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枭臣 >

第712章

枭臣-第712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年左承幕就提出“联曹抗虏”之议,但此议否决者甚众,曹氏进犯两川之后,对江宁来也是“大贼”,不克不及出兵剿之,已经是忍辱负重,焉能再“联之”?
    直到奢家军司侵凌江宁之后,许多人才认清现实。要不是去年入秋之后,北燕的戎马偏重于西线进犯关陕,淮东、淮西不会那么轻松熬过去年冬季。
    相比较大义,现实的需要跟利益,才是掌权者要考虑的事情,江宁这边复都之后,也格外关注关陕战事。
    关陕若陷,梁成翼在河中府就难独守;而燕虏据关陕一方面可以出武关打南阳侧翼,另一方面南下可进入汉中,夺汉水上游,往东威胁襄樊,迫使长乐匪罗献成屈于蹄下——曹氏若亡、关陕若陷,江宁在战略上也会陷入极大的被动之中,庆阳围解,江宁诸人也松了一口气。
    “关陕大难未解!”高宗庭在枢密院白虎堂里,望着墙壁上悬挂的地图而叹。
    枢密院与六部并列,原掌皇城禁卫的内侍省御马监裁撤之后,临近皇城晋阳门的御马监衙署就空出来让给枢密院占用。皇城宿卫戎马,也主要屯驻在晋阳门瓮城之中,使得枢密院及晋阳门成为江宁城的核心之所。
    庆阳围解的消息,叫旁人松了一口气,淮东诸人犹感压力巨大。
    庆阳隶固原边镇,位于后世陕西与甘肃之间,境内西河与柔运河相会,大塬纵横,宜植麦粟,在关陕残破之后,有陇东粮仓之称的庆阳府就显得格外重要;曹家三代据固原,才有割据关陕、进犯两川的实力。
    庆阳府对曹家来,重要性就如同崇州五县之于淮东。
    要是崇州五县给外敌打入,连番激战,才将来敌逼退,淮东诸人在战后必定不会有获大捷的喜悦……看看江宁外围的残破,就可以知道战事的残暴;曹家虽然将燕兵逼退,解庆阳之围,实际上可能已经伤了根本。
    “曹家并没有将大敌拦在庆阳之外的决心跟实力,”宋浮道,“大固原之败,是燕兵撤围的楔机,但就燕兵来,也应该没有一次就攻下庆阳的心思……”
    林缚将炭笔夹在耳后,仰头看着挂图,在关陕西部的庆阳、宁州、卫州一线,标上好几个红叉,从庆阳、榆林通往关陕腹地的要道也用色笔标注出来,道:“燕主的心思,跟昔时谋取燕蓟的策略相类。燕军兵锋再盛,想要一次强攻下固原、庆阳这两座给曹家经营数十年的雄城极难,先以战事不竭的削弱外围,真正的杀招会留在后面……”
    昔时的燕蓟形势,高宗庭是最清楚的。燕虏从崇观八年破边寇关,将河南北部、燕南以及山东北部摧毁了一个遍,又将漕道完全破坏,要不是林缚经营津海粮道苦苦支撑,燕蓟形势根本就没体例拖到崇观十三年再解体……也正是北线苦苦支撑了四五年,江淮的形势才好看一些,没有燕蓟失陷后给燕兵势如破竹的打倒失落。
    曹家经营关陕有几年了,庆阳、宁州、固原周围陷为战区,也许能从关陕腹地抽粮支撑西线跟北线的战事,但能支撑多久,实在难——曹家为割据关陕、两川地区,这些年来,也是战事不竭、扩军不断。昔时的三万曹家固原精锐,到今天,总军力已经增加到十二三万之巨。即使曹家经营关陕腹地有所收获,也必定给维持这么庞大的兵备消耗一空,不成能有太多的积蓄。
    这也是没体例,奢家也是如此,打得越穷,却越要被迫维持更大的兵备,奢文庄退入江州后,第一步就是募流难为卒;淮东要不是能利用钱庄筹款,也早就给庞大的兵备跟不竭的战事拖破产了。
    林缚经营淮东的手段,可谓古往今来所未有也,经通过海贸就获得大量的战争资源,曹家割据关陕,可没有淮东这么便当的条件,
    但就算如此,淮东要维持不竭扩大的兵备,在财力上没有积储不,还拖欠钱庄达三百万两银的借债,占到淮东去年全年兵备开销的六成。
    这时候,侍卫进来禀报林续文过来,林缚将炭笔丢到案上。
    林续文过来,看着墙壁上悬挂的是关陕地图,道:“们也盯着庆阳战事?”
