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8章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8章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增加刺激感和收视,篡改历史一直是他们的强项!
        汉元六十三年,戊戍年七月绛侯瓮,八月初,梁孝王病重,太后代梁王诸子乞天子,以节令天下名医聚锥阳,天子许之。恰信阳公主在京,言谈间道河东有贤人异士名李云,医道高超,天子闻之,使节与将军李广子敢,至河东诏李云——《汉书…孝景皇帝大传》。
第一第九节 梁王(中)
        大汉是礼仪之邦,即使是升斗小民也十分讲究坐有坐礼,站有站礼,见有见礼。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又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这两句话说的意思就是坐和站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方式。
        汉时坐又称为“雅坐”,站称“立容”
        坐是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站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大汉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其他尚有祭礼,拜礼等,无不讲究切合自然,得体,显现大汉的宽让与谦虚,富足和强盛。
        李云这一个多月来除了照料田地里的种下去的种子,主要就是训练礼节,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单一的动作,虽然苦了点,但是李云知道假如自己连礼节都不会,那么毫无疑问的他将永远无法融入这个时代。所以咬咬牙,也就坚持过去了。
        最让李云无法接受的是,大汉的文字居然是要用竹刀,一刀一刀的在竹简上刻字,李云现在基本上是认识了汉代常用的文字,但是让他去刻的话。。。。。。因此李云经常想,怎么蔡伦先生不早出生几个世纪?这样他就可以用毛笔在纸上写字了,虽然他的毛笔字同样的不堪入目。
        至于便宜弟子杨谋则是担负起了给人看病的重任,李云在教了他几天《伤寒杂病论:辩太阳病症》之后,他就成了“神医”了。附近村民偶然得点伤寒什么的,他就桂枝汤,葛根汤,来来回回的用,本来杨谋就是医道世家出生,此时进了李云的门,听他每日盗版几句《伤寒杂病论》中的语句,就觉得自己这个老师真是太厉害了,本来很难治疗的伤寒在他说上几句后就变的很容易治疗,却不知在现代最容易治的就是伤寒,连个不懂医的也知道要发汗解表,更不说李云好歹是个医学专科毕业的,西医懂点,中医更是背下了全篇的《伤寒杂病论》虽然水平不怎么样,但对付点什么咳嗽,感冒的还是不在话下。
        不知道这些的杨谋此时就心甘情愿的给李云打工,只觉得自己赚大了,暗叹自己的父亲眼光好准,不过来李云这看病,李云有个奇怪的规矩,没有钱也可以,去挑几担牛粪,马粪什么的倒到分给他的二顷没种的地里,再用土厚厚的盖是就行了。
        不知道李云这样做是为了明年土地的丰收,杨谋自然是把李云看成了品德高尚的大德。这时代的学者对于个人的品德有着十分高的追求,所以看到老师即有学问,又有品德,杨谋当然是笑的合不拢嘴了,连带着他的旧病也大有好转。
        这日,李云与往常一样,趁着中午午休的时候带着杨谋做起了眼保体操,李云一向认为眼睛是他重要的部分,因此为了预防近视,老花眼,经常做做眼保体操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由于李云的这个习惯,杨谋自然也跟着做起来,更何况做这个眼保体操实在很舒服!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两人做着做着忽然听到村口鸡飞狗跳,好象有什么东西在迅速接近。
        是战马,是大队的骑兵!听声音足有几百匹!以前看电影时还不觉得战马群体的奔腾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现在真正面对这冷兵器时代的霸王时,李云心脏不由自主的狂跳起来,他可以想象村中百姓在面对这样规模的骑兵时是何等的惶恐。
        只是这样大规模的骑兵到谢李这样一个小村庄干嘛?
        假如是匈奴人,那么他们就应该直接攻击河东城,再说了渔阳的边军可不是吃干饭长大的,那么剩下唯一的可能就是官军,大汉的军队来这里干什么?
