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漠烽烟 >

第164章

大漠烽烟-第164章

小说: 大漠烽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遂嫣然一笑:“他都一百多岁了?太衰老了!”
可汗饶有兴趣地问:“哦,你怎么知道?”
也遂娓娓道来:“您忘了,我们塔塔儿人臣服金国五、六十年!当初,完颜阿骨打起兵反抗辽朝压迫,攻入汴京活捉大宋国钦徽二宗的时候也不过才有区区几万人马,却战胜了数十万宋军。
而现在的金国就像那时的辽、宋,已经养尊处优贪图安逸太久了,完全丧失了披坚执锐的军威,变得不堪一击了。而咱们刚刚建立自己的汗国,国势日盛,士气高涨。草原上有句谚语说――先长出的耳朵,不如后长出来的犄角坚硬。何况现在金国又有卫王这样一个草包皇帝呢?”
可汗舒心地笑了:“正是如此,我才敢壮起胆子吐了金国使臣一口唾沫!”
也遂妃娇嗔:“你是在考我吗?”
可汗用额头抵住她的额头说:“不,我需要印证。这毕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大事啊!”
为了能把金国这个庞然大物击败,虽说铁木真还是很看不起金国的统治者们,可长期威压在头上的阴影可不是这么好清除的,为了保险起见,,铁木真还是决定尽起全国所有军队,孤注一掷的拼上一把,国内只留守少量人马,郭进就是铁木真指定的留守人员之一。
看着几位王爷骑马而去,郭进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顿时感觉心中的压力大减,阿刺海别吉站在郭进的身旁,将他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心中不觉有些好笑,英雄不可一世的丈夫,没想到却也有头痛的事情啊,真是少见呢!
她哪里知道郭进心中的想法,郭进可不是草原人,也没有草原人那特有的大大咧咧,虽然说这几位王爷都有些过气,当然铁木格例外,可再怎么说他们也是铁木真血缘最近的亲戚不是,别看他们现在一副落魄的样子,可谁能保证他们没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况且蒙古最重军功,这次的征伐金国在郭进看来万无一失,凭借这几位的实力和勇武,捞取战功不在话下,除了一个最不会打仗的铁木格之外,他们哪个不是战功赫赫,可铁木格确实铁木真指定的汗帐留守啊,也是不能小视的人物捏!
蒙古整个都动了起来,一队队人马,一员员大将,一群群牛羊,一车车马匹,全都快速的向蒙古汗帐汇集,一时间,人仰马撕,呼喝训词的声音不绝于耳。
?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悬殊,为了加大胜算,成吉思汗决定倾巢出动,仅留5000人马守护蒙古本土。但是区区5000军士能胜任这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吗?万一争利不成反蚀了老本,到时候恐怕连怎么哭都不会了!于是胆大心细的成吉思汗做了一个试验,对这事儿进行可行性研究。
他特意叫来胡丞相吩咐说道:“你把这副镶金马笼头扔到营地里去。”
胡丞相满脸疑惑不解地问道:“做什么?”
成吉思汗就神秘一笑:“做试验。”接着又安顿道:“派人暗中监视,只要是路过的人,不论拣与不拣,都统统给我带来。”
二天,胡丞相来拜见可汗。可汗心情不赖,因为他看到胡丞相脸上挂着笑容,猜到了实验结果一定不错。
小胡禀告道:“一天之内,共有四人经过,没有一个人拣起马笼头。”
“是么?宣他们进帐。”
成吉思汗坐在断事官的椅子上,胡丞相站在他的身后。他们的面前站着四个蒙古人。
成吉思汗指着其中一个:“你,是不是没有看见地上的马笼头?”
“怎么可能?”“不知道它很贵重吗?”“谁说的?那可是镶了金子的!”“那你为什么不拣?”
那人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我可不敢。大扎撒令上规定,捡到东西不归还原主,就是偷窃,偷窃可是要杀头的。”(有贼心没贼胆型)
成吉思汗指着另一个:“你为什么不拣?”“我有一个比这个笼头更好的,是在同乃蛮人打仗时,由于我表现勇敢,千户长赏赐给我的。”(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型)
成吉思汗对三个问道:“你呢,是不是也有一个比这个更好的?”“不,可我下次打仗,会得到一个比这个更好的。”(斗志昂扬型)
“好,有志气!”他问最后一个:“你呢?”“我不拣是因为那不属于我。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可耻的。”
成吉思汗:“嗯?”
