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漠烽烟 >

第198章

大漠烽烟-第198章

小说: 大漠烽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苍天啊,为何要我大金受此凌辱啊!请你睁眼看看吧!
     他在心中狂叫着,但是只能颓然退下。
     他们对答的时候,完颜珣一直安静地坐在龙位上,不言亦不动,惟有脸色愈来愈苍白,手指下意识地在扶手上敲击出不安的音符。可见,他所承受的屈辱与愤怒绝不逊于万奴。
     蒙古使者借逼退万奴之势,继续向完颜珣催促道:
     是否接受条件,请立刻答复,大汗还等着我们复命呢!
     被迫之下,完颜珣只得狠狠地咬了咬牙,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看来贵国大汗无意讲和,朕就只好在黄河南岸与他决一死战!
     好!痛快!
     蒙古使者大喝一声,转身拂袖而去。他们在开封没有停留,即刻出城返回桓州大营,将在金廷的交涉经过一五一十向成吉思汗进行了汇报。及至听到怒斥金主和完颜万奴这一段的时候,成吉思汗的心中再度涌出复仇的快感。
     恕臣直言,大汗此次的条款确实过于苛刻,非但不能成立和议,反而令金人心生警惕,加紧备战,对我军回师蒙古,西征宿敌的决策大为不利啊。
     郭宝玉忧心忡忡地进言道。他的话立刻得到了众将的认同,纷纷问道:
     大汗,我们还要继续作战吗?不返回故乡了吗?
     为什么不回去?当然要回!成吉思汗笑道,在阿勒坛躲在开封的宫殿里颤抖的时候,咱们早就灭了古出鲁克啦。
     好一个声东击西!妙极!臣下拜服!
     郭宝玉立刻躬身施礼,众将亦随之豁然开朗的哈哈大笑起来。
     待笑声止歇,成吉思汗又道:不过,却也不能让阿勒坛汗太轻松了,我们还要留下一支部队继续攻击他,让他一刻也不得安生。
     至此,他的言词微微一顿,目光在众将的脸上来回逡巡了一阵,方道:
     木华黎,这支部队就交给你来率领,三木合做你的副将。你我以太行山为分界,北方的作战由我亲自指挥,南方的事情就都交给你了。(4)
     这个命令无疑是将整个中原的军政大权悉数委任给了木华黎,相当于中原政治之中的分茅裂土。接着,成吉思汗一挥手,便有怯薛歹捧过一只托盘,上面陈放着誓书与刻有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八字的金印。看来,这个决定在他的头脑之中早已形成,直至此刻才宣布出来。
     这位业已步入中年门槛的将军,在接到这样的重任后,脸上并未现出任何诸如承惶承恐、喜出望外等等特别的表情,只是沉吟片刻,然后面色沉静得回答道:
     既然是大汗之命,身为臣下的没有拒绝的道理。我是一个出身卑贱的人,蒙大汗不弃,拔擢为将,此次又托以伐金重任,虽然是非才而受,但我愿竭诚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吉思汗对他的态度十分满意,向他点头以示嘉许。安排完这件事后,成吉思汗又公布了中原征讨军的兵力配置情况。归属木华黎直接调动的部队计有:蒙古军一万三千,汪古惕军一万,其余汉族、契丹以及女真降军七万。同时,他也留下了一些善于作战的武将,以契丹和汉人为主,包括明安、石抹尽忠和也先兄弟、严实、张柔、史天泽等人。
     中原的战争方式与蒙古完全不同。成吉思汗嘱咐道,所有的战争几乎都是围绕着城市攻防来进行的,因此单凭骑兵无法彻底击败阿勒坛汗,必须依靠步兵。你一定要多借助汉人的步兵,明安他们都是深通此道者,你要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切莫以尊主待之。
     喏。木华黎认真的答应道。
     还有一条也要谨记。成吉思汗又道,中原人才济济,尤其是读书人更为重要。你勿必尽量网罗他们,使之为我所用。阿勒坛是大国,虽然在野狐岭遭到大败,但还是拥有庞大的兵力,因此凡是攻克的城市,除了十分要紧的以外,余者不必分兵占领,任阿勒坛汗的军队去收复吧,我注意到他们很在乎这个。等他们占领后,再夺回来。利用这种反复拉锯来消灭敌军,待阿勒坛人丧失大部分力量后,再全力攻击开封,必然成功。
     木华黎再度点头。
     我回师蒙古后,你一定要先平定辽西,扫灭那里的阿勒坛残兵,稳固我蒙古之侧翼和你自己的后方,之后我西进,你南下,则均无后顾之忧。好,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愿长生天赐予你武功和荣耀!我忠诚英勇的战士!
