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515章

大宋权相-第515章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那你还快说来听?”阿里不哥总算露出些喜色,迫不及待的问道。刘整谄媚的笑道:“大汗,微臣这段时间苦心研究了太原一带的地形,发现这太原城地势比较低洼,东南北三面环山,若是我军在此山上修筑炮台,那我军的火炮不仅可以直接射入城内,射程较近的回回炮也可以因为高低落差将石弹投入城中,而穆哥逆贼的回回炮因为需要向天仰射,无法打到我军炮台及回回炮。所以微臣建议,先在太原东南北三面各修火炮炮台五座,另在合适地点修建回回炮炮台数十座,待到炮台大功告成之日,就将是穆哥逆贼全军覆没之日。”
    说着,刘整又从怀中捧出一张羊皮地图,解释道:“这是微臣数日来与精通数学的色目学者呕心沥血,测绘而得的修建火炮台和回回炮台的理想地点,请大汗过目。”
    “看什么看?老子又看不懂!”阿里不哥没好气的一挥手,喝道:“竟然你觉得能行。那就马上去办,需要人手就找玉龙贴木儿和玉龙答儿,他们会给你安排——不过我有言在先,你这次如果再不成功,休怪我治你贻误军机之罪!”
    “大汗放心,微臣这次把握极大!”刘整自信满满的磕头答道。
    …………
    刘整确实没在吹牛,地势低洼的太原城本就不是什么易守难攻的名城,不光三面环山的地形是巨大危险,从西面流过的汾水河也是一个时刻可能被引爆的炸弹——当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时,就曾经引来汾水水淹太原!阿里不哥军这两年之所以对太原屡攻不下,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开平和大都二城为太原分担了大部分压力,加上山西是忽必烈统治期间唯一没有被战乱破坏的战略后方,也给穆哥军创造了充足的战略纵深和提供了足够的战争资源,所以太原城才能在阿里不哥军的铁骑坚持了两年。但坚守山西的穆哥与从潼关撤到太原城的廉希宪心里都很清楚——貌似强大的太原城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固若金汤,而是处处破绽,只有敌人的主帅足够聪明,攻破太原只是时间问题。
    “报——!”太原西门城楼上,一名传令兵飞奔上楼,向正在那里讨论军情的穆哥和廉希宪禀报道:“启禀王爷、廉大人,太原城南面山上发现大量阿里不哥伪汗的士兵,似有异动。”
    “有这事?廉希宪和穆哥都是一惊,赶紧交代好军务赶往南城巡查。匆匆赶到现场时,廉希宪的得力助手商挺正在对着山上观望,见到穆哥和廉希宪就惊叫道:“王爷,廉大人,大事不好,阿里不哥伪汗好象是在修炮台,还在往山上搬回回炮和火炮。”
    穆哥和廉希宪也不答话,只是顺着商挺指去方向看去。一看之下果然如此,太原城墙南面的山腰上,还真有许多的阿里不哥军士兵正在挖土筑台,另有不少士兵正在向着山上搬运沉重的回回炮和火炮。见此情景,廉希宪一拍额头,心说完了,太原城这次彻底守不住了!穆哥则大吼大叫道:“还楞着干什么?赶快把回回炮搬来,对着伪汗的炮台给我打!”
    “王爷,不用了,没用的。”廉希宪阻止了穆哥的无用功,苦笑着解释道:“这几个月来,我已经找人测量了多次,那个位置太高了,我们的回回炮打不上去,炮弹飞到一半就往下掉,布置在那里的回回炮位置居高临下,却能打进城来。”
    “那怎么办?”穆哥面如死灰,喃喃说道:“难道说,太原南城从此将永无宁日?”
    “不光是南城。”廉希宪怕动摇军心,只能在穆哥耳边压低声音说道:“通过测量我已经发现,其实太原城北门和东门的山头上都可以修建这样的炮台,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阿里不哥伪汗很快也要在北门和东门外面修筑炮台了。”
    “那……那怎……怎么办?”穆哥重复了一遍问题。声音里也带上了颤抖,“看来我们得抓紧时间加固城墙了,否则这太原城城墙再坚固,怕也撑不了几个月的回回炮石弹砸!”
