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横行无忌闯三国 >

第52章

横行无忌闯三国-第52章

小说: 横行无忌闯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孔融此人乃是当代大儒,精通经学,做事以忠孝节义为先,大人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啊!如今董卓刚兴完废立之事,大人可以以此做饵,来劝说孔融大人!到时候我跟王从事从旁协助大人,宫有六成的把握可以成功!”陈宫口中的王从事便是王琼,如今北海城第一名嘴,自从劝说臧霸归来后,张德觉得这个家伙还很有用处,便给了他个太守府的从事。
    ……
    于是,张德好好准备了下该怎么说服孔融,第二天,命人准备好了礼物,带着陈宫和王琼两人,又一次来到了六艺书院。
    这一次,张德等的时间比上次还要长,也不知道是张德倒霉还是张德幸运,这日,在张德来之前,有个人也来六艺书院拜会孔融,而孔融见这个人来,不敢怠慢,立刻带着书院的众院士弟子相迎,这个人就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郑康成。
    ————————————————————————————
    这章是火车上写得,先送上,今天晚上不睡也要再写一章,求下推荐!呵呵!
    正文 第九十三章 初见郑玄(求推荐收藏)
     更新时间:2009…11…14 16:36:04 本章字数:2254
    郑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经历整理古代文化遗产,所以论起对汉末的儒学文化贡献来,郑玄当属第一。
    郑玄是北海高密人,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本来郑家家世显赫,但是到了郑玄的祖父就没落了,只靠着几亩薄田度日,所以家中生活比较贫困。但是郑玄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但精通儒学,还精通术数。
    到了后来经过卢植的介绍,郑玄前往关中拜当时经学大师马融为师,并且非常得到马融的器重,得到了马融的衣钵。回到家中,郑玄广收门徒,连朝廷都听说了郑玄的大名,并且招郑玄为官,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郑玄因为“党锢之祸”受到牵连,只得隐修经业。
    灵帝中平元年开了党禁,郑玄也成了受益者,被赦免了。可是这个时候青州黄巾军猖獗,于是郑玄便离开家乡,去江南游学。平定黄巾之乱后,郑玄回到高密,正好这个时候郑玄父亲去世了,按照古制,郑玄应当为父亲守孝,因此当中平四年的时候,朝廷征召郑玄,郑玄也没有去。
    等郑玄守孝期满了的时候,郑玄本来打算去次北海,拜会下六艺书院的孔融,可是恰好臧霸围城,郑玄无法进城,于是只好回家等候。这日听说张德受降臧霸,北海之围已解,便风风火火的赶往北海,去拜会孔融。
    郑玄一大早便进了城,到了六艺书院,孔融听说郑玄来了,立刻带人迎接,待若上宾。郑玄虽然是当代经学大师,可是孔融确实正宗孔子后人,所里论起来,凡是读书人都要喊孔融一声先生,表示对孔子的尊敬,郑玄当然也不例外,虽然孔融比自己年纪小,但是郑玄仍然称孔融为“文举先生”。而孔融也知道郑玄是当代经学大师,可谓是经学第一人,所以孔融称郑玄为“郑君”,表示对郑玄的尊重。
    两人都是精通儒学之人,这一交流起来,可就说个不停,两人互相交换看法,都从对方身上获益良多,可谓是相见恨晚,这一说,就说了大半天。本来张德来了,自有下人禀报,可是孔融现在满脑子里都是和郑玄谈经论道,根本没有功夫见张德,听说下人禀报张德来了,孔融也没听清楚,只知道是有人来拜见,谁来了都不知道,只是说了一声将来人带到厅中等候,便又和郑玄交谈起来。
    两人一直谈到日落西山,此时两人都觉得腹中饥饿。那可是,两个人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吃东西,虽然有小童送上茶点,可是毕竟点心不如干粮那么管用,于是孔融吩咐一声,让厨房准备酒席,宴请郑玄。