     成吉思汗的嘱托与祝福,一字不落地深深刻入了木华黎的心中。他郑重下拜,表示送行与凛遵之意。
     数日后,蒙古大军首途北归,再度穿越戈壁。对于成吉思汗而言,这片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并不陌生,他已经计算不清自己究竟往返过多少次,以至于产生了一种漠视的情绪。然而,军队之中那些新加入的异族士兵们却因倍感新奇而不时发出错落有致的惊叹。即使是风沙扑面的时候,也无法压制他们的好奇之心。
     诚然,这种迥异于风和日丽的华北平原的景象确实足以点燃人心之中的好奇之火,并继续以变幻莫测的地貌风物为柴薪,使之烈烈飞焰,升腾高涨。
     这些声音引领着成吉思汗的目光,使之重新审视着自己的部队,一种新奇感亦随之油然而生:蒙古军中混杂着诸多肤色、语言、表情截然不同的士兵和将领,还有数倍于军队的工匠、民伕、妇孺。他们有些是自愿,更多的则是迫于强力,这才背井离乡,千里辗转随军而行。这些人的心情显然不如士兵们悠闲,许多人一步一回头,哀戚地遥望愈来愈远的家乡。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今生都没有重返的可能时,泪水就会止不住地簌簌而落,滴在烈日下的沙石中,瞬间就蒸发地无影无踪。
     最初,这种情绪一旦被负责解送的蒙古军发现,会立刻遭到无情的殴打。这个情况很快被耶律楚材发现了,立刻向成吉思汗进言,要求中止这种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暴行。
     上天有好生之德?成吉思汗反复琢磨着这句话,万能的长生天是仁慈的,保护一切的生灵。你说的有道理,很像我们的珊蛮啊。
     虽然对于这种不伦不类的比喻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只要能够达到目的,楚材也就相当欣慰了。他知道,这位大汗会将任何事情都归结于那个名叫长生天的神祗,无论善恶。他轻轻微笑着,向大汗道谢,然后就立刻赶到俘虏队中,去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发现很多人都因为过度劳碌、水土不服以及营养不良而得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妇孺们,情况更加严重。他立刻命令自己的契丹裔仆从取来从城邑废墟之中辛苦收集起来的药物,对症下药,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看着获救者眼中向自己露出的感激的眼神,他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因为他的头脑之中又浮现出了那些废墟之中的死状恐怖的尸体和盘踞其上,大开丧宴的野狗豺狼。那些锋利的牙齿与白骨相摩擦所发出了令人齿酸的声音,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信徒所无法漠视的。
     楚材郁闷的心情直到穿越戈壁之后,才逐渐开朗起来。眼前清新如洗,一望无际的草原使得他有一种从地狱一步跨入天堂的喜出望外。尤其是当他看到那些经过精心整备,宽阔平坦的驿道时,忍不住大声称赞起来。
     呵呵,楚材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你一次对我的行为表示赞同呢。
     成吉思汗的话音伴随着笑声从背后传来,楚材连忙掉转马头,脸上露出一丝腼腆之色。
     啊,是这样吗?那真是不好意思啦。也许是我的眼光过于苛刻了吧?
     苛刻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这种苛刻能够帮助我找到治国策略上的不足,那么我欢迎你继续保持下去。
     多谢大汗的宽宏。楚材逊谢道。
     其实,象你一样苛刻的在我身边还大有人在,只是你的胆子最大而已。成吉思汗微笑道,等回到蒙古,我会逐一介绍给你认识。
     臣下期盼着这一天。
     楚材口中应答着,却在心中暗自纳罕:那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东征西讨 第四十章  西辽国
     更新时间:2010…9…6 16:09:19 本章字数:6182
     凯旋归乡的军队,沿途受到了规模空前的欢迎。每路过一个营地,就会引发近乎狂欢的情景。欢迎的百姓如果在队伍中发现自己的亲人或熟识的朋友,那么这种狂欢之中又会添加进许多热泪与倾诉。是啊,又是一个三年……将军百战死,壮士三载归。
     置身于这种热烈氛围之中的成吉思汗却从中发现了另外一个新现象:草原变样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部落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几年前,往往要走上数日才会看到零星散布的小小营地,帐幕破旧,羊群稀疏,民众面有菜色,衣衫破旧,与今日相比,实有天渊之别。那些笑容以波澜起伏的簇新帐幕为背景,是如此动人,如此靓丽。
     汗兄,你快看那边啊!我们的理想实现啦!