    “城墙当然得抓紧时间加固,不过我现在担心的是,只怕加固城墙也没用了。”廉希宪叹了口气,心里已经在盘算着如何突围,越过太行山山脉到大都去与按嗔回师——前段时间乘着阿里不哥主力陷入山东战场的时候,元气恢复的按嗔已经和太原取得联系,告知他在大都的情况,并且提醒穆哥和廉希宪。在必要时,可以放弃太原撤往大都与他会师。
    ………………
    和廉希宪猜测的一样,太原是用不着修筑城墙了,连续两年的战斗下来,太原城中修筑城墙最坚固的青石和花岗石早已经用得一干二净,夯土修补的城墙在恐怖的回回炮石弹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基本上一颗石弹就是一大坑,真正能抗住石弹的还是原先那些残破不堪的石墙——但肯定也维持不了多久。
    太原南门外的炮台修好后,刘整亲自指挥回回炮队对太原城墙开了几炮,很快就发现这一招十分有用,当下刘整征得阿里不哥同意,立即开始修建太原东门和北门的炮台。同时刘整又利用山西多煤的特点,琢磨出了一个更狠的一招,选择了一个晴朗风大的晚上,把大块煤炭点燃后当着炮弹投入太原城中——这招其实是拖雷发明,不过拖雷是用烧红的石头,刘整则用本身就会燃烧的煤块,重量比较轻,投得更远威力也更大。
    刘整这招颇是阴毒,熊熊燃烧的块煤落地即散,引燃城中的民舍军房,很快在太原南城一带引起冲天大火,阿里不哥军乘乱攻城,几乎一举拿下了太原,逼得穆哥和廉希宪赤膊上阵,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付出相当巨大的代价,这才勉强打退了阿里不哥军的疯狂进攻。但经此一役后,阿里不哥军士气大振,立即加快了在太原北城和东城修筑炮台的行动,阿里不哥也欢天喜地的重赏了刘整,难得的在阿鲁忽军已经打进洛阳的情况下露出些笑容。
    就在阿里不哥军上上下下都对在短期内攻破太原城充满信心时,太原城里的穆哥和廉希宪也不肯坐以待毙,阿里不哥东、北两座炮台即将完工的时候,深知太原已经无法坚守的穆哥和廉希宪毅然放弃了这座牵制阿里不哥军长达两年的城池,率领残余军队向太行山方向突围,剩下的粮食也是能带走的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一把火烧掉。
    发现这个情况后,阿里不哥军这会也积累了一些反突围战的经验,刚收到消息就兵分两路,一路入城去救粮草,一路去前堵后追穆哥和廉希宪的突围军队。一场血战下来,穆哥和廉希宪的六千多突围军队被歼灭超过七成,仅有千余名骑兵逃进了太行山山脉,辗转逃往大都——廉希宪确实是个人才,他早就料到太原迟早守不住,所以年前已经建议穆哥在太行山脉中修建了一座秘密的补给粮仓,所以穆哥和廉希宪军逃进面积相当于日本本岛的太行山山脉中,倒也不用担心会被活活饿死。倒是阿里不哥军料定穆哥败军肯定走不出这崇山峻岭,并没有追赶到山脉深处,这才让穆哥和廉希宪败军拣回一条命,得以抢在阿里不哥军回师前赶到大都,与按嗔的残军会师。
    …………
    付出九牛二虎之力,阿里不哥军终于拔掉太原这颗钉子,但阿里不哥连气都不敢喘,主力军队马上又掉头向南去找阿鲁忽算帐,而阿鲁忽夫妻比狐狸还滑,发现阿里不哥军主力南下,马上就撒腿开跑,仗着沙漠骑兵擅长流窜和不畏寒冷的优势,一边带着阿里不哥的主力满中原乱转,一边沿途在阿里不哥的控制地里打家劫舍,拖得阿里不哥军主力连人带马疲惫不堪,连过年都没时间休息一下。
    对于隔岸观火的贾老贼来说,现在中原战场打成什么模样都已他无关了,每天除了拼命的积草囤粮和绞尽脑汁发展农商准备北伐外,贾老贼又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新乐子,那就是每隔几天就要去一趟庙山大营,亲自监督实验性生产硝化棉的最后几步。而到了咸淳五年正月初四的时候,第一枚硝化棉手雷在庙山大营的火药试验场被引爆,其威力之大,几乎相当于五枚同等装药量的黑火药手雷!同时用着火枪的发射药,其射程也提高了两倍以上,几乎打到神臂弓的射程。亲临试验场的贾老贼大喜过望,当即重赏工匠,并且抛出早就准备好的狠毒决策——让蒙古战俘和色目战俘担任工人,负责生产硝化棉最危险的几步工作,对俘虏声明是干满两年就可以无罪释放——两年后则杀掉灭口!
