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枭臣 >

第874章

枭臣-第874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缚道:“其实江南经营之风颇盛,不能轻易打击;我要是将陈氏拎出来杀鸡骇猴,怕给下面人会错意。不过也难怪,没有这么密集而旺盛的丁口,两陈也难成商绅之势力……”
    林缚所两陈,是指暨阳陈氏与海虞陈氏。
    暨阳陈氏以陈西言为首,海虞陈氏以陈华章、陈华文、陈明澈。他们虽然有着传统的官绅特点,但实际有着浓烈的商贾经营之风气,林缚称之商绅。
    以海虞陈氏为例,陈家经营绸布,除了拥有三四十万亩的桑园雇人打理外,还有专门的巢丝及织绸作坊,织机两千余部、雇织工数千人,并有绸庄沿杨子江及漕道布行天下,已经可以是将传统的手工工场做到极致了。
    要不是受战事影响、拖累,陈氏都堪称第一商族了;经营绸布而得来的实底,要比东阳林氏还要厚重。
    而暨阳陈氏,除兼并土地,还经营布业;又如东阳林氏早年经营遍及江淮及两湘的货栈、叶氏经营纸业、肖氏经营典当行、西河会以船运为业、周广南家族以海运为业、粟品孝家族则在西岭矿山有产业——
    这些本来就是新政得以实施的基础,是旧格局走到极致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的一个表现,焉能随便打击?林缚真要将江淮地区的这种商绅经营之风打压下去,是不利发展工矿及商贸,
    “这看来,江东拆分而治的事情,要加快了……”宋佳感慨道。
    “对,要加快了,”林缚道,“枢密院此前预估江南七府人口是一千两百万,从丹阳、平江两府的合并数据看,一千六百万都打不做。淮东的工作,我们做得比较扎足,但对维扬府府的人口,怕是要再多估一百万,那淮东包括徐泗、崇州五县在内的人口,就应该是七百万,而不是之前预估的六百万;而淮西寿州、信阳濠州、庐州加上江南岸的池州、弋江两府在,人口总数也可能达到四百万之多——这么一算,仅原江东郡涵盖的地域,人口总数就高达两千七百万;不拆分而治不行……”
    “战前,江东郡在籍丁口不过一千两百万吧?”宋佳问道,“元越消亡,不是没有道理的。”
    除了从河南、山东、燕蓟等地涌入的大量流民外,造成在籍丁口与实际人口相差如此之巨,实际就是元越到后期,对地方已经失去有效的控制,造成大量的隐田、寄户脱离出中枢及地方官府的掌握。
    当然,平江、丹江两府清查合并数据远超过之前的估算,是这个一桩好事,意味着江宁直接控制人口,很可能将近五千万,而非之前预估的三千五百万。
    林缚此时是计划三年时间,使中枢岁入规模由当前的两千万银元再增加五成;要是实际人口比预估的要高过四成,三年时间,林缚都有信心使中枢岁入增加到四千万银元,北伐也许都不用拖到三年之后再进行。''
    '  '
第21章 巡政之屯田
    日隅时分,车马队从桑河铺起程往寿州而行,日将暮时便到寿州城下。'文字版更新最快到'
    寿州控扼淮水中游,有居高临下之势,发船去山阳五百里水路,若是下游生变,寿州发兵将极为迅速,故而在巧取淮西之后,凤离军的防御重心就开始往西转移,不过靖海水师之主力以及陈渍的登城镇师,都驻在东侧的新浦及云梯关等地。
    荆襄会战之后,除陈渍奉命到云梯关组建**的登海镇师外,张苟、唐复观也分别调入凤离军及淮阳军的序列,连同柳西林、楚铮、韩采芝、耿泉山、陈魁立等部,在东线集结的甲卒已经达到七个镇师,此外还有李良所率的骑营第二镇师、以葛存信、杨释分别为指挥使、参谋军事的靖海水师。
    除此之外,十四万俘兵里,除了以新附汉军及虏兵为主的八万俘兵交由南洋船社、黑水洋船社运往海外进行劳役之外,余下的六万俘兵则以随州军为主,也将徐州工辎营,要使得东线储备兵员上升到十二万甚至更高的水平。
    随州军俘兵,构成也简单,大多是荆襄及淮西随罗献成起事造反的贫困民众,后随罗献成在随州停下有六七载,家差不多也都在随州安顿下来,偏偏叫罗献成鬼迷了心窃,一步走差,成了战俘——与新附汉军及胡虏俘兵不同,随州军俘兵不仅容易改造好,还将能成为淮东军接下来一个重要的兵卒补充来源。
    为了更好的将六万俘兵转化为对国公府忠心、能为国公府征战沙场的悍卒,同时王相在随州,无论是编入工辎营的六万俘兵的家,还是随钟嵘、罗建等将投附董原的随州军将卒家,林缚一律要求他妥善安置,编入民籍,有条件进行优先授田。
    而此前罗献成在随州进行大规模的屯田,实际由各级将领私占,屯卒及耕作的将卒家,实际不过是各级将领的农奴——
    对寿州的军垦屯田,也将是要作同时的处理。
    将入城时,林缚停下来,站在路旁,看着驰道两侧渐次金黄的麦田,与身边的高宗庭、宁则臣及孟畛等人道:“董原在淮西数年,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
    “倒不晓得董使君听了主公这番话,心里会是怎样的感慨?”孟畛笑道。
    辛辛苦苦数年经营,叫淮东不费吹灰之力全盘拿去,如今寿州、濠州总计一百五十万亩地,都叫林缚一体拔入殖商银庄,成为林缚对淮东将臣的封赏;董原要有好心情,才叫见鬼呢?