     别勒古台兴冲冲地拍马追上成吉思汗,手指远方兴奋地大叫道。成吉思汗循着他的手指望去,但见远处起伏平缓的小丘上,雪白的绵羊如云群行,一片又一片,从这个山丘漫上另一个山丘,悠然自得地随意游走着。在从山丘之间,隐隐显露出众多白色的毡帐,比面前的营地更为壮观美丽。
     这,正是当年前往翁吉剌部完婚的途中,两兄弟共同描绘的蒙古的未来。时隔三十余载,当他们都已逼进老境的时候,梦想终于化为了现实。望着激动万分的别勒古台,成吉思汗自己也受到了感染,脸上泛起了烁烁红光。
     部队每天都穿行在欢乐的海洋之中,仿佛整个草原都在为他们喝彩,驿道则化作了奔流的大河。他们没有走返回不儿罕山的旧路,而是在接近克鲁涟流域之前转而西行,向杭爱山与薛灵格河流域进发。
     我的大胡子朋友,我要给你一个惊喜。成吉思汗向耶律楚材笑道,我们这次不回不儿罕山啦,我们要去哈剌和林。
     哈剌和林?那是什么地方?楚材问道。
     那里是蒙古的中心!我们蒙古人的一座城市将出现在那里!(1)
     城市?什么样的城市?
     楚材大为好奇。在他想来,能使蒙古人不破坏城市已是一个相当的进步了,还能指望他们去建立城市吗?这个疑问在不久后就从眼前的情景之中得到了解答。
     那真的是一座城市!即使它尚未完全落成,然而无论是外围土木结构的城墙,还是其中木石结构的房屋,以及纵横交错的街道,都足以证明它完全具备了一座城市的全部特征。
     此后数日,楚材独自在城市内外进行了细致的勘查。就其整体规模而言,完全无法与中都、开封、大定和大同这样的都会相媲美,然而依旧不减其背后所蕴藏的重大意义。
     哈剌和林的城壁为黏土沙石结构的长方形,南北二公里,东西一公里,周长七公里多。有东西南北四门,西北有高台,地基为六十四根石柱,上面是大汗所居的殿堂,已经完工。远在城外就可以看到用红绿两色彩釉瓦铺就的,有着华丽飞檐的殿顶,殿堂的地面上铺着碧绿色釉砖,使人于不经意间发生错觉,仿佛自己仍旧行走于草原之中(2)。这宫殿目前还未竣工,据说还邀请了来自极西之地的画师于壁上作画,而做为未来主人的成吉思汗目前仍旧居于城外的大宫帐中。
     楚材正自陶醉在这座集中原与异域风格为一体,寓新颖于精致之内,融恢宏于简约之中的建筑物中之时,忽听背后有人在呼唤他:
     乌图合撒儿大人。
     回头看时,见是一名大汗身边的怯薛歹。那人行至近前,又道:
     大汗召开紧急军议,请你速去。
     楚材心中一动,暗想:要对古出鲁克用兵了吗?
     他的猜测果然不错。就在他探访新城的时候,高昌畏兀儿的亦都护巴而术所派出的二位告急使者则在向成吉思汗控诉着那位那位窃居哈剌契丹王位的前乃蛮王子的诸般暴行。从他那充满悲愤的陈述中,可以感到西北方向正在经历着毁灭性的动荡与不安。古出鲁克正在纠集起所有仇视成吉思汗的旧残余势力,并结联花拉子模算端国,磨刀霍霍、蠢蠢欲动。同时,他还肆意践踏当地的所有故有风俗与宗教习惯,带领骑兵践踏农田,破坏灌溉,强迫那些土著们抛弃信奉了几百年的伊斯兰教义,改宗他所信奉的景教,甚至于将虔诚的老教长活活钉死在国都八剌撒浑(3)的城门之上。在将国内搞得一团糟的同时,古出鲁克还继续向成吉思汗的帝国发起了挑衅,以突袭的手段杀害了从属于蒙古的阿力麻里王布札儿并围攻其国都,还不断派出军队骚扰高昌国的边境,进行掠夺与屠杀。凡此种种暴行,桩桩件件令人发指,以至于回鹘使者在陈述时往往声泪俱下,泣不成声,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