        李云忙和杨谋站起身来走到房门。却见一队骠骑飞快的直奔他这里来,为首的一名年轻的将军,手中持着一根奇怪的棍子。
        全村的百姓见到那根棍子,无一例外的脸上露出喜悦的颜色,全部都跪拜在这位将军路过的地方,三呼万岁。
        到底还是杨谋反应快,一见到那个棍子就拉着李云道“老师,快跪迎天使!”
        李云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那就是节啊!苏武曾经拿在手中几十年,即使在大漠苦寒之地也不曾舍弃的节,大汉天子的象征!
        忙规规距距的跪了下去,匍匐在地。
        那将军策马到李云房子前,高呼道“谁是李云!?”
        李云忙出声道“小民就是李云!”虽然李云不知道为什么这名看起很英俊的将军要找自己,而且这名将军手中还拿着天子的象征,那可是有节制各地官员,先斩后奏权利的节啊!
        那将军勒住战马,看了一眼李云,心叹“这人好生年轻,也不知信阳公主如何说他医术高明,唉,不管了,还是宣旨吧!”
        他一个漂亮的纵身跳下战马,自怀中取出一份锦帛,周围几名骑士则带领着士兵迅速的各自抄出家伙,动作熟练而敏捷,显然经常干这一行。
        未几一个香案就答好了,点上香,那将军整理一下仪容,神情肃穆的走到案前,恭敬的打开锦帛,高声道“天子诏!”
        众将士这时候也都跪拜下来,李云跟着杨谋用还不太熟练的拜礼拜了三拜,口中高呼万岁。
        “天子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朕闻河东李卿素有才德,可医古今之难症,夺天地之造化,故诏之,拜为中郎。又曰:梁王,朕之手足也,国之弘股也,今梁王病重,国之大悲,特令中郎李云速与梁国救之,如能之,朕必不薄于汝。钦此,大汉天子于戊戍年”
        很显然这份诏书是皇帝擅长的用的一招,先给你糖吃再要你办事,假如办的不好,那么这颗糖的代价就要吃的人负责了。
        不过李云古文水平不高,听了半天也才听到天子是要他去给一个叫梁王的人治病,梁王?好熟悉的名字啊!谁呢?
        在一边的杨谋忙拉着李云拜谢,惟恐迟了一点就会有杀头之祸。
        那将军见李云接过诏令拜谢了,就对周围两名彪悍的骑兵努努嘴,那两人会意,一个箭步冲到李云面前,轻道:“李中郎可还有什么东西要带的?”
        李云这时候总算反应了过来,无奈的对杨谋说“杨兄,你我缘分一场,我去之后这里的一切就拜托你了!”
        便入屋取了从现代带来的针灸盒,全部的药物,还有一直舍不得吃的几包方便面调料,那把匕首,李云已经打定主意,若是那个梁王的病自己实在没办法,那么就用这把匕首和几包方便面调料买通看着自己的人,溜回河东,然后再躲到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去。
        毕竟天知道大汉是不是和后世一样喜欢把给那些垂死的人看病的医生,在没有挽救病人生命之后杀掉殉葬?
第一第十节 梁王(下)
    天子的节大概和现代的军牌有一个共同的用处——畅通无阻!
    一路上数百骠骑就象一阵旋风,横扫而过,除了每隔几个时辰就换一次马休息之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在一路狂奔,所过州县大小官员,百姓无不是诚惶诚恐的看着这支如狂风般席卷而来的骑兵。
    李云想,大概是那个梁王病的很重吧!要不这些骑兵也不会这样拼命。
    不过李云现在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因为他已经知道这个梁王是谁了,不就是电视里那个和汉武帝抢夺天子宝座的梁王嘛。
    没事,他死不了。电视里不说他在汉武帝北伐匈奴的时候还活的好好的?