    此时下人问道是不是一起宴请太守张大人。孔融顿时愣在了那里,急忙问道张德是什么时候来的。下人答道,晌午的时候已经来了,当时已经禀报过了,如今张德已经等了一天了。孔融这才想起来是有人禀报过自己有个什么人来访,当时光忙着跟郑玄谈论经学去了,把这事给忘了,这回可是失礼了。
    随后孔融又一想,自己今天是宴请郑玄,让张德掺和进来实在是不好,便要独自去见张德。可是郑玄却不这么想,郑玄游历天下,阅人无数,对张德的身份并没有太大的排斥,张德自从到任北海太守后,北海被治理的井井有条,作为北海人的郑玄是亲眼所见的,所以在郑玄眼中,张德此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况且今天孔融是因为自己到来将张德晾了一天,郑玄心中也有些不好意思,便请求孔融将张德留下来一起吃饭吧。
    孔融见郑玄说话,不好驳了郑玄的面子,况且今天让人家等了一天,自己的确是失礼于人了,请人留下来吃顿饭也是应该的,便答应下来。
    而另一边,张德、陈宫和王琼三人等了整整一天,茶水点心换了无数次了,就是不见孔融到来,虽然三人都有些不耐烦,可是如今是来请人家出山相助的,所以自然不能露出一丝不满,只得在厅中干等。
    一直等到日落西山,孔融才慌慌忙忙的进来,道:“张大人,真是失礼了,在下在后面略备薄酒,若是大人不嫌弃,就进来坐一坐。”
    张德心说,今天太阳哪边出来了,孔融老顽固请客吃饭,新鲜啊,便答应下来。
    张德三人被引到后堂,见此时后堂已经坐了不少人,都是儒生打扮,一看就知道是书院的院士。张德心说,这么隆重,今天书院的人吃错药了,自己哪会来人家不都是爱答不理的,今天竟然这么多人都来了!
    张德哪里知道人家不是来迎接他的,今天郑玄来了,院中的院士当然要迎接郑玄,所以晚宴相当隆重,院中的院士全都到了。
    不一会,就见孔融来了,身边还跟着管宁和一个儒生老头,这个老头六十岁左右,身穿粗布儒生服,皮肤黝黑,满脸皱纹,朝手上看去,两手都有粗茧,要不是穿着个儒生服,又和孔融在一起,张德真的会以为这是哪里的老农民呢。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张德大吃一惊,这个老头被安排在了孔融的旁边,比管宁的位置都高。张德开始琢磨开了,这个老头是谁啊,这么高的地位,以前在书院里没见过啊,看了看陈宫和王琼两人,两人也都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知道这个老头是谁。
    众人落座后,孔融对张德道:“张大人,我身边的这位就是一代经学大师郑玄郑康成先生,今日刚到书院的;郑君,这位就是北海太守张德张大人!”
    张德听了心中一惊,这个老头竟然就是传说中的一代经学大师郑玄,这人的名气可比蔡邕、卢植等人大的多,在经学的造诣当属第一,门下弟子无数!要是他能站在自己这边,恐怕天下士子必然能认可自己。想到这,张德朝陈宫看去,陈宫当然知道张德的意思,点了点头,示意张德想办法把郑玄给忽悠过来。
    ————————————————————————————
    写了一晚上,终于完成承诺了,明天做火车回去,就能恢复速度了,求下推荐!
    新建书友群一:68233823书友群二:48576714欢迎加入!
    正文 第九十四章 张德忽悠孔文举(求推荐收藏)
     更新时间:2009…11…14 16:36:04 本章字数:3785
    郑玄是北海高密人,张德到了北海后就打听过原来北海还有这么一个大人物,可是当张德派人去打听郑玄的住处的时候,来人却告诉他郑玄这个人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喜欢到处云游讲学,不在家中,要找他难比登天,所以张德就没有去拜会郑玄。
    但是没想到的是,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师,如今竟然出现在了六艺书院,自己的面前,而且怎么看怎么像个老农民。
    其实郑玄家中并不富裕,因此,郑玄平时是靠种地为生的,所以说白了,郑玄就是个农民。
    张德见到郑玄,立即拜道:“在下北海太守张德,见过郑先生!”