    “嗯,”林缚叫侍卫给林续文搬来坐墩,问道,“政事堂那边有何议论?”
    “程余张左都建议‘联曹抗虏’,”林续文道,“想要派使臣进关中,授曹义渠枢密副使、川秦总督之位。”
    往来“联曹抗虏”是左承幕提出来的,陈程张余等人都强烈否决,视曹氏为窃国大贼,但时过境迁势变,如此江宁都给淮东“窃居”了,他们也就没有继续跟曹家拧着的需要。
    一旦正式认可曹家割据两川、关陕,曹家就能减少在两川的驻兵,将更多的戎马、资源集中到北线与燕虏会战,梁成翼也能在河中府正式跟曹家联合结盟,削弱在边疆上的相互提防,以应外侧……
    “此事归不到枢密院管,由着政事堂出头即可。”林缚道。
    “对,枢密院不掺合这桩事。”宋浮也肯定的道。
    如今曹子昂、秦承祖、林梦得等人都随林缚进入枢密院,控制中枢军政,但各自都负责一摊事,平时都留在林缚身边咨议要事的,还是高宗庭、宋浮二人。
    就眼前的情势,“联曹”是必定之举,但此时不掺合进去,将来还可以有推翻政事堂决议、“进剿曹家”的借口——这个事情,也不需要召集众人商议就能决定,内政外交除兵戎相见外,将来更多要打的是口水仗。
    “程余张左却是怕枢密院这边否决,没想过这边会出几多力支持……”林续文道。
    认可曹家,曹家也会认可江宁,会派人进江宁,到时候曹家就是程余张左能利用来压制淮东的一支势力,他们自然担忧淮东诸人否决这事。
    林缚笑了笑,不再谈这事,又问林续文:“户部跟钱庄借银的条陈,政事堂那边有结论了没有?”
    “大体如此,但细枝末节还在纠缠,许是还要拖些天!”林续文道,“不过也拖不过几天,如此连官俸都发出去,拖得越久,压力城市加在政事堂身上……”
    “那就再拖几天吧。”林缚道,要周普备车马,在枢密院耗了半天,看着太阳西斜,便想着回府去——江淮进入平静期,江宁这边更多的是各势力之间寻找新的平衡,有林续文等人在外面撑着,林缚却是轻松了许多,也难得留下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妾,过上朝九晚五的幸福生活。
    林续文、高宗庭、宋浮等人都不如林缚轻松,也只能笑着随他去。
    林续文如今主持户部,实际的责任最重。林缚的计划,是将政事大权分归六部,计划是好的,但要落实,也是要一步步来。
    林续文当下还要寻林梦得去,谈的还是钱庄借款事。
    虽催赋的官吏都已经派往各地,但各府县去年的秋赋要缴上来,需要时日。
    眼下江宁能开销的钱银,仅有从维扬解来的盐税。盐税积有一季,也就五十余万两银罢了——江宁以南诸县以及徽州、池州等地流难归乡、府县衙门需要重立,这两桩事一来,就将五十余万两银花失落大半。
    去年的秋赋,自己就少失落江宁外围近二十县的一大块,淮东所控制区域的去年夏税秋赋,已经给淮东戎马支用失落,夏税才会正式并入户部收支——维扬、平江、丹阳、嘉兴等府没有受战事牵累,也幸亏这些核心精华区域没有受战事拖累,去年的秋赋还能收近三百万两上来。但这笔税银收上来,首先要支付对淮西、池州以及荆湖、湘潭等镇军资的拖欠,比及淮东区域的夏税并入、削减中枢对淮西的投入——在永兴帝回江宁之前,淮东同意淮西处所税赋由淮西行营自支,但中枢对淮西的军资投入,必定要减去这一块——但江宁这边紧接着又要负担淮东戎马的开销。
    仅五十余万兵额的兵备开销,江宁的财务也许要三五年才能最终缓过劲来。但除军费、民政开支外,官员俸禄也是中枢财务要承担的大头——在庐州,户部、内府、工部近百万两存银,都给偷偷搬去池州、淮西,仅有二十余万两银运来敷衍淮东,但张程左余等人与六部官员返回江宁后,战事稍缓,但紧急面临的就是财务解体的危机。
    以往中枢应对财务危机的主要体例,要么加征,要么抄两三家大户;淮东当前提供了第三种体例,就是以户部的名义向钱庄支借大额银款以应付当前的危机,只是钱庄的银子没那么轻易就能借出来。
    '  '
第4章 内府
    政事堂,元归政拾阶而上,张晏从后面喊住他:“元大人……”
    刘直还在休养,张晏还任内侍监兼领盐铁司,但执掌宫中禁卫的御马监给裁撤之后,内侍监原有的“内相”之称,就有些权弱了。
    元归政停下脚步,等张晏过来,问道:“张大人有事要见诸相?”
