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新篇 >

第163章

太平新篇-第163章

小说: 太平新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网发达,交通便利,再加上不断延伸的铁路网与电报网都刺激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其实江北各省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只是苦于运输不便,山西这么多煤自己用都用不掉。  煤价低的惊人,但如果运到缺乏燃料的江南,那价值何止翻了几翻?不要说外贸了,就是搞活国内贸易都对整个帝国经济的发展是有极大好处地。  这个到没什么困难的,只要政府肯投资,修几条路算不上什么难事,实行扩大内需地政策三年来(参见129章),每年财政收入20%的投入让苏、浙、赣、闽四省府一级的城市全部通了铁路。  而电报线路也随着铁路的延伸而延伸,这些高科技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各种公共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快,由政府和商人双方共同投资地发电厂,矿场,道路。  桥梁……让无数脱离圣库的老百姓找到了工作,收入不断增加,有了钱的老百姓在消费上的投入又刺激了商品贸易的繁荣,新兴的工厂业主既然得了充足的劳动力,又不用担心商品的销路,“今年你办厂了吗?”成为江南富商们见面最常见地问候语。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几年的实践也证明帝国政府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些不足有的是因为王财所搞的那一套都是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地,很多事情王财心里清楚,但是手下人去办的时候就会走样。  少不了要往返几回才能见到成效。  但更多的是帝国政府从上到下都缺乏计划性,除了钱百万在资金上循规蹈矩。  控制非常严格之外,各种工程的投资都具有很强的时限性,当年计划的工程一旦延续到了第二年往往就得不到资金支持,因为新年度的计划会将资金分流,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新兴的帝国政府在国内建设上的幼稚,另一方面也突显出了整个政府急于求成的盲目。  各地官员为了突显政绩都会在每年地工作安排上开例出长长一串当年将要开工建设地各项工程,到了第二年也不管旧工程是否完工,新的工程又会上马,几年下来这些政绩突出地官员升了一批又一批,各地兴建工程的实际完工数却是越来越少。  这当中的漏洞其实非常明显,内阁也是早就知道的,但却没有人敢去跟他们的皇帝说,当今天子好大喜功,谁都不肯去阻了皇上的兴头,最后还是王财三岁的儿子定漠无意中从他老子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几份各地上报的计划好奇的问了一句“这些东西都要花银子么?”这才让王财反应过来,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每年财政收入不过十几万两银子,其中二成还要上交给国库,那他怎么可能每年都投入这么多的银子来不断的建设各种工程项目呢?要么是他们上报的是虚假的计划,要么就是他们真的干了这种蠢事!
    结果监察部秘密调查之后王财不得不承认,他这些无能的手下为了显示政绩真的把国家的银子打了水漂,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立时就把内阁各部首长喊来一顿痛骂,下令重新考核三年内升迁官员的政绩,如果有此类虚报做假的,一律就地免职,对于那些严重浪费国家财产的官吏全部下狱,按律治罪。  不过这件事情也让王财意识到制订长期计划的重要性,拉着内阁重臣仔细研究了几天,决定自太平二年(1861)起,各省均以五年为限,制订五年计划,对于此后兴建的各种工程、项目都必须计划清楚,度支合理,由工部审批后方能施工建设,工程完工后,监察部将派专人检验,对于任何从工程中谋取私利的官员,不论职务大小,一律依法严办。