    “顾不得董原怎么想了,”林缚哈哈一笑,他至今犹觉得叫董原入彀是今生得意之作,与孟畛道,“银庄接管军垦屯田后,虽将田价压到二三银元一亩,但依旧相当一大部分人是赤贫,无法出资购田,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将他们赶走。成服他们打算,以殖商银庄的名义,与耕户立下楔书,许他们在税赋之外,以租代偿,十年之后田地即归为永业,十年之租归入银庄算售田款!这个工作,要府衙以及县跟下面新设的乡司配合着进行。当然哦,官员们替殖商银庄做工作,殖商银庄也需要额外拔些银钱给寿州府,算作补助——至于怎么补,们谈,谈妥之后公告出来,不要藏着掖着。”
    上田年产粮三石,每户授田四十亩以内,新税政之后,税赋不过二十抽一,田租也立律制不得超过三成实收,即不得超过基本田赋的六倍——实际董原在寿州屯田,为养军,每年要从屯田里直接拿走高达六到七成的收成。
    林缚是要将寿州及濠州屯田统统拔归殖商银庄,但允许耕户总共只缴不到三成半实收的租赋,就已经是一种恩惠;更立下楔书许耕户在连续缴纳租赋十年后田地归为私有永业,这对耕户来,几乎就是叫人喜极而泣的喜讯。
    孟畛道:“主公仁厚,爱民如子,子民也必会爱主公如父……”
    爱民如子吗?林缚心里一笑,只是后世的记忆,使他看待普通民众没有高高在上的视角,这恰恰是当世一些俊杰所不具备的。
    大多数农户,生生死死都在一块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对土地的渴望,是上层人士难以想象,故而这些人也将是新政最坚定的拥护者。
    以往这些人是赤贫者,在压迫在社会的底层,是表现不出力量跟声音的。他们给压迫到极致,反抗,只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但是,现在他们是淮东军最坚定的组成部分跟支持者,他们的力量跟声音就能够通过淮东军整体的表现出来,也是林缚推动新政深入下去最核心的保证。
    新税政出来之后,特别是,林缚以封赏的名义,直接将元越宗室在江宁外围诸县数以十万计的庄田讨来,拔入殖商银庄向附近无田及少田的农户出售,殖商银行虽是以此收拢本金,但无田及少田的农户却实实在在的得到莫大的利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江宁的地价,在短短半个月里,就暴跌到战前的水平。
    那些利益受损者,自然有恨林缚入骨的;但那些千千万万的、甚至前半辈子都没有如此奢望跟幻想的贫苦农户,又何尝不是林缚的狂热拥护者?
