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漠烽烟 >

第23章

大漠烽烟-第23章

小说: 大漠烽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进不行,不代表这一世的母亲不行,寻个无意中从波斯商人那学来的理由,将织毛衣的基本原理教与现在的母亲李萍,几年下来,倒真让她研究出了几个新花式来了,想来手工活定是上帝赐予女人的天赋不假。至于原料也不是大问题,铁谷的羊毛多得是,在纺织之余弄点出来打毛衣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为了不影响纺织,在郭进的要求下,母亲并没有将打毛衣的技术推广开来,只是交会了住在铁谷内部的女人们。几年下来,倒还存了不少货。
    男孩子多干点体力活,种植野菜,搭建草棚,培植草菇,放牧牛羊。除此之外,就是跟着郭进和铁谷一众护卫们学习骑射功夫,偶尔还邀请哲别师父指导他们一下而已。但哲别毕竟也只是郭进一个人的师父,若强求他也做郭进这群手下的师父,那就是郭进的不识趣了。其实哲别箭术的级别比较高,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想学会他的箭术是很难的。也就是郭进一直坚持练了好几年了,这才能学上一手高妙的箭术。估计等孩童们的基本功练扎实了,郭进也早就出师了。
    至于这两百个人的教育问题,鉴于铁谷的现状,只有郭大他们几个跟了郭进多年的家伙才够格做这两百人的启蒙老师。而蒙古语又只有口语,现在还没有文字,平时这两百人生活在部落里,学会听说自是不难。语言的话,同铁谷一样,主要教汉语,不过古代的汉语没有汉语拼音,读音是按另一种音形字编排的,所以自学记忆起来很难,像孔子学识五车,合起来所学也没超过五千字。
    要教的话,自然是铁谷最熟悉也最常用的拼音字母加简化汉字,若是有心人问起的话,字母就推说给了波斯商人,简化汉字就当是错别繁体字。后来郭进攀上了木华黎这棵大树,在木华黎的赏识下拜了师父,跟着木华黎系统地学习指挥、战阵、谋略以及语言,(谁让部落里的牛人就木华黎是个文化人呢)做为铁木真身边的第一谋士,木华黎除了军事、政治才能突出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精通汉语、藏文、女真语、回纥语、契丹语。后来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在畏吾兀语(突厥)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蒙古文字。这样郭进又专门挑了几个有语言天赋的人教授了几种语言,以应对未来的形式。
    崛起 第四十三章 教育
     更新时间:2010…9…6 15:53:40 本章字数:2085
    入门的语言教学内容和前世小学的语文课文差不多,先从声母韵母教起,每个音为了方便记忆还画上了近音图形,接下来就是常用汉字,利用实物教学法,如“羊”字,就牵来一只羊,上面挂个牌子,标有音、字。还好,部落里的文化人不多,这群孩子也没有学习的经验,对郭进的教学方法没人有异议,再说郭进现在是孩子们的主人,对这些孩子们可是有生杀予夺的大权,部落里的生存经历早就让他们明白,贯彻执行主人的命令就是身为奴仆们的天职。一个全意教,一个安心学,教授过程自然顺利无比。
    除了教学语言之外,孩子们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一般的数学的运算,函数、微积分就不用想了,郭进自己也不太懂,能学到二元一次方程解就几乎能应付这一时代所有的管理会计问题了。本来郭进还考虑要不要教孩子们珠算,可后来想想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珠算在中国已近绝迹,看来数字运算取代珠算是必然的趋势,他也就没必要再多花那些心思了。从0到9的简单阿拉波数字教起,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的加减乘除,这群被郭进挑选出来的弟子们,心无旁骛,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会了这些,他们才有出头只日。在日夜勤练下,孩子们竟只花了一月不到的时间就大半掌握了这些,比起铁谷的那些家伙们快多了。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虽说主从有别,但在郭进一个后世人的观念里,更多倾向于沟通,至于所谓的人人平等原则,那还是算了吧。