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骡行天下 >

第200章

骡行天下-第200章

小说: 骡行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迷诮恢荨⒕V萁隙际侨松俚囟啵瓶仄鹄疵挥谢ㄌ嘧试础�
    吴越大王看看这一大堆人,有的可能在原来历史上已近阵亡,有的恐怕就在为他人卖命。摇摇头,清清嗓子,很有点腼腆,毕竟对着很多牛人说话是有很大压力的。“诸位来我吴越,聘请的居多,也有被我吴越两卫绑来,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不请你们来,不绑你们来,咱们就不认识。既然现在都认识了,自然我是要说真话的,你们大都是刚烈之人,自然也不喜欢绕弯弯。”
    “吴越需要你们,这个我不是说笑,也不是虚礼,而是真的需要你们。要不也没必要花大精力让你们来到吴越。你们中大部分已经开始为吴越出力,今后全部都要为吴越出力走向领导岗位。”杨晨毓说话间就绕到后世讲法了,也没感觉不对,而是愈加兴奋起来。
    顺手拍拍,两个羽林孤儿卫士上前,拉开会议室一堵墙壁上的丝绒,一副巨大的丝质地图显现出来。地图以吴越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将领们一看就知道这地图的价值。这个年代的地图还没做到如此精细,大海湖泊一概被染色成蓝色。勾勒出的大汉是如此之小,只是地图中小小一团加上边上几个角。
    “这个是我们大汉和吴越地图,大家可以看看,我吴越地广人稀,十数倍于大汉宽长,从我吴越的北库页到最南边的澳洲,行船要数月,一年能一来回是很不容易了。光一个澳洲新领地就足够抵得上大汉中原大小,所以我吴越需要各位,需要更多达人与我吴越诸贵一起共治这海天诸地。”
    “大王,您说说看,到底有多大?”文聘问着。
    “你是说我吴越实际控制地区,还是版图内?”杨晨毓不想隐瞒。
    “实际控制和版图都想知道。”
    “唔,比如澳洲,按照版图当然是我吴越的,不过,我吴越只在这个小小峡角有个移民点。”杨晨毓有点不好意思。
    “大王,那个说法就是整个澳洲都是人家的地盘。”
    “是也不是。”杨晨毓摆摆手,“大家会觉得奇怪,怎么是也不是?澳洲整个大陆没有一个政权没有一个国家,具是部落而已。所以也算无主之地,我吴越取之天经地义。但是目前来说,我吴越只能掌控这点地方,所以我吴越需要你们,需要更多大汉子民来开拓着广阔天地。”
    文聘指着新亚岛,“大王,这岛如此巨大,大约有几何?我吴越治所何在。”
    杨晨毓拿出一份资料,“您看看,面积我记得,吴越算法78万5千平方公里,合大汉约摸1700万顷,大亩大顷,据探查能种地的土地廿分之一85万顷,开发的好八十五万户人家是绰绰有余的。吴越目前按照70万顷治一郡,治所在你手中资料上有。没有一个治所,而是各郡治所,平等待之。”杨晨毓的心思还是分的好,免得扶了一个大城出来,整个新亚闹事就看顾不过来。
    “那请问大王,如新亚诸郡,总汉民几何?”
    “现在不多,每年按照计划移民五千户,算下来今年到头也有三万户,当然还是蛮荒之地呢。”杨晨毓也不好意思,虽然卖地多,但是人家还是不去,去的也是贫苦之家,等积累实力还要相当长时间的。
    “臣不愿去那新亚岛,非我施展手脚之地。”文聘很牛。
    杨晨毓笑着,这个怎么开口,“诸位,吴越制度是轮守国土,为国民者守土有责,何况士乎?”
    众人期盼着自己别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都暗自祷告,杨晨毓继续微笑着,“我吴越是与天下贵胄、士族共治,但凡有大功者必有重赏,有大过者必重罚。当然吴越不治无罪之人,非谋反不累及家人。取消族诛、连坐,以仁义取信于人。能大义灭亲者,亦有重赏。但有谋反不诛杀无过家人,只流放澳洲。可谓宽刑之千古未有,诸位大可放心,吴越给各位一个空间,各位也能一展抱负。”
    底下众人知道的都暗自盘算,不知道的觉得新奇,什么大赏值得自己奋斗呢?
