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纨绔霸王闯春秋 >

第233章

纨绔霸王闯春秋-第233章

小说: 纨绔霸王闯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当时地文化技术,伍子胥是怎么将这巨城建造起来的。对于建筑一学,伍子胥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随即问道:“伍相国。您老地怎么看地?”
    伍子胥沉吟了片刻后道:“从募民到测量,最后挖掘。如此大的工程仅仅只用两季的时间确实有些紧了。我想管大夫应该忽略了一点,冬季多雪。春季多雨。这冬季天寒地冻。效率极慢,春天的雨水也可耽误工程,时间并非如想象中的那般充足。”
    “这……”管繇有些傻眼了,细细一想,诚恳道:“是在下思虑不周,未将气候考虑在内,望大王恕罪。”
    姬凌云笑了笑道:“你也是为我大吴着想。我罚你干什么。”顿了一顿又道:“虽然不是时候。但大夫先前那套推理却是让寡人刮目相看。原以为大夫只精通于政务,想不到在这军事上也颇有见解。”
    管繇惭愧道:“大王过奖了。前翻所说乃姜太宰与臣下通信时的推论,对于军事,臣下却是不甚精通。”
    姬凌云点了点头,心中明了一定是他们在通信时讨论道了国事才有了这一番见解。开始,姬凌云还以为自己看走眼了呢。
    “有没有办法可以在预定的期限内完成这一项工程?”开邗沟对于吴国对三晋在战争中有着非同一般地意义,同时,还可以促进江东与中原地联系,可以说是功在今朝,利于千秋,姬凌云明知时间不允许,还是有挖掘邗沟的意图。
    “除非改变挖掘地方法,否则利用常理决不可能。”伍子胥一边思索,一边回答,当年,他奉命建造阖闾大城(姑苏)就是利用分段施工、地形地理等等优势在短时间内筑成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阖闾大城。
    姬凌云见伍子胥也没有对策,叹了口气道:“如果有火车就好了,什么物资也不用愁了,要东西送东西,要人送人。”
    嘿,没有铁道就算老天给自己一辆火车也动不了啊。
    咦!
    铁道!
    这个时侯,姬凌云胡思乱想之间意外的想到了中国的铁路之父詹天佑,猛的站了起来道:“我有办法了。”
    姬凌云来到地图前面道:“这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我们不一定非要按照古老的方法,由这头挖向那头。我们可以分为数段路程来进行挖掘。”
    “比如说这由邗沟头为邗城,尾为淮安。我们可以将这段路程分为三个、五个或者更多的区域。每两万人完成一区,其间又可分为四队,一队由南往北挖掘,一队由北往南挖掘,还有两队由中间开始分别向前后挖掘。如此进程起码可以快上一至两倍以上。”
    姬凌云口中说的方法正是詹天佑当年建设京张铁路施所用的办法,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只是,姬凌云的资本远远高于詹天佑,他可以动用十万以上的工人,将工程区域化,数个地方一起动工。
    姬凌云这种方法简单易懂,伍子胥、孙武子、管繇等人都露出了欣喜之色。
    伍子胥道:“此法可行。”
    孙武子虽然先前不同意管繇的这项提议,但却比谁都明白如果邗沟建成对于吴国的作用是多么巨大。最起码水运,吴国永远不用担心粮草会被敌方截取。听了姬凌云的法子立刻道:“应该立刻动工,越快越好。”
    姬凌云忙令管繇督促此事,并且下令招募十万农工挖掘邗沟。
    孙武子提议让五万新兵蛋子也参予进去。
    姬凌云答应了下来,这体力强了将来在战场上也可以发挥出莫大的好处。
    这次会议以结束,姬凌云就颁布了四道命令:
    第一道,特封展如为吴国镇西上将军,威武侯,领兵十万镇守函谷关,公尚过为随军参谋,聂行、熊宜僚、段皓、颐无亥等将从旁协助,墨翟及三千墨者随军帮忙;第二道,特封项鹰为吴国镇北上将军,英武侯,十万镇守方城,公孙纵、诸奎、墨西哥等将从旁协助。第三道,是命任清璇为吴国讨逆上将军,瑞科为破虏上将军,共为兵马副元帅,同时率领二十万大军驻扎于黄河东安的历城待命,公孙圣为军师,韩庆为军中参谋,施猛、雅英、云飞扬等将辅佐;最后一道;特命符央为水军都督,率领五万水师驻守黄河沿岸,防止敌军过河偷袭。
    四道命令一下,姬凌云长长的吐口气,轻松的说道:“不知道赵毋恤和姬斯得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听了这话的伍子胥笑道:“应该是喜忧参半吧!这一战他们只能胜利,输不起了。三路大军,他只能阻挡一路,余下二路也只有任之,由之,别无他法。”
    当夜,姬凌云将妻儿聚在一处一同赏月,闲聊家常。
    姬凌云难得有次空闲,一大群的儿女唧唧咋咋的围在他的身旁嬉戏,玩耍。有的缠这她讲故事,有的向他夸耀自己多么的厉害,一餐可以吃下一碗的白米饭,这让经历沙场,身心有些疲乏的姬凌云父怀大慰,高兴非常。
    姬政揽着姬凌云的脖子道:“父王,你一天到晚的在外边打战,而且只胜不败,总有打完的一天。您打完了,等孩儿长大的时候打什么啊!”
