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186章

大宋权相-第186章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有好男不当兵这一说,可也有寒窗十年苦读、一朝鱼跃龙门这一条。”赵孟关恨恨的解释道:“我大宋文官升迁必须考进士考政绩,混资格熬资历,十年八年升了一级的文官也不少见。可武官就不同了,我朝军功赏赐封厚,只要在前线立下功劳,一年之内连升三级简直是轻而易。贾少傅亲自出征,打胜仗是肯定的,所以这帮又想升官又不想当兵受苦的马屁精就跑到这里来了。想通过行贿送礼在贾少傅帐下混一个小军官,等到从前线凯旋回来,他们也就有了论功行赏地机会。就像赵那个白痴。就是靠着贾少傅在鄂州送给他地军功,才让皇上改变对他的印象。”
    “跟着贾少傅上战场就有机会升官?原来是这样。”赵十三恍然大悟,惊叫道:“怪不得王爷你刚刚散朝就带着美女礼物跑到贾少傅这里来!”
    “赵十三,你这管家不想当了吗?”赵十三咬牙切齿地问道。赵十三吓了一跳,赶紧闭嘴,赵孟关又冷哼道:“想继续当本王的管家话,就赶快拿本王的名刺递进去。”赵十三不敢怠慢。马上拿出随身携带地赵孟关名刺,艰难的挤进挤到已经焦头烂额的贾薄面前,“贾老管家,信王爷求见,请老管家禀报一声。”
    “我已经说了八百遍!谁了一千遍了!”晕头转向的贾薄根本没听清楚是谁求见,只是不耐烦的大叫道:“我们家老爷不在家!不在家!他进宫去了!你们要找他的话,就去皇宫门口等他吧!”
    “贾少傅进宫去了?刚复职就进宫去了?”赵十三有些吃惊。这会贾薄也认出了赵十三,忙行礼答道:“原来是信王府的赵管家,我们家老爷是进宫去了,老爷说军情如火。不能有半点耽搁,所以刚接到圣旨就进了宫去见皇上,还把一些简单地行李也让亲兵带上。说是出了宫连家都不回,就要直奔军营了。”
    “还有这事?那多谢贾管家了,告辞。”赵十三吓了一跳,忙又跑回赵孟关身边报告。赵孟关一听也急了,立即大叫道:“快,赶快回皇宫!”赵十三的随从不敢怠慢。赶紧掉转队伍,抬着赵十三直往来路奔回。那边一心想跟着贾老贼沾光的官员将领也跟了过来,一大群人或是乘轿,或是骑马,或是步行奔跑,生怕去晚了一步又让贾老贼跑了。弄得路边行人莫名其妙,还以为出了什么热闹,也是跟着跑去观看,很快的。以赵孟关为首的队伍就长达三里。并且有越来越长的趋势。
    到了皇宫,赵孟关连滚带爬的从轿子里钻出来。二话不说就冲到宫门前递牌求见,还好宋理宗很快就同意了在御花园接见赵孟关,赵孟关庆幸之余赶紧给领路的太监塞会子,让太监用最快速度把自己送进御花园。进得御花园时,宋理宗正领着女儿赵娥明在凉亭上欣赏荷花,贾老贼却不见了踪影。见赵孟关那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宋理宗不由奇道:“皇儿,何事如此焦急?”
    “父皇,儿臣想与贾少傅同上前线,为父皇退敌解忧。”赵孟关一边磕头行礼,一边气喘吁吁的说道。宋理宗楞了一下,又摊手道:“我儿说晚了,贾爱卿已经领兵出发到前线去了。”
    “已经出发了?”赵孟关傻了眼睛,惊讶道:“不可能吧,大军出发竟然不需要任何准备?马上就能出发?”旁边地赵娥明接口道:“我舅舅可不象范文虎那个废物,打过仗还要准备这样那样…………舅舅只带了两千骑兵和五天的干粮就出发了。”
    “两千骑兵?这……这么少?能行吗?”赵孟关越听越是惊讶,怀疑贾老贼是不是发疯了。宋理宗微笑道:“贾爱卿提出仅带两千骑兵时,朕也担心他过于托大。可贾爱卿说兵贵神速,如果能在短短五天之内从临安赶赴前线,就能给鞑子极大震撼,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还有贾爱卿说前方范文虎虽然兵败,但我军主力大部分撤回了宝应,宝应城里也是粮草充足,只是缺乏主将组织,所以无法形成战力,但是只要贾爱卿到了前线,就能把败兵组织起来重新再战,再加上已经成编制入城的凌震和伍隆起部队,杀退鞑子绰绰有余。朕觉得贾爱卿说得很有道理,也就答应了他地计划。”
    “完了,我乘胜追击的希望完了。”跪在地上的赵孟关一**坐回腿上。惹来宋理宗的一顿训斥,“看你那副模样,垂头丧气!多学学贾爱卿,刚解除软禁就雷厉风行的出征杀敌,这才是为朕分忧解难。”…………不过赵孟关也有人陪,宋理宗的话音刚落,赵也急匆匆地跑进了御花园,老远就大叫道:“父皇,贾少傅在那里?儿臣要顺贾少傅一起出征,弥补举荐范文虎的失误,为父皇你分忧退敌!”
