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357章

大宋权相-第357章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急于撤军。我军有了充足地时间准备接下来地战事了。”
    “小生正是这个意思。而且尸体浸泡水银之后沉重。搬运困难。还可以起到无形中削弱鞑子行军速度地作用。”王文统微笑道:“只是小生担心察必母子控制不住军队。军队强行挟持她们母子返回中原。那就大事糟了。”说到这。王文统又看一眼刘秉恕。迟疑着说道:“还有秉恕先生地兄长子聪大师。他现在仍然还在鞑子残部之中。小生此计必然瞒不过他。如果他揭穿……。”
    “这个可以放心。”贾老贼说道:“本官与子聪大师曾有一个约定——若是对子聪大师有知遇之恩的忽必烈被本官所杀,子聪大师就归附于本官,本官也不会追究他以前地一切过失。眼下忽必烈已死,子聪大师一诺千金,必然戳穿我们。”说罢,贾老贼又微笑着说道:“说不定子聪大师还能帮上我们大忙,劝说察必母子暂时留下,甚至帮助我们生擒察必母子,那可就再妙不过了。”
    “多谢太师原谅家兄误入歧途之罪。”刘秉恕离座下跪,磕头说道:“既如此,小生愿修书一封,劝说家兄来降,并以我军里应外合,暂时稳住察必母子和鞑子残部。”
    “好,那就麻烦秉恕先生了。”贾老贼鼓掌,又为难道:“可是这使者人选难找,宋京那小子的名声早就臭大街了(宋京:还你不要脸的老东西害地?!),弘吉剌仙童倒是适合,不过他才能平庸,怕是难以说动必母子,无法担当这个大任。”
    “恩师,学生举荐一人,定可胜任。”一直没说话的李庭芝忽然说道。贾老贼问那人是谁时,李庭芝却回答出一个让众人目瞪口呆的名字,“我军战俘——姚枢。”
    ”姚枢?“贾老贼大吃一惊,问:“他是忽必烈地死党,出了名的对忽必烈忠心耿耿,本官虽然爱惜他的才学,有心笼络于他,可他就算投降也未必可靠,怎么能马上委与他重任?”
    “恩师有所不。”李庭芝笑道:“昨天晚上包围虎头山的军队是学生地部下,他们把山上来不及撤退的鞑子官员差不多一锅端了,其中就有姚枢,他今日曾经求见于你,但你太忙,是由学生代为接见。姚枢告诉学生,他知道自己给忽必烈助纣为虐,为害无数汉人,罪不容诛,他也不想求你原,只求你看在他对大宋薄有微功的份上,饶过他同被我军俘虏的子孙门人,不要加害他们。”
    “他对大宋有功,我怎么不知道?”贾贼怀疑的问道。李庭芝微笑着从怀里掏出一枚蒙古铜钱递给贾老贼,笑道:“姚枢他请学生将凭证转交恩师,说是恩师看了这枚铜钱,就知道他对大宋的功劳了。”
    “看了铜钱就明白?”贾贼翻看了一下那枚簇新地中统通宝,放声大笑道:“不错,这么说来他对大宋是有功劳。庭芝,还楞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把那条老狐狸……哦,还不快去把姚枢老先生请到这里?”
    姚很快被带到了贾老贼面前,一来的还有忽必烈地另一名幕僚窦默,当坚持要来面见贾老贼的窦默抢先自报家门后,贾老贼和吕文焕一起面上变色,贾老贼怒吼道:“狗汉奸,你还有脸来见本官?你用本官地名誉下毒暗害吕文德将军,玉文干和严忠济都已经老实交代了,本官把你千刀万剐,也难泄心头之恨!来人啊,把这个狗汉奸押往吕文德将军灵堂,生剖心肝祭奠!”
    “太师,这事请交给末将。
    ”吕文焕一把提起窦默,大道:“我要在大哥灵前活剐这个狗汉奸,祭奠大哥的在天之灵!”贾老贼立即点头,吕文焕拖拉窦默时,窦默却大叫道:“慢着,谁说我下毒暗害吕文德将军了?”
    “啪!”吕文焕重重一记耳光抽在窦默脸上,怒吼道:“玉文干为了立功赎罪,被俘后马上把你献毒药暗害我大哥地事捅出来了,严忠济和王磐也承认有这事情,你还想耍赖吗?”
    “玉文干?记得你上次重伤,还是我把你从阎王爷面前拉回来,你还真够意思。”窦默苦笑一声,慢慢从怀里掏出一张药方,举着药方说道:“这是当初我送给吕文德将军的丹药方子,文焕将军可以寻一背病人用药,若是用药之后病人死亡,或者病情不见大好,文焕将军和贾太师即便将窦默满门九族鱼鳞寸剐,窦默也毫无怨言。”
    “这么说来,当初你给吕文德送的药,是治疗背的良药?”贾老贼狐疑问道。吕文焕也吼道:“现在我大哥已经殉国,你当然说什么都行了,就算你手里的方子真是治疗背的药方,谁又能证明当时你送给我大哥的药就是这方子上的药?”
