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427章

1926之崛起-第427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窄窄的铁路桥,飞行员们投弹的准确率不高,许多炸弹都落入深谷,投了几十颗炸弹,也仅仅炸毁了十多米长的一段桥梁,估计苏军两天就能修好。
    去轰炸大乌里的麦克,战果不大。
    大乌里机场紧靠边境,又被宋哲武偷袭过,因此苏军在重建机场时,非常注重防空。不仅弹药库、油库都采用钢筋混凝土修筑,还建有坚固的大型机库。
    已经得到乌兰乌德机场通报的大乌里机场,早已开始把飞机拖进机库。等到麦克赶到时,停机坪上只剩下8架轰炸机。和在空中迎击他们的三十架乌…1战斗机。
    对付性能要差很多的乌…1,陈鸿陆大队的纽堡要占很大优势,在一大队对苏机一阵痛殴之后,陈鸿陆击落敌机的数量就又多了两架,剩下的七架苏机知道不是对手,慌忙逃向北面的赤塔。
    麦克指挥他的强击机大队,在把大乌里机场的8架轰炸机炸毁后,还有很多炸弹没用,这些炸弹是绝对不能再带回去的。麦克又临时改变轰炸目标,指挥机群对大乌里车站和铁路进行轰炸。甚至还追着一列开往滨海边疆区的火车,不依不饶地狂炸了二十多分钟,直到把这列火车炸成了一条“火龙”才罢休。然后,意兴阑珊的麦克,才领因为新奇刺激而兴高采烈的年轻飞行员们,仪态阑珊地返回曼来。
    在这四个小时中,姜兴成已经对西路苏军进行了两轮轰炸,给西路苏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不仅西路苏军多数火炮被炸毁,弹药和其它辎重损失更为严重,剩下的面粉,仅够维持八万多苏军四天的用量。
    宋哲武没有趁此机会,轰炸东路和中路苏军,而仅仅猛轰西路苏军,目的就是要给布柳赫尔造成他要首先歼灭西路苏军的假象。
    西路苏军之所以敢于孤军深入到库伦以南,除了依仗他们的火力优势外,最主要的是因为他们有空中优势。即便遭遇第四路军重兵围困,有数百架飞机轰炸扫射,打破第四路军的包围,甚至一举击败第四路军主力,都是完全做得到的。
    不过,在乌兰乌德机场被炸,苏军空中力量基本被全歼,西路苏军也被第四路军的飞机反复轰炸几次,损失惨重后,布柳赫尔开始对西路苏军的命运感到担心了。只是现在,要西路苏军回头再在地势复杂的山区穿行几百里,来和中路苏军主力汇合,显然非常危险。
    失去了几百架飞机,这件事责任虽说不小,可是那还有空军人员顶缸,跟他本人关系不大。
    苏军空军和美国不同,而是和英、德一样,是和陆军平行的军种,苏军空军此时的编制和二战后期也大为不同,现在分统帅部航空兵、方面军航空兵、集团军航空兵和军属航空兵,方面军航空兵即军区航空兵。因为外贝加尔湖军区面对中国这个战乱不止,实力很弱,几乎就没有空军的国家,所以军区空军力量一向没有得到莫斯科的重视。
    这次为了对北蒙作战,不得不加强这里的空军力量,莫斯科在外贝加尔湖军区航空兵和远东特别红旗集团军航空兵的基础上,从其它军区抽调了大量飞机,临时组建了这个大机群部队。因为部队众多,又互不统属,只好由统帅部航空兵派人来指挥作战,只是名义上在他布柳赫尔的统属之下,实际负责指挥的可不是他布柳赫尔。
    可是,如果损失了8万多陆军,那责任就只能由他布柳赫尔来担了。
    为了西路苏军的安全,现在唯一稳妥的方案,就是放弃围攻库伦的计划,让西路苏军东进克鲁伦河谷,去和东路苏军汇合。那样,虽然十月底以前能否拿下库伦很难说,可至少部队是安全的。
    布柳赫尔认为,五个军的苏军聚在一处,第四路军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打二十万大军的主意的。要想围歼这样大的重兵集团,以当面第四路军的战斗力,最少也需要集中60万人。
    而据战前收集的情报表明,中国人在北蒙仅有八个步兵军和一支山地部队,外加两个骑兵军,总兵力也就60来万人。
    布柳赫尔对山地部队没有什么感觉,他认为,山地部队没有重武器,对苏军不会有什么威胁。而两个骑兵军在苏军的火力优势下,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更何况,在中路苏军前面,还有这个中国人的三十九军无法脱身。