    “不是本官不想乘机给赵孟关或者赵卖人情,分他们一点功劳,本官没那么吝啬。”与此同时的临安北郊,已经在点兵出发的贾老贼向随行的廖莹中和张世杰解释道:“主要是这次北上并不是为了杀敌,而是去给李解决蝗灾引起的军粮问题。要是拖拖拉拉的出发晚了,让人在皇上面前争取到了什么狗屁监军的职位,军队里有了眼线,那我们就不好收拾了。”
    “少傅所虑极是,赵生性愚钝,赵孟关虽然比他强不了多少但也未必全无希望。嫡位之争关系重大,我们还是不要陷得太深的好。”廖莹中赞同了贾老贼地主张,又建议道:“少傅,是否派人去淮西跑一趟送封信?让范文虎地大哥范文焕也往淮东跑一趟,商量营救他弟弟的事?”
    “那是当然,他可是大财主,不让他出点血怎么行?叫他到涟水见面吧。”贾老贼一拍战马,喝道:“全军出发!”身后响起整齐得仿佛闷雷一般地答应声,两千骑兵策马扬鞭,象一道巨大的黄色洪流一样向北方奔腾而去……
    同一时间的临安城中,一座中等规模的宅院里,一名脸色苍白的俏丽少女拖着柔弱之躯,虔诚的跪在佛像前合掌默默的祈祷道:“菩萨保佑,信女愿意减寿十年,只求他能平平安安的从前线回来,请菩萨一定要保佑他……。”
    注1:历史上宋理宗性格十分复杂,既有坚韧不拔、委屈求全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鄂州之战刚开始时,蒙古军三路攻宋,南宋举国震动,宋理宗束手无策,吴潜建议宋理宗迁都以避蒙古兵锋,吴潜自己留下坚守临安。宋理宗当即在百官面前痛哭流泪,指责吴潜有当张邦昌的想法。后因宋理宗的皇后谢道清劝说,宋理宗才下定抗战决心,起用贾老贼御敌,吴潜也因此失宠,先后被丁大全和贾老贼死死压住。
    第二卷 风云临安 第六十八章 血的友谊
     更新时间:2009…6…3 19:33:56 本章字数:6646
    贾老贼说兵贵神速,结果还真是动如闪电,靠着镇江知府史俊大力帮助下提供的渡江民船,贾老贼亲自率领的两千骑兵仅用了不到四天就抵达扬州城下,正在扬州附近游荡的李军前锋部队望风而逃…………准确来说是贾老贼让李命令他们滚蛋的。贾老贼骑兵不进扬州城继续追击至宝应,围困宝应的李军不敢做任何阻拦,贾老贼顺利入城,会合败逃至此的范文虎残部…………其实又没损失多少,一万二千兵战死的才一百多人,关键是范大将军统兵有方,逃兵和降兵是战死士兵的三十倍,并迅速将宝应城中的八千余名宋军重新组织成军,出城与李部队展开野战,李部队仍然是刚一见面就高喊贾老贼来了之类的话败逃,宝应城解围。贾老贼挥师北上,继续追击至涟水,涟水守军与贾老贼军里应外合展开反击,李军大败后仓皇逃过黄河,并派使求和,涟水城解围。至此,贾老贼从出发到解围涟水,仅用了八天时间。五天后,报捷奏章送到临安,临安全城轰动,贾老贼威名大振!
