是欺负布平不懂中国官场上的奥秘。若这个九品官真的打算按正常程序向上级汇报,直接将布平的要求一字不改地向上级汇报就是了,根本就犯不着将问题想清楚。
    将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勇士葬入烈士陵园于朱棣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如此一来,待不同的民族拥有了共同的信仰,那便会大大增加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进而使得民族融合更加顺利!更重要的是,明朝的政府军队无论在骑兵还是山地步兵方面都不占优势,若是能够有游牧民族组成的骑兵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山地步兵完全听从中央调遣,那能省多少人力和资源啊?想到这里,朱棣不由对着会同馆大使冷冷地哼了一声。
    “本朝向来强调‘华夷无间,一视同仁’。既然如此,为国捐躯的将士自然不分华夷均可进入烈士陵园……”朱棣转念一想,会同馆大使的狡辩虽说是推脱之词,但也不无道理。若是任由少数民族自行确定进入烈士陵园的资格,不免过于儿戏。“当然,会同馆大使的顾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两位可上书朝廷,要求朝廷派遣监军和宪兵卫,得到确认后,为国捐躯的勇士自然能够名正言顺地进入烈士陵园。”
    会同馆大使见风使舵的本事在此刻发挥的淋漓尽致。“正是如此。昨天你没有正式的文书,我怎么好空口白话向上司说?若你写一篇申请文书,我自当将之转交上司,今天也不会闹出这样的事。”
    布平略一沉思,点点头,朝朱棣一拱手。
    “多谢。”
    言毕,布平便转身进会同馆里面走去。
    巴特尔发了一会儿愣,恍然大悟地大叫一声“我也要上书申请!”,转身也往会同馆内跑去,显然是不甘落在布平之后。
    既然已经看不成热闹了,朱棣等人便继续原来的行程。
    路上,周忱突然问道:“毕兄,你觉得朝廷会同意派监军然后承认少数民族也能进烈士陵园的资格吗?”
    “为什么不承认?”
    周忱撇撇嘴。
    “太便宜他们了。”
    “朝廷也便宜。以前想往少数民族的部落军队里安插监军困难无比,这么一弄,却可以等着少数民族请求朝廷派遣监军。有了监军,暴乱骚动之类的事自然会减少。”
    景秀默默品味了一会儿,说道:“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不大相同。朝廷的军队相对集中,一名监军便可以监视一支建制颇大的军队。而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山一寨自成一国,更何况如今朝廷又公布了有邑贵族制度,那些小部落的独立性更是得到了保证和加强。若是一山一寨都得派遣监军,那得派多少啊?朝廷有足够的人手吗?”
    “怎么没有?”朱棣一笑。“当今皇上在公布《武举法》的同时还公布了《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这些低级武官若是无法通过考评会失去原来的职位。然而我朝的低级军官例如小旗、总旗、百户等都是世袭官职,这便容易导致失去职位的低级武官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朝廷原本准备将不称职的低级军官到到移民屯去当组长、屯长等职务。”
    “对移民屯而言,有了低级军官的领导便可以增强移民屯的自卫能力;对那些军户而言,他们虽然失去了原来的军职,却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心中就不会有太大的怨气。初期移民屯的数量太少,很多失去职位的低级军官将暂时无法安置。然而一旦少数民族要求朝廷派遣监军,便可以将剩下那些无法通过考评的低级军官派往少数民族部落担任监军了……周忱,你发什么愣?”