    与这相比最让王财头痛的是在江浙推行的新圣库保险制度,无论各级官员如何解释,老百姓就是不愿意交银子存到圣库去,正如当时王辏г怂档模悄稍诩依锏那浇翘透龅囟床啬切列量嗫嘣芰艘槐沧拥氖噶揭樱膊辉敢饨患盖痈鲈率奔淅铮懔绞〉羌墙赡墒タ獗O战鸬陌傩照剂绞∽苋丝诘囊怀啥疾坏剑馊镁咛灏焓碌墓僭焙芪弈危踩媚诟笞聊プ攀欠褚绦煜氯ィ羌复蜗胫兄拐飧鑫潘次诺母@贫榷急换实酆敛豢推芫耍弈沃履诟笾荒芡ü黾痈@运笆盏陌旆ɡ词迪郑郎媳ǖ交实勰抢镉直环窬隽耍庹嫒媚诟笊送噶四越睢! ∽詈蠡故峭醪聘浅隽烁鲋饕猓淙蝗松伲暇菇慊褂薪怀傻睦习傩胀读吮5模蔷投嗍骷父龅湫统隼矗庑┤酥屑渌乙浅隽耸裁词拢タ庖岬猛馓鸵樱灰习傩湛吹秸庑┑湫驼嬲昧耸祷荩慌滤遣灰晃逊涞那郎侠础�
    如今帝国政府大小事务虽然仍需经皇帝批准,但实事上内阁已经有较大的自主权了,由内阁首辅大臣与行政各部首长共同组成的帝国内阁在国内政治民生上得到了皇帝的充份信任,王财如今基本上不再过问具体的政策问题,只是在大方向上盯的比较紧,同时为了更好的监督行政官员廉洁守法,白逸生领导的监察衙门也从内阁下属编制中脱离,更名为监察部,与唐叶的警务部,韩寒彰的特别情报部(特情部)共同组成了国家安全部,容闳领导的立法院,莫仕暌的刑宣部(前刑部)共同组成了国家法务部,从内阁、国家安全部、国家法务部三个方面入手来强化对官吏的监督与国家的控制。  比如说办一个案子,首先是监察部根据立法院所立法律条文来判断当事人是否违法,如果违法,则监察部将案卷结论交给刑宣部审理判决,刑宣部审理完毕再转给警务部执行,在这过程中,内阁又对国家安全部,国家法务部拥有质询权,三者都对帝国最高领导者皇帝陛下负责。
    这种将行政权、立法权、执法权三权分立的行政体系无疑是受了美国人的影响,虽然王财舍不得放弃皇权,但是愿意采用三权分立的办法来建立帝国政府架构,这也让容闳喜出望外了,至于国家领导者是皇帝还是总统他并不在意,因为无论是皇帝还是总统,只要将来能把他们的权力通过法律的办法来加以约束,那皇帝与总统并没有什么区别,按照王财的命令跑到京师近郊与那些抗租抗粮的老百姓待了一个月的容闳,回来之后便彻底放弃了要在中国搞完全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容闳发现中国的普通百姓对于皇帝的迷信是根深蒂固的,让他们自己吵吵闹闹的去选一个总统出来简直不可能,不说选总统,就连他组织老百姓投票选择纳赋定额也是一败涂地,要么茫然不知所谓,要么争吵不休,大打出手,直到今天他才真正明白王财所说的“军政、训政、宪政”的深刻含意,为了实现“宪政”的目标,中国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来实行“训政”,而面对这样的国民,只有强有力的政府才能够保证“训政”的顺利推行,在容闳看来,只要王财最终愿意实现君主立宪制,那都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伟大进步。
第171章:治腐之策
    第171章:治腐之策
    第171章:治腐之策
    无论国内对于帝国政府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何的褒贬不一,王财是下定决心要继续把这个改革推进下去,只要是对国家民族有好处的事情,王财是从来不管别人怎么看的,同样,在吏治上的严刑峻法也是如此,最近一直有官员上本弹劾监察部,在白逸生冷面包公的屠刀下,每年因**而被抄家问斩的官员近两百人,这种杀法当然让全国的官员都战战兢兢,但也让很多官员非常不满,甚至有人把白逸生与张汤、来俊臣这等前朝酷吏相提并论,背地里指桑骂槐的让白逸生受了不少委屈,虽然他从来不报怨什么,但王财总觉得有些对不起他,几次想升他的官,让他离开这得罪人的位子,但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只好一拖再拖,不过对于白逸生的办事作风,王财也并非全部赞同,他这种以杀止贪的办法让王财非常疑惑,照理说监察部的办事效率是非常高了,每年收拾的贪官墨吏也不少了,可怎么就是有这么多不怕死的人非要去贪这几百两银子呢?说他们真的缺这点钱,王财不相信,说他们本性好财,王财也不相信,可为什么越杀越贪?刚好白逸生从陕西办案回来,王财把他喊到内宫,想听听看他的想法。
    白逸生似乎早就知道皇上诏见他想问些什么,因此还带了厚厚一叠文件材料。  看到他总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王财就忍不住好笑。  白逸生递过来地材料他看都没有看就顺手就放在了一边:“逸生,今天我们是私下聊聊,你用不着这么板着面孔的,来,你陪我一起吃中饭,我们边吃边聊。  ”说着王财把白逸生拉到内宅,餐桌上摆着四个小碟。  两荤两素,都是家常小炒。
    白逸生点了点头。  轻轻的坐在皇上的身边,见皇上动了筷子,他才小心的吃了几口,似乎是心事重重。
    王财瞄了他一眼,起身往白逸生碗里夹了一块肉丁:“逸生,你刚才陕西回来,原是应该让你回家去看看的。  着急把你叫来,不会心中有意见吧?”