?“我还记得,有一次主儿乞首领撒察别乞的那可儿偷了一只马笼头,可汗大发脾气说,您平生最恨偷盗!因为我们的吃穿用度是靠辛勤的劳作和战场的俘获来的,是靠血汗换来的!偷盗者既不流血也不流汗,卑鄙地将别人的血汗窃为己有,对这类黄鼠狼乌鸦,只有一个处置办法--杀!”(规矩乖顺型)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起来:“好,胡丞相,我原来还在担心,只留下五千人守护三河源头是不是太少了?有这样路不拾遗的后方,我还怕什么?”
“大汗要讨伐金国了?”
成吉思汗严肃起来:“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快五十年了!”
其实,成吉思汗还是酸漏了一股势力,那就是过金所控制的黑龙江万户区,虽说黑龙江万户区的正规军士被抽调一空,可那里的壮劳力并没有被抽调,只是押运粮草用上了一部分而已。到不是成吉思汗不想抽调这些劳力随军。可关键是在他看来,这些劳力能源源不断的跟他的蒙古大军创造粮食,虽然是蒙古人作为副食的粮食,但那也是粮食?不是抽调了这些壮年劳力,粮食的见少产是肯定的,成吉思汗也要留条后路不是?
看来他还是很明白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成吉思汗消除了各部落中残存的反抗企图,成了组成今日之外蒙的广大蒙古领
土的主宰。现在,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和泰加森林中的狩猎部都只承认一个主人:即成吉思汗;也只承认一面共同的旗帜:秃黑。据说,这面大旗上附有军队的守护神。
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以后,便率领这些业已统
一起来的部落南下向中原进攻了。
在当时的中国境内至少有三个王国各自为政。当时统治中国北部的是两个“蛮人”政权。这两个“蛮人”政权占据的地盘并不一样大。
中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早在此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被来自满洲的,属于通古斯——满语族的民族占领了。
这个民族名叫女真族,是今满族的祖先。他们占领中国北部大部地区以后,建立了一个王国,其国号借用汉字为“金”,国王称“金王”,定都中都(今北京)。
金王坐镇北京,从那里统治着黄河流域最富饶的各省,即统治着从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到滨海冲积大平原的广大地面。
中国北部没有被金国统治的地区,是今之甘肃省,贺兰山地区和黄河大拐弯处的鄂尔多斯草原(河套地区)。
这些地区是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在成吉思汗南侵以前两个世纪时,与藏族有亲缘关系的唐兀惕人
占领了甘肃、贺兰山和鄂尔多斯地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多少带有中国色彩的国家,其国号借用汉字为“西夏”。
成吉思汗南攻的战争是从进攻唐兀惕王国(或说西夏)开始的。他于公元1205年,1207年和1209年先后三次率兵蹂躏西夏。
从蒙古的心脏地区上土拉河流域到唐兀惕首都兴庆,至今尚存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由北而南,纵穿戈壁滩。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没有任何要塞足以构成蒙古军队进军的障碍。
在戈壁滩,砾石、沙和粘土构成
    东征西讨 第十章     南下攻打金国
     更新时间:2010…9…6 16:05:28 本章字数:5349
在戈壁滩,砾石、沙和粘土构成
坚硬而平坦的地面,活像一片跑马场。在这片干旱的平野上,只有浅灰色的蒿属植物和芬尾等植物。
贫瘠的土层上时而可见一些浅草,这种草从7月份起就开始枯黄形成一片片黄色的浅草地。这时,远远看去,但见一片黄褐色的地面,几乎分不清哪里是浅草地,哪里是没有长草的光秃秃的地面。
在天气晴朗的白天,整个这一片地面又呈观出一片灰白,微尘飘浮弥漫于低空,同灰白色的地面一起构成一片迷茫模糊的世界。只有在清晨,天空才逐渐明朗起来:先是浅蓝,渐而呈现出深蓝,最后是一片光明,只有远方有淡淡的雾霭。
这时,地面上则呈一片赭石色,在这片赭石色的平野上,各种物体清晰可辨:这里有一块岩石,那里有几个帐篷;这里有一群马匹或者羚羊,那里又有一支骆驼商队;骆驼商队绕一个土丘运动着,商队前面走着一个人,高高的帽子,宽大的靴子,步履轻健。
