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85章

大明官商-第85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虞说到这儿,几个小厮已将另四辆精制车子一一推到台上。冯虞指着最近的一辆说道:“这五辆是特制车,无论款式做工都强过其他。如这辆,濯银车身,前叉作鎏金展翅飞鹰样式,名唤‘鹰扬’。拍卖的规矩想来诸位都已是有数的了。哪位拍下之后,本店专人教授如何骑行,学会为止。”说着他一指杨兴,杨兴只能暗露一丝苦笑,这回有得跑了。
  “此车起价千两白银。加幅百两。现下有意者即可出价。”
  经过一番激烈叫价,五辆脚踏车终以两万一千七百两的总价一一售出。其中压轴的“星穹”拍出六千八的高价,算是标王了。待拍卖会散后,正德踱到冯虞身边,低声道:“冯爱卿,高,实在是高!就你这本事,不给朕来当户部尚书着实是屈才了。”
  冯虞回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若不是我煌煌大明积威怀德百四十年,皇上您又治国有方,国力丰腴,万邦来朝,微臣便是再有能耐,也做不了像样生意,赚不了这许多啊。”
  听了这话,正德“嘿嘿”哂笑几声,想来是自觉离着“圣天子”多少还是有些差距。“还是爱卿你的本事大。热闹也看完了,朕这就回宫吧。冯爱卿,离京之时记得入宫一趟,朕还有事交待。”
  说完这话,正德与张永揣起那包好的三棱镜一道离去。那些个宾客纷纷起身相送,待两人走后又转身进店继续拣选一楼陈列的那些个洋货。待到众人大包小包心满意足地辞去,方才扎在人堆里的朱潜、林炫冲着冯虞直伸大拇指,“大人好手段,我等拜服。”
  三人与杨兴粗粗一拢账目,今日各色洋货一气售出三分一,进账三十来万,加上方才拍卖会的收益,这一天就是上百万的进项。朱潜与林炫可是头一回领教这大手笔,相视一眼,已惊得说不出话来……
  忙完此事,冯虞这趟京师之行也已近尾声。第二天下午,冯虞安排朱潜、林炫到店中帮着厘清账目,自己依着正德吩咐,进宫陛见。正德见面就交给冯虞一只卷轴,“这可是朕的御笔亲书哦。”
  冯虞展开一看,一卷横幅,四个正楷大字:“国之干城”。却听正德在旁说道:“上回你不是让朕取个字么,这就是了,‘国城’。”说着,正德那一贯惫懒的眼神忽地振作起来。“朝中那些个糟老头子只当朕是个胡吃混玩的。朕身边这几个也就是打理门户,取个乐子。哼,朕心中,自有一番志向,日后当做来给他们看。你与那些个朝臣不同,与刘瑾他们也不同。年纪与朕一般大,又有真见识真能耐大抱负,不拘那些个条条框框,甚合朕心。咱们君臣,现下先看着。三五年后,齐心协力做一番宏图大业,效皇祖扬威万邦。”
  冯虞捧着条幅跪倒在地,“皇上圣明。臣不敢自居干城,不过,鞠躬尽瘁的决心还是有的。日后皇上扬鞭指处,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正德拉起冯虞,拍了拍他的肩头,很有一番老大的架势。“你有这心便好。哦,朕原打算今日便与你赐婚用度,转念一想,这还不够热闹。昨日,朕找了钦天监算过日子,十月初六是好日子。那一日,朕将特派赐婚使到福州府,与你办一桩热热闹闹的大喜事。”得,这正德还真是利索,连日子都替冯虞定下了。
  陛辞之后,冯虞抱了正德御笔回到馆驿,一干随员已经将行李收拾得差不多了。来时是大车小车,回时却是轻减了许多。除却众人购买的一些京师特产,最紧要的,便是成堆的圣旨与大把会票了。前番万邦园进项,半数留在店中做周转之用,半数由冯虞带回福建与杨家五五分账。
  见着朱林二人,冯虞兴高采烈地将正德手书展示与二人观瞧。“哈哈,两位日后可要称我国城了。”林炫捧着横幅看了又看,羡慕得不行。“国城兄,皇上可真是看重你呀。君臣相得,正是大展宏图之时。回到福州府,万岁御笔可要好好装裱起来,这是光宗耀祖传万世的家藏重宝啊。”
  “自当如此。”冯虞笑吟吟地正待再说上几句,却见朱潜皱着眉头在一旁沉吟不语。“怎么,自明,有何不妥么?”