    这样算来,中国人要想攻击东路和西路苏军的某一路,一次最多也就能集中四十多万的部队。用四十万部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拥有强大火力优势的二十万人的重兵集团进行打击的。如果中国人敢于攻击这个大集团,搞不好,反倒会被狠狠咬上一口。用中国人的话来说,那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形势危急,一向果断的布柳赫尔不敢怠慢,立刻电令西路苏军,马上派出有力部队东进,抢占通往克鲁伦河谷的山区要道,大部队要连夜行动,趁中国人还没有来得及合围,要不惜一切代价,东进克鲁伦河谷,和东路苏军汇合。
    同时,布柳赫尔又严令东路苏军,务必于今日傍晚抵达库伦,对库伦守军形成压力,牵制中国人的部队,以策应西路苏军安全东进。
    在布柳赫尔的严令下,当天傍晚,东路苏军的先头部队匆匆赶到库伦以东,在距离三号要塞15公里处,在克鲁伦河边的草原上安营。而东路苏军主力,则直到晚上20点以后,才全部赶到宿营地。
    苏军三个军,沿克鲁伦河自西向东一字排开,营地都设在河边一公里之内,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取水方便。
    虽然苏军奔波了一整天,都已十分疲劳,可是苏军在安置营地时,还是很小心地以团为单位,在各营区之间开设了2米宽的防火道,以防止有人吸烟不小心引燃干枯的牧草。各部队的炊事兵,也都集中到没有草的河滩上准备晚餐。
    因为夜间无法构筑防御阵地,苏军只是在北、西、东三面,距营地五公里外,设置了十几个警戒连哨,每个连配属一个有四辆坦克的坦克排,四辆坦克占住四面,苏军的一个连在里面安置帐篷。
    克鲁伦河现在是枯水期,河宽60一70米,水深只有70厘米。苏军派出一个师,涉徙过河,在克鲁伦河南岸扎营,保护主力部队的侧翼安全。
    因为时间很晚了,弹药和辎重物资存放的地点无法修建,这些东西干脆连车都没卸。而且为了防空,苏军也没有把这些装满弹药物资的卡车、大车停在河滩上,而是把它们停放在紧靠河滩边的牧草丛中,并盖上了伪装网。
    对于防空阵地,苏军可是一点没有含糊,三个军配属的三个小口径高射炮营和大量防空机枪阵地,都连夜设置稳妥。因为没有了空中优势,中国人又不知从哪里突然搞到了大批飞机,他们不得不小心。
    此外,一直偏爱大炮的苏军,也在半夜前,把火炮阵地全都修建好。炮兵阵地上的牧草都被清理干净,以防止发射时,炙热的弹壳把干草点燃。
    就这样,苏军一直忙到半夜,才总算安顿下来
    虽然这时已经刮起一阵紧似一阵的北风,气温同白天相比也下降了很多,还穿着夏装的苏军感觉很冷,可是在苏军营地内,还是严禁点燃篝火取暖,冻得有些发抖的苏军官兵们,只好都躲进帐篷,挤在一起早早休息了。
    绵延10多公里的苏军营地的喧嚣,渐渐地平息下来,偌大的营地中,只有数不尽的汽灯在风中剧烈地摇曳着,晃动的灯光,把来回走动的苏军哨兵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诡异之极。
    因为站点布局的原因,黄英欢的气象研究所现在仅能做出48小时的气象预报,按照黄英欢提供给宋哲武的气象预报,从上午开始刮起的北风,会越刮越猛,最大风力很可能达到5级以上。
    在逐渐加大的很冷的北风中,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一步步向熟睡的苏军逼近……
    第五百六十四章抗战北蒙火烧克鲁伦(一)
    第五百六十四章抗战北蒙火烧克鲁伦,到网址
第五百六十五章 抗战 北蒙 火烧克鲁伦(二)
    第五百六十五章抗战北蒙火烧克鲁伦(二)
    克鲁伦河谷的天气情况,果然如黄英欢所预报的那样,半夜后,从空旷冷寂的西伯利亚刮来的凛冽北风,在越过绵延的肯特山脉后,在平坦的克鲁伦河谷草原上呼啸而过,而且越刮越猛,河谷平原上那密如草海的半人多高的牧草,被狂躁的北风都吹得弯了腰,仿佛一下子都矮去了一大节。wWw。'。'
    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在苏军沿河驻扎的长长的营地里,除了数千盏在风中不断摇曳的汽灯,以及在晃动的汽灯阴暗的光影中,忽长忽短的孤单的哨兵的影子,再无一点声音。
    十二万劳累了十几个小时的苏军官兵,此刻都在帐篷中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沉睡的苏军官兵们,在梦中绝对想不到的是,对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来说,这一夜,也许将是他们一生中所能进入的最后一次甜蜜温馨的梦乡了。