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平等,一切都得靠实力说话。正因为知道这一点,母亲安排几个侍女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并没有多少抗拒,每天的穿衣、铺床、洗漱、打扫、整理都是侍女们在做。虽然郭进是农村子弟出身,也最看不起仗着家世胡做非为的纨绔子弟,或是只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社会垃圾,但该有的享受他是不会排斥的,因为这是他靠自己的本事得来的。
    不过享受归享受,郭进倒也没有瞧不起人的意思,社会分工不同嘛。母亲李萍和老头子也过惯苦日子,亦或是受了郭进的影响,在富起来后,对待所谓的“下人”也禀诚着都是一家人的心态,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没有那些陈规旧矩,这才像个温馨的家嘛。
    在这样没有多少拘束的环境下,初见郭进时还有些惶恐的众人,在慢慢熟络起来后,逐渐的恢复了小孩子该有的活泼好动。这也是拖雷除了听铁木真训示,偶尔回王帐拜见母后外,其余时间长驻郭进家的主要原因。虽说跟在铁木真身边已有好几年了,也见惯了征战的血雨腥风、阴谋诡计,但拖雷毕竟才是一个刚要跨进十岁年纪的孩子啊,能体验到久违的童趣欢乐,更是他所期待的。
    学习告一段落后,郭进也不用在绷着脸装严厉的教书先生了。只是忙碌的时间过得太快,再几天就是除夕春节了,过年的热闹不唯属中原汉人的传统节日。虽染身处蒙古部落,但由于今年刚经历了一场大胜仗,年节就准备得要比往年丰盛热闹许多,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的祭火仪式开始,到全腊月三十日过“大年”时的那达慕大会,直至正月十五的“茶会”,都是热闹非凡。
    当然,对于“手把肉”、奶油奶饼、白面烙饼等这些草原民族的传统吃食,郭进并无多大的兴趣,(实在是吃不习惯)可惜草原上不养猪、鸭、鸡、鹅、兔什么的,想要炖个补汤都不可能,还有一道菜是后世过年必不可少的:鱼(预示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幸亏老天给面子,在过年这几日天空长晴,但帐外仍里零下几十度的低温,要靠蛮力破开河面厚厚的冰层实属不易,不过怎么说郭进也是靠脑袋瓜子吃饭的,当然有法子应对。
    带着两百多小弟,虽说男男女女,身高是差了点,但好歹也算得上有一点浩浩荡荡。选了处阳光无所遮拦的冰面,将准备好的炭粉匀撒了一米方圆,留几个小弟在那勺走融化后的冰水,再换上一层炭粉。其余人则跟着郭进在不远处玩滑冰,没错,是滑冰,近两百双的滑冰鞋是郭进参照后世的样式,让拖雷公器私用吩咐手下赶做的。不过只有郭进一个人用刀片鞋,(加到最高速的速度是轮鞋所不能比的,风急电挈的感觉可是炫耀的本钱啊)而拖雷他们就只能用木滑轮了,谁让刀片鞋对人的平衡感和身体柔韧度的要求太高,除非有一定的武学基础,或是有这方面的天赋异禀,不然可不是谁都会用的。
    玩疯了一天,冰层才融化了一半,没法之下,郭进只好先用碎土将冰洞盖上,省得过了一晚上,让冰又封了融洞。忙活了两天后,一群人终于用特制的鱼网(用铁圈筐成桶形,两头留空,等鱼儿进网,长绳一拉,特制的机关就会将两头封上)捞了一票,看着活蹦乱跳的百来条大鱼,还有孩子们那种崇拜的目光,心中涌器取得成就感还是颇让人有些轻飘飘的。
    说实在的,郭进这人的虚荣心还真得有些重,或许是出身农村的自卑感使然吧,以前看小说,那些主角们跨跃时空后,第一时间想的是怎么归隐田园,郭进对此嗤之以鼻,他就不明白了,不是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吗,在前世普普通通,热切期盼出人头地的一个普通人,还什么成就都没经历过可一回到过去马上换了幅面孔,一个个立地成佛,化身陶渊明了。真搞不清楚他们圣人的是从何而来的。他们难道不知道陶渊明是个大富翁吗?可看他们后来的表现,江山美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甚至到了无耻、饥不择食的地步,头疼啊,想不明白圣人如何立马就变脸成了大盗。
    崛起 第四十四章 初呤(上)
     更新时间:2010…9…6 15:53:40 本章字数:2119
