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世明皇 >

第398章

异世明皇-第398章

小说: 异世明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没有大臣反对那就这样定了!接下来朕还要提名两人入阁,成首辅致休后,需要补充一位内阁大臣。之前成首辅是管开吏部的,朕看了下,论资历人望,现在的吏部尚书李长庚最为合适,同时接任次辅一职。还有孙承宗爱卿跟随朕平辽。。。。。。
    后,朕也准他不再负责内阁常务,朕打算提拔兵部尚书傅宗龙接任!各位大臣有意见吗?”
    众大臣亦没有说话,因为该说的皇上都说了,而且让大臣无可反驳。李长庚本身就是管吏部的,以他的资历入阁最合适不过。傅宗龙是兵部尚书,而且这次平辽的时候曾捉住敌酋皇太极,入阁便是立功的赏赐,同样是无可挑剔!若是廷推多半也是这三人选上。
    我等了一下才道:“既然大家没意见,那也这么定了!”
    李长庚跟傅宗龙闻言,这才出来叩头谢恩!
    “他二人空下的位置,吏部由左侍郎何如宠接任,兵部则由辽东督师袁崇焕接任,袁爱卿还在辽东处置边务,履任之前由陈爱卿负责部务!户部尚书毕爱卿年事已高,向朕递了奏折告老还乡,朕也准了,因此户部尚书的空缺就由左侍郎侯恂接任。”
    这三个任命同样无可挑剔,众大臣开始听着还不觉得什么,听到后边却发现不对劲了。之前已经知道人事要变动,今天早朝本打算是要廷推大臣的,没有想到给皇上三个任命下来,这廷推已然不用了。
    “至于其余产生的空缺则依次递补上去,至于那吏部跟户部的右侍郎何人担任,就在从三品的官员中挑选吧!这个任务就交给新任的吏部尚书何爱卿,等朕看过名单后再做决定。”
    说完之后,众大臣表情不一,有的欢喜有的忧。当然也没有贸然出来反对,因为这次任命涉及兵户吏三部,出来反对岂非是得罪三部官员。众大臣没有出来反对,得到提升的官员才出来谢恩,闹哄哄一阵才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出声的温体仁站出来道:“启禀皇上,那理藩院还未有官员主持,请皇上定夺!”
    第八卷 第二百六十章 召回
     更新时间:2009…1…6 0:28:20 本章字数:3336
    温体仁此言一出我不由投了眼赞许的目光,温体仁这家伙果然懂得揣摩我的心思,还没有使眼色他就自己跑了出来。这理藩院原本是温体仁兼任,但是现在辽东的事情已经差不多完结,女真又重新划入管制,理藩院自然要正式建立起来,暂时设置一个右侍郎。不过理藩院的事务繁杂,而且处置起来需要灵活多变,我可不敢把这些事情交给正统的大臣处理,否则他们为了顾全颜面,丁点的事情弄得鸡飞狗跳,可以和谈的最终搞得要大战一场那就不划算了。所以这个官员只能是由我来直接任命,而我能挑的大臣里边只有周延儒还算合用。现在既然有温体仁这个阶梯,我自然顺着下了。
    “温爱卿说得对,这个理藩院是朕设立的,朕就干脆包办到底了。嗯,朕看就调詹事府的周延儒到理藩院去。”
    新任的吏部尚书何如宠出列道:“皇上既然调周大人入理藩院,不知这理藩院取何样建制?”
    “嗯,既然是周延儒的话,那就按他的官阶平调吧,正三品!”
    众大臣都对望了一眼,何如宠继续奏问道:“那何人官居何职?”
    “按本朝制度,正三品的话要么是卿,要么是侍郎,朕看就为右侍郎好了,这样方便下边设置机构!”
    都察院那帮人顿时明白过来,皇上将最后的话都一口气说出,无异于图穷匕见。显然皇上之前就早有预谋的,根本就不让大臣们进行廷推。
    “皇上,”倪元璐赶紧站了出来道:“启奏皇上,那侍郎官职已然位列九卿之中,微臣以为应当廷推才是!”