    那么他的病也就是有惊无险。
    经过不到三天的跋涉,梁国国都锥阳就出现在了眼前。
    梁国是七王之乱后大汉诸藩国中最大的王国,位于河南郡和南阳郡之间,担负着为天子屏障诸王国的责任,一共拥有四十余城,辖内人口数百万,拥甲十数万,其中骑兵万余,确实是当的上第一诸侯之称。
    自进入梁国境内,便有大队的梁国兵士前来迎接,李云也和马背说了再见,换乘上一辆马车,虽然依旧是日夜颠簸,但是好歹也舒服了点。
    锥阳确实当的上一座要塞的称号,单单是看那城头上林立的弩车和兵士,就足以想见此城防御之坚固。
    由于梁王病重,太子等皇室成员正在梁国慰问,所以锥阳城门的士卒对过往行人检查的格外严格,这些参加过镇压七王之乱的精锐,人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不仅仅要查证路引,更要搜查过往行人的周身,任何进入锥阳的人身上都不会允许藏有哪怕是一把小刀。
    不过对于天子使者的车队,他们不敢怠慢,迅速放行。
    进得锥阳城,穿过戒备森严的城区,宏伟的梁王殿便出现在了人们眼中,这座修建了不到一年多的宫殿,是如此的豪华,以至于在现代看过故宫的李云都不免砸砸舌头,感叹梁王的富有。
    马车停在宫殿门口,那名持节的将军先进去通秉后,就有几个中官迅速的从里面出来,迎接李云,那几人见李云如此年轻,心中自是不免有些轻视,但是一想到是信阳公主推荐的,也只得满脸笑容的迎接。
    李云在这几人的引领下刚入的王府,就有侍从过来急唤李云去梁王的卧室,看神情,估计梁王已经撑不了多久了。李云却是态度自若,因他心中已抱定梁王此次必然有惊无险。
    梁王的寝宫确实当的上富丽堂皇这四个字,采用汉代建筑设计风格建造的墙壁,简直比现代的办公室还要华丽,墙上挂着几盏类似博物馆中的长信宫灯,将整个寝宫照的明亮无比,李云心中盘算着,若是可拿几盏这种宫灯到现代去,那么怎么说也可买上个几百万,唉,可惜了!
    进得寝宫,早有十数名医者和梁王的家人在那焦急的等候。
    中官报道“河东李云带到!”
    李云忙依足规矩跪下,奏道“河东小民李云奉旨前来见梁王千岁”<;。CN…http://wap。。CN>;
    未等其他人答话,一十四五岁样子,稍微显得有些稚气的少年跨出那用丝带围成的宫室,好奇的眨着眼睛道“你便是李云?好生年轻啊!”
    李云不知此人是何人,但是单看周围人等无不诚惶诚恐,连训斥的声音也无便知此少年定非等闲之人,再看他腰间的配间上刻有龙虎雕浮,便知是皇族中人,忙答道“小民正是李云,至于年轻,不知殿下所知为何?”
    那少年冷哼一声,傲然道“医者,恒道也,未有数十年之侵淫,岂可言有成?”<;。CN…http://wap。。CN>;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李云心道“原来你是来试我斤两的,看来也不是有很高的地位嘛!”便无所谓惧的反问道“敢问殿下何为道?”
    那少年一楞,显然不知李云竟然敢反问,眼睛微微一眯,道“你这小民,居然到孤面前班门弄斧,好吧,孤便说与你听,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这意思就是说道不可道,不能以凡人的眼光来看待”未几便瞧见李云正偷着笑,反应了过来,心道,好啊!你这小民有点意思,居然敢捉弄于我?将孤视为凡人,脸上未免微微有怒气。
    李云看这情形,知要缓和,便道“殿下此言缪也!”
    “哦!”少年微微哼道“难道此言还有他解?”
    李云俯地轻声道“昔日小民于山林中时,常与老师为伴,曾听老师言道:‘可以说的出的道,便不是永恒的道’又言‘道为生活,道为自然,道为体验,道为宁静’不知殿下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