在这些土丘、岩石块、动物和人的身影的烘托下,赭石色的背景显得格外分明。马匹,骆驼和车辆可以在这片到处无路但又到处是路的广阔土地上通行无阻,顺利前进,任其纵横。
在这片表面干旱的土地上行走,牲畜断绝草料和饮水的日子是不多的。当然,在这方圆七百公里的地面的中心地带,很少有流水。但只要挥锹挖掘,就可以找到水。在有的地方只要挖两三米深,在另一些地方,甚至只要挖两尺深,清澈的地下水就会冒出来,供人畜饮用。
当时,每年(几乎是每年)秋高气爽之际,“马匹肥壮之时”,蒙古人马便成群结队,长驱南下,顺利通过荒凉的戈壁滩,来到今甘肃一带乡村劫掠一番。
一出戈壁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遍布甘肃省的大小绿洲。对于漠北牧民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绿洲简直是一些出人意料的乐土和富庶之地。
在这些绿洲的周围,到处是婀娜多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的杨树,果实累累的果园,水草丰美的草地,麦浪翻滚的麦地,丰收在望的庄稼。
从甘肃地区往东,是河套地区。蒙古人来到这里,认识了黄河。黄河的这一部分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它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就像一个外国人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迷了路,徘徊于荒僻的原野上一样。
黄河在这里划了一个半圆,把河套平原同河套以外的草原分开了。在这里,有黄色的沙丘,盐碱地,布满淡水坑和咸水塘的收场,稠密的荆棘丛。
蒙古人对这一切当然早已司空见惯。
西夏的首都兴庆位于黄河畔,贺兰山与鄂尔多斯草原之间。这是一片绿洲,勤劳的人民在这里修建了布局巧妙的灌溉网。此外,这里还是重要的商业区。这里有大量的驼毛纺织业和毛织品出口。
成吉思汗来到这里,生平一次接触到了定居人民的文明。此外,西夏的这个首都还是一个中国式的要塞。
在这个防守坚固的要塞面前,蒙古骑兵感到无能为力,无力进行有效的包围和占领,因为,他们当时还没有有效的攻坚工具。
成吉思汗不愧是一个战略天才,眼见得强攻不下这座城池,便心生一计,命令掘开河堤,使河水改道,企图淹没而后占领西夏首都。然而,由于没有工程师,此计归于失败。
此时,唐兀惕人也已精疲力竭。位于西夏王国中心地区的各个绿洲,就像从中国到伊朗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城市一样,人们全靠经商为生。然而,战争阻碍了商业往来,因而这些地方的靠经商为生的唐兀惕人纷纷破产了。
在这种情况下,西夏王决定同意蒙古国充当西夏的宗主国,西夏为蒙古国的藩属。就在这一年(公元1209年),西夏王把亲生爱女之一献给成吉思汗(在蒙古人眼中,西夏的姑娘都是非常美丽的),同时还献上了大批贡品,主要是大批骆驼。
这也算是投其所好吧,毕竟甘肃的白毛骆驼是中亚地区最漂亮的骆驼。而蒙古人,就喜好这一口!
成吉思汗征服了建国于贺兰山地区、鄂尔多斯草原和今中国甘肃省的唐兀惕王
国(西夏),西夏已拱手向成吉思汗称臣。但是,整个西夏地面在当时只不过是中国地面的边界地区。
为了踏进中原大地,蒙古人就必须向金国宣战,向在北京的金王宣战,进攻金国。
对于蒙古牧民来说,这是一场非同小可的大规模战争,因为,金王国当时统治着除甘肃省和河套平原以外的整个黄河流域,是当时最强大的王国之一。
金王国的主人,那些昔日的女真人,尽管已被中原化,但他们在中原土地上仍保留着他们的祖先通古斯森林狩猎民族,所特有的骁勇慓悍的武士特点。
此外,金人在中原土地上生活已有一个世纪之久,因而拥有中国古老的文明所创造的一切财富。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牧民同金人作战,将比在唐兀惕境内的战斗更艰难。他们将要对付防守坚固的要塞,而进行这种攻坚战,他们是根本没有经验的,是没有足够的条件的。
再说,金国边境还有万里长城,长城脚下修筑有许多防御据点,这条长城从西向东,构成了金王国的一条连贯的防线。
但是,成吉思汗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家,更主要的他还是一位政治家。为了攻打金国,他首先设法取得了居住在长城北侧的江古惕人的帮助,从而得到了宝贵的盟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