    窦默不答,仅是缓缓背诵道:“樊城外城已破,火器用尽,军队折损过半,抗敌惟有肉搏,末将病重,时日无多,若援军不至,樊城军民必尽数殉国!高丽诈降,我借机拖延时间……。”
    “你在说什么?什么意思?”吕文焕听得莫名其妙。贾老贼却已经回忆起来——窦默背诵之信,正是吕文德借高丽使者送到临安的双意信。向吕文焕解释一通后,贾老贼转向窦默问道:“这么说来,当初你已经看了吕文德将军的双意信,那你为什么不向忽必烈揭穿?”
    “我是河北广平人。”窦默落泪,哽咽答道:“忽必烈倒行逆施,为凑贡粮向河北诸地强行征粮,我的家乡饿琈千里,亲人乡死无数。我手无缚鸡之力,无法反抗鞑子暴行,只能以一封信、一瓶药向忽必烈提出控诉,向上天证明,我也是一个还有良知的汉人。”
    “文焕,放开窦默吧。”贾老贼向吕文焕挥挥手,又仰天长叹道:“天意如此啊!忽必烈,你焉能不败?传令下去,即刻起不得虐待和随意杀害俘虏,每日两餐,不得克扣俘虏口粮,俘虏中有汉人愿意加入我军的,一律收编。”
    第三卷 襄阳血 第一百零五章 忠贞子聪
     更新时间:2009…11…3 21:15:11 本章字数:5922
    老贼担心的一样,汉水以南的战局大事一定后,蒙古军残部人心惶惶下,除了少部分死硬份子叫嚷要渡江反攻为忽必烈报仇外,剩下的其实大都打起了撤军逃跑的主意。不过具体是反攻还是撤军,或者说撤军的具体时间,却是要取决于忽必烈的遗孀察必和代替忽必烈掌管江北大营的宗王塔察尔两人。
    忽必烈被大炮轰得惨不忍睹的尸体送回江北大营时,察必当场哭昏在地,同时黄金家族的宗王塔察尔老泪纵横,年仅五岁的蒙古太子真金还不怎么懂事,只是爬在父亲的尸体上摇晃着问,“父汗,你怎么了?你怎么不说话?父汗,你的一条腿怎么没了?身上还怎么多血?父汗你疼吗?”小孩子的话虽然天真无邪,却更让大人伤心欲绝,察必一次又一次的哭昏哭晕,完全不能理事,塔察尔强虽然忍伤心主持了防御宋军试探性攻击的战事,却也无暇顾及撤军一事,直到九月初三的早晨,蒙古军残余的高层文武才聚齐在一起,讨论接下来的战事和忽必烈的战事。
    本来以张弘范、刘整和少部分铁杆汉奸将领的意思,蒙古军的会议应该首先讨论撤军事宜,可察必却坚持要先讨论忽必烈的丧事,蒙古籍的将领都是忽必烈的铁杆心腹,忽必烈死后自然惟察必的马首是瞻,忽必烈幕府中硕果仅存的子聪也站到察必一边,刘整和张弘范势单力薄,也只好屈服。所以由察必首先抹着眼泪说道:“大汗不幸战死,他的丧事不能草草了事,我们一定得把他的遗体运回大都隆重安葬。只是这返回中原路途遥远,大汗的遗体难以保存,不知如何是好?”
    “是不能草草安葬大汗。”不死心的刘整第一个答道:“依末将看来,我军可以用生石灰保存大汗尸体,然后乘着尸身未坏,立即运回大都隆重安葬,其后再考虑如何为大汗报仇血恨。”
    “用生石灰?不行。”察必断然摇头,落泪道:“当年我们弘吉剌家族也有人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也是放在生石灰里送回哈刺和林,可尸体从棺材里搬出来的时候,已经全黑了干了,连相貌都看不清楚,大汗贵为蒙古大汗,中原皇帝,怎么能用生石灰腌制?”
    “那用盐……。”刘整又一个建议还没说完,塔察尔就已经须发怒张的大吼起来,“用盐?混帐东西,你打算把大汗做成火腿咸肉吗?”刘整赶紧把嘴闭上,又用眼角去看知己好友张弘范,希望张弘范出面解围,张弘范却也没什么好主意,只能把嘴闭上。还好察必并没有追究刘整失言之罪的意思,仅是转向子聪问道:“子聪大师,这里的人数你最有学问,你说说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大汗地肉身不朽?可以送回大都安葬?”