    “该准备的,差不多都万事具备了。”看着庙山雪后晴朗的天空,贾老贼自言自语的说道:“照这个发展势头,只要准备三年,三年后就可以开始全面北伐了。”
    最终卷 汉家江山  第二十六章 太子问题
     更新时间:2010…4…24 13:49:15 本章字数:6073
    当中原战场因为阿鲁忽这条恶狼的加入而彻底大乱的时候。南宋本土也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光,从东线的两淮防线、中线的京湖防线和西线的川北防线,不是有山川阻隔,就是有相对比较听话的中原世侯替宋军拦住了蒙古铁骑南下的步伐——事实上,宋军目前最大的敌人阿里不哥也没有力量组织大规模南侵。被庞大军费压得直不起腰来的南宋国库和南宋百姓,还有疲于奔命的军队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和平只是在表面,对贾老贼来说,积聚屯草积粮筹集军饷,准备全面北伐则是和平时间的艰巨任务,为了做到这一点,贾老贼将他制订的官绅四成纳粮新法推行到了极致,大力打击偷逃税赋的士族地主,用尽各种手段弄死了三四百名敢于抗拒税赋的士绅杀鸡儆猴,同时又在四川、汉中和云南等新复地大力推行共耕田法,安抚士绅心中的怒气和增加钱粮收入。
    总的来说,贾老贼这一手干得还算成功,在咸淳五年天时不算很好的情况下,南宋国库的农业收入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成还多,两淮、京湖和汉中三大北伐基地都是米满仓廒,财盈府库。而最大的受害者士绅阶层因为有成都平原和汉中盆地两大粮仓的良田诱惑,竟然也奇迹般的没有发出太多反对声音。而是一边搞着小动作千方百计的瞒报纳粮纳税土地,一边想方设法的从朝廷手里多弄共耕田土地,和贾老贼斗智斗勇,倒也其乐融融。
    忙于推行新法的同时,贾老贼也没少为了把南宋官绅百姓绑架到北伐战车上而费心,制订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地主和工商业吸纳北方难民和驱使异族奴隶,甚至还不择手段的指点地主和作坊主,教他们如何用现代手段最大限度剥削工人、佃农和奴隶的剩余价值,动用国家力量保护地主和作坊主的私人产权利益,让他们有暴利可图,继而转向支持北伐。到了后来,当两淮、浙江和福建的田地、茶山、桑林、矿山、盐场和各种各样的大小作坊堆满了累累白骨后,支持北伐抢夺土地人口的呼声,立即变成了南宋中上层的绝对主流舆论——这些人的数量虽然远比不上最低层的百姓多,可掌握着绝对话语权和大部分的土地财富,对北伐的支持与否更加重要,同时还能主动为贾老贼的北伐政策义务宣传,鼓动最低层的南宋百姓也加入北伐战车。
    对于最底层的南宋百姓,拥有超群知识的贾老贼也有的是办法,在拼命推行士绅四成纳粮新法的同时,贾老贼并不竭泽而渔对底层加征赋税,反而联合百官上奏赵禥,让赵禥颁布了一道十年之内绝不加税的诏书,借以稳定民心——等于也就是告诉老百姓,老子是要北伐,不过绝对不加你们的税。也不抢你们的钱去补贴北方百姓,这下你们放心了吧?——其实中原早就因为连年征战而人口锐减,没有三四十年休想恢复北宋或者金国时的人口数目,贾老贼倒也丝毫不用担心北伐成功后立即就背上财政负担。
    因为几大政敌都已经被贾老贼生吞活剥下油锅了的缘故,贾老贼发出政令在地方上执行得还算得力,虽然在背底下还是有不少人搞小动作,但至少没有人敢公开抵制,勉强还算得上政令通畅,倒也给贾老贼省了不少力气。不过和公事比起来,家事就丝毫不让贾老贼省心了——原因很简单,最后一个为贾老贼怀孕的老婆刘安凤竟然又生了一个女儿,让贾老贼的女儿数目迅速逼近两位数大关,能够公开身份的儿子却一个都没有。这下子,不光是贾老贼那些饱受封建礼仪毒害的老婆们沉不住气,就连贾老贼的众多心腹、门生和党羽都沉不住气了。
    咸淳五年的秋收入库后,贾老贼亲自到户部核查了帐目和军粮入库数字,累了一天刚回到半闲堂的红梅阁,坐下来连茶水都还没来得及上喝上一口,以梁薇和李妴为首的老婆们就找上门来。而且首先开炮的还是一向以温柔著称的梁薇,梁薇也不管陆秀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