    凌晨两点半,在距苏军警戒哨以北五公里外,在肯特山脉边缘黑黢黢的丘陵地区,此刻已静悄悄地聚集了大量第四路军的部队。
    在自西向东比苏军营区还要长的十多公里的区域内,在丘陵后、山坳里、树林中,到处都是黑压压席地而坐的第四路军官兵和他们卧伏在地的马匹。
    这是徐放四十四军、赵凤武四十五军和配属给他们的一个师的韩光骑二军的部队,共有十四万多人。
    徐放、赵凤武两个军,是在半夜后才分批悄悄潜入这一地区的,他们将是实施宋哲武火攻东路苏军的主力。
    在东面,距苏军营地十公里外的克鲁伦河南岸,还有建制还没有来得及恢复的疲惫不堪、不满编的周耀明的四十八军,以及韩光骑二军的主力,他们的任务是堵住劫后余生,溃散逃亡苏军东逃的去路。
    而克鲁伦河南面十五公里外,还有马法五的四十六军和魏广惠骑一军十多万人,已经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地做好了一条东西长近二十公里,宽达一百米的防火道。他们的任务是在大火烧过后,由南向北和徐放、赵凤武夹击东路苏军残部。
    为了不惊动苏军,四十四、四十五两个军各部队,都接到了严格的命令,不仅不许喧哗,甚至除了军官部署作战任务,普通士兵连话也不许说。就是连十多万匹战马,也都被戴上了笼头,四蹄都裹上了厚厚的棉布。在进入潜伏地域前,所有人员都被命令必须下马,牵马行军。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可能地减少部队发出的声音,如果有稍大一点的动静,很可能被处在下风头的苏军听到。
    等待进攻命令的第四路军战士们,都席地而坐,静静地休息,他们在养足体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这场激奋人心的大战。
    一座小山丘后的凹地里,赵毅连的战士们正在休息待命。
    赵毅是东北人,他是满洲里大捷时,加入第四路军的哈尔滨籍大学生。
    对于加入第四路军的大学生,凡是没有完成学业的,宋哲武的原则是一律送他们继续学习,学成后,再回到第四路军工作。这些人或者被送入北方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或者被送到国外留学深造。
    可是,对于这一做法,却有一部分大学生死活不干,非要进入战斗部队,赵毅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些人有文化,都是优秀军官的潜在人才,有他们加入作战部队,也是个很好的事情,这些人都被宋哲武送进教导总队士官队学习。
    赵毅虽然长得很斯文,可是身体素质极好,又有大学文化,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都十分优秀,很快就在教导队的学员中脱颖而出。在士官队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赵毅又被送到军官教导大队学习,然后分到徐放的四十四军。
    在四十四军,本来是要先安排赵毅在军部做参谋的,可是他坚决要求下到一线。
    徐放很欣赏赵毅的性格,看过了他的学习成绩和教官的评语后,徐放并没有让赵毅从排长做起,而是直接就把他派到了连队当起了连长。
    赵毅也没有辜负徐放的提拔,在部队的各项训练考核中,赵毅的连很快就成为全师第一,在四十四军全军,也名列前茅。
    赵毅连全连一百多人,加上他们的战马,占了300多平米的区域,可还是挤得满满的。
    赵毅检查完各排的情况,盯瞩战士们再检查一遍武器弹药后,回到连部。
    连部设在一块背风的大石头后,副连长于连海正在借着微弱的月光在擦他的晋造驳壳枪。现在在第四路军内,已经全部在营以下军官中,换装了北方机械装备制造公司自己生产的带有快慢机的驳壳枪。
    赵毅和于连海又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不放心,又让传令兵把几个排长找来,他还要再叮嘱一番。
    这次战斗任务下达的很突然,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