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97章

大明官商-第97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虞这三个月过得还真是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正回想着这翻经历,一名吏员前来禀报:“大人,黄大人与那些匠人,属下俱已带到,正在回廊处候着,只等大人吩咐。”
    “饭桌都摆好了,还候个什么呀,都请到此处来,这边凉快。对了,你顺道带个话,传菜。”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 抽奖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46 本章字数:3392
    冯虞这回请来的除了黄道,还有**个匠头、老匠人,都是都百工使司工坊里最得力的。往日里这些位只有干活的命,偶尔开个庆功宴也就是几两酒几块肉,正经席上敬陪末座的资格都没有。今日上官要正儿八经的专请他们吃饭,这般待遇是想都不敢想的。昨日黄道传话时有几个还当自己听错了。今日一早起来,将各处活计交待下去,众人难得的小心梳洗了一回,翻出压箱底的像样衣服换上,一路兴高采烈地前来赴宴。
    那吏员将众人带到后园凉亭不远处候着,自己先上前去禀报。这后园一般人等是不好进的,这些人当中也就是黄道来过几回。趁着等候传见这空当,黄道颇为得意地向众人指点起这园中景致来。
    “看见前头那三层的楼阁么,整个衙门最高处便是它了。上到楼顶,整个西湖那可是近在眼前。冯大人带我上去看过一回,风景那个好看呐,唉,笨嘴笨舌的说不出来,反正是比那画上好看多了。再往前走几步便到湖边,有个凉亭直伸进水中的,待会子便在那处用饭。湖边又是一番景象,亭子周遭,除了那船坞水道,长的全是荷花,密密匝匝。这当下正是花开时节,最是好看。嘿嘿,不知待会子可有莲藕吃?若是再弄些莲子与冰糖熬了,啧啧……”
    却见边上那几位,一个个听得痴痴愣愣。半张着嘴,不住四下张望着,直盼能到那三楼顶上开开眼界。转眼又开始想象今日这餐桌上能有哪些珍馐美味。有几个还小声交流起来,不过,能报出地菜名也就是鸡汤、烧肉、蒸鱼、卤货、山珍几样。
    众人正想着美事呢,就见那吏员已调头回来,“几位,赶紧跟来。大人正等着呢。”
    来到亭中,众工匠由黄道领着纷纷与冯虞、陈琛见礼。落座之后,转眼间各色盘菜一一上桌。这回请的匠人,因此冯虞让伙房用料不必太过奢华。量却要足。这会儿伙房上的也都是南煎干、八宝鲟饭、走油田鸡、绣球干贝、红焖猪蹄、醉糟鸡这些家常菜色,最好地便是一大坛子佛跳墙。对那些声色犬马的达官显贵来说。这一桌菜肴只怕都懒得下筷子,不过众位工匠已经是馋虫大动了。这会儿水面上一阵微风漾起,带来阵阵荷香,混着满桌菜香,众人心中不禁慨叹。还是当官好啊,看看人家这日子过得,吃食好,连吃饭的地方都讲究。
    冯虞看众人有些拘束,不敢动窝,笑道:“今日我设个便宴。酬劳诸位这几个月的辛劳。此处也无外人。大家不必拘束,只管放开吃喝。不必为我省着。”说着,从桌下拎起个酒坛,一掌拍去泥封,亲自动手要给众人斟酒。黄道赶忙上来抢过酒坛,“大人记挂着我等微劳,弟兄们便是极感激了,现下哪敢再劳动大人。这等小事,我来就好。”
    黄道一边给工匠们倒酒,一边对冯虞说道:“还请大人再委我个差事,任这席上监酒官。今日必要大家不醉不归才好。”
    冯虞笑道:“醉不醉的,只要喝得尽兴便好。大家伙只管放开了喝,几坛子酒还喝不穷我。”众人听了一阵哄笑。笑声中,冯虞立起身来,举起酒碗。“原本这顿酒三个月前就该摆下。可黄经历说工坊初建,忙不过来,这一推便是三个月,诸位回头只管找他算账。这几个月,大家着实辛苦,短短时间,工坊格局已成,大家又研发出许多新机械来,样样都是大功。今日这庆功酒是再拖不得了。酒桌之上无尊卑,大家干了这碗酒,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今日咱们怎么痛快怎么来。干!”