    “我在想,”周忱挠挠头,不好意思地一笑。“我还不知道《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九章 军户的出路(上)
    “优秀的高级将领需要懂得谋略,而优秀的下级武官则更侧重于武勇。”
    在夕阳的照耀下,朱棣的神态略带一丝得意。
    “每个朝代的初期,军队的素质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天下承平日子久了,军队的战斗力必然会下降。世上没有哪只军队能够不经过实战便成为强军,这倒也罢了,更令人无奈的是,国家承平之时,普通的军户只会关心田里的出产,谁肯花力气训练习武?各级军官不喝兵血,不把普通军户们当成佃仆便已经不错了,还能指望他们花费心思催促军户们坚持训练?有鉴于此,当今皇上便特意公布了《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
    “和科举考试一样,低级武官的考评也是三年为一个周期。”
    “第一年,普通军户可向非直接上级的其他任意小旗挑战,称之为小旗考试。挑战的项目由被挑战方的兵种决定。比如说被挑战方属于弓兵,则比试项目为射箭;若被挑战方属于骑兵,则比试战项目为骑术、骑射等……”
    “被挑战方有两项优势:第一,若是受多人挑战,则挑战方需相互之间先行比试,最后的胜利者方拥有挑战资格。如果在争夺挑战资格时受伤或是消耗了太多的力气,被挑战的小旗便会更容易获得最后的胜利。第二,虽说挑战的项目受到限制,但每个兵种比试项目都不止一种。究竟比试哪个项目由被挑战方决定,因此被挑战方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项目或是选择挑战方最不擅长的项目。”
    “毕兄,”周忱茫然问道:“你先说弓兵的比试项目为射箭,后来又说每个兵种的比试项目都不止一种……那弓兵的比试项目到底有几种?”
    “五十步射击、八十步射击以及一百二十步射击,这样随便分一下就有三种。”
    听到周忱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之后,朱棣继续说道:“第二年,则是小旗向非直接上级的总旗挑战,称之为总旗考试;第三年,则是总旗向非直接上级的百户挑战,称之为百户考试。规矩都是一样的。”
    “若挑战方胜利,则获得被挑战方的职务,而被挑战方可以选择获得挑战方的职务,也可以选择听从朝廷安排去移民屯当屯长……当然,在布平和巴特尔上书请求朝廷派遣监军之后,他们会多一个选择,还可以去少数民族部落担任监军。”
    “这条《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确实是好。有了这条升迁之路,想必普通军户和下级军官们平时有空就会努力训练……不过,毕兄,”周忱话音一转,问道:“为什么禁止挑战者向非直接上级挑战呢?”
    朱棣摇摇头。“周忱。你在人情世故方面还得多练历一下。若是允许挑战者向自己地直接上级挑战。那么他地直接上级看到部下平时积极训练便会心存疙瘩。说不定会借故阻挠。正因为这个缘故《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才会特意规定:每年考试必须至少派出一名部下参加挑战。否则剥夺相应小旗、总旗、百户地职务。反之。若挑战者获胜升迁。则该小旗、总旗、百户可获得相应地奖励。”
    “如此一来。下层军官们不仅自己会努力训练。还会鼓励并要求下级训练——反正《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禁止向直接上级挑战。部下再怎么厉害也轮不到自己头疼。”
    听完朱棣地分析解释。钱成拊掌大叹。
    “这个《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实在是太妙了!如此一来。我大明军队地战斗力再也不会下降了。”
    这一次。朱棣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暗自得意了。
    明朝地军事制度在初期还算不错。实行军屯可以保证军队自给且有余。减轻了国家和民众地负担。而军户制度则在不扰民地前提下保证了国家能够拥有足够多地军队。但随着时代地推移。军屯制度和军户制度均遭到了严重地破坏。
    从军屯方面讲,由于军户长期耕种田地,军户慢慢变为屯户,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加上后来允许屯户以米折谷向上缴纳这一办法的实施,缴纳物品实已等于田赋,成为官府岁收。于是屯田逐渐变为私田,屯粮变为赋税,军户也就成为了纯粹的屯户。
    从军户制度方面说,明朝中期后,朝廷中某些贵戚官僚开始驱使军士建造寺庙和宫室。不久,地方将领也把军士变为劳工,或向他们“卖闲”,每月交纳200钱就可免除军事训练。这样,卫所军官便成了有利可图的职位。于是,商贾子弟纷纷重金行贿,求得此职以饱私囊,或将家奴登入军籍,借此来贪污军饷。有些军官甚至割占军屯土地,强令手下军士像农奴一样为其耕种。大量军士因得不到军饷又遭受如此剥削,而极力摆脱军户身份——军官们也乐意见到军士逃亡,因为逃亡得越多,他们可以克扣冒领的军饷、粮饷也就越多。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朱棣除了设立“宪兵”这一相对独立的系统外,还制定了《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由于“宪兵”的指挥控制权属于一字并肩王一系,因此军队内部的**便能够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