    白逸生吓了一跳,赶紧站起身欠了欠身道:“皇上赐宴,这是莫大的光荣,微臣几世修来地福气,哪里敢有什么怨言?”
    王财笑了笑,示意他坐下:“我听说这次陕西的案子不小,陕西省长曾望颜也牵连进去了?”
    “皇上。  微臣正要说这事,”白逸生立刻下下筷子,坐直了身子道,“皇上,如果微臣说陕西通省皆墨吏,不知道皇上信不信?”
    王财默不作声地用筷子敲了敲桌子。  皱着眉头没有吭声,白逸生于是便接着道:“臣知道皇上不信,曾大人也是素有清名的,再说陕西再不济,通省数千官吏难道找不出个清官?但是臣据实上奏,臣在陕西待了三个月,从榆林到安康或亲自访查,或派干员探访,如今已查得铁证,陕西通省官吏利用这次旱灾。  贪没国家赈款白银二百万两。  实际分到灾民手中的不到一成,皇上恩泽万民。  却都泽到了这些贪员身上!”
    “啪!”王财轻轻的拍了拍桌子,陕西的事情他早就接到密奏,心中也有个底,但此刻听白逸生说起还是免不了火起,但考虑到杀一要有儆百的作用,那杀之到无妨,可若是毫无用处,那就算把陕西全省的官员都杀了又有什么用?因此犹豫了一下道:“逸生,陕西官吏大部分是前清旧臣,曾省长也是一员干吏,这次出了这等事情,你们监察部有什么意见吗?”
    “皇上,该杀地绝不能手软!”白逸生一脸的杀气,“如果这个规矩现在不立出来,将来人人效法,则帝国危矣!”
    王财想了想,摇了摇头道:“逸生,你负监察之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这贪官总也杀不完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前明王朝时,朱皇帝拔皮实草整顿吏治,我朝虽无此酷刑,但说到打击力度上可也从没有手软过,但是为什么越杀越腐呢?这中间到底是为什么?你平时接触的多,你说说看。  ”
    白逸生一愣,犹豫了半天才缓缓说道:“依微臣之见,这与朝廷政策也有一些关系,我朝官制原是承接天朝旧制,官吏所需用度具由圣库拔划,并无私财,后来我朝立国之后,皇上为鼓励官员用心办事,恩旨下令各部官员除每月正常从圣库领取米粮用度之外,按级别领取年俸,以省长为例,每年有银500两,这些银子若是在普通人家,可借六、七口人一年吃喝不愁了,但是在地方大员这里,确实比较吃紧,各省官员一般都会在任地购私宅,家中一般都会有仆役使女,这些银两一年只能勉强维持,微臣在浙江时,见浙江安省长那件官服都是洗得发白了还在穿,嗯,确实少了一些,”白逸生想了想接着道,“但用度不足决不是根本原因,他们非要讲排场,养这些仆役使女怪得了谁?微臣家中事事亲力亲为,年俸400两从未觉得有短缺了。  ”
    王财点了点头问道:“这个用度不足好办,为朝廷办事也不能过得太紧,回头我让内阁拟一个办法出来,翻个三翻做不到,翻一翻还是可以的。  ”
    白逸生不置可否的继续说道:“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朝廷为了树立威信,始终将贪墨案内部处理,对百姓一直都说**是为少数,皇上,其实人人皆有贪心,《圣经》上有个故事……”
    “《圣经》?你在看这书?”王财吃了一惊。
    “是啊,皇上,这书上有很多东西都很有启发,”白逸生点了点头,继续道,“这故事说一群人要处死一个ji女,ji女跑到上帝那里,众人对上帝说这个女人是在行yin时被抓住的,根据律法,这样的妇人应该用石块打死,你说应该怎么办?耶酥沉吟了半刻,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的,请过来用石块砸死她吧。  ’于是那些人把石块放下,一个接一个地走开了。  这个故事很难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反省,我们在指责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