    “回皇后娘娘,用水银即可。”子聪的声音也有些哽咽——没办法,跟了忽必烈几十年,多少已经有些感情了。子聪又说道:“自古帝王下葬,都是以水银灌入尸身,可使**不腐不坏,防虫防蚁,以大汗的身份,用这个办法最适合身份,也最有效。”
    “好,就用水银,子聪大师,这事就交给你安排了。”察必落泪说道。子聪去一把眼泪,为难答道:“皇后娘娘,不是小僧推托,只是大军远离后方,要金要银容易,水银却不是那么容易寻到。”
    “我们可以即刻撤军返回南阳,在南阳、邓州一带寻找水银。
    ”刘整又提出建议,心说那怕先退回南阳都行,这里离蛮子的主力军队太近,一不小心只怕连小命都得丢了。子聪却横了刘整一眼,淡淡说道:“要想保存大汗遗体,所用水银何止百斤?南阳又不出产,怎么可能凑齐如此之多的水银?而且大汗尸身不做处理就运回南阳,路途颠簸,雨淋日晒,岂不是更容易腐坏?”
    “那?那怎么办?”察必又大哭起来,骂道:“亏你们一个个平时自夸文武双全,韬略满腹,现在大汗逝世,叫你们弄一点水银来就办不到,真不知道大汗养你们有什么用?”蒙古诸将皆有愧色,不知如何做答,子聪却眼珠乱转,开始琢磨缺德主意。这时候,帐外飞奔进来一名怯薛,向察必和塔察尔单膝跪下说道:“启禀皇后、王爷,汉水之上忽有一人手打白旗乘船过江,乃是我军大司农、中书左丞姚枢姚大人,他提出求见皇后与王爷,请皇后、王爷示下。”
    “姚枢,真是他吗?他竟然没死?”塔察尔很是惊讶。怯薛答道:“回禀王爷,确实是姚枢姚大人,他带来了十余名我军已经投降宋人的士兵,还有三十斤水银和八百多斤朱砂,说是要献给皇后和王爷。”
    “八百多斤朱砂?朱砂有什么用?”察必听得一头雾水。子聪忙;解释道:“皇后有所不知,这水银乃是朱砂煅烧而得,八百多斤朱砂,至少可以烧出四五百斤水银,足够用来保存大汗地遗体了。”
    “好,快请姚大人进帐。”察必大喜说道。塔察尔怒道:“皇后娘娘,这姚枢既然手打白旗过江,还带来我军急需的朱砂水银,看来他必是已然投降了宋人,如此叛逆留他何用?不如早杀!”
    “王爷,姚大人对大汗素来忠心耿耿,如何会轻易
    还是见他一面,听他解释原委再做处置不迟。”子~察必也点头说道:“姚大人给我们带来了眼下最急需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投降,都应该见他一见。”塔察尔无奈,只得让怯薛去传姚枢。
    不一刻,满身孝服的姚枢被带进金帐,刚一进帐,姚枢便快步跑到察必面前双膝跪倒,低头将脸贴在地毯之上号啕大哭,“皇后娘娘,老臣无能,未能为大汗以身挡炮,致使大汗不幸惨死,老臣有罪,老臣有罪啊。”哭喊间,姚枢不断以头抢地,哀痛之情溢以言表,惹得本已平静下来的察必又是失声痛哭,塔察尔和子聪等人暗自流泪。
    “姚爱卿,前日你与大汗共往虎头山指挥战事,大汗不幸战死,你为何得以幸免?”察必流着眼泪问道。姚枢大哭着把忽必烈让一班汉人去鼓台擂鼓的事说了一遍,末了大哭道:“宋人向大汗开炮之时,老臣正在为大汗军队擂鼓助威,不及抢救大汗,而后老臣赶去探视大汗时,大汗遗体已被我军送回北岸。乱军之中,老臣手无缚鸡之力,身边又无士兵保护,因此宋人围山之后,老臣就被宋人俘虏,押进了襄阳。”
    “姚枢,你既已被俘,为何不自尽殉国?又乘座宋人船只过河,难道你已变节投降了宋人?”塔察尔厉声喝问道。姚枢大哭不止,答道:“王爷,老臣不是没有想过自尽殉国,可宋人看守严密,老臣一直没有机会动手。今日黎明,贾似道老贼召见老臣,对老臣百般引诱劝降,老臣本不想答应,可贾似道老贼提出要老臣担任宋人使者,送水银朱砂过河,乘机规劝皇后和王爷率军投降,老臣知道要想保存大汗遗体,肯定需要大量水银,老臣就假意答应为贾似道老贼劝降,这才得以将水银朱砂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