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87章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87章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一第十二节 有惊无险
    这见鬼的天气!可力要力的紧紧自己身上单薄而可怜的衣服,顶着寒冷刺骨的北风,艰难的跟上大部队前进,两只脚上不时从破烂的羊皮鞋缝隙中钻进来的冰雪冻的他直打哆嗦。他一面诅咒着这该死的鬼天气,一面不得不跟上万户的脚印前进。
    可是这该死的大雪将整个草原都覆盖上了,积雪足有他膝盖那么深,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天气和这样恶劣的环境走到野外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景。
    可力是扶余族的一名毫不起眼的战士,和许多扶余人一般,他笃信长生天的存在,他认为这么大的风雪是长生天在发怒,他同样的跟随目前族中普遍的潮流,对强大的草原霸主匈奴有着莫名的崇拜。
    扶余不过是草原北方的一个贫穷而弱小的民族,与强大的匈奴人相比,扶余人的力量简直不堪一击。
    “精神点,打起精神来,二殿下的营地里肯定发生了些什么!”万户见手下的士兵陷在泥泞般的雪地里拘捕唯艰,于是狠狠的抽起鞭子,厉声训斥起来。
    可是不同以往,士兵们在听到鞭子的呼呼声音,并没有加快多少速度。万户也没有办法,因为在这样寒冷而严酷的天气,根本就不适合出门,假如不是单于亲自命令,尊贵的万户大人这会应该在帐篷中暖暖的烤起篝火,搂着去年抢掠来的美人,使劲的做些活塞运动。
    万户抬起头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前方起烟的地方。忽然间浓烟不复存在,连一丝痕迹也未留下。
    万户眼睛一转,心道。或许是王子殿下在那边抓到什么野兽。在烤着吃哩。
    至于敌人,他不相信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和恶劣的路况下,还会有敌人的出现,特别是那个方向还背靠绵绵的长白山。
    他认为右大将派他带队出来,纯粹是因为前几天他在宴会上的不佳表现,当时右大将刚娶不到一年的新美人从内帐出来,所有的扶余将领都忘记了继续吃肉,呆呆的看着那个天仙般的年轻美人。而他由于刚好坐在美人出来的地方,口水哗哗的流了好多。
    当他回过神来地时候,他可清晰的看到右大将不满的神色,更看到那美人丰满诱人的小嘴在右大将耳边说着话,他当时的直觉告诉他,这下完蛋了。
    现在右大将的报复终于来了,派他出来执行这样一个单调而无聊的任务。纯粹是折磨他。
    这么冷的天气,这么厚的积雪,别说是他,即使是匈奴最精锐的军队,也绝不可能在天黑前步行到王子的营地。
    既然想清楚了是右大将的报复。又觉得这样地天气,绝不可能有人徒步出现在扶余人最安全的大后方。
    那么睿智的万户眼角轻轻撇了撇不远处崎岖的山丘,一个主意冒上心头。
    ……
    燕小七带着麾下的高句丽战士匍匐在崎岖的山路两边,尽量隐藏起了自己的身形。
    这是一个天然的有利伏击地点,只有一条勉强可供三人并行的小山路蜿蜒着向东南方向蔓延开来。
    燕小七令手下的士兵人人将弓弩准备好,做好了敌人一进入这条崎岖的山路,就迅速进行突龚,争取在一剂钟的时间解决战斗,不留一个活口。
    一个,两个,三个……三百零九……整整三百零名扶余人顶着风雪来到了燕小七等人刚刚待的小山背后,整齐的列着队,却并不愿意再向前半步,而是三百多人紧紧的围成一团。
    燕小七眉毛皱了起来,难道他们发现了自己的踪迹,他心里不免揣测起来。
    但是很快,扶余人给出了答案,只见在一名似乎是头领的扶余男人的命令下,这三百多人迅速的散开,他们将手里的武器插向地面,开始挖掘起地上的积雪来,并用积雪磊筑一个四面的雪墙。
    燕小七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满脑子都是问号。
    但很快答案揭晓了,这三百多扶余人拼命的挖掘和垒筑,使得那背山的地方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可挡风雪的矮小雪墙,这些扶余人在长官的命令下,飞快的钻进这个临时搭起来的雪屋中,只留下一人趴在山顶远远的看着远处的王庭。
    燕小七嘴角浮现出一个轻松的微笑,心中自然立刻明白这些人想干什么,事实上燕小七认为假如带队的扶余人是高远那斯,他也绝对会这么做。