    “户部议以盐利为质押从淮东钱庄筹款,元大人以为如何?”张晏问道。
    “原来是为这事……”元归政应了一声,也没有急于回答张晏,站在台阶前蹙眉思虑起来。
    政事堂又名中书门下或中书都堂,乃诸相议事之所;张晏为内侍省主座,若无要事,收支都堂还是要受限制。却是元归政返回江宁,与沈戎别离出任尚书门下给事中与知谏,加崇文殿学士、崇政殿学士,收支都堂要便利一些。
    元归政所任尚书门下给事中,对奏折有封驳之权;而沈戎出任知谏,是都察院体系之外的谏官,专纠诸相及皇帝风纪——尚书门给事中及知谏二职,开国早年曾设,但到开平年间就给裁撤,这次重设这二官,恰是永兴帝罪己、太后督政的具体表示——这两职都是从四品,但位卑而权重,又加殿阁学士在身,宫中行走不由。
    元归政去居巢时,赶上张程余左等人要将户部、内府、工部随船搬离江宁的储银分失落,免得给淮东得去——元归政赶到正是时候,也为南阳捞到一笔,然而这次分银,就完全致使中枢财务囊中如洗。
    程余张左等人,这时候只能自作自受,还要硬着头皮去应对中枢当前所面临的财务危机。
    起来也是淮东的欲擒故纵之术——倘若淮东将朝政大权都揽过去,程余张左等人,自然也不会去过问钱银之事,出了什么篓子都可以推到淮东的头上。
    偏偏在永兴帝携百官返回江宁后,林缚没有测验考试着去完全的独霸朝堂,除枢密院掌握军政大权外,政事堂及六部的官员,淮东一系仅廖廖数人。
    这种情况下,程余张左等人要是袖手不管,首先会将俸禄给拖欠的诸部诸监寺官员都获咎干净,将他们推向淮东——逃离江宁,户部、工部、内府的储银搬上船不是什么秘事,偏偏回来两手空空。文牍烧毁,没体例查账,可是想平息官员们的怒火,也是没有可能。
    程余张左等人要没有妥善之策,还将烂摊子丢给淮东接手,淮东这时候再去完全的独霸朝政,天下谁还能淮东什么不是?
    林续文却是代表户部抛出向淮东钱庄借钱的方案,只是一次要向淮东钱庄借四百万两银应对眼前的危机,淮东钱庄提出的条件自然也是苛刻:
    四百万两银,年息两成,借期十年,十年内逐年付息,十年后一次性归还全部本金;借四百万两银,十年内总共要归还一千两百万两银不算,还要将工部所辖的工坊、矿山以及盐铁司的盐税收入,都要拿出来作为借银抵押。
    工坊、矿山是委于钱庄经营,有盈余即抵年息——在元归政看来,淮东更看重的应是两淮盐利。
    两淮盐行销周边诸郡时,盐税收入最高时一年多达三百万两银,此时已经缩减不到一百五十万两银——淮东钱庄提出以盐利为抵押,就是每年要从盐利直接划走半数作为年息,还要由钱庄举荐官员担负盐铁副使,直接掌握盐银的划拨提转大权。
    见过无耻的,但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元归政晓得这番回江宁,要撕裂之前跟淮东之间的温情面纱,要去面对已成巨兽的淮东,可是没有想过淮东的手段如此刁钻,蹙着眉头,道:“这些条件承诺下来,能解燃眉之急,却有饮鸩止渴之危:每年八十万两银的年息怎么才能省下出来?十年后到期的四百万两本金如何积攒?整个中枢财务都在源源不竭的给淮东吸血,最后形成一堆烂摊子,到头来还要去求淮东接手解决……古往今来的权臣,真没见过谁的手段有如此阴柔!”
    “可是拖下去也不是那么个事——下面已有传言,俸禄再不发放,诸官就要纠集到崇安门外叩阍了……”张晏顿脚道。
    “程相、左相、余相是什么意思?”元归政问道。
    “饮鸩止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总是要熬过眼前的难关再,”张晏道,“工部所辖的工矿,绝大大都都遭战事摧残,也无力恢复,丢出去也没有什么可惜的;盐利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