    两杯酒落肚,众工匠立时便放开了,大口吃喝,又时不时起身轮番向冯虞、陈琛二人敬酒。陈琛是不胜酒力,一圈下来便已是微醺境界,算是废了,再往后只能由冯虞来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见众人已是兴高采烈,冯虞再次起身说道:“诸位,静一静。今日不但要让大家吃个开心,另外还有个好节目。”说着,他向亭外一点手,方才那吏员一手捧个托盘,一手拎个纸箱走进凉亭。
    冯虞指着那托盘说道:“里头十张纸条,叠好了,里头有号码,从一到十,各位随意拈一张。”众人依言各自取了,展开来看,纸上果然各有一个阿拉伯数字。如今在冯虞治下,各处工坊都已采用阿拉伯数字计数做账,众人自然都能看懂。只听冯虞又说:“那纸箱里也是十个号,与各位手上对应。方才说了,三个月来诸位劳苦功高,除却这一顿酒饭,另外还有赏钱。原本衙门议定是一人五两。本官临时起意,再拿出私俸一百一十两。”
    众人一听这话,饭也不吃了,欢呼雀跃起来。却听冯虞说道:“今日这些个银两若是平摊,也没什么意思,咱们不妨搏个彩头。”
    搏个彩头?这是何意?众人立时安静下来。
    “这百两银子,本官打算分赏诸位其中五人。怎么个赏法呢?就是分作三等。头等将一人,独得纹银四十两,二等三人,得银二十两。剩下六位么,每人十两。头两等奖项,便从这纸箱中抽取号码,诸位凭手上纸条,同号的得奖。这一番话,如同往烈火中投了一把干柴,工匠们一下子来劲了。说起来,好赌恐怕也是国人天性之一,一百多两银子,平摊到每人头上也就是十几两,按着方才冯大人所说,运气不好地也有十两,最多的能拿到四十,这多来劲!一个个顿时是摩拳擦掌,双眼直勾勾盯着冯虞,看要如何行事,一边却在心中默默祷告,祈求满天神佛各路仙灵保佑自己撞大运。
    却见冯虞面向黄道,“黄老爷子,你先来抽三张二等的。”
    “我?”黄道一愣,随即醒悟,这可是冯大人成心替我长脸呢。当下再不推让,从纸箱上开口处伸进一支胳膊,抽出三张纸来交与冯虞。
    “二号,七号,三号。”随着冯虞一一报出号数,两个工匠应声跳了起来,欢呼雀跃。第三个号数却是无人应声。冯虞看看剩下几人,一个个满面失落,奇怪了。回头却见黄道也在四下探看,询问何人中奖。冯虞心中一动,问道:“黄老爷子,你是几号?”
    “我啊,我……嗨!我,我就是三号了,哈哈哈哈没想到自己摸号能摸到自家头上,方才黄道还真没去想自己手上还有个号单呢,这一下可真个是喜出望外了。在场众人见此情景大觉有趣,不禁笑作一团。
    过了片刻,冯虞让众人静下来。“各位,方才没中的不必懊恼,还有个大奖没出来,都有机会。趁着本官摸号之前,诸位要求爷爷告奶奶拜神佛地赶紧了。”又是一阵哄笑。
    冯虞向左右看了看,一提袍袖,伸手探入纸箱,转眼间一张叠好的纸条已在众人眼前晃悠了。冯虞将那纸条在众人面前晃了一圈,慢慢打开来看了一眼,“好数字,九号!”
    话音未落,只听冯虞身旁有人怪叫一声:“妈呀!”一名匠头一蹦三尺高。冯虞冷不防吓了一跳,心中好笑,这都什么动静这是。只见这位欢叫着绕着凉亭又跑又跳,好一会儿工夫才安静下来。抬眼看见众人哂笑地神情,不觉大窘,赶忙来到冯虞面前一躬到地,“大人往日便厚待我等,今日蒙大人厚赏,小的无以为报,日后但凡大人差遣,小的……小的鞠躬尽瘁、赴汤蹈火,那个……”
    “行了行了,有这心便好。”冯虞伸手将他搀起,“开宴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小人杜信。”
    “嗯,杜信呐,还有诸位,都是咱们百工使司的干将柱石,这些个散碎银子也不必挂在心上,日后咱们活做得好,皇上开心了,天恩浩荡,那好处是没个完地。日后,工坊之事,便拜托诸位了!”
    待众人走后,冯虞看了一眼眯缝着眼倚在一边的陈琛,笑骂道:“行了行了,人都**了,别挺尸了。知道你酒量不好,可也没到那么差劲的份上,一顿饭全让我唱独角戏了。”
    陈琛睁开一只眼,笑道:“大人那不是能者多劳嘛,这回正是大人收心的好机会,琛这几日劳累正好睡会子,跟着凑什么热闹嘛?”