    毕竟这么冷的天气,能偷懒就偷懒啊,再说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在这么恶劣的天气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因为厚厚的积雪,和严寒的天气使得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无法在一天内前进三十里。
    燕小七嘴角浮现出残酷的笑容,战争永远不是可以预测的,很显然这队扶余搜索兵这一会的偷懒已经丧失了他们逃过大难的最后一次机会,接下来,他们将在寒冷的黑夜迎接死亡的到来。<;www。16 k。cn>;
    作为卫青较为看重的禁卫军人才,燕小七自然知道一些都尉大人的进攻计划,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黑夜,整个攻击集群将在草原上的夜晚到来时对扶余王庭发起致命一击,不求杀死杀伤多少扶余人,只求焚毁他们的一部分大帐,造成他们营地的动荡和绝望,从而迫使扶余单于和他的军队从王庭撤出。
    到时候,根本不需要军队的攻击,大草原上的黑夜和寒冷的天气就将成功帮助大汉取得这一次突袭的完美胜利。
    对于这个严谨而周密的计划,燕小七十分赞同。这个计划不仅仅可以使远征大军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更可占据扶余人的王庭,为远征军进行一次补给。
    既然敌人放弃了继续前进,那么燕小七自然也不会傻到去打扰他们休息,现在当务之急便是悄悄的撤离这个地方,撤到更远的距离,学学扶余人的样子搭几个雪墙来帮助部下抵御严寒,因为老是呆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的话,极有可能还没有进攻,自己这队人马就得因为伤冻而失去战斗力。
    这不是燕小七所愿意承担的损失,更何况这个损失根本就不需要。
第一第十三节 艰难的选择
    卫青接到燕忠的报告后,迅速的召集所有的军官进行商议。
    很快当得知有可能已经提前暴露了攻击的禁卫军士兵立刻的议论开来,事实上他们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指挥数百人,第一次参加战斗,第一次需要临敌作出判断。
    不得不说大汉自高祖皇帝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禁卫军战斗能力,务求其成为大汉国最后也是最强大支柱的努力没有白费。
    几乎所有的禁卫军士兵的选拔到目前为止依然遵从了非长安人不要,非精锐不要,非出身良好者不要的三不原则。
    绝大部分士兵来自常年居住于长安,或者其家人乃长安人的家庭,自然教育水平远高其他军队一筹不止。所以几乎所有禁卫军士兵都或多或少接受过教育,基本上可以识文断字,在这人均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一的大汉,实属高文化团体。
    相对的,由于文化水平的提高,禁卫军的士兵基本上接受过系统的军事理论培训。而刘彻亲自拨调的这几百禁卫士兵又皆是精锐中的精锐,基本是俱是其主官认为相当优秀,有足够潜力成为军官的士兵。
    所以一时间主意百出,有人建议立刻强攻,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即可以在已经暴露的前提下给敌人以最大的打击,更可趁天还未黑之前狠狠的咬上敌人一口,然后迅速转移,分散。利用己方灵活多变的攻击点和良好的隐藏性似一条条毒蛇般彻夜骚扰敌人,使得敌人无法安眠,从而为新的决战创造条件。
    但是这样做的坏处明显。在还未确认敌人是否已经警觉的情况下。贸然放弃原计划,在这冰天雪地的时候,在敌人还可一战的时候出击,姑且不论是否可以最终达成作战目标,单是彻夜的激战,骚扰所将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也是目前远征军所不可能接受的。
    毕竟接下来大军还需要沿着草原一路扫荡回辽东,这其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许就是即使彻底的完全的击败并消灭了扶余主力,那么高句丽的实力也将大大受损,倘若是在中原。这还不算什么大事情,只需要休养生息,即可慢慢恢复,但这是草原,草原上势力的变更往往出乎人们地想象,今日的一个小部落,也许在明天凭借一个强大部落形成的真空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超越原先的强者。
    所以这个建议在战术上是成功的,但是战略上是失败的,卫青显然并不是一个看重一时得失的将军,已得知李云庞大的战略构想的他不得不放下这个充满诱惑的建议,因为他这次的任务是在最大程度保存自己实力的前提下。给予敌人最大程度的打击,能否消灭其王庭主力根本不重要!
