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107章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107章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银这种硬通货也没正式登上经济的舞台,既然如此何不以金银为本体,铸造一套符合帝国需要的新货币?而且新货币也大可以学希腊人,铸造点银币,金币,作为最高级别的货币使用,而金币与银币使用所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至少商人们再也不需要用牛车或者马车来装载大量钱币去往他处交易,而且似乎也更保险,更安全。
    而且再进一步的话,可以尝试运营交子等大面额货币,历史上交子等纸制古老货币之所以屡屡成为国民的灾难,李云自然知道那是由于统,治者不懂得金融,胡乱发行所至。
    但是自己好歹也知道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只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配合完整的金融体系,交子的发行或许并不是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李云就得意的笑了起来,对刘彻道:“请容臣回去想想,过几日臣再递上一个完整的奏折,向陛下阐述清楚相关的问题!”
第一第十节 商业的未来
    君臣二人解决了潜在的信任危机,两人都心情都放松了不少,李云想起田汾的‘重托’便试探着道:“陛下,臣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彻令人准备送来水果,笑道:“卿何事如此吞吞吐吐,有话便与朕直说便是!”
    李云嘴角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道:“陛下,昨日国舅大人晋升之喜,臣去道贺,丞相大人爱子田勇将军对臣新捣鼓出来的铁浮屠骑兵十分感兴趣,还邀臣独自详谈了一段时间,臣因此想……”
    李云抬起头稍微的看了看刘彻脸上的表情,见他并无不悦的意思,便大着胆子接着道:“因此臣想,是否将一部分铁浮屠拨调给田勇将军,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这便是刘陵所献的计策,与其偷偷摸摸,深怕见不得人,为了这个事情隐瞒刘彻,不如将事情合盘托出,当然为了照顾田汾的面子,他自然必须说点儿谎,田汾设计套他入局,被说成田勇主动相邀,他李云盛情难却。
    暗地的交易自是被说成李云与田勇意气相投,如此一来,以刘彻的智慧以及隐藏在刘彻身后的林滤公主的心思,再结合秘密机构的调查,这个事情就清晰的和镜子一样了。
    其实政治就是相互间不断的妥协形成的,而李云将这个事情挑明了,窦家自是有他的渠道知道关于那天晚上密谈的内容,田汾与他的交易也光明正大的完成了,即使最终刘彻不同意这个计划,田汾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毕竟当晚两人地交易并不包括双方必须为对方保守秘密。
    果然刘彻轻笑一声。坐到石亭的凳子上,眼睛轻轻的眯着思考起来。
    其实对于田汾的心思,刘彻自认很清楚,他的这位舅舅可一点都不简单,而表哥田勇的事情,刘彻自也清楚。
    田勇在数年前离家出走后。他与那名婢女一直隐姓埋名,居住在远离帝国中心地桂阳,这次回来,还是大汉国的太后亲自派人劝将回来的,这暗地里的条件自是答应了不少,其中就包括了承认那名婢女的身份。作为交换条件,田勇答应太后。为田家的利益效命。
    其实田勇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豪气少年了,如今他已成家立事。膝下更有一双儿女,即使不为了他自己,他也必须为子女地将来考虑,再说,即使当年有天大的不愉快。再怎么说,田勇也终究是田氏的子孙。
    说起来。刘彻与田勇怎么说也有着很好地感情,那种从小就树立起的感情,不是外人可以轻易理解的,对于田勇,刘彻心中总是喜欢将之看成大哥哥,那个曾保护他的大哥哥。
    因此刘彻对于李云这个提议很动心,毕竟他真的有心培养田勇,他希望田勇可以小时候一样,拿起长剑继续为他地理想奋斗。
    不过李云话中透出来的东西,却令他不得不暂时压制住心中地悸动。此事他还得先去和姐姐林滤公主以及太皇太后交换下意见,因为李云话中的意思似乎有着强烈的提醒味道,短短几句话中,着重语调说着的‘丞相大人’令刘彻警觉大增。
    “此事朕知道了!”刘彻淡淡的道,仿佛说着一件根本不关心的事情一般。
    李云自也知道目的已经完成,田汾布下的这个局,他终究还是跳了出来,尽管如此,李云还是觉得背上凉唆唆的,丞相家的酒,可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喝地下!