  “或许是我多虑,大人这两年走得太顺,尤其是这回,万岁赐婚赐字,风光无限,会不会遭人嫉?”
  “你是说——”
  “水盈则溢,月满则亏。”
  冯虞听了这话,如冷水浇头,便是一激灵,可思来想去,又觉着似乎并无不妥之处。“自明,能否再说细些?”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亢龙有悔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42 本章字数:2588
  朱潜苦笑一声,“《易经》乾卦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这番卦象批语,与大人此次入京际遇种种颇合。只是若再进一步,则为上九。上九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故而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大人,自明才学有限,不曾精研易理,一时却也说不出要害所在。只是依我盘算,会不会有人担心大人分去皇上恩宠,威胁到他的地位?再如,大人如今可是日进斗金,会不会有人垂涎,或是嫌着大人奉上的好处不够分量?或者咱们福建,可有人眼红大人升得快,起了小人之心?身居高位,须凛凛常惕左右,时时回顾自省,方是保全之计。”
  冯虞呆呆地想了半晌,起身朝朱潜一拱手:“说句不当之语,自明便是我之魏征。冯虞受教了!”
  朱潜连连摆手,“大人言重了。我无德无能,怎敢与魏直成相提并论。只恨自己才疏学浅,虽能做些俗务,却没能给大人献过几次良谋,为大人分忧,却得大人如此器重,心下不安啊。”
  冯虞笑道:“管乐之才哪是那么容易求得的,能得自明这般通晓事务独挡一面的干才,我已是心满意足了。林兄弟虽是历练少些,却也是满腹经纶,一身正气。这些时日,我冷眼旁观,林兄弟协同自明,处事井井有条,方寸不乱,也是个能员的胚子。若是能与我携手为民做些实事,上报朝廷下安黎庶,我愿足矣。”
  林炫听冯虞如此夸赞,脸色有些发红,忙道:“国城兄过奖了。熟读经史科举谋身,是我林家家风。家祖家严也是自小便如此教导于我,金榜提民方是正途。这回国城兄入京,所见所闻教我见识了许多往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事。难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受益匪浅。此番回去,我想与家中商量,学问不放下,一边到国城兄帐下谋个差使,多多历练一番,长些见识。还望国城兄成全。”
  冯虞大喜:“早就盼兄弟这句话了。”
  朱潜在一旁笑道:“好容易冒出个长工来,日后我也可偷懒几日,喝点小酒了。”转头又对冯虞说道:“大人如今权势日重,事务繁杂,就我与林炫是万万支应不开的。大人也该有个像样的幕府了。”
  冯虞苦笑一声,说道:“我又何尝不想着帐下人丁兴旺,只是如今士子一心只想着科考登第,除却几本圣贤书,世俗经济几人通晓?这真正通时务善筹谋的人才往何处去寻?”
  朱潜回道:“这人才总归是有的,只是如何寻来确属不易。那一抓一把还叫人才么?大人可曾听过‘千金买骨’?”
  “知道啊。《战国策&;#8226;燕策》所记,郭槐说燕昭王,讲了这段典故,有个国君愿出千金求购千里马,却始终是无着落。有个侍臣自告奋勇去寻千里马,结果花了五百金买回一具千里马的骨头来。国君气急,那侍臣却道,连死马都要花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您爱马这消息传出,不日必有人将千里马送来。果然,不到一年工夫,就有三匹千里马到了国君手中。”
  “不错,大人说得好故事。我朱潜自问不过是匹驽马,值不得五百金。不敢请大人效此典故。不过,我有个师兄,倒是有些才干,别人不敢说,却是远胜于我。大人不妨行这一回千金买骨,想必有些成效。”
  “哦?你这师兄是何等样人?”