    郑玄也是第一次见张德,这几年张德政绩斐然,官声不过,老百姓都称张德为张北海,郑玄久在民间,自然知道张德在老百姓中地位非凡,所以郑玄打心眼里并不排斥张德。因此也客气道:“张大人客气了,我不过是一个小老儿,不敢当不敢当。”
    接下来众人吃吃喝喝,好不热闹,席间众人谈经论道,纷纷畅谈心得,各抒己见。陈宫和王琼都是读书人出身,所以听起来都头头是道,大感增长的见识,可是张德呢,马克思主义学过不少,论语、孟子这类的儒家经典还真没看过多少,偶尔知道的也是那几句脍炙人口的话,所以这顿饭张德吃的是好生无趣。
    饭过半晌,酒过五旬,众人便趁着醉意开始吟起了诗来。汉末的诗与唐朝古诗鼎盛时期不一样。这个时候什么五言七言并不是古诗的主流,五言诗是到了建安七子以后,才开始兴起,而七言诗兴起的更是晚。汉代的诗多是抒情诗,而且很多留传下来的汉代古诗既无题目,也无作者。
    但是,今天张德算是长见识了,这些大儒赋诗,没有什么特定的格式,有用四言的,有用五言的,还有不少用《离骚》的写作手法来赋诗的。
    这时后,就听管宁对张德道:“张大人,既然来了,何不即兴赋诗一首!”
    其实管宁倒不是难为张德,那天张德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管宁的触动太大了,所以管宁想听听张德口中还有什么高谈妙论。可是殊不知,这可难为坏了张德。
    于是张德连忙推脱,引来了周围嘘声一片,陈宫急忙朝张德使眼色,示意让张德赋诗一首,要是今天张德做不出来什么诗,想必孔融定会看扁张德,到时候想请得孔融,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张德当然明白孔融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站了起来,脑子里却在想自己看过的那些古诗。
    背那首呢?自己会的诗本来就不是很多,翻来覆去就那几首简单的,本来想背首《咏鹅》,但是想想现在大冬天哪里有鹅给自己咏,总不能抓起桌子上的烤鹅在那里高喊“曲项向天歌”吧。于是张德又一想,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不错,但是张德抬头看了看天,顿时泄了气,今天天上没有月亮!
    正当张德烦愁的时候,突然看到院子中的枯黄的野草,张德顿时想起了一首诗,便一指外面的野草,朗声颂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白居易的大作在现代可谓是脍炙人口,小学生都会。所以这是张德能记住的为数不多的几首古诗之一。但是,白居易不愧是一代大诗人,所做诗句岂能一般,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能让人感觉到回味悠长。因此当张德念完了后,厅中一片安静,大家都在回味张德刚才所“做”的诗句。
    半晌过后,还是管宁开机偶说道:“好,好诗啊!此诗不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且回味悠长,易于深刻!此诗足可留芳百世!张大人果然有大才啊!”
    而众人也都体会出来这首诗的妙处,心说张德这个太监之子,看样读过书,肚子里有些墨水啊!至少这首诗自己可做不出来。所以不知不觉中,张德在众人眼中有高了一位,毕竟大家都会承认有才华有本事的人,所以张德此诗一出,让不少的学士多张德的看法有了大大的改观。
    孔融当时是听过张德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本来孔融还在怀疑此话到底是不是出自张德之口,但是今天张德即兴赋诗以后,孔融确定下来,眼前这个张德,是真的很有才华!
    又过了半晌,孔融见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便让大家都散了,而张德则被孔融让到了前厅。孔融亲自招待张德,而郑玄和管宁二人作陪。毕竟张德是一任太守,书院中虽然有不少大儒学士,可是论身份地位,还是他们三人来见张德比较合适。
    小童送上香茶,退下后,孔融问道:“张大人此次前来,不知道有何要事找老夫?”
    张德道:“孔大人可知道社稷将倾,我大汉江山将要不保了!”
    孔融一愣,问道:“此话怎讲?”
    张德急忙说道:“孔先生,自从灵帝死后,少帝即位不足一月便失踪了,西凉刺史董卓立当今陛下为帝,可是当今陛下今年不过七岁,如今朝野可是董卓当权啊!”
    管宁笑着看了看孔融,似乎已经猜出了张德的来意,而孔融却茫然不知,很上套的问张德:“张大人,你说的这些在下已经知道了。可是这与社稷将倾有什么关系。自从武帝以来,我大汉朝宦官外戚轮番掌权,但是天子毕竟是天子,外戚宦官总有一天要还政于陛下的,况且如今陛下年幼,有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