    “装,继续装!”冯虞恶狠狠地作势要踢,最终还是收住脚。“算了,今日且放你一马。不过如今工坊格局初成,接下来你多盯着些了。到年前,工坊要拿出几件像样东西呈贡皇上,现下研发的那些机械也要推广到各处工坊当中。我么,这一阵要着力经营澎湖那边,还有婚事要筹办,或许下旬还得往月港走一趟。福州诸事就托付你与朱潜了。”
    扭过头来,冯虞又冲边上吏员说道:“给我盛碗粥来,这些菜太过肥腻,一中午就没吃多少,还真饿了。”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中元荷灯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46 本章字数:3351
    七月十五中元节。道家传说,七月阴间鬼门大开,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享受奉祭,即所谓“七月半,鬼乱窜”。人间为免受鬼魂骚扰,须在七月十五“中元普渡”,供奉血食冥纸以祭祀先祖,同时安抚那些无主孤魂。佛教则在这一天行“盂兰盆会”,纪念目连救母,彰扬孝道,放河灯追思先人。可说这七月中元节是佛道相溶共祭先祖的一个大节日。
    冯虞已经安排妥当,本月下旬便领了军火工匠前往月港,规划经营澎湖之事。加上前一阵忙着各项公事,这个中元节,说不得要放下手中事务,好好陪家人两天了。
    中元节在全国各地都是大日子。节前几日,市面上已有不少小贩贩售冥器、时鲜瓜果、油饼糕点,以及色彩斑斓的小荷灯,叫卖声不绝于耳。十五当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贴满了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各处设坛酬神、建醮做法会,还有些积善人家专雇百戏艺人当街献演。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皆用新米、荤素菜食、新鲜蔬果祭祀先祖。祭品中,西瓜是不可缺的,有些地方干脆就把中元节称作“瓜节”了。当然,若是贫困人家自然是有什么贡什么,没那么细致讲究了。
    至于冯府,自然没有凑合的道理。正儿八经的一道仪程下来,行了祭礼,用过晚宴,采妍便迫不及待地提溜了个小荷灯拉着冯虞出门去了,冯母与忠叔领着一帮家丁使女跟随在后。放河灯总是要阖家同去的。不过么,眼前这对兴致勃勃地小儿女,也不必凑得太近搅扰了。
    来到闽江边上,此处已是人如潮涌。江面上星星点点,满是燃着烛火顺流而下的纸船,如同天际上的银河一般。河上多处摆起香案莲台,皆是福州府各佛寺在此做起法会。台上僧尼一边诵经,一边朝台下撒些糕点果子,幼童们在大人鼓励下蜂拥争抢。据说吃了是能消灾免难的。江面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各家道观的道士道姑沿江放船,一边奏起丝竹仙乐,一边不是往江中放灯,做祈福道场,普渡冤魂怨鬼。人群中。处处可见青年男女提着纸扎的荷花灯来来去去,谈笑甚欢。说来好笑,虽说如今官方正统学问是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对官民衣食住行皆有严规。可世风却日渐开放奢靡,一般百姓压根不理那一套。商贾着绸、百姓穿靴的比比皆是。
    冯虞与采妍挤到江边,相互依偎着。欣赏着满江烛火的中元灯景。采妍看着看着。突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冯虞不解地看了采妍一眼,却见采妍遥指江中岸上,“依虞哥哥,你看佛道两家同做法事,动静一边比一边大,可象是唱对台戏?”
    听她这么一说,冯虞仔细看了一阵,笑道:“只怕真有这么个心思呢。呵呵,这两家难得碰头。可不得较劲么?都是出家人不好动手,只好看谁动静大了。”
    “依虞哥哥,这中元节佛道齐上阵,到底算是哪家的?”
    冯虞想了想,说道:“这中元日。于佛道两家都是大有讲究地。中元这说法是起自道家。道教《太上三官经》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中元节全称是中元地官节,便是庆贺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的日子。道家又有个说法,这一天地官要检点地府鬼魂功罪以定赏罚。所以这一天地鬼都要出离冥界,受地官考校,也叫校籍辰。故而家家户户这一天都要供奉地官,为祖先求冥福,以早得托生。
    至于佛家,据《大藏经》所载,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犍连求救于佛,佛说,其母生前罪业颇大,非一人之力可救,要在七月十五僧众安居终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