    “吴越最高赏赐封名王,但不裂土,有封地,无制官。也就是说,吴越制度,功爵有名与不名,名爵者有封地,不名爵者吃俸禄。自然也有千里之外可以封国,公侯伯子男具可名爵封国建邦,当然国邦具是需要吴越委派官吏治理。”杨晨毓喝口茶水,笑着看那些新人的猪哥样,封国建邦天大的赏赐哦,即便远在海外,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是个男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哪怕一个子爵小邦也是以前难以想象的,就算大汉的三公又如何。
    杨晨毓和老婆们的想法很简单,这些海外岛屿最终还是极难全部掌控的,与其这般,不如做人情,还落得慷慨大名。当然为了防止封建制度的弊病,吴越制度是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各封国,封国国王只能治理自己的封地和产业,不能手伸到地方那边。也就杜绝了一部分想拥土自立的人的后路。更重要的是郡兵国兵都是吴越直接派了军队驻守,轮流换,不给地方以机会。
    “好了,赏罚各有度,大家可以看看吴越典章。现在我们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卫霍苏班,卫霍乃名将,天下少有,苏武忠心天地可感,我辈当好好以为楷模,班超有大才也,非小吏能知之,故而要好好习之得之。”
    ------
    白天学习班,一帮大老爷们在杨晨毓的执意要求下开始写学习心得和卫霍苏班之共同点与不同点,这帮人第一次按照后世的学习思路给狠狠治理一遍。按照杨晨毓的想法起码要学习一个月,要是治不好这帮家伙,那就不如不用。本质就是要讲政治,要求忠心,看那些家伙们理解不,装傻的话,看着能装多久。表忠心后杨晨毓才敢真正放手用,现在那些吴越本土出身的士官长和军尉们互相掺杂领兵,那些外来户还被制肘着,要是大将之才的,这么做总不好。洗脑子也就成为唯一办法,王八之气是不现实的,只能洗脑。再说那帮人的洗脑不知道行不,杨晨毓也是担心。
    “父亲,说疑看完了,也和师傅们说过探讨了。”小猪和寄奴在两边上站立。
    “儿子们,座下吧。”
    “诺。”
    “儿子们,你俩要是没病没灾的话,不出意外都能成为掌控一方的诸侯。当然小猪继位也顺理成章的事,寄奴也别不舒服,大位只有一个人,你还是把心思放南边,我答应你母亲的,总会给你一个好去处。”
    “孩儿不敢。”寄奴作揖道。
    “孩儿一定关照好兄弟姐妹,绝地不辜负父王的期望。”小猪也作势道。
    “好了孩子们,你们当我面说好话,我也看不出你们什么来。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按照自己说的话去做,做个坦荡荡的君子,而不是小人。”
    “孩儿不敢。”
    “先不说这些,说疑看懂了么?”
    “孩儿要是能承大志,绝不做昏君。”小猪先表态。
    寄奴看着杨晨毓,没敢说。杨晨毓笑笑,“寄奴,你的想法呢?”
    “孩儿决定练就一双看透人世百态的火眼金睛。”
    “呵呵,我儿都是好的。昏君呢,其实是很少的,历来泛泛者众,故而你们成为昏君也是极难。”
    俩孩子刚要说话,就被杨晨毓摆手制止,“可为什么大家都要成为明君圣君而不可得呢?”
    “父王,我看还是小人聚集朝堂,囿于馄饨而不自知。”
    杨晨毓看着小猪笑笑,“天下哪有那么多小人呢?”
    “父王,孩儿不明。”
    杨晨毓继续想着思路,“小人者在圣君手中就是贤臣,贤臣者在昏君手里就是奸吝。相互消长,何也?”
    寄奴看着父亲期待的目光,“不知道。”
    杨晨毓点头赞许,“说实话,儿子们,我也不知道。但是记得利益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最保险的纽带。一旦这个纽带破损,那就是你还没看清什么是最大利益。那些沽名钓誉的贤人大儒十之八九是奸吝之辈,韩非子果不欺我欤。为君者,当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下属。但有聚名阔声者,必拔之上位而无实权,知否?”
    “孩儿知之。”
    杨晨毓点头,“朝堂就是江湖,要做到相忘于江湖,只要有江湖就有斗争,朝堂亦然,但有争斗不可违拗国家大义、国家大利。此为最高标准,一旦触线,当废之。”
    孩子总算能明白了,小猪心地好,不大忍心,寄奴聪明,没有作声。杨晨毓看看,“小猪,你要想保全王室子弟、保全吴越江山社稷,那就要这般做。千万不可有妄念。寄奴你是很聪明,但是有时候要学糊涂点,让手下帮你多多动脑筋。”
    “诺。”
    “说疑要义现在你俩一起说说,我听听。看咱们一起学习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互相为师。”杨晨毓笑着,孩子们很轻松。这个时候客奴依婥过来,一边按摩杨晨毓双肩,一边轻声,“我能说么?”