    “哈哈哈哈哈……。”董宋臣在早朝上念完贾老贼快马送来的报捷奏章后,宋理宗龙颜大悦,很难得的当着群臣开怀大笑。早朝上的主战派大臣也个个是喜笑颜开,兴高采烈。只有以丁大全为首地主和派脸上苦笑,肚子里郁闷。可宋理宗却不肯放过丁大全,指着丁大全说道:“丁丞相,马上派人通知正在淮西的鞑子使者郝经,就说他们鞑子欺人太甚,没有半点缔盟诚意。叫他不用来临安了,回蒙古去吧。贾爱卿说得对,谈判桌上换来的和平永远是一张破纸,只有真刀真枪打来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
    “皇上,请再考虑考虑,我大宋国力虚弱,与忽必烈大汗全面开战。恐怕……恐怕……。”丁大全硬着头皮做垂死挣扎。宋理宗挥手打断他的话,冷冷说道:“朕意已决,勿须多言。他忽必烈要是不服,可以让他找贾爱卿说话。”
    “微臣遵旨。”丁大全无奈地退下。那边吴潜得意的看一眼他,出列举圭上奏道:“皇上,贾少傅在奏章之中提到,蒙古江淮大都督李被贾少傅杀败退过黄河后,遣使提出议和,希望我大宋能用一笔钱粮赎回被俘将士。依老臣看来,皇上也不该答应此项议和条件。应该让贾少傅继续挥军北上,彻底打疼打怕李鞑虏,消除淮东北面的隐患。”
    从贾老贼的战报来看。眼下战局和军队士气对比对南宋极其有利,吴潜的提议也并非没有道理…………至少忽必烈被贾老贼打怕后就没敢再来骚扰了,所以宋理宗不免有些心动,犹豫的说道:“这……可贾爱卿也在奏章里说了,眼下我大宋重将、要员都在鞑子手里,最好还是通过谈判把被俘的将士赎回来再说。”
    “皇上。依老臣看来,贾少傅这个提议乃是被逼而发。”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地吴潜分析道:“老臣十分清楚贾少傅的为人,他虽然行事不拘小节,但是在民族大义上却是一个绝对的大宋至上者,从不主动向鞑子低头…………这一点皇上应该比老臣更清楚。所以老臣断定,贾少傅之所以建议皇上与鞑子和谈,是因为我军被俘将士中不仅有我朝重将,更有皇亲国戚,贾少傅为了避免被人恶毒攻击和背后被人说闲话才不得不这么做。而在贾少傅内心深处。肯定是抱着痛击鞑虏、除恶务尽的态度。”
    “是有点道理,贾似道那小子就象上辈子和忽必烈有仇一样。说什么都不肯和忽必烈妥协。全永坚是儿的妻舅,儿又是朕看好的人,也许贾似道是为了顾全大局才做出的让步。”宋理宗心中赞同,只是碍于儿子的面子没有说出来。那边其他的主战派大臣却没有宋理宗的顾忌,一个个象打了鸡血一样地跳出来附和吴潜,“皇上,吴丞相言之有理,贾少傅嫉恶如仇,不会是与鞑子妥协的人。”“皇上,贾少傅兵力虽然不足,但我大宋还有雄兵良将,可再遣大军归于贾少傅麾下,助贾少傅将鞑子打疼打怕,保我大宋江山万年永固。”“皇上,微臣也赞同吴丞相的意见,如今秋粮已下,国库压力减轻,百姓农闲,正是用兵地好时候。”“皇上,臣也赞同吴丞相的看法。”“臣也赞同……。”
    “父皇,打吧!”急着立功的赵孟关声音最大,震得众人的耳膜嗡嗡作响,“儿臣虽不才,可也愿意到前线去助贾少傅杀敌,即便马革裹尸还,儿臣也无怨无悔!”又一场大功劳放在眼前,这一次赵不说话了,既不敢赞同继续打下去,也不敢和赵孟关抢立功机会…………他再傻也知道自己小舅子的命正捏在敌人手里啊。
    “皇上,继续打吧,继续打吧。”主战派大臣异口同声的呼喊,场面令人热血***,最后连中立派和大部分主和派也加入了进来,也是叫喊着要打鞑子保家国…………没办法,贾老贼是主战派老大,贾老贼得势就代表着主和派老大丁大全失势,更代表着公田法地倡议人丁大全位置岌岌可危…………这些权贵地主阶级的算盘打得可不只一般的精。
    “想不到百官竟然如此拥护继续做战,再打一场大战也是好的,牺牲几个官员换来两淮安定…………值得!”看到百官群呼的场面,同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宋理宗下定决心,颁布圣旨道:“下旨,让贾似道拒绝与蒙古李部议和。另外告诉贾似道,朕即日与他派遣援军,让他务必痛击鞑子,使鞑子不敢用正眼窥视我大宋江北土地!”说到这,宋理宗又补充一句,“顺便告诉贾似道。让他放手打,如果能拿下几个鞑子地城池更好!”
    被胜利冲昏头脑地并不只是朝廷上地主战派官员。临安百姓同样如此。宋理宗决定乘胜追击地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民间之后。临安百姓又是一阵欢呼雀跃。坚定拥戴宋理宗地追击决定。全都盼望着贾老贼在涟水再来一次鄂州大捷…………这样南宋百姓也才能过得更安心一些……
    “这群爱国贼!”看完董宋臣飞鸽传书送来地那一天早朝情况和民间反应。贾老贼气得一把掀翻桌子。破口大骂道:“一群蠢货!才打了几个小胜仗就一个个晕头转向。不知道天高地厚。一点大局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