    勉强凑齐了过年大餐,剩下的就交给手下们操心了。起初两百人刚来的时候,的确够郭进手忙脚乱好一阵的,准备几十人的吃食和准备两百人的吃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刚开始几天郭进还要向铁谷抽调几个仆妇来帮帮手,不过才过了三天,郭进挑选的苗子就跟着仆妇们学得有模有样了,现在那些仆妇也不用了,退回了铁谷,三餐就交于了这一群闺女们处理已不是什么问题。
    过年的兴奋劲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又有大暴发的趋势,以前在过年的时候,和往常一样只不过大家凑在一起吃顿较为丰盛的年夜饭,现在入住十万多人的大部落,难得地冲动激动了起来,看来人的确还是群居性动物啊。
    大年三十一早的第一个节目是“那达慕大会”,摔跤、射箭和赛马三项比赛逐一展开。一开始郭进还有些纳闷,射箭和赛马还说得过去,摔跤可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为什么不换成弯刀对砍不是更为刺激,后来问了木华黎才知道,这“那达慕大会”欢庆节日的色彩远甚于比赛的刺激,若是换成弯刀万一砍出个死伤来,还哪来的欢乐气氛啊。
    这“那达慕大会”也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的,一般要是部落里公认的勇士才有资格,要不上去献丑岂不要惹人嘲笑,瞧那架势跟的全明星赛相似。哲别师父虽然官位小了一点,人气弱了一点,粉丝少了一点,但凭借着对决铁木真和博尔术时的两次惊艳演出,被一致公推出来的参赛资格勿庸置疑。
    只可惜没有少年组级别的,不然凭郭进的身手,更别提跟着哲别师父学的旋风箭技,博尔术师父(与哲别师父一战后,两人英雄相惺,拜了把子,倒也便宜了郭进这个弟子能多学一样箭技)的连珠箭阵,说不得也能博个满堂彩。铁谷少主,铁谷护卫队护卫队长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不然岂能入得了铁木真的法耳?
    也许郭进这样自夸很多看官会觉得他这个小子锋芒毕露,言行不一,不懂得收敛,小心遭人忌妒,得不偿失。
    如果郭进身处南宋或者金国,他可能还会深藏不露,以免遭上位者忌讳,被人算计。但这里可是大草原,在草原上大家敬重的是你的豪爽和真本事。若是一味的藏拙,则只会让人觉得你阴险,有不轨之心,别人反而更会疏远防范你,再说郭进若要淘光养晦,就算瞒得过别人,也很难瞒得过雄才大略的铁木真,他老人家明察秋毫的本事可是从九岁时就开始练起来的,哪个真心,哪个虚情假意很难逃过他的法眼的。更何况,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就算是要韬光养晦,也得让大家知道你不好惹不是?
    与其这样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还不如表现得张扬、热血冲动一点,这才有年轻人的样子,也符合郭进这六岁龄童的标准嘛。而且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能像铁木真那样重用人才、敢用人才、容纳人才的帝王,除了李世民外,秦始皇不行、汉高祖不行、宋太祖不行、明太祖不行、老毛子也不行。这可能才是郭进敢于表现的根本原由吧。(其实此时的蒙古部落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什么民族的人都有)
    说来也妙,铁木真和李世民还有一点相似之处,一个囚母、杀弟、弑叔,一个囚父、杀兄、弑弟,但都极重兄弟情谊,这点铁木真还更甚一点。那些跟着铁木真一起开疆扩土的功臣们,后来还专门建了一处圣殿,专门供奉起来,做为守护成吉思汗的真神(汗!怎么有点类似小日本的靖国神社)。还有就是对结发妻子和发妻的子女都好得不可思异,铁木真更是没得说,在统一蒙古后他妻妾众多,子嗣也有不少,但他留下来的基业却几近全给了发妻的四个儿子,就连术赤这个便宜儿子也没少了好处去。
    郭进正努力地向前挤着,(不好使用武力)准备找个好位置观看接下来的比赛,拖雷站在一个杂物台上瞧见他后高声叫唤着:“郭进!郭进!这儿,快过来一下!我有事跟你说!”
    “唉!这小子叫得真不是时候!”郭进有点无奈地嘀咕到,好不容易在几万人聚集的地方找了个不错的位置,就这样让给别人实在是很不舍。倒不是郭进吃饱了没事干非得跟别人去挤位置,以他铁木真伴当的合理身份在贵宾席找个位置是不难,但是贵宾席的设置却是在参赛者背后,这也是以防弓箭无眼伤了亲贵,但想看一个参赛者怎么拉弓引箭的丰姿,只能从他紧崩的臀部肌肉去揣测了,他可是没有那种兴趣去看背背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