    杨晨毓点头,“当然。”
    依婥笑笑,“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句话,夺眼去明者即为奸。”
    “我儿果然英豪,哈哈。”杨晨毓笑道。由于和依婥不明不白的关系,俩儿子也是多少知道点,也就总有点不好意思出声。
    依婥乘胜追击,“父王,既然您的女儿这般英豪,那么我能成大事乎?”
    “行。”杨晨毓想了很久,总要补偿的,难道就这么算了,显然不行,寄奴客奴是双胞胎,一样聪敏,也一样很有抱负。依婥为了爱把自己名声都不在乎了,杨晨毓总不能再吝啬那点土地吧。
章七十一最低保障推出
    吴越大王最爱的事并不是做种马,而是静静看着自家那气势恢弘的牲畜群,一个没有面对上万头牛马的人是很难有那种感觉。数字远没有那种临场时心血澎湃感觉。看着那成群迁徙的牛马,奴隶们骑着驽马在驱赶,也有小孩在帮忙。家大业大这个时候才是真正体现出。当然还有很多这种场合,比如独自看着堆积如土丘的铜锭和铁锭,看着几十箱子的珍珠,看着满仓库的丝绸,看着上百页岩建成的太仓内堆积不下的粮食,等等之类都是使得人感觉自己那种富足感。数字远远没有实物有气势。故而吴越大王杨晨毓治国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提高生产力、一切为了提高技术和生产能力。任何其他贸易或者统治国家需要的基础就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品生产。“许褚,等下我去姑苏城游玩,你安排下,不要扰民。”杨晨毓笑着对许褚说话。许褚被安排回来过冬,这个年代冬天尽管江南很阴冷,但是淮河之畔更加寒冷。吴越军知道黄巾可能出击,但是只要守住坚城怕流寇做甚。故而调动军官和高级士官,前线的可以回来歇口气,和家人聚聚。后方吴越自己培养的汉军将领和贵族子弟也能去那边历练一番。
    许褚安排了女奴军团中两个少尉军官和自己手下两名卫尉一起陪同,亲自帮吴越大王赶马车。后世是看不起开车的,不过这个年代御可是君子七艺之一,并不是人人能学的。当然吴越几乎家家有车,但是御者地位仍然不低,尤其是帮大王的驾车这种荣誉不是人人可得的。其实吴越大王也有自己的班子,羽林孤儿中优异者就是会被抽调来驾马车,待遇等同于一般军团的卫尉。申港军事基地到姑苏有条新建的直道和木轨道。木轨道是吴越商行来往申港和姑苏间的客货运专线,每年涂抹在木轨上的油脂就是很大一笔开销,整条木轨道路是有棚顶的,不会没雨水淋到,每次有二十匹马骡来牵引三节巨大的车厢。木轨道边上就是吴越直道马路,靠近城市的地方都是石板铺就,远一点是夯筑的三合土路,当然石板也在不断铺进中,只是需要时间和金钱。木轨不说,直道也是需要过路费的,当然指马车过路费,申港到姑苏有两个收费口,申港收费维护自己一段,姑苏收费维护姑苏那边,当然买路钱中还要出三分之一上缴吴越政府,用于补贴偏远地区的交通建设。从申港到姑苏全程只要六个大钱,六文,每段收取三文。要搞好交通,关键还是得收钱,这个年代的路碰到暴雨什么就需要大量劳力来维护了,所以费用也是很厉害的,不收费只能之什么都建不起来。农业社会要搞四通八达的交通学习秦的直道建设是很有必要,但是秦的直道也拖累财政和民力,老百姓从这中什么也得不到,政府每年还要贴补钱款来修补,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可以长远的地方。吴越税收重,各方面收费也多,但是社会各项功能都组建建立起来。由于这个年代的马车超载量不会很大,否则马车就会玩完,所以一点也不害怕别人超载来摊薄过路费导致道路损坏加速,毕竟马车的极限放在那。许褚也没从军中调马车来,毕竟那个是不大舒服的,而是向申港松江令借了一辆车,当然他自己的座车也是不行,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