    姬凌云听了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大笑道:“好,不错。确实有我姬家好战的血液,天下之大,只怕用几辈子的时间也难以一统吧。放心,等你长大后,有你发挥本事的机会。”
    这时,静静在一旁的姬武却与破天惊的说道:“要那么多土地有什么用,别人若不服你终究要反的,不如踏踏实实扩张收心,征服土地容易,但征服人心却是难上之难。”
第四章 无路可退(手打版)
           秋季渐渐来临,今年是一个罕见的丰收之年,雨水充足,阳光明媚。无论是北方、南方还是东方、西方都可以听得到孩子们的欢笑之声。只因收成大好,家家户户都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四方平静无波,除了吴国意图开设连接中原的邗沟,引起了天下人的注意以外,四方安宁。
    动荡的时代出现了罕见的祥和。
    百姓们纷纷祈求上苍,永远是如此安详和平的日子。他们却不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火即将爆发。
    这时,在魏国的都城安邑赵、魏、韩三国国君再度聚集在了一起。
    这已经是他们第六次聚会了,至从三家决定集结所有兵力对付吴国的时候,只要一有大事,便会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可这次不同于以往。
    今日,赵、魏、韩三晋正是歃血结盟,成立破吴联盟的大日子。
    姬斯因为威望最高,特被任为联盟盟主。
    祭坛之上立于最上头的乃是魏君姬斯,下首左右分别为赵、韩国君赵毋恤以及韩庄子。余下分别为各国巩固大臣。
    其中有魏国的相国李悝,上将军吴辰,赵国的相国董安于,太宰郄疵,他们个个都是当世一等一的人才,只有韩国略显得寒碜一些。只有太子韩累一人登上高台。
    李悝首先站出来说道:“经过多时商讨,各国大臣一致认为要想对付如日中天地吴国首先第一步便是将三国归一,将所有实力聚集起来,放下以往成见一致对外。魏君姬斯贤德无双,尊为三国盟主,坐镇后方,调度指挥,以策万全。”
    李悝双手呈上盟主帅印。
    姬斯眼地里出现的丝丝欣喜恭敬的双手接过,放于案几之上。对之拜了三拜,高声客套道:“姬某无才无德,承蒙诸位错爱担任盟主,在此其间一定坚守职位,与吴国周旋至最后一刻。若有违背誓言,甘愿受万箭穿心之苦。”
    姬斯登上盟主之位,四方将领一同参拜。
    姬斯发令道:“赵君毋恤神勇无敌,善于行军作战,特受命为副盟主,挂三国二十万大军帅印。统率全军。”
    赵毋恤大部站了出来:“毋恤一定浴血死战,打败吴国豺狼。”对于是否能够真的打败姬凌云,赵毋恤并没有多想。
    相比姬斯那意图夺取天下的野心,赵毋恤更加享受战场上的乐趣。一直一来。跟姬凌云一战,打败姬凌云就是他努力奋斗的目标。
    眼看这个愿望即将达成,赵毋恤身上充满了渴望一战的昂扬斗志。
    紧接着。姬斯又道:“太子累为人小心谨慎。公证廉洁,特令他掌管三**需粮草,供应前线大军。”
    韩累为人有些木讷,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在这三国中韩国实力最弱,也无出众人才。若非考虑道韩庄子老奸巨猾,韩国又处于中原要地。还有五万大军可用。这种场合韩国根本无法踏
    不过,姬斯、赵毋恤具非等闲。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对韩国也没有任何成见。
    一干人等杀鸡、宰羊对天起誓。
    琐事不提,众人回到安邑城,共同商议全局大事。
    姬斯这时看向了赵毋恤,问道:“副盟主,在我们当中,独你军事最好,任务也是最重。在军事上,你有什么好地想法?需要配合之处,姬某无不答应。”