  “在下曾拜在虚斋先生门下求学,资质平平,后因家贫出来做事,便荒废了学问。我有个师弟,姓陈名琛,字思献,自号紫峰,晋江陈埭涵口人,生于成化十三年十月十六日,自幼家境贫寒。他五岁开蒙,七岁时与人接谈即应对如流。后拜在虚斋先生门下,与易理极有心得,经济学问也是极好的,行事精明干练。弘治十一年应福建乡试,因不肯纳贿考官而名落孙山,随即悠游山林,结交名士,与理学颇有心得。大人若能游说此人入幕,强我朱潜百倍。”
  冯虞一听大喜,“不想眼皮子底下便有这等大才!诶,你说的虚斋先生,可是泉州府的蔡清蔡介夫?”
  “正是。怎的,大人见过恩师?”
  “不曾。只是与人闲聊时听过介夫先生大名,据说是闽南学问大家,只是其人功业知之甚少。既然你是介夫先生高足,不妨于我细细讲说一番。”
  提起自己的授业恩师,朱潜可就来劲了。“先生别号虚斋,晋江人。三十一岁中进士,累官至南京文选郎中、江西提学副使。他老人家学通诸子百家、历代史著,对程朱理学研读尤精。先生在泉州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全社二十八人,号称‘清源治《易》二十八宿’。时人称‘天下言《易》皆推晋江;成、宏间,士大夫研理学,唯清尤为精诣。’正是在先生力倡下,我朝科举阐释经义方以朱子《四书集注》为准。先生极重治学开课。官辙所至,随杖履者数百人。有志之士,不远数千里从之。如我与陈琛这般寒门学子,先生不但不收学费,还供给膳宿,添置衣裳……”
  说到这里,朱潜的眼眶不禁有些红润,冯虞、林炫二人也感叹不已。
  只听朱潜又往下说:“先生常教诲我等,学宜养正性,持正行。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先生自己也是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当年在江西任职时,宁王朱宸濠庆生,属下均穿朝服称贺,唯他一人穿便服,说是为了与朝拜皇上有所区别。每月初一、十五,宁王属官皆先朝宁王,次日才拜文庙。先生却是先拜孔子后谒宁王。正因此节,先生得罪宁王而备受刁难,最终挂冠而去。先生言行,不愧万世师表。只叹收了我这不成器的徒弟,辱没师门呐。”
  看朱潜情绪不对,冯虞赶忙安慰:“自明此言差矣。有句话叫盖棺论定,此时说什么成器不成器的,未免早了些。再说,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立德行立功业犹重于立言。先生如今既然到了这个位子,可谓风云际会正得其时,正该振作精神做一番功业,抚一方百姓,想来虚斋先生必会以你为荣呢。”
  听了这番话,朱潜眼眸渐渐亮了起来,冲着冯虞深施一礼:“大人教诲如醍醐灌顶,朱潜受教了。”
  冯虞见朱潜警醒,哈哈大笑,拉着朱林二人说道:“天下纷纷,正是我辈施展之时。明日咱们便回转福建,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这会子么,眼见便要离京,抓紧时机到街市上好好吃他一顿才是正经。”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好大的胆子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42 本章字数:2258
  冯虞此番离京回闽,走的依然是陆路,只因同行的朱潜、林炫二人皆是头一遭行此远路,不顺带一览中原景致说不过去。至于所携圣旨、会票等紧要物事,已着亲兵总旗领两百卫军先行乘船经大运河往杭州,再快马经温州府、福宁州押运回榕。现下浙江、闽东地方上相当安定,压根没人敢动这大队官军的主意。
  少了这些紧要之物羁绊,冯虞等人自然是一身轻松,游山玩水,一路迤逦而行。幸而众人皆是以马代步,高兴起来便疾驰一段,算起行程来也还不慢。文士出门,见着壮阔山水斜阳古道,更是迈不开步,一酒一诗,非得酸上几句方好。冯虞虽说不善原创,剽窃还是拿手的,偶尔记起后人名句,一鸣惊人,朱林二人还觉着这位冯大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数日后,众人来到北直隶大名府地界。大名府建城极早,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唐德宗建中3年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建陪都,史称“北京”,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可惜国朝初年一场大洪水淹没了这座古城,结束了北京大名府长达千余年的雄壮历史。如今的府城,已是数十年前更址重建。大名府境内有狄公祠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兴化寺等名胜古迹。据说旧府城处原先还有块五礼记碑,上有柳公权、宋徽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