    “不过一个右侍郎而已,又非内阁大臣,难得朕任命一个右侍郎都成问题?这周延儒的才学就做不得这右侍郎?!”看着这总要跟我对着干的倪元璐,我心里还这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说他不好呢,他对于吏治相当有帮助,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存在,京官跟地方官员都收敛了许多。但是一旦涉及到改制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掉链子了,总时不时来拉我后腿一把。而且经过我这么年的教育,他们也学精了,尽管争执的时候我会打击他们一下,他们也不会怄气致休,仍旧跟我耗着。这次回京后,听说倪元璐也在闹心,他的儿子为了婚事的事情似乎闹翻了,倪元璐正打算跟儿子断绝关系。他虽然烦归烦,但是弹劾人还是那么卖力,几乎奏折是一本一本的上。我一时间拿这个倔强的老头没有办法!
    果然,倪元璐被我一说仍旧不放过,道:“微臣不是说周大人的才学不能担任,但廷推是祖宗的成法,不可荒废!”
    我冷笑了一声道:“祖宗的成法?!这理藩院便是朕自己创出来的,人自然是朕自己任命!既然你认为周延儒的才学够就行了,还有什么话说!”
    倪元璐丝毫不惧道:“微臣怎么认为一回事,但祖制不可废,还要看其他大臣的意见!”
    “哼,这真是笑话了,朕看只有你倪卿家在反对!”倪元璐还待继续要说,我一挥手拦住他道:“好了,朕知道倪卿家还有意见,你写奏折递上来,朕现在还有事情要商议!”
    倪元璐知道再说仍旧是纠缠不清,皇上口舌甚是厉害,竟是一上来就把他架在了对周延儒的评价上。周延儒毕竟是状元之才,按资历入阁都可以了,何况做个侍郎,违心之论倪元璐也说不出口,只得怏怏退回班列中。
    既然倪元璐这么识趣,我也不多说他了,转而对大臣们道:“方才倪爱卿跟朕说起祖制,朕倒想起一件事,之前朕为了方便管制将六科并入了都察院,如今想来却是不对的。毕竟给事中们。。。。。。
    跟御史监督的事项不同,六科应该跟御史相互监督才是,这点朕没有考虑清楚。”
    大臣们没有想到皇上会马上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针对的对象还是都察院。
    “所以朕决定将六科给事中分离出来,成立一个统一的部门,就叫审计司,因为要审计监督的不单是六部!大家对这件事在怎么看?”
    大家还在发愣的时候,倪元璐却首先站了出来道:“臣赞成!”
    众人皆是意外,皇上摆明是要削弱都察院,没有想到倪元璐第一个出来赞成。我也不由感叹了下,倪元璐还真是一个固执的道学先生,尽管削弱的是都察院,但只要是符合祖制他仍旧是赞成的。
    连倪元璐都答应了,其他人自然不会出来反对。
    “好了,既然大家都同意就这么定了,今天就商议到这,大家也累了,散朝!”
    百官这才陆续退了,他们想不到就在这场寻常的朝会里,在不知觉中,皇上就将朝中大臣的补缺完成了,某些大臣的如意算盘竟是落了空。范志完没有想到一退朝就听到说自己的座师已经调任去了理藩院,理藩院虽然只是设置了一个侍郎,但下边的机构却是按照六部来设置的,而且以后说不定还会成为大明的第七部。理藩院刚刚组建需要大量人手,调用何许人进去还不是看周老师的意见,范志完暗暗打算等明天找个由头去老师那里拜望一下。
    接下来两天,跟范志完抱着同样心思的还有不少下层官员,他们知道周延儒调入理藩院后,肯定要招人手,所以他们打算去碰碰运气。但周延儒跟人精似的,这个关口肯定是不会去见这些人,否则给都察院的御史们知道了,少不得弹劾一把。皇上这次启用他,让周延儒看到的希望,以他万历四十一年的状元,像跟他同年的刘鸿训、吴牲、王应熊无不入了内阁六部,但他这个状元之才却偏偏呆在詹事府十年,这让他很想不通。周延儒自己想不通,他曾经放下心态去求教过跟自己有点类似经历的温体仁。如果从个人来看,周延儒是看不起温体仁的,但是环看朝廷内外,能跟他达在一起的只有温体仁他们。
    温体仁当然也不明白为什么皇上不任用周延儒,论年轻的话,贺逢圣更加年轻,说才学的话,朝中重臣中只有钱士升是状元,温体仁最终只能将这个问题归结于周延儒太年轻,没有在地方经历过,曾经建议周延儒自己请旨到地方去。