    赵毋恤略微一沉吟道:“好想法没有,但死法子却有几个。吴**事天下第一,在兵圣孙武子的训练下号必从,令必遵,行军冲锋如若一人。而我们三家的训练、战术各有不同。所以,首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消除这个摩擦,隔阂,让赵兵、魏兵、韩兵融为一体,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唯有这样才能跟身经百战的吴兵有一战之力。”姬斯、韩庄子、韩累等人一同点了点头,他们并不是很懂军略,但也觉得赵毋恤说的很有道理,静静的听了下去。
    “然后……”赵毋恤苦笑了耸了耸肩膀道:“然后就在卫地跟吴军一决死战喽。”他说的狠轻松也很无奈。
    二十五万大军,他们的这群编制不一地军队要跟多了自己二十五万大军的吴国决战。哪有什么必胜的好法子?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赵毋恤此刻也只能尽量弥补三晋与吴国之间的差距,想要取胜又谈何用意!
    便在此时,吴国有急信传来。
    姬斯、赵毋恤、韩庄子、韩累以及李悝、吴辰、董安于、郄疵等人个个神色大动,据他们所知,姬凌云早在多人前已经回到了姑苏,这封急信,十之**是吴国应对他们联军地初步动向。
    乐舒大步走进了殿中对上首姬斯行礼道:“大王,父亲大人在边境得到我国内应传来的消息。说吴王姬凌云已经打算兵分三路分别攻打赵、魏、韩三地。”
    姬斯急道:“消息可真?”
    乐舒道:“父亲大人再三查阅,确实属实。目前,吴国上将军展如、项鹰还有任清璇已经分别驻入函谷关、方城,还有历城待命,一起共计四十万大军,分别是展如十万,项鹰十万,任清璇二十万。”
    赵毋恤怀疑道:“战前分兵为兵家之大忌,姬凌云怎么糊涂了,放如此大错。”
    李悝、吴辰、董安于、郄疵也露出了懵懂之色。
    姬斯大笑:“如此更好,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利用我们的优势逐个击破。”
    郄疵不敢苟同,摇头道:“事怪必鬼,也许姬凌云会犯糊涂。但是伍子胥、孙武子两人乃当世少有地狐狸又怎会跟着一起糊涂,这其中必有古怪。”
    李悝也同意郄疵地观点,问道:“可有详细一些的消息?”
    董安于更进一步问道:“除了展如、项鹰他们军中还有何人?”
    乐舒答道:“镇守函谷关的有聂行、熊宜僚、段皓、颐无亥……对了,还有墨翟,镇守方城的有公孙纵……”乐舒仅仅只是说了一个公孙纵,吴辰、董安于两人瞬间变色。
    “好一个姬凌云……他这是将我们向死路上逼啊!”董安于在转瞬间已然明白了姬凌云的真正有意。
    姬斯严肃道:“董先生,这话何解?”
    董安于摇头叹息。
    吴辰苦笑道:“回大王,这姬凌云确实不能小觑。三路大军,直指我们死穴,我们却没有任何办法应对。”
    见姬斯还是一副有听没懂的样子,吴辰耐心道:“吴国由三路而来,我军要想抵御有两法可行。其一、分兵而战;其二、只攻一路。第一条当然是死路,我军兵力本就不比吴国,若在分兵而战十死无生。另外就是大王所说,管他几路来,我只是一路去,利用我们的优势将对方逐个击破。若在平常这计好使,但我们地对手早已料想到这一步。”
    他叹了口气说道:“细看对方布阵,展如此人乃姬凌云麾下地第一大将,为人有勇有谋,打仗就像强盗一般,迅速,狂烈,善于打硬战是攻城略地的一把好手,以此人为一军之统帅寻常人等难以应对。再看项鹰,此人善于用骑,这骑战之术天下人难出他左右,同样是攻城略地地好手。这两人如果放任他们不管,不出年余,只怕赵地、韩地皆入其手。但要事管,怎么管,我们拿什么去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