    不过他还是满意的看了看带头建议的那名士兵,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个反应迅速的同年人,因为“发现一名有着远见潜力的士兵,并将之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将军,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汉将帅的本色。”
    行前平阳侯的教诲至今仍在卫青耳边回响,从某种程度上说,李云也并不希望这支年轻的军队取得似霍去病初战一般的战绩,能在这样一场战争中迅速的发现发掘一批年轻的将军。并使之迅速成熟起来,比什么战绩都更令李云高兴。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可独当一面的将领更比什么都重要!
    这名来自长安一个勋贵之后名叫纪任的年轻士兵,浑然不知自己已经在主将卫青心中留下良好印象,还以为自己建议不被重视,但他也没作什么表示,家族良好的教育和从小培养起来的牲格使得他向来都十分服从主将的命令。
    而令一个建议同样需要考虑,这个建议与纪任的建议完全相反,按照这个建议,大军应该迅速的在集合前锋斥候后,绕开扶余人的王庭,趁着天还未黑,迅速穿插到扶余各部的缝隙中去,采取当年楚汉相争时大汉猛将彭越的类似战法,大鱼吃小鱼,并放回部分落网者回王庭报信,迫使扶余主力冒着风雪出击,这样一来远征军就可从容不迫的布下口袋,蚕食掉任何掉入陷阱的扶余人。
    不过这个建议依然没有考虑到天气和非战斗减员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赌博,赌的就是扶余各部之间距离较近,远征军可在穿插到敌人中心后,迅速消灭一个到两个中等部落,取得休息补给点,否则不用扶余人动手,远征军就将被自然天气拖跨。
    但是否决了这两个建议,卫青一时间也找不到什么好办法,可以两全其美的处理好这件事情。
    为将者,最需要谨记的一条便是,当断则断,在战场上任何的犹豫,都将给己方带来灭顶之灾。
    卫青反复考量再三,深知此事应该速做决断,一旦拖延,后果不堪设想。
    他猛的站起来,心中想起了战国时期诸多经典战役,魏伐河西,名将吴起以五万魏军连破数十万秦军,成功的奠定魏在战国初年的霸主地位。
    秦将白起大破魏韩联军的华阳之战,同样也是以少胜多。
    项羽破釜沉舟最终击败强大的秦国军队,韩信背水一战,奠定大汉的崛起。
    他的胸中燃起无限的火焰,毫无疑问,进攻才是大汉军人的本色,畏惧根本成不了大事。
    可是他却又没有把握确认一旦全面进攻开始,自己可稳操胜券,并成功的在天黑前达到预定作战目标,逼迫敌人撤出王庭,毕竟说到底他是第一次指挥军队作战,更是第一次需要自己作出决断,全军将士性命的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纵使他是卫青,也到底年轻了些。
    数百双炙热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卫青,只等待他作出决定,攻击还是绕开?
    卫青闭上眼睛,他这一辈子最崇拜的将军便是司马骧且,他在脑海中回想起这位齐国名将的事迹,司马骧且兵法中的条条目目一一出现,他幻想着假如司马骧且处在自己的位置该怎么办?
    “传令全军,整军备战,攻击!”卫青作出了判断。
    ……
第一第十四节 可怜的高远
    随时攻击的命令迅速的下达,得到命令的大汉军官开始回到自己的部队中,大声召集麾下的士兵,整理弓弩,擦拭武器,对于高句丽人单纯而简单的大脑而言何时攻击,怎么攻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杀死更多的扶余人,为他们的兄弟,父母报仇雪恨。
    一万多战士在数百名军官的指挥下,随着卫青带头的出击,如同一条白色的洪流,奔腾着杀向扶余王庭的方向。
    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卫青已经做好假如真的被敌人发现,那么便利用己方在雪地的灵活而敏捷的速度,不停的攻击,挑衅扶余人,迫使其出营决战的准备。
    作为全局的指挥者,卫青无疑十分的清醒。
    面对可能存在的暴露风险,他已不再抱敌人还未发现的侥幸心理,事实上,在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