    周延儒的目标可是入内阁,哪里肯听温体仁的意见。皇上在开经讲筵的时候对他的才学还是很赞赏的,这次内阁出了空缺,他怎么想也认为自己有份,可结果却偏偏又出乎他的意外。吏部跟户部补进来的两个右侍郎冯元飙、徐石麒居然是天启二年的进士,而他只是给调到了理藩院。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周延儒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请辞,这委实太过气人了,本来他入不能做部院大臣已经让人说三道四,现在居然只能跟天启朝的进士比肩,这让他以后怎么见人?!不过他只气愤了两个呼吸之间,他就笑了。理藩院是皇上新设立的,而且根据皇上的一贯做法,只有皇上看中的人才能够担任。这个理藩院的右侍郎虽然比不上其他六部,但是谁知道以后呢?如果蒙古降服了,乌斯藏纳入,还有广袤的西域,以皇上的睿智英明,周延儒完全相信理藩院肯定不是现在这个规模,否则皇上又何必特地将它从礼部分离出来。看着温体仁贺喜的笑容,知道这是老狐狸事先向自己示好,周延儒隐隐明白自己大展身手的时机到了。
    得到吏部的任命公文后,。。。。。。
    周延儒快速交待完詹事府的事情,他的下任是少卿林钎,周延儒也无心应对以前下属的贺喜,寒暄了一下就回了还在草创的理藩院,他要尽快拿出理藩院的机构名单。除去皇上已经定下的何必达、还未归国的鹿善继、担任辽东布政使的宋献策,他的手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人。周延儒想来想去还是去了礼部找温体仁,从他那调了些原先对藩国比较了解的主事。温体仁倒相当合作,他对皇上的了解,这个周延儒估计要出头了,他更愿意多结一个援友。没有进得周延儒门口的范志完也如愿以偿,他调到了理藩院满洲司做员外郎,至于这为什么叫满洲司而不叫女真司,范志完不得其解。周延儒当然没有告诉他,这是皇上亲笔改的。
    理藩院的事情只是在朝内的大臣们间引起了一些波动,但很快一个消息传来却是让京城里的百姓们都关注了。
    皇上已经派出专使,让驻守大同的开国公跟定国公两人回京。两位国公在外带兵已经过了八九年,皇上突然将他们调回来,只怕另有一番打算。关注着朝政变化的官员们,开始猜测皇上下一步的动作。
    第八卷 第二百六十一章 驻兵
     更新时间:2009…1…6 0:28:20 本章字数:3636
    对于常徐两位公爷调回京师,比较迟钝点的人并没有想到什么。位公爷得到皇上信任,一直驻守在重镇,这次平辽完成后,兵事会逐渐减少,两位公爷回来享享福也是应该的。但也有的人另有想法,认为蒙古的事情还没有解决,皇上却将两个公爷召回来,显然是另有用意。不管外头传说的怎么样,朝廷的几位重臣却嘴巴相当严实,即使是回家闲聊也丝毫不提,一些有心关注朝中变化的人竟是无从着手,只能是等皇上下诏才知道朝廷下一步的举措在哪里!当然也有些老谋深算的人潜伏着,只要不伤及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不会出来咬人。
    钱龙锡作为首辅之后,开始了他当政后的第一次改革!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每个前任首辅在任内都颇有建树。刘鸿训是稳定朝政,韩爌是刷新吏治,成基命是平定辽东,现在轮到他钱龙锡了,自然是在民生上下功夫。
    钱龙锡的措施其实是在几年前就提过的,那就是清除以往积留的赋税,重新丈量全国的耕地。以前只是在河南等地实行,朝廷也没有刻意追究,所以各省巡抚仍旧是观望着,而真正实施官绅一体纳粮的只有河南!河南的情况跟其他地方有些不同,一是黄道周的铁腕政策,二来是黄河泛滥,缴纳的钱全部投了进去,而且才朝廷每年还另外拨款,这让那些缴税的富绅们没话说。不过这一次钱首辅是玩真的,打算在全国进行统计。
    也许在朝中跟地方的官员看来,丈量土地是应该的,但是官绅一体纳粮则破坏了祖制。所以钱龙锡也避重就轻,先提出了丈量全国土地的建议。这份奏议自然得到了全部大臣都同意,皇上对此也甚是欣赏,很快就拟定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诏书下来,要求各省巡抚、知府、县令责任到人。而且今年全国县令的考核将以此为主要参考,都察院设立的十八道御史也纷纷到地方巡查。
    如此大的声势衬托下,周延儒的理藩院也没有引人注意就建立了起来。作为少数派,加上现在理藩院只有个雏形,能让他做的事情极少。同样空闲的还有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