    由于林缚要逐步的实行新兵制,原淮东军的老卒,不能成为士官,也将逐步的安排退役,安置到地方进行授田,另外就需要征募新卒,填入诸军保证军队的更新换代,并逐步的将战卒规模扩大到五十万,甚至更高。
    时人视兵役为苦役,充军亦为流刑的一种,特别是江南富庶之地,农户子弟非不到走投无路才会吃兵粮——原先林缚也没有打算从相对富庶的江宁诸县能征到多少兵员,所设的征兵点连月来也是应征者寥寥。枢密院及军部即使将宣传工作做得再好,一再强调将卒的地位与以往大不同,但在江宁府周边的征兵效果,都是无不如在淮东、浙南及江西等相对苦寒、而授田工作实实在在做下去的地区。不过,在新税政及殖商银行售租田法颁布之后,江宁府的几处征兵点,就每天给贫困的农户子弟围满。
    林缚称之为群众基础:淮东军之所以能有如此之强的凝聚力,也恰恰林缚在淮东立足十年来,一直都在扎扎实实的做这方面的工作。眼下只是将之前在崇州、在淮东所做的工作,做一些调整、加以改善,再向全国范围内推广而已。
    林缚与孟畛道:“我往寿州而来,防务倒不怎么关心,最关心的,还是从董原那里横抢过来这一百五六十亩军垦屯田、怎么处置的问题。在荆襄会战前期,董原直接从这些屯田上抽走五万屯卒,随后又将这些屯卒带去许昌。寿州田处置好了,有好的效果,传扬开来,听那些屯卒晓得、听到耳朵里去,特别是那些个屯卒,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家都还留在寿州,我想他们是不会愿意再跟淮东做对的……”
    孟畛以往只觉得董原有着别人不及的大才,对人心的把握也是极佳,能通过拉拢、压制不同的将领去掌握军队,但他融入淮东,才真正的体会到,林缚是从根本上掌握军队,他是几乎掌握着每一个兵卒的心!
    当董原为一年一两百万两银的养兵钱粮愁得头发欲发之时,枢密院已经将三年之后的岁入增涨目标定在三千万银元了。
    孟畛不知道董原此时有没有绝望的沮丧,总之他觉得董原是没有争赢的希望了。
    孟畛想到一桩事,当面跟林缚禀告:“董使君入镇淮西,维扬有不少盐商子弟来投,董使君去许昌赴任仓急,故而有多少盐商子弟留在寿州,此时又有意北去许昌投董使者;主公请示训孟畛如此处置?”
    “要留的,欢迎他们留下;要走的,一概不送当初这些盐商子弟从维扬逃出来,就是怕给淮东清算。这些年投来寿州,这些盐商子弟的财力差不多也给消耗光了;就算没有消耗、大规模的在淮西置了田宅,只要能遵循新政之制,林缚也不想节外生枝去翻旧帐。
    进寿州城后不久,即有信骑从东面驰入寿州,将一封密函呈到林缚面前。
    “甄封倒是来得快,已经在新浦上岸,”林缚与身边诸人道,“我本想在寿州多留两天,这下子看来要先赶去新浦了。”
    甄封为高丽海阳郡督,在西归浦一役中给林缚所俘,后林缚支持甄封组建海阳军谋夺高丽王权——高丽战事也如火如涂进行五六年,虽叫甄封占得高丽南部的三个郡,但甄氏即使得海东行营军及佐贺氏的帮助,在兵力上还是吃亏太多,双方在高丽汉阳郡以境形成拉锯,暂时谁都奈何不了谁。''
    '  '
第22章 海东势力
    此次跨海来觐见林缚的,除了海阳郡都督甄封之外,还有筑紫国执政佐贺赖源、日向国辅政家宰近乡津野、东州都督迟胄、儋罗国王世子李继等人。''
    他们都是崇观十一年林缚亲率淮东水步军精锐跨海东征、西归浦战事之后,由淮东扶持起来的海东诸雄。
    此时新任才三个月的济州都督府陈恩泽及黑水洋船社执事周广东,也陪同甄封、左贺等人一起到海州候驾。
    海州原隶沂州、改隶淮安,又归为淮北盐监司冶地。
    海州地处鲁南丘山与淮泗平原之交,沿海岸线有近三百里、纵深百里,盐田几近千万亩。盐政改制以来,林缚正式设立海州府,除旧县外,另外分拆出赣榆、新浦、灌云三片军屯农场。
    青州战败之后,楚铮等青州诸人一面坚持在沂蒙山区抵抗、牵制胡虏及新附汉军往南扩张,一面组织青沂民众往南撤退。
    徐沂之间,之前就容纳了上百万流民,民户盈实,也没有多余的土地用来安置人青沂等地往南迁移的民户。
    淮北沿海地区,虽有大片的荒滩废地,多达数百万亩之多,但多贫瘠的盐碛地、滩涂地,易受海潮相侵,早年主要作为盐区的草场使用,盐户居其间困苦不堪。
    南迁民户分散开来,以个人能力根本就无法成片的去开垦这些贫瘠的盐碛滩地。
    为了不使南迁民户沦为赤贫、流民,除了允许富裕的青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