    这时宫女端来新鲜的水果,刘彻拿起一个品尝起来,这夏天吃水果自是特别舒服,刘彻忽然下起临邛那个发展的非常快的商会,胸中就又如被什么东西堵住一般,不吐不快。
    但刚刚才与李云消除误会,他并不想再添麻烦,可是此事却又不说不行,想了好久,刘彻还是决定提出来,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日后为此闹出更大矛盾,还不如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
    “李卿,朕听说,卿在临邛开办的那个商会最近很火啊,分会都开到长安来了!”刘彻漫不经意的道。
    但此话听在李云耳中,今天一直紧绷着的神经终于舒缓过来了,因为他已找到了刘彻今日反常状态的根源。
    商会确实发展的太过迅速了,而且规模也太过庞大了,从临邛传出的信息无一例外的显示,这个商会是属于典型的地方家族势力与商业集团的结合产物。
    这若在现代,这不过是一个地方保护政策而已,甚至还可上升到保护民族产业的高度,不过在现在嘛……
    虽然李云一直认为资本主义是大汉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但是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先把封建主义给搞好了,努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这是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基础,因为但凡涉及到工业问题,那么基础条件必须满足,否则一切就是空谈。
    毫无疑问,大汉国现在当家作主的天子刘彻,大汉国最庞大的利益群体是农民,而刘彻的性格是不会容许一个不受他掌握,游离于中央控制之外,却又有着庞大影响和财力的集团,堂而皇之的出现。
    在历史上无数企图通过各种手段,试图与刘彻分权的人无一例外的全部失败了,即便是后来的儒家官僚集团与太子势力集合发动的政变,也落的个全军覆灭的结果。
    刘彻的性格极具侵略意识,他骨子里可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愤青,他对匈奴人有着强烈的报复心态,但是同时对于皇权他又有着强烈的维护心理,任何敢于削弱皇权的势力都将受到他的严厉打击。
    所以对于刘彻,李云一直执行的是温和的劝说政策,再辅以铁一般的事实,向他阐述李云自己的道理,更积极准备对匈奴作战,一方面掠夺他人的财产,以为帝国的经济输血,一方面更可满足刘彻急于报复匈奴的心理,更可洗刷匈奴施加于帝国的耻辱,树立起帝国子民的强大民族自信心。
    所以早在很久以前,李云就着手准备让皇家来掌握商会的管理,当然不是那种不用出一毛钱,每年只管收钱的勾当,更不是直接将商会交给皇家,从此任皇家折腾。
    而是……成立商业监管部门,监管主官只对皇帝负责,这个部门不具备行政权利,它存在的意义就只在于监督,监督商会的运作,监督商人的税收状况,更及时提出相关的政策进行引领。
    这样一来即可避免帝国皇帝昏庸之时,直接空降贪官,随意鱼肉商人,收取高额罚金,也可避免商人的行为过度自由,以至于对帝国的根本产生动摇。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部门的成立可以有效的监督某些商人的不法举动,更可为下步征收商业税和商业所得税打好基础,李云不可能也不会放过商人这个将来将成为帝国税收支柱的!
    当李云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和盘托出时,刘彻震惊了!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卿是说,未来大汉国的税收和军费开支完全可以商业承担,完全可以免除农业赋税,甚至还可以提供给农民一些补助费用?”
    李云笑了笑,完全免除农业赋税,这对于刘彻而言不亚于一个重磅炸弹,事实上,在李云的计划中,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前提是击败匈奴,掠夺草原上丰富的资源,以哪里为殖民点,不断的为帝国提供新鲜血液,更可利用草原上的资源为帝国内地的发展创造机会,此消彼长之下,再辅以有计划的逐步免除农业税收,提高商业税率,这个理想未尝不是不可能的!
    一个不收农民赋税,不征诿役,仅仅要求农民努力生产,养育后代并提供合格战士的帝国,毫无疑问是刘彻理想的帝国,也是李云理想的帝国。
    虽然过程或许对于草原上的民族以及周边的小民族有些须的痛苦,但是李云有理由相信,几百年后,这些民族的后代绝对不会对他李云掀起的掠夺狂潮,表露出哪怕丝毫的不满。
    因为到那时候,大家都是一家人了,都属于大汉国子民,都是炎黄子孙,而李云和刘彻毫无疑问是统一了帝国的英雄,或许历史会评价李云为铁血将军或者铁血XX,而刘彻自也是千古一帝。
    历史确确实实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将彻底的丧失话语权!
    君不见欧洲白人几乎灭绝了整个美洲的印地安人,贩奴运动摧毁了非洲璀璨的文明,使得这个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变成了地球上最贫困的地区。
    欧洲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文明的大门,现在大汉国的铁骑已决意用钢铁践踏整个草原,过程或许不一样,但结果必将相同!
第一第十一节 技术瓶颈
    回到家中,李云即着手制定新的钱币体系,小钱倒还好说,毕竟大汉有丰富的小钱铸造经验,只要集合一帮老工人,借助他们的经验,相信就可找到一套既符合经济效益,又不会造成钱币贬值的新钱。
    问题是,金银本位兑换体系的建立,这无疑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程。
    可以说这样一套体系,前无经验可借,后世的经验却根本不能借鉴,因为这其中存在一个价值的衡量问题。
    大汉国目前的黄金与白银开采量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庞大,年产白银黄金各有数十万斤,大家就可以偷着笑了。倒是由于这几十年来大汉国一直处于相对平和的发展时期,因此国库中倒也囤积起了三十余斤白银与十几万斤黄金,这个数宇若换了别人,定会笑的合不拢嘴。
    但李云却笑不出来,因为看上去这些数宇是如此的好看,实际上怎么样?大汉国的度量衡远不是后世那般接近现代度量衡,一汉斤仅仅相当于现代半斤不到,如此一来,帝国实际白银与黄金储备其实不过几十吨!
    远远不能满足未来金融体系的需要,按计算,目前帝国一年生产总值约在一千八百到二千亿钱之间,但实际需要钱币却仅仅需要大约八十亿,采用新的货币体系后,按计划,新钱币与官钱的兑换比例应在一比一点七,这样一来帝国总共约需要发行新钱币五十亿上下。
    虽说新钱的发行可通过融化大量旧钱来进行,但是生铁依然大量需要,而目前帝国的生铁产量尚不能满足国内军事与农业的庞大需求,所以李云才不得不迎难而上,发展银币与金币甚至类似交子的更大面额钱币。以抵消掉一部分铸钱。
    由于金币与银币的主要使用者是商人与官府,所以针对现实地需要,这两种面额的钱币,发行量不能太多,以免造成钱币贬值。
    但问题随之而来,新钱币开始流通后,尽管帝国肯定会采取最为严厉的武装手段。打击一切敢于伪造的人或组织,但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教导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利润,那么就一定有人铤而走险。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太多太多,李云根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人性或者官府严厉地打击手段上。
    要防止他人伪造,唯一的办法,就是令这套新式钱币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使得目前广泛采用的铸钱作坊没有半点办法仿造。
    说起防伪技术,李云一口气就可说出无数种。譬如激光,又譬如水印等,但是这些技术很显然除非李云去打劫外星人的飞船,否则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地!
    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古老的防伪技术。李云又所知甚少,根本不能在现在翻版过来。所以唯一的办法便只有从目前的技术上着手了。
    从大司农处调来相关的官钱铸造资料中,李云大致地了解了目前大汉国最普遍的钱币铸造方法。
    自战国以来,钱币的铸造方法便一直是以石范为主,石范按照李云的理解其实就是石制模具,到大汉国建立后,高祖皇帝下令“即山铸钱”,“听民放铸”以迅速恢复生产,增加国力,各地富豪纷纷加入到这个铸钱俱乐部来,石范以超低廉地价格,可使用多次的便利性而受到人们地青睐。
    但与此同时。帝